教育讀書筆記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讀書筆記1
經常在教育網站轉的老師大多聽過盧志文這個名字,我在早幾年就在朱永新、張文質、李鎮(zhèn)西等的文章中看到。他是全國知名的校長---江蘇翔宇教育集團的總校長,還是新教育研究院院長,他在教育在線網站開辟“盧志文在線”學校管理論壇,影響力比較大。這年月,名教師出書不是什么新鮮事,也不算什么難事。但是盡管江湖多年有盧志文的傳說,他卻一直到20xx年才出版了第一部專著,二十多年磨一劍,300來頁的《今天我們怎樣做校長》有大料。
書有一個副題:“盧志文杏壇絮語”,這本書跟大多名師的書類似,沒有很強的系統性,實際上由不同板塊構成,也就是從教多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一個老師的成長史。但是,這種傳記式的書,特別是校長們的書大多有拼湊之感,脫不開:走上講臺、成長故事、報告演講、管理制度、媒體報道等等。不過,盧志文的書始終貫穿他個人鮮明的風格,思想敏銳,充滿智慧,激情勃發(fā),這本書還是值得一讀。
盧志文是一個可愛的校長,他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大義凜然的光輝正確的高大上領導,他“博學而儒雅,機智而幽默,激情而沉穩(wěn),大氣而從容”,開口即“智慧、睿智、學養(yǎng)、深刻”,他不官本位,也不只盯著錢。他不是“只會”當校長,教學基本功扎實,愛好廣泛,書法篆刻能在專業(yè)比賽中獲獎,編謎語、寫對聯。
以下摘錄“絮語”中的金句。
1.成功并不是一大堆做成的事情所構成的一種結果,而是積極進取、不斷思考與實踐所形成的一種狀態(tài)。
2.我主張“用腦袋行走”,做“思考的實踐者”。勤于學習,才能善于思考。
3、 許多人對讀理論書籍不感興趣,那是因為沒有讀進去……
4.找一百個理由埋怨環(huán)境,環(huán)境不會因為我們的埋怨而有絲毫改變;找一個理由改變自身,明天自己身上就會發(fā)生可喜的變化。
5、 (盧志文的.母親)自有一套理論:世上只有一個便宜,你討掉了,別人就沒有了。
6、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由低到高可以分成四層:德知、德識、德行和德性。
7、把德育僅僅定位在教育的“動力系統”、“保障系統”層面,是錯誤的。德育,就是教育本身。
8、學校改革才是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最重要的著力點!逃w制創(chuàng)新的活力在基層。
9.沒有長遠戰(zhàn)略,學校工作必然隨波逐流,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短期效應,急功近利,在低水平上重復。
10.作為領導者,校長都渴望學校能有一支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但反過來,教職員工更希望自己的學校有一位好校長——品德高尚,事業(yè)精進,以身作則,靠得住,信得過。只有這樣,員工們才會感到有奔頭。
11.人們多樂意“被領導”,但都反感“被管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給我上”不如“跟我來”……校長應該做“鬧鐘”——通過敲打自己去提醒別人!
12、基層干部做“法家”,中層干部做“儒家”,高層領導做“道家”,這是很多管理行家的共識,也應該是學校較為理想的管理層級定位。
13、校長修養(yǎng)十三條:心懷大愛、知人善任、廉潔奉公、廣開言路、開拓創(chuàng)新、負責高效、高瞻遠矚、敏于學習、實事求是、以身作則、委曲求全、上尊下睦、學會權變。
14.校長要學做“車胎”——受得了氣才堅強。
15.現實也許很殘酷,幸運的是,我們已經決意朝那個叫“理想”的方向走去。
16.進取比進位重要,合作比競爭重要,激勵比懲罰重要,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重要。
17.深入研究,把握方向,科學決策,這是“做正確的事”;關注過程,求真務實,贏在執(zhí)行,這是“正確的做事”;和諧氛圍,激發(fā)斗志,鼓舞士氣,這是“愉快的做事”。有此三點,堅持做下去,必有所成。
18.經營,讓學校更像學校,而不是把學校變成學店。
19.有人說中國沒有校長,只有教導主任。中國的教育行政管理框架,早已讓校長降格為教導主任。從教務主任辦學,到校長辦學,再到教育家辦學,我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20.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為“杰出的才能”,而是在于“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
21.管理者也好,員工也好,我們的工作就是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把問題推給別人,坐享其成只能是一種夢想。
22.一份成功的事業(yè)不是一大堆“做成的事”而構成的一個結果,而是一群人向同一個目標不懈地努力所形成的一種狀態(tài)。
23.“忠誠和敬業(yè)并不僅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是整個社會。一種敬業(yè)的責任感和對事業(yè)的高度忠誠,一旦養(yǎng)成,會讓你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致加西亞的信》
24.“文明,從隨手撿起地上的一張廢紙開始”;“校園無小事,件件育人;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立則”
25.任何管理問題,都不是群眾問題,而是領導問題;領導做到了,就不愁老師做不到;老師做到了,就不愁學生做不到。
26.管理就是給人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
27.文化,是一種持續(xù)的教育力量,它為團隊中的成員所共同創(chuàng)造,一旦形成,又反過來創(chuàng)造這個團隊的每一個成員。
28、 教師,不應當只是春蠶、蠟燭,應當做朝霞、做祥云,照耀天空、照亮別人的同時,也展示著自身的絢爛與多彩。
29、 你想知道一個人內心缺少什么,不看別的,就看他炫耀什么;你想知道一個人自卑什么,不看別的,就看他掩飾什么。
30、 一個人,只要還有夢想就不算老,當追悔取代了夢想才算老,如果連追悔都沒有了,那才是真正的老。
教育讀書筆記2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并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chuàng)建數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鏈!睒銓嵉脑捝钌畹母腥九c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線”,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zhí)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后,我注重教學的反思并落實在以后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愿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教育讀書筆記3
作為一名教育類專業(yè)的學生,從剛剛踏進這個校園開始,就一直聽到不少的有關教育學的名著,就像是《大教學論》、《教育漫話》、《愛彌兒》、《普通教育學》等等,這些教育名著很多時候都在反映教育在作者那個時代所存在的方式,以及所具有的特色;仡櫧逃龤v史,結合現代教育狀況,研讀教育名著,有助于我們教育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而就在最近,我讀了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感觸良多,尤其是對教育這個概念有了更多不一樣的理解。
《普通教育學》出版于1806年,它既標志著赫爾巴特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也宣告了科學教育學的誕生。在赫爾巴特看來,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主張德育應該把其他部分作為先決條件,只有在進行其他方面教養(yǎng)的過程中才能有把握地開展德育。赫爾巴特把實現這種教育目的手段分為三種:管理、教育性教學和訓育。這三種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實際上就是一個從外在自由走向內在自由的過程,同時,它也符合我們今日教學工作中班級管理的運用。
管理的目的在于對兒童進行外部的領導,維持教學和教育的秩序,為給實施教學與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赫爾巴特寫道:“這種管理并非要在兒童心靈中達到任何目的,而僅僅是創(chuàng)造一種守秩序的精神!钡拇_,由于兒童的年齡特征,他們形成意志力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在兒童形成意志力前的這段時間,就需要教育者對他們進行管理,引導兒童形成一種守秩序的精神,從而為教學與教育工作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同時,由于學生具有可塑性,因而在這段時間里,教育者要做好學生相關的引導工作。
赫爾巴特曾經說過:“兒童心靈的培育是完全不能忽視管理的!,因而,他就提出了五種道德觀念: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公平。這五種觀念看似簡單,但事實上卻有許多與之相反的例子,就比如仁慈這一點。所謂“仁慈”的觀念,其“首先提醒教育者應當避開一切會導致惡意的刺激,以免產生危害;但也有必要喚起學生對仁慈的尊重。”但是,在現實中卻存在著與仁慈相違背的事實:學生沒交作業(yè),在烈日的操場上罰站兩個小時;學生不守紀律,被罰抄校規(guī)十次……
無論是直接的體罰或者是變相的體罰,這些都屬于惡意的刺激,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同時,學生對老師和仁慈的尊重說不定也會相對應的減少。因而,日后當我成為一名教師的時候,我會把這五種觀念都應用到學生的道德教育上,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他們尊重的同時,也令他們懂得并學會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
了解了管理的目的、管理原因之后,當然少不了管理的措施。在整個管理的這方面,讓我有最大感觸的應該就是管理的措施。在這本書中,提及到的管理措施包括威脅、監(jiān)督、權威與愛,這三點管理措施,無論是在現在或者日后都與我們對教育和教學的思考都有一定的幫助。威脅,是管理中最先使用的一種方法,也是見效最快的一種辦法,但是不會長效,就像是一個學生長期上課搗亂,經由威脅的方式管理后,之后的一到兩天他都會守紀律,但時間一長,這個學生便恢復常態(tài)。此外,各種體罰也是威脅,但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立法禁止體罰學生了。可見,威脅在這方面是有缺失的。因而,在我們日后的教學中,要懂得把握分寸,教育學生不一定要用到威脅的手段,可以轉換另外的方式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監(jiān)督,這個可能被很多教育者或者家長認為這是管理兒童必不可少的措施,但赫爾巴特認為監(jiān)督對于監(jiān)督者和被監(jiān)督者都是一種負擔,而且還會妨礙兒童自己控制自己、考驗自己,使他們無法體認只有透過自己探索才能發(fā)現的許多事物。在這樣的兩種觀點下,我個人認為,監(jiān)督在有些時候是必要的,因為在某些事情上不去監(jiān)督學生,一旦發(fā)生什么意外,學生的身心就不能健康成長,更不用談探索事物了。但是,在某些問題上,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了解自己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讓他們自己形成一種自我監(jiān)督的意識。
當然,這一切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權威與愛,這兩者彼此不同,卻又可以相互融合。盡管可以讓兒童在權威的管理下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但并不意味著有權威者可以忽視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讓兒童成為權威者達到何種目的或獲得某些榮譽的工具。有權威的人,可以是教育者、家長等人,但這些人都無權違背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像狼爸、虎媽等這些培育孩子的方法,在我看來,這些并不是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方法,因為,盡管在這其中,有孩子能進入名校,但他們卻失去了許多同齡人的快樂,同時,這也是家長權威的濫用。而在愛這方面,我認為不僅是教師,家長同樣也要學習何種愛的方式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管理才是好的。
其實,許多當教師的人,都會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或朋友,自然,教師會放許多心思在學生身上。因而,教師是愛學生的,盡管有些時候表達愛的方式不能讓學生接受。學習到這里,我知道我日后不僅要愛學生,更要需找一種讓學生接受我表達愛的'方式。而在家長方面,家長們應多去了解教育孩子方面的書籍,愛孩子,并不是什么都遷就孩子,什么事情都幫孩子完成,而是用自己的愛去關心孩子,陪伴孩子,F在,許多家長都會選擇送孩子到補習班補習,而自己卻又很少關心孩子學習方面的事情,在此顯而易見,家長在孩子學習方面的愛是不夠的。因而,家長要懂得與教師溝通,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兒童的工作。在三種管理措施中,愛是最有效,同時也是最有力的管理,因而,在日后的教學中,不妨多考慮愛的管理方式。
在這本書的教育性教學方面,除了強調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更是提出了著名的四段教學法,即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在教學中引起注意與興趣,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在學習上。因此,在每節(jié)課正式開始時,教師都會有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不管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引起學生興趣還是利用舊知識來引出新知識,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在興趣方面,教師不妨多從生活方面下手,生活是離我們最近的,興趣也與之相應地容易產生。學生在學習中若能較好地投入了注意與興趣,那么教學、教育工作便能更好地進行。
而四段教學法中的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則較為全面地敘述了教學的過程。我是小學教育數學方向專業(yè)的,或者我可以用數學的教學過程來敘述對四段教學法的理解。數學學習的明了,即要對基礎知識進行一定的了解與掌握;其次,聯想就是思維的發(fā)散性思考,是對知識的擴展,在數學學習方面來說,便是一種進步,它不僅聯想到舊知識,還會思考新問題;系統的學習更是一種進步的表現,在明了與聯想的基礎上,把已學過的知識系統化,把知識整理清晰,在這里反映的便是學習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數學學習若已達到系統化,那么當我們再次遇到相應的知識時,便會很快地聯想到與這個知識點相關的知識,并會懂得分情況考慮,進而便到找出對應方法。因此,方法便是這四段教學法中的最后一步。
在整個四段教學法中,明了與思考聯想屬于專心部分,這便需要學生在這兩個方面專心學習,而系統與方法則屬于審思部分,這便需要學生運用思維進行思考。盡管赫爾巴特提出了較全的四段教學法,但是他過分強調教學的不可逆性與秩序性,忽視兒童認知的復雜性。赫爾巴特在教育性教學方面有著它的優(yōu)與缺,作為日后教師的我們,要懂得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而做好取舍。
赫爾巴特指出,盡管訓育與兒童管理有共同特征,但訓育更強調對青少年的心靈產生直接影響,即有目的地進行培養(yǎng)。在具體的實施上,訓育不同于管理,因為管理僅著眼于行動造成的后果,而訓育則還要看尚未付諸行動的意圖,由此可見,訓育就是按照特定的道德標準,對學生的精神或性格進行教誨的教育形式,訓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當的道德性格,而管理則是作為訓育功能的必要補充。既然訓育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當的道德性格,那又有些什么方法呢?在赫爾巴特看來,訓育的方法有:陶冶、教師的人格感染、贊許和責備、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
這四者,的確可以在一定的方式上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當的道德性格。文學作品、藝術等的陶冶能夠改變學生的性情,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對正當道德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幫助作用;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更大,這也突出了教師人格感染的作用;適當地贊許與責備,會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對與錯的觀念;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對形成正當的道德性格更是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吹接栍挠嘘P知識,令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個案例:翠兒的父親脾氣不好,在家經常打罵翠兒和她的母親,后來翠兒的教師讓翠兒多為父親做一些生活的小事情,讓父親感受到翠兒對父親的尊敬與愛,而在這期間,無論父親對翠兒是什么態(tài)度,都盡量忍耐,同時,剛好在那段時間翠兒進入了基督教,對愛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就這樣,在為父親多做生活的小事情與參與了宗教信仰之后,翠兒改變了她以往的性格,在道德、人生觀等方面也有了更好的變化,是宗教與愛的力量,改變了翠兒的生命。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知道教師的人格感染與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對幫助兒童形成正當的道德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本書讀下來,讓我對教育思想這方面的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說實話,我很佩服那些有著與時代不一樣觀點的教育家,赫爾巴特便是其中一個。赫爾巴特在兩百年前提出的有關教育的觀念,在兩百年之后,對我們國家的素質教育這一方面,還有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教育是每個時代都必須的,但是教育的方式與教育的觀點卻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產生變化,也可以說,教育在過去的教育者的經驗積累與現代教育者的努力下,已經在走向不斷完善的道路。
盡管每個時代都會有其出名的教育家及其代表著作,但是在這里面,難免不會出現時代的局限思想,因而,在我們讀這些歷史名著的同時,要懂得分辨哪些思想與做法可以沿用和吸收,哪些思想與做法需要摒棄。教育的這條路很漫長,很重要,作為日后的教師,更要在這里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
教育讀書筆記4
這次學校給每個老師的一個學習平臺,讓我在課余時間有機會學習到陶行知的名篇。是的,我對于陶行知是知其人,而未知其說。這段時間,了解了陶先生作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現實的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既強調了教育的現實功能,又關注了教育的終極目的。陶先生所研究和實驗的教育問題,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鮮仍有進行試驗的價值。讀了陶先生的文章,我有兩點體會:
一、陶先生文章是師德培訓的活教材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他對自身成長提出了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苯ㄖ烁耖L城的基礎,就是道德。一個集體的成員,若人人以集體利益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為集體著想,則這個集體會越來越壯大,這個集體定是有希望的集體。否則,多數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集體的根本必然動搖。如此,每個一線教師弘揚“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敬業(yè)精神。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人們提供了進德修業(yè)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二、陶先生所倡導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
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把現成的解決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得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其它的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學習、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教育是從生活中來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這些話聽起來很簡單,可就是這些簡單的話語卻揭示了教育的真諦。我們平時總認為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班會課上的說教,課后的個別談話那才是真教育。也知道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到言傳身教,道理好象懂得挺多的,做得好象也不錯?煽戳颂障壬奈恼潞笤倏次覀兘裉斓慕逃胖肋h遠背離了先生的期望。
我們的教學越來越遠離生活。學生就是為了學習而生活,而不是為了生活而學習,更不是在生活中學習。孩子們有的成天埋于書堆,成了純粹的“書呆子”“蛀書蟲”;而有的學生成天無所事事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內容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聽天書,于是他們就成了課堂上的呆子、傻瓜、瞌睡蟲;更有一些學生,對上課的內容不感興趣,而他們又精力過剩,于是這些學生就成了不安分分子,成了老師成天“掛念”的學生。陶行知說:“要想讓學生不犯錯誤,就不能讓學生有犯錯誤的機會,得讓他們有事做!比绻粋學生不愛學習,那他不犯點錯誤才真是一個實足的呆子呢。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走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感興趣,讓他們感到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生活,生活與學習是一體的。
陶行知在《學生的精神》是以學生的資格對諸君談話的說,現在的中國許多學生及一般教員,都有一個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滿”不論研究何種學科,只有相當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滿意足。尤其是在過教員生活的,覺得自己處在教師地位,不必再去用功研究了。中國的“四書”上有兩句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真是千古不滅的格言,并且是兩句不能分開的話。因為要“學而不厭”,才能夠做到“誨人不倦”。是啊,想想自己教了20年的書,也算是個老教師了,并且一直是堅守在低年級里教學,那些教材早就熟透覺得在沒學習的必要了。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自己“如是的粉筆生涯,不能不厭煩了。倘若當教師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之于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著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了教師,還是要繼續(xù)的”學而不厭“。”知之則不知之,不知則不知“,倘若不知的而認以為知,那么,不知道的終究沒有知道的日子了。這可說是自己斬斷自己求學的機能。所以我現在是學習,還是學習并要加于運用。
我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應該多學習陶行知老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這種思想意識貫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用它去指導自己,從而去不斷的進步和發(fā)展。
教育讀書筆記5
泰戈爾曾經說過:“愛是恒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著風暴卻不以動,愛就是充實了生命,正如盛滿了酒杯!痹诳础稅鄣慕逃窌r,故事中的情節(jié)深深地感動著我,使我不禁好幾次流下了淚水。我并不在意這本書的文化價值有多高,只要這本書流露著真情實感,讓人看了流連忘返,這就是一本好書。
愛,一個多么熟悉的字,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感受到愛。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世界。
《愛的教育》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后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梢哉f,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于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的周圍,因此常常會被我們所排除,可是我們的生活可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但是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國家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xù)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fā)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里,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愛。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可以激發(fā)人無窮的力量。
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寬恕的,愛又是包容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愛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在今后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沐浴在愛的海洋里。
教育讀書筆記6
其實,這本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不少專家學者的教育經典論述中對此早有明確闡述。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讓孩子生活在書籍的世界里”。著名學者、書香校園的首倡者朱永新先生則說:沒有閱讀,就沒有學生的精神成長。
北大資深教授錢理群先生和溫儒敏先生有更為明確、直接的表述:“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錢理群)!伴喿x最接近教育的本質,是語文教育的靈魂,是語文教育之本”(溫如敏)。當下語文教育乃至中國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丟失了讀書之“根”上去找到原因。
有句古語,叫“山定泉,樹定根,人定心”。讀書之于語文教育,就如同樹根之于枝葉,源泉之于河流,基礎之于大廈,血脈之于軀體,靈魂之于生命。樹根萎縮則枝葉枯黃,源泉枯竭則河流干涸,基礎不牢則大廈傾危,血脈不足則軀體羸弱,靈魂缺位則生命失色——語文教育的“根”丟了,語文教育就難免百病叢生、久治不愈了。
初中3年,600多個課時,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圍著6本教科書,百多篇課文,從早學到晚,經冬復歷春。教來教去,語文被教成了一條風干的黃瓜,干癟丑陋,食之無味。問題還不止如此,更為嚴重的是,初中的三年,正是孩子智力發(fā)育、身心成長的關鍵期和“精神饑渴期”(朱永新語),而我們卻畫地為牢,讓數以億計的學生把全部的`精力、智力、體力封閉在極其有限的應考知識上,幾十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去苦苦打拼而無暇他顧,這無論于個人發(fā)展、社會進步,還是于民族前途、國家未來,都是一個多么巨大的智能浪費和無可彌補的慘重損失。
追根探源,主要還是丟失了讀書這個教育的“根本”。
教育讀書筆記7
一、理想的德育
1、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的活動中養(yǎng)成學生的德行,讓學生在游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2、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中凈化自己的靈魂,升華自己的人格。
3、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圍中推進善的教育。
4、理想的教育,應該注重為學生尋找生活的榜樣,用真實、感人的道德形象極力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英雄主義精神。
5、理想的德育,應該科學合理地設置循序漸進的德育目標,使其兼具現實性和理想性的雙維視角,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的德育目標體系。
6、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心靈的溝通,建立起溫馨的對話場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能在學校的教育中安營扎寨。
7、理想的德育,應該教給學生自警、自誡、自勵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學生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
8、理想的德育,應該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絡,使各種力量形成時空交叉影響的德育優(yōu)勢力量。
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學生的德育教育讓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筋疲力盡,為之也操碎了心。為什么學校的德育會如此蒼白無力?
朱教授告訴我們:
首先,道德教育要結合平時的活動,潛移默化地進行,重要的是行為的熏陶,實踐的感染,習慣的堅持。使道德教育達到潤無心無聲的境界。
其次,讓學生的心靈在經典中憩息,在閱讀書籍中凈化靈魂。其實就是讓學生有健康的思想,與經典中的人物對話,在書中自然地呼吸,得到新鮮的空氣,使自己的整個心空都明亮起來。
然后,我們的道德教育體系沒有層次性。小學與大學的德育目標簡直顛倒,對小學生的教育太過空洞,太過遠大。應該向蘇霍姆林斯基當時所在的學校那樣:對剛入學的孩子就是進行“愛媽媽的教育”,只有愛自己的媽媽,才能去愛別人,愛社會,愛祖國。
最后,我們的道德教育太過于說教,太不注重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德育更需要一種寬松、寬容和溫馨的環(huán)境。我們應該聯合社會、家庭建立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形成德育優(yōu)勢力量。重要的是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中時刻反省自己的行為,完善、教育自己,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理想的智育
1、理想的智育,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fā)創(chuàng)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
2、理想的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以人為本”,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
3、理想的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
4、理想的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于一體,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著力于“合格+特長”的個性養(yǎng)成。
5、理想的智育,應該教學活動走出分數的誤區(qū),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使學生成為人類文明之花的傳薪者。
6、理想的智育,應該具有開放性,注重實踐性,與生活相聯系,與社會相溝通,使學生關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
7、理想的智育,應該讓課堂充滿活力、情趣與智慧,讓課程具有豐富性、回歸性、關聯性和嚴密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
8、理想的智育,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更新學習工具,拓寬智育途徑,讓學生在網絡世界的時空中縱橫馳騁。
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注重“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在自己原來的基礎有所進步;既要保證考試取得高分,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的學校,離這樣的目標有多遠?我們的老師,敢不敢說分數是次要的,我注重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不追求分數的高低,不以
分數論英雄,讓每個孩子愉快地享受學校生活,這樣的理想離我們有多遠?
教育需要理想支撐,理想需要教育實現。雖然理想顯得那么遙遠,可是有理想就有希望,帶著理想快樂地前行,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方向。
在新世紀第一縷陽光投來的時候,我們需要教育的`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只有對未來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才會奮力拼搏,戰(zhàn)勝危機,擺脫和超越困境,我們需要教育的自信心和崇高理想,只有對未來有崇高理想的民族,才會消除恐懼,拋卻悲觀,樂觀地擁抱未來!煊佬陆淌谡Z
三、理想的體育
1、理想的體育,應該能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yǎng)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并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
2、理想的體育,應該注重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永不言敗,永不停歇,養(yǎng)成堅忍不拔的品質。
3、理想的體育,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情懷和愛國情操,使體育活動成為德性養(yǎng)成的重要途徑。
4、理想的體育,應該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學會公正、公平的觀念,遠離弄虛作假,形成誠實的品格。
5、理想的體育,應該培養(yǎng)學生坦然面對競爭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tài),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和科學訓練,養(yǎng)成健全的心理素質。
6、理想的體育,應該在注重體能訓練的同時,為學生打開世界體育之窗,感受力和美的和諧。
7、理想的體育,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不把體育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而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發(fā)現自我,享受自我。
8、理想的體育,應該使學校體育與社區(qū)體育有機聯系起來,充分利用社區(qū)或民間的體育資源,同時向社會開放學校的體育設施,體現體育發(fā)展的社會化、生活化、終生化的趨勢。
體育,代表著力量、競爭,體現著拼搏,謙讓,為我們展現了無數美的瞬間,定格了無數美的永恒,也讓無數人為之瘋狂,為之傾倒。可是,目前學校的體育教學,真的做到了對學生的意志品質,心理素質等能力的培養(yǎng)嗎?應該是微乎其微的吧。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眾星捧月的被小心呵護著,在學校的體育課上,天熱怕曬著,下雨怕淋著,跑步怕摔著,游戲怕撞著,怎不令人擔憂?
四、理想的美育
1、理想的美育,應該是一種“自然之美”,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懷,讓學生親和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2、理想的美育,應該是“生命美育”,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yōu)化生命,激揚生命。
3、理想的美育,應該是“生活美育”,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與生活的主人。
4、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藝術美育”,應該引導和教育我們的學生熱愛藝術,欣賞藝術,并具有一定的才藝。
5、理想的美育,應該是“立體美育”,應該樹立大美育觀,形成立體化、網絡化的美育模式,構建濃郁的美育氛圍。
6、理想的美育,應該是“示范美育”,它必須緊緊依靠具有審美素養(yǎng)的教師,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向美麗的人生。
7、理想的美育,應該是“精神美育”,應該注重通過美育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擁有美的心靈。
8、理想的美育,應該是“創(chuàng)造美育”,應該注重在美育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沖動與欲望,享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
初春時柳樹枝頭的一抹新綠,盛夏里透過樹梢的斑駁光影,秋日里梧桐樹下飄落的第一片葉子,寒冬中草叢上的一層薄霜,都是美麗的。但是,在我們的學生眼中,可能就覺得習以為常了,感受美的能力有些欠缺,發(fā)現美的眼睛少之又少。
要說現在的孩子沒有機會接受藝術美育,那肯定沒人同意。瞧瞧雙休日的少年宮里,琴行里,到處都是孩子們忙碌的身影,學聲樂、鋼琴、舞蹈、書法、繪畫比比皆是,真恨不得孩子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绱藦娀碌乃囆g多少帶上了功利性,失了一些真,失了一些美。
五、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
1、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注重在勞動中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觀念和態(tài)度,讓學生經常體驗到勞動的艱辛與喜悅。
2、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鼓勵和教育學生從學會自我服務入手,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3、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注重勞動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增強勞動的智力含量,引導學生手腦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
4、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立足學校課堂教育的基礎上,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走出校門,接觸社會,并通過富有特色的勞技教育基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勞技特長。
5、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注重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內在聯系,在勞技教育中“樹德”“增智”“強體”“審美”,形成學生的良好品德和個性心理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6、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和年齡差異,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課程和行為引導教學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計劃、工作、社交等“關鍵能力”。
7、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注重學校、家庭和社會齊抓共管的合力作用,構建“大勞育”的教育體系。
8、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有一支優(yōu)秀的勞技師資隊伍和一套具有實用性、特色性的課程教材,為實施勞技教育提供基本的保證。
勞動最光榮!這話耳熟能詳,可是現實中的情景卻極具諷刺意味。你聽,“不好好學習,你長大當掃垃圾的!”“你又打架了,給班級扣了分,罰掃一周!”聽著這些“名言”長大的孩子,還能感受到“勞動是光榮”的嗎?還會信服“勞動是光榮”的嗎?
六、理想的學校
1、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一所有特色的學校。
2、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一所有品味的學校。
3、理想的學校,應該有一個富有人格魅力、有遠大理想的校長。
4、理想的學校,應該有一支創(chuàng)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師隊伍。
5、理想的學校,應該擁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習慣的學生。
6、理想的學校,應該有一個面向所有學生的校本課程體系,
7、理想的學校,應該有一個永遠對學生開放的圖書館和計算機房。
七、理想的教師
1、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2、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教師。
3、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4、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5、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
6、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7、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
8、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八、理想的校長
1、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能夠清晰認識自己的價值與使命,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校長。
2、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珍惜學校的名譽勝過愛護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長。
3、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不斷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辦學理念,具有獨特辦學風格的校長。
4、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具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長。
5、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善于協調上下左右關系,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以促進學校發(fā)展的校長。
6、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科學研究,并能成為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組織者和身體力行的校長。
7、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能夠給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輝煌的舞臺,善于讓每一位教師走向成功的校長。
8、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能夠使學校具有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的校長。
學校、教師、校長,這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理想的學校,一定有一個理想的校長,而有了理想的校長,也一定有理想的教師。
一個理想的校長,必定是時刻想著為學校謀發(fā)展,讓教師更快更好的成長,讓學生輕松快樂地生活,讓校園充滿人文充滿陽光。對于曾經引領我成長行進的校長,心存太多的感激,對于現在正努力引領我們走向未來的校長,充滿著詩意的期待。
很希望,所有的校長都能像李鎮(zhèn)西那樣,放下身姿,與教師平等地談心、交流;很希望,所有的老師都能像薛瑞萍那樣,融入孩子,與孩子們心平氣和地對話;很希望,所有的學校都能像巴學園那樣,寬容而溫情地接受一個個淘氣的“小豆豆”。
九、理想的學生
理想的學生應該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學生;應該是積極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標新立異,富有個性,富有自己獨特見解和思想的學生;應該是自信自強,永不放棄,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低頭,充滿旺盛斗志和樂觀精神的學生;應該是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一定特長的學生;應該是一
個善于和人合作,善于和人相處,有著和諧的人際關系,受人歡迎的“人緣兒”;應該是有著扎實的基礎知識,善于學習,勤于思考,有豐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用最少的時間贏得最高學習效率的學生。
這真是唯美的理想呵。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如此完美,那老師真的顯得多余了。
十、理想的父母
1、理想的父母,應該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養(yǎng)孩子追求卓越、獨立自主、持之以恒、勤儉節(jié)約等個性品質和良好的父母。
2、理想的父母,應該是永遠保持年輕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還給孩子,讓孩子輕松、自由、愉快成長的父母。
3、理想的父母,應該是善于發(fā)現孩子天賦,善于挖掘孩子潛能,善于培養(yǎng)孩子特長的父母。
4、理想的父母,應該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來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長輩的身份來壓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的父母。
5、理性的父母,應該是有著和諧家庭關系,能以身作則,一諾千金的父母。
6、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對孩子失望,決不吝嗇自己的表揚和鼓勵,決不使用侮辱性批評的父母。
7、理想的父母,應該是善于學習,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覺性,能夠善于利用各種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機智的父母。
8、理想的父母,應該是努力配合學校、社區(qū)對孩子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從而促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這樣的父母,的確是太理想了。擁有了如此優(yōu)秀的父母,孩子想不成才都難。如果每個父母都這樣,對學校,對老師來說,真是太幸福了!太完美了!現在的情況是,很多父母都向老師訴苦:沒辦法,我管不到他。為人父母,難道只管把孩子生下,養(yǎng)大?難道只管為孩子擇校,擇老師?理想是那樣美好,卻又是那么遙遠。心中有理想,就多了一份溫暖,多了一個方向!
教育讀書筆記8
美術活動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藝術活動,也是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在活動中幼兒手腦并用,不僅發(fā)展了手部的小肌肉,同時還促進了大腦的發(fā)育,對于幼兒智力的發(fā)展是很重要的。作為幼兒園的老師在指導幼兒開展美術活動時,怎樣的引導幼兒大膽的繪畫?以及教師怎樣運用好美術活動中的范例?
針對這些問題,我從《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美術教育》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作者結合實踐操作,給我們舉出許多可行性的建議,獲益匪淺。
書中講到要讓幼兒大膽的作畫,就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如要信任幼兒,用和藹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流,尊重幼兒有不同尋常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還要給幼兒提供適合的、多樣的繪畫材料。如提供給幼兒的紙不能過小,幼兒在繪畫時會放不開手,提供的材料要充分,不要害怕孩子會弄臟而不提供,要讓幼兒在多種材料的吸引中有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盡量的用情境、游戲的形式開展繪畫活動,這一點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很明顯,活動中用念兒歌、或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幼兒參與的興趣就會很高,反之,興趣就會有所減少。根據不同的美術活動,怎樣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情境,還是需要多思考的。此外,盡量采用“鼓勵法”評價幼兒的作品。教師要努力的去讀懂幼兒的畫,充分了解孩子“稚”“拙”的特點,站在幼兒的角度評價幼兒作品,對于個別幼兒講不出畫的是什么,教師不要著急,要引導幼兒,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挑剔。充分肯定的欣賞將逐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對幼兒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的。
在引導幼兒學習繪畫的時候,繪畫的范例是我們經常運用的工具,如何更好的'運用它,什么時候用?怎樣用?用什么樣的范例?在書中,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首先,范例要有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值得欣賞,幼兒從中得到收獲,而不美的范例就不能為幼兒樹立很好的榜樣,讓幼兒的觀察機會喪失、觀察能力得不到發(fā)展。,思維得到禁錮,創(chuàng)造能力也受到發(fā)展的限制。其次,范例的描繪方法應該是適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是他們能夠合理接受的,積極健康的,太成人范畫不適合幼兒來欣賞。其三,范例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事物的形態(tài),可以啟發(fā)幼兒的思路。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還是收獲很多的,書中講到關于美術方面的理念,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都可以運用到,對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同時,我也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藝術”、“教育智慧”的含義。
教育讀書筆記9
利用寒假時間把劉鐵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認真閱讀完了,我為在這喧囂的社會,還有一批像劉教授這樣沉靜思索的人感到高興,同時也為自己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感到慶幸,我知道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劉教授有著不平凡的境遇,干著不平凡的事業(yè)。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決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確實說明了教師這個職業(yè)是需要愛心的職業(yè),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
劉教授所說的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yī)生診病一樣,醫(y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癥中才能提高醫(y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一認識應該說也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雖說在教學中我們對后進生的確也很關心,但能夠像劉鐵芳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對待一個學生,說實話,我做不到。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無論朝著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反復,足以考驗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一路閱讀,我反復問自己:我也會像劉老師那樣耐心細致地對待差生,找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復嗎?我想我做不到,我會傷心,會憤恨,會絕望,會理直氣壯地把萬同清除出我的心靈之外,而自己則沒有半點良心上的不安,因為我會覺得他可能是個不可教育的學生,會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來勸自己,更會覺得自己已經盡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
是啊,師愛是陽光雨露,學生是花朵幼苗。對學生的愛既要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對學生一視同仁,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李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么好的教育!”是的愛就一個字,說說容易,做做難。
教育讀書筆記10
這段時間,我讀了一本老師推薦的好書。這本書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亞米契斯創(chuàng)作的。
這本書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海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篇文章十分感人。本文記述了一個十二三歲的意大利少年馬里奧乘上了一艘開往馬耳他島的巨輪。在船上,馬里奧結識了一個好同伴,這個女孩子跟馬里奧年齡差不多,只不過個子比馬里奧高了一點兒。經過聊天,馬里奧知道,原來這個女孩子叫克莉泰,跟他一樣都失去了父母,是來投奔親人的。深夜,可怕的風暴來了,甲板的東西都被卷走了,船底也經受不住風暴,破了,水洶涌的灌了進來,眼看船就要沉了。乘客們都驚慌失措,跑到甲板上號啕大哭起來,一半的'乘客都跳入了事先準備的小艇里,可只有一艘小艇,小艇上已經坐滿了人。只夠再容納一個小孩子了,而克莉泰和馬里奧都十分想下去。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眼看小艇離船越來越遠,馬里奧把機會讓給了女孩,女孩跳入小艇,得救了。大船即將沉沒,但馬里奧面對死亡反而從容鎮(zhèn)定,十分開心。
我讀了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動,我想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少年馬里奧,學習馬里奧舍己為人甘犧牲,面對危險十分鎮(zhèn)定,十分堅強的品質。
教育讀書筆記11
這些天我讀了一本叫做《愛的教育》的書。書中的許多故事都非常感人,我將它們銘記于心。接下來,我將選擇一個來寫我讀過的關于他的感受和故事。
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新學年的早上,一個名叫羅貝蒂的孩子被一輛汽車壓到了左腳的`骨頭。原來,這個孩子的12年級學生是他父母的掌上明珠。為了救一名剛剛離開母親并意外摔倒在路上的小學生,他被車壓死了。
當人們正在談論事故時,突然一個女人走了過來。她是洛佩茲的母親。接著又來了一個女人,她是獲救孩子的母親。她跑向羅貝迪的母親,大哭起來。他們倆跑到校長辦公室,只聽到:“我崇高的真理!”我的孩子!老師和學生都稱贊道:“勇敢!羅貝蒂!薄岸嗪玫暮⒆影。 斑@時,洛佩茲的母親正在去醫(yī)院的路上。醫(yī)生說洛佩奧特非常強壯,但她一生中必須依靠拐杖。
讀完這個故事后,我覺得洛佩茲真的很勇敢!不管自己的安全,救救這個小男孩,我應該向他學習!我希望洛佩茲早日康復。我希望這個小男孩將來能向洛佩茲學習。我想對洛巴伊蒂說,“你真勇敢!不顧自己的安全,為了救這個小男孩,我?guī)フf聲謝謝!你知道嗎,我非常欽佩你,因為我支持你救人的熱切精神!”
教育讀書筆記12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教育讀書筆記13
每到暑期買幾本書似乎成了慣例,書的種類無非就是工作和生活愛好方面的,有班主任管理方面的,有教育教學的,還有育兒的,當然也有我喜歡的小說……今年暑假照例又在當當網買了七本書,由于兩個娃,一個四歲一個四個月,加上輔導機構全部整頓,老母親我的時間基本被孩兒給霸占了,所以只抽時間讀了兩本,其中《教育的情調》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深刻。
這本書是由《兒童的秘密》一書的作者馬克斯·范梅南著作,李樹英老師結合中國本土化譯作。是一本關于兒童生命的研究,主要是以現象學描述方法向我們展示優(yōu)秀的父母和教師是如何通過現象學式的“聽”、“看”和對具體情境的“關注”來養(yǎng)成和發(fā)展獨特的情調和敏感品質的。這種品質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沒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也沒有什么確定的原則可供我們遵循,而是通過“聽”“看”和“關注”完成的。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讀完后也想推薦給大家,無論是當老師的還是做父母的`,都應該作為枕邊書去讀一讀。
下面談一談我其中的一點感悟——教育與教育愛不可有須臾的分離。
對一些人來說,撫養(yǎng)孩子變成了一項自私自戀的事業(yè)。有些父母(和老師)人雖在場,但心卻不在,他們早已沉溺在自私的需求和欲望之中了(優(yōu)異的成績,自己未達到的理想)。也有些父母(和老師)的生活似乎與他們孩子的生活和興趣產生了競爭和沖突。成年人忽視孩子,對他們的話充耳不聞(還經常說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或者孩子叫了爸爸或媽媽好幾遍,但你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之中),驚嚇(再不聽話我就不愛(要)你了)、辱罵、虐待他們,否定拋棄他們,這實在令人悲哀。對這些成年人最大的懲罰大概莫過于終身的懊悔和永久的遺憾,他們太專注于自己的事情而丟棄了去親身體驗與孩子親密接觸的機會。而他們的孩子可能需要用此后自己全部的人生來找尋他們凌亂的童年記憶。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彌補童年。
關愛孩子的父母(和老師)能體驗到由于孩子的出現而萌發(fā)出的生活的希望。這里存在著一個看似自相矛盾的點。我體驗到孩子的生活比我自己的更重要,而其結果則是我必須更仔細地審視自己的生活。我必須質疑并改造自己的生活。
在我有孩子之前,如果我愿意的話,我可以放縱自己的不良習慣,我可以完全無視他人的是深層需要自顧自地生活。但是在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我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榜樣。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向孩子展示了生活中各種具體的生活方式。我會看到孩子學習我們的手勢,模仿我觀察和做事的行為、我對事務的反應方式以及我消磨時間的方式等等。當我看見這些時,我就會對自己產生質疑:我是否希望我的孩子這樣做事和生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這些是我自己想要的行為方式嗎?我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嗎?正是因為我和孩子在一起并且深愛他,所以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安逸地生活了。對孩子的教育已轉化為自我教育。
教育讀書筆記14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部充滿靈氣和智慧的教育學著作
一切教育都是極其規(guī)范性的(normative),準確地說正是因為這一倫理基礎,我們的教育實踐才是智慧性的(thoughtful)和反思性的(reflective)。在我們與孩子們的相互交往中,不管愿不愿意,我們總是在區(qū)分什么對孩子適合,什么對他們不適合。
何謂兒童?看待兒童其實就是看待可能性,一個正在成長過程中的人。
信念,價值觀,宗教信仰,生活條件,理想以及生活方式呈現出多變性,復雜性,多元性,支離破碎,充滿矛盾和沖突。正是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使今天年輕人的生活成為一種偶發(fā)性的經歷。
成長,成人和成為受教育的人,實際上就是將人的偶發(fā)性轉換成責任感和義務感你得選擇你的生活.這就意味著教育學的使命,就是從教育的意義上投入到兒童的工作,賦予孩子們權力,使他們積極塑造和改變自己生活中的各種偶然性。
著眼于兒童生活的新型教育學理論和實踐必須把握好對兒童和青年保持一種體貼和坦率的關系,而不是一味地遵循傳統的信念,過時的價值觀,陳舊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一成不變的懲罰.著眼于兒童生活的教育學是一項面對一個在我們周圍不斷變化和不斷地為我們改變著世界,不斷更新的大工程。
教育的本質更主要是一項規(guī)范性活動,而不是一種技術或生產活動。'規(guī)范的'(normative)意味著為人父母和從事教學總是與價值,喜好,道德等問題有關。談到我們與孩子的教育生活是規(guī)范性的',意味著我們接受這一點,即作為教育者和父母,我們必須得有一定的標準,我們自己應該總是指向'好的'(不論這種'好'在具體情況下指什么)。
教育學就是迷戀他人成長的學問
成人和兒童間只有某一種影響是出于向善的,為兒童好的動機也就是說,這種動機具有教育學意向(pedagogical intent).而且,這種意向是為了加強兒童'生存和成長'(being and becoming)的各種偶發(fā)的可能性。
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北美現象學教育學的領袖人物之一!督虒W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是當代西方現象學教育學的經典之作。該書在北美和歐洲擁有廣泛的讀者,在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該書于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國同時出版,隨后不久,便被譯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鮮等不同語言的譯本。范梅南教授以他獨到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和敏銳的教育經驗,從現象學教育學的角度,以教師、父母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原材料,對教育學的諸多方面進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書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學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機智、教師替代父母的關系、教育的情緒、教育生活的體驗、對學生的主體性的體驗,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學書界的廣泛關注和興趣并在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盛行,對以責任和使命為基礎的pedagogy一詞還很陌生的北美掀起了一股教育學熱。
教育讀書筆記15
《家庭教育》一書中有一篇名為《好父母好家教》的文章,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篇文章從家教事小意義大、家教有法無定法,為眾多家長出謀劃策,答疑解難。魏書生他是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同時又是一位成功的家長,他的兒子20xx年高中畢業(yè)考入清華大學,20xx年出了第一本書。他的家教經驗角度獨特,獨樹一幟,是從成功的教育案例中總結出來的,實在又實用,言辭懇切,入情入理。細讀此書,使我獲得了許多有效的教育良方。
作為一名教師,讀了魏書生老師的這本書,不僅從家長的角度了解了該如何教育子女、如何面對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而且作為一名教師,也從魏書生老師的交談中了解了面對學生的不同問題的教育方法。下面談幾點我的心得:
一、作為父母如何教育子女。
一個好學生身后一定有一位好家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家庭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所有家庭都應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有個正確的引導,給孩子提供一個優(yōu)良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作為孩子的父母,不但“養(yǎng)”,還要“教”,更要“育”,而“教”、“育”是一門學問,讓孩子在寬容的家中長大,他就學會了自信;在和諧稱贊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能學會欣賞;在平等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能學會正直……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
雖身為母親,但我對孩子的教育有時真不知從何入手,總覺得孩子要什么盡量滿足便是,甚至有時用我們小時候父母對我們教育方法來教育現在的孩子,當然這種教育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時還會讓孩子產生反感。曾經讀過一篇報道,說是中國的家庭教育令人堪憂,提出作為孩子第一任教師的父母應該持有“上崗證”才能生育孩子,我非常贊同這個看法。這些日子我也在網上讀了很多教育論文,讀后身感作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說,家庭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
二、作為教師該如何教育學生。
雖然說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從魏書生老師的每一個教育事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魏書生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做學生的朋友、從學生的角度、朋友的角度去教育、幫助學生;魏書生老師的可貴之處在于他總是盡最大的努力,不使自己站在學生的對立面上,不去訓斥他們,而讓學生學會實實在在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下苦功夫,多調查,多思考,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教育方法。
以前的教學我把學生基本就是大致劃分為幾大類,如品學兼優(yōu)的,以鼓勵上進為主;調皮搗蛋的以打擊為主;特別頑劣的基本放棄。現在一想,自己作為人民教師還差得很多,還沒體會到老師不只是要傳輸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教育學生。每一名學生都是一本書,我們要細細的讀,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僅學生受益,自己也提高了自己的教育能力,提升了人格魅力。
三、家教事小意義大。
民風,世風皆起于家風。關鍵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確引導孩子,不但養(yǎng),還要教,更要育,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而真正的教育他們,則是一件大事了!睍刑岬搅恕叭廊靖住闭f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道染缸,學校教育已經是再教育了。孩子就是一張潔白的紙,給他著什么底色,取決于良好的家教。
四、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育子。
家長應承認孩子間的差異,甚至欣賞差異,千萬不能盲目攀比,追趕,甚至指責,貶低孩子,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書中介紹到的“夏斐之死”無疑不給全天下的父母敲醒了一次沉重的警鐘。如果我們變一種教育方式,在孩子失落時對他曾加幾許鼓勵,少一些批評,讓孩子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我想,在孩子壓力減輕的同時,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成績。這樣,家長也會免除因埋怨訓斥孩子而產生的苦惱,孩子更會因家長的善解人意而對家長多幾分敬重。
五、輕生細語的批評效果好。
現在的家庭教育特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的確,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物,而是和我們一樣的平等的人。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風和太陽比賽,看誰先將人們身上的衣服脫下來,風越刮,人們將衣服裹得越緊,而和煦的陽光反而使人們主動將衣服脫下?磥恚瑖绤柵u不是最有效的,和孩子平等的交談,體現了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六、重視孩子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態(tài)是人們從事學習工作的重要條件。家長要引導孩子學習真善美,讓孩子的心情變得開朗起來。讓孩子在做實事過程中保持快樂心境,是一種處事智慧,萬事都能泰然處之。同時引導孩子對待人生的失落要以笑迎,學會在跌倒中爬起,在生活中尋找快樂。
魏書生老師在培養(yǎng)孩子過程中獲得了許多思維的靈感,豐富了自己的思想。在幫助自己孩子成功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愿天下有心、用心、真心為孩子的父母,都能找到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有效教育方法,創(chuàng)造出我們自己的教育奇跡。
【教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教育的讀書筆記01-28
教育讀書筆記02-26
教育讀書筆記02-17
教育讀書筆記范文06-09
教育書籍讀書筆記05-16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05-15
教育專著讀書筆記05-15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精選]05-21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04-29
《教育的目的》讀書筆記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