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分別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具體闡述我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ㄒ唬┙虒W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77—78頁的內容,是本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學好這一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等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作用。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jié)課不僅與實際相結合,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ǘ┙虒W目標
據新課程標準,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發(fā)現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定了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推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二、學情分析
。ㄒ唬┬睦硖卣鳎喝昙壍膶W生好學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聯系和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成功的快樂。
。ǘ┱J知狀況: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加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教法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鑒于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確定了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法、設疑誘導法、類比法。
(一)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本課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fā)現,而且便于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的過程來學習。
。ǘ┰O疑誘導法: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時,需要老師給予設疑誘導,深入淺出的幫助學生理解。
(三)類比法: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是由一個長方形漸變成正方形,求面積的過程中得來的。
教具:多媒體
四、學法分析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fā)現法動手操作法
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將小組合作探究作為首選。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等活動,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具:預習紙、學具盒中的1平方厘米卡片、直尺。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曥柟蹋榫硨
這一環(huán)節(jié)將用時7分鐘。首先復習兩個概念,一是面積,二是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圖形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通過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
。ǘ┳灾魈剿,領悟方法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重點環(huán)節(jié),將用時17分鐘。有四個步驟:做一做、猜一猜、驗一驗、說一說。
首先做一做,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例題1,在預習紙上寫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1:一個長方形長5厘米、寬3厘米。想辦法測量出它的面積。
小組成員可能三種方法:(1)畫一畫(畫方格)(2)擺一擺(兩種擺法:一是全擺上,二是只擺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學們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識:用乘法計算最簡便。
接著猜一猜,我將提問學生有什么樣的猜想?有人可能會說出:這個長方形面積=長×寬。
我會肯定這一猜想是對的,然后提問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
然后驗一驗,學生自己根據預習紙上的3個圖形(圖A:2行6列,圖B:4行3列,圖c:1行8列),擺一擺填一填,之后再匯報結果。
圖形長/厘米寬/厘米面積/平方厘米
圖A
圖B
圖c
通過剛才的過程驗證了這個猜想是對的,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最后說一說,我以例題1為例設疑誘導,找同學說出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斷的提問:長方形長5厘米,沿著長邊一行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寬3厘米,沿著寬邊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說可以擺幾行?(同時配合課件的演示)繼續(xù)提問:這個長方形每行擺5個正方形,擺了3行,一共擺了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樣列式計算?算式中5、3、15是長方形的什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最后得出結論:每行擺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擺的行數是寬,小正方形的個數(即長方形面積單位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也就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學價值觀。同時也體現課堂中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當中來。
。ㄈ├眠w移,探究知識
這一環(huán)節(jié)將用時8分鐘。
首先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把一個長7米、寬6米的長方形花壇,漸變成邊長6米的正方形花壇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fā)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接著讓學生交流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
最后讓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系。
設計意圖: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明確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間異同。
。ㄋ模⿷弥R,解決問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將用時10分鐘。
為鞏固本節(jié)學習內容、解決實際問題我設計以下習題:
活動一,求一張長方形餐桌的面積。(學生聯系生活,練習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課本例3)
活動二,求出數學課本的面積。(學生自主操作,獨立完成。課本78頁下邊做一做)
活動三,強化訓練,提高難度。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外面長方形,里邊正方形,剩余陰影部分)
。ㄎ澹┛偨Y過程,突破重點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用時2分鐘。
引導學生回顧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并引導回顧研究的過程。
設計意圖:一節(jié)課總結必不可少,能夠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重點內容的掌握。
。┳鳂I(yè)布置
為鞏固本節(jié)學習內容我布置以下習題:課本79到80頁2、4、6(必做),8(選做)。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習題,讓水平不同的同學都能達到很好的練習效果。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行面積=長×寬7×6=42(m2)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6×6=36(m2)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3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四、說教學策略
“位置和方向”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東、西、南、北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這八個方向之間的位置關系,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努力進行教學設計,力圖體現新理念,讓學生的自主探索得到發(fā)揮,動手操作充分體現,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年級兒童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我大膽設計,把在操場上的`活動情景濃縮到教室里,動態(tài)地回憶舊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參與到學習中來,利用舊知介紹教室時引出矛盾沖突,以此為切入點引出新知。以已有的“方向”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通過思考發(fā)表見解,與小伙伴交流,豐富學生對方位的體驗,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搶凳子,體會順時針旋轉,逆時針旋轉。
一、導入新課:
(一)復習鋪墊:
師:我們學過哪些關于位置與方向的知識?
生:上下前后左右(板書:上下前后左右)
師:①指名學生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教室內各有什么?
、谠僦该麑W生上臺說說前、后、左、右教室四周各有什么?
。ㄐW生對于抽象的空間觀念概念理解起來很困難,我將生活中的大場景搬到教室來,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背景。)
。ǘ┱J知沖突:
師:有沒有注意到他倆說得有何不同?為什么?
生:因為他們所面向的方向改變了?
師:同意嗎?那有沒有換一種詞使他們的說法一致呢?
生:學生用“東南西北”來敘述。
師:他用什么來表述的?
生:東南西北。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位置與方向的新知識“東西南北”。(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出現一個沖突,希望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東西南北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方向,初步感知。
師:老師有個問題?你是怎么知道那是東,那是北……?
生:早晨的太陽,房屋的面向等等。
。ǔ鍪緝焊瑁┰绯科鸫蚕蛱枺笆菛|,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自由記一記,指一指。
師:我們一起來指指東南西北。
師:指名換一個方向再指一指?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太陽一直從那里升起)
生:“東南西北”不會隨著人面對方向的改變而改變。而是固定的。
師:誰再來用東西南北來說說教室內四周?
。ǘ┯
戲明理:
明確游戲要求
游戲一:
師:①需要四個人都背靠背,而且都被閉著眼的。
、谠谶@情況下根據老師告訴一位學生所面對的一個方向?其余三位說出各自所對的方向?
學生游戲,游戲后談體會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也就是說東西、南北相對,順時針分別是東西南北。
(板書:東西相對、南北相對順時針方向分別是東-南-西-北。)
游戲二:
師:你們是不是也想玩?(是)好!那你們聽好了。
師:每組南邊同學站起來
……
師:聽好游戲規(guī)則。
、僬局耐瑢W閉著眼睛。
②讓他轉圈后朝著一方,讓他說說其他三方。
③如果錯了幫他糾正過來。
分南北組游戲。
……
玩好后提問: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憑什么來判斷的?
生:也就是說東西、南北相對,順時針分別是東西南北。
(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教師讓學生閉眼轉一轉,說一說,師生共同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方向的辨認方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相對性容易理解。)
三、拓展應用。
。ㄒ唬⿲嵺`應用。
師:假設你在某處迷路了,你能憑借什么確定一個方向?而后確定其它三個方向?
、俜中⌒〗M互相說一說?
②指名說說,并演示。
。ǔ浞煮w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把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
。ǘ⿻緫。
。1)觀察例1圖:
問: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
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哪邊是北嗎?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四、鞏固練習:
完成同步練P11.2
五、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小學數學西南師大版,三年級第六單元第二節(jié)課,第一課時的教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周長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我從學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景,吸引學生探索的欲望,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學習新知。
二、說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有條理地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3、情感目標:
通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本著課程標準,我在認識了本節(jié)課教材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考慮學生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教學重點:
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點:
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四、說教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從學生愛聽的故事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景;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我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師生互動探討新知、引導學生總結、點撥學生迷惑等教學方法。
五、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呢?設計教學時我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總結規(guī)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體驗數學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傳統(tǒng)的教,將讓位于學生的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一切只有從學生出發(fā),才能有效的促進教學,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運用電教手段,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的學習方式中進行教學。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同學們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自從“龜兔賽跑”兔子失敗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氣,總想找個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這一天,在遙遠的森林里,動物又舉行了一次龜兔賽跑。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裁判員虎王正在宣布比賽路線。說:“請運動員小兔沿第一塊草坪跑一圈,運動員烏龜沿第二塊草坪跑一圈!毙⊥靡豢粗钡卣f:“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烏龜的長!”
師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烏龜的長呢?咱們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體課件)
你有辦法判斷出誰跑的路程長嗎?
學生討論。(得出可以比較這兩塊圖形的周長。)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出示目標指名讀讀)
板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ㄔO計思路:我從學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景,提出問題。在問題的召喚下,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新知的動機。)
。ǘ┬〗M合作,解決問題。
1、兔子的路程:
提問:兔子的路線有什么特點?(長方形)
長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長方形的周長呢?
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小組討論看你們有幾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匯報結果。師:現在我們發(fā)現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么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
小組討論后匯報小結:
寬+長+寬+長=周長寬+寬+長+長=周長
寬×2+長×2=周長(長+寬)×2=周長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有這么多種,這里的每一種方法都很棒,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呢?今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
。ㄔO計思路: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guī)律和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于、善于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chuàng)造。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盡量讓學生多做多說多看多交流,老師放手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并且驗證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使學生操作,思維,語言相結合,深刻的體會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還有利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鍛煉。)
2、小龜的路程
提問:怎樣計算烏龜的路線(正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組討論解決方法:討論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你有哪些方法?總結成公式。
匯報結果:
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邊長×2+邊長×2=周長
邊長×4=周長
(設計思路:有了長方形周長的基礎進行知識遷移,學生會輕輕松松的總結出來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3、得出他倆的路程一樣長
烏龜和兔子比賽究竟誰勝利了?(對,小兔獲得了勝利。)
4、給小兔點掌聲,有錯就改,真棒!希望我們也能像小兔那樣作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學生。
。ㄔO計思路:前后照應,并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ㄈ╈柟躺罨,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課件出示)
1、在釘子板上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們的周長。
2、求數學課本封面的周長:(學生測量、計算。)
3、求毛巾的周長:(課件出示)
4、求跑兩周多長:(課件出示)
5、求籬笆的長:(課件出示)
(設計思路:課堂教學的好壞,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學生發(fā)展的有無,一一都要通過練習來檢驗。本課中,依據教學重、難點,分層設計了以上幾個習題,通過練習,既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記憶,又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ㄋ模┱n堂總結。學生交流本節(jié)課都學到了什么?
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么收獲?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大家嗎?同桌互說,然后告訴大家。
。ㄎ澹┱n后延伸,解決實際問題。
1、小組為單位,尋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長的知識?(3—5個)
2、搜集數據計算教室門、窗、課桌、凳子面的周長。
。ㄔO計思路: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系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周長的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這幾個習題的設計,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驗周長。)
七、說規(guī)律總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按照新課標要求,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總結規(guī)律,說出規(guī)律。既鍛煉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八、說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長方形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ㄔO計思路:本課的板書,主要圍繞教學目標,顯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本課重點,雖很簡練,但通過板書能看出本課所講的重點內容。)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計算課,教材中只給了兩名同學的計算方法。然后引出了豎式,又強調了豎式中沒一步的算理。
二、說學情:在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學習了一位數乘多位數筆算方法之后,大部分學生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學生通過預習例題,家長提前輔導都能利用四句乘法口訣順利地進行豎式計算,但他們說不清這樣計算的道理。
三、說教法、學法:以往模式是重算法,忽視算理,本節(jié)課我設計時重點在于重算理,明算法。給學生點子圖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體驗數學算法多樣化,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目標:
1、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感受“借助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意識。
3、通過應用,初步體驗兩位數乘兩位數在生活、數學應用中的廣泛性,拉近算式與生活的聯系,并體驗探究、應用過程中的成功感。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個數的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數個位上的數,得數的末尾與十位對齊的道理。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曚亯|,導入新課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2、動手操作,探究算理。
本節(jié)課我是由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引領學生不斷探索。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節(jié)課我主要利用點子圖這一研究工具,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數學交流與想象的機會,努力使數學計算課堂換發(fā)新的生命力。學生通過預習進行豎式計算,但他們說不清這樣計算的道理。如何溝通算理與算法之間的關系,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呢?我借助點子圖這個直觀模型,架起算理與算法之間的一座橋梁,使學生能直觀感悟計算的道理。開始學生根據情境列出乘法算式,教師給學生提供點子圖,讓學生把一本書看作一個點在圖上分一分,算一算,求出一共有多少本,學生操作過程中具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效果,不會算的學生他們無意識的在14×12的點子圖中進行劃分,計算出各個部分的結果之后進行累加,算出結果。
3、試做豎式,探究算理
而對于會計算的學生來說,他們會劃分成大小相等的兩部分。只要計算出一部分的結果通過乘份數方式就可以達到計算出結果的'目的,預設方法同學們沒想到比如3個4套的分法;4個3套的分法,學生們都是分的兩部分。有橫著分兩份的,有豎著分兩份的。還有一部分同學有意識地在14×12的點子圖中結合豎式計算的過程進行劃分——就是2個14與10個14。這樣的學生是在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基礎上能夠自主探索的學生,他們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我留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學習探究時間之后,引導學生交流匯報,體驗方法的多樣性,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找到這些多種多樣的計算方法,讓他們說出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特點“先分后合”,將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兩位數乘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數。由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先放后收方式進行。在學生自主操作后,再進行引導反思,教師讓學生試著豎式計算,找計算正確學生板演,說說是怎樣算的,應用4句口訣。
4、解疑算式,深化算理
教師再重復強調豎式書寫方法。這里也是本節(jié)課重點,學生在應用一四得四這句口訣時4還容易寫在個位。重點講解。然后引領學生將豎式與點子圖進行結合看哪種方案與豎式計算過程相吻合。此時所有學生從無意識思考到有意識思考,教師在投影上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會很容易找到與豎式匹配的方案。再讓學生將豎式計算過程與點子圖相對比,在不知不覺中又探索計算方法背后的道理了。最后引領學生將總結出來的口訣算式進行完善,學生又進一步思考算法與算理之間的關系。此時學生才是由掌握算法轉向真正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
。ㄈ⿲m椌毩暎瑑然椒
。ㄋ模┱n堂小結,思想升華。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兩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為今后系統(tǒng)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二、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知識點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四則運算,初步認識了分數,這是學習小數的起始階段,是對數的認識的再一次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簡單的小數 。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寫成兩位小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變與不變,相互轉化的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的分數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元角分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于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五、說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了以下幾個思想:
1、《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采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講練結合。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
3、增添趣味,驅動發(fā)展。在拋出每一個任務時,都創(chuàng)設適當的情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4、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課取材于生活,課堂知識的掌握在課外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增強了情感交流,為生活創(chuàng)造了快樂,體驗到了運用知識的樂趣。
六、說教學法
教法:
1、生活情景引入,新舊知識的銜接,突出小數與生活、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2、充分運用直觀演示,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fā)現規(guī)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形成正確的表象。
3、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
學法:
1、通過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經驗,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
2、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發(fā)揮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不僅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
3、通過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在交流中輕松愉快的學習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境界。
七、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引出小數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一開始我便與學生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幾月嗎?(三月)對,三月是學雷鋒活動月,你們愿意做小雷鋒嗎?(愿意)有個小朋友聰聰到百和超市買文具,可他看不懂標簽上的價格,大家能不能幫幫他?(能)大家一起幫他讀出這些文具的價格是多少好嗎?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滿愛心和自信心走進課堂。然后請學生仔細觀察黑板上的數,跟我們以前學的整數一樣嗎?那這些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呢?通過小組同學交流發(fā)現這些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從而引出小數的概念。(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2、認識小數點
通過師生交談:我們以前學習的分數中間有一條線叫什么?(分數線)那么小數中間的小圓點叫小數點讓學生經歷知識遷移的思考過程,認識了小數點。
3、教學讀法
我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和知識廣度。聰明的學生可能一下子就能讀出小數,有的學生家長教過或聽到過小數怎樣讀,所以我讓學生大膽試一試,然后經過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小數的讀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以米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即便是兒童,也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小數,尤其是超市里隨處可見的價格。因此,我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充分相信兒童的能力,讓他們通過小組討論,自己總結出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2、認識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利用課件演示日常家居中搜集到到的一組有關小數的信息,告訴學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數表示以外,還可以用小數表示為0.1米。然后由學生自己得出3分米用小數表示的方法,進而延伸到5分米以及0.8米表示幾分之幾米的方法,學生通過自己探索深切感知一位小數與十分之幾的關系。然后利用知識遷移探索出兩位小數與百分之幾的關系,并了解到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又通過學生自己的測量活動、匯報身高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為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感知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我把練習安排成小動物的跳遠比賽成績,促使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鞏固,從而鞏固了對小數含義的認識。我又以猜謎語的形式展開第二個練習,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到更多關于小數的知識。
(四)回顧總結 ,完善新知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如果滿分為10分,你給自己打多少分?用我們今天學的小數給自己打一個合適的分數。
師:今天,大家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還發(fā)現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留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能發(fā)現更多數學的奧妙!
又一次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首尾呼應,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九、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我力求做到形象直觀,重點突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最終達到概括、鞏固、提高的教學目的。
小數的初步認識
米=0.1米
米=0.01米
總之,本節(jié)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又是“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乘法和乘法估算”的繼續(xù)學習。教材在編排時注意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從而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算理和計算方法。為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算理打基礎,也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學習作準備。因此,本課時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全冊的一個重點,對今后進一步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還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根據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我們不僅要設計色彩鮮明的課件和情境進行教學,而且還要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是一種需要。
三、學習目標的確立
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fā)展思維。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學與教師指導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3、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學習,使學生體會到用豎式計算比口算更方便,從而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學習重、難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正確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
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的算理。
四、說學法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地應用。同時還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要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觀察,對比等數學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因此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通過估算和計算,讓學生更加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小組合作及應用數學意識。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只有將計算教學置于現實問題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問題融于一體,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探討學習計算方法,才能讓學生切實的體會到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并且感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設計了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討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和已有的計算方法,探索新的計算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逐步的加深對算理和法則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輕松地獲得新知識。
在本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促了他們的反思能力與自我監(jiān)控能力。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
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說于口。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會自學探究,并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jié)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五、教學流程預設
恰當的目標,科學的方法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關鍵還在于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盡可能把實踐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成為一個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學習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3分鐘)
筆算并說出計算過程。
41×717×5
這是上冊我們學習的一位數乘多位數,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板書:筆算乘法)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大家能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并正確計算。
二、以標導學解讀探究(15分鐘)
1、自學例1。
自學提示:
(1)自學例1后說一說圖中展示的內容是什么?怎么列式?
。2)觀察乘法豎式:
、傧扔谜l乘誰,怎么乘?說出計算順序。
、谠儆谜l乘誰,怎么乘?說出計算順序,怎么照位?
2、自學反饋:指名讓學生說老師邊板書。
24
×12
————————
48__24×2
。玻 __24×10
________
。玻福
24×12中的12可以分成幾部分?怎樣求出這兩部分的得數?
得出這樣便于口算的道理,也為幫助學生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埋下了伏筆。與此同時也允許學生把12用他們認為更便于計算的方法進行計算。另一種是直接用豎式計算。豎式的擺法學生肯定沒問題,對于第一步如何計算也難不倒學生,關鍵是第二步、第三步,通過學生自己探索算法,讓學生弄清第二步、第三步為什么這樣寫?根據學生的匯報,強調書寫格式并板書,用個位上的2去乘24,乘得的積是表示48個一,積的末尾要和個位對齊;用十位上的1去乘24,乘得的積表示24個十,乘得積的末尾要和十位對齊(個位上的0省略不寫);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ㄟ@樣利用遷移原理,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對算理和算法的認識和理解,不但突出了教學重點,而且突破了教學難點。)
3、教師點撥:
筆算乘法時:(1)從個位乘起,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上的數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得數末位和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上的數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得數末位和第一個因數的十位對齊;
。3)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5分鐘)
1、完成63頁的做一做。
同桌互相檢查。
口答:
A、計算23×13時,先算()個23,再算()個23,最后算()
B、計算41×21時,先算()×(),再算()×(),最后算()
2、拓展練習
書柜桌子椅子
44元43元12元
(1)買12個書柜要多少錢?(2)買21張桌子要多少錢?
。3)買14把椅子要多少錢?
四、梳理知識總結反思(1分鐘)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誰能說一說計算過程。
五、課堂檢測(7分鐘)
1、筆算下列各題。
2、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并改正過來)
34232242
x12x21x21x21
————————————————
68432242
34624484
———— ———— ———— ————
102663482882
3、長途電話的收費標準為每分鐘1元2角,爸爸打長途電話共用了14分鐘,應付多少錢?
思考題:(6分鐘)
1、明明在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時,把第二個因數22個位的2看做5結果比第一個因數多出11,這兩位數的乘積應是多少?
2、海龜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體重將增加到4080克,你知道它剛出生時有多少克嗎?
六、教學建議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盡量讓學生自己總結。
2、重視對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的嚴密性、邏輯性的引導。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平均數是統(tǒng)計學中常用的一個統(tǒng)計量。在傳統(tǒng)的教材中,平均數是作為一種典型應用題加以教學的,其側重點在于從算法的角度理解平均數,把平均數的學習演變?yōu)橐环N簡單的技能學習,甚至是解題技巧的訓練,忽略了平均數的統(tǒng)計學意義,導致只會算,不理解。現行教材把平均數安排在《統(tǒng)計》中,明顯地加重了對平均數意義理解的分量,突出了平均數的統(tǒng)計學意義,即平均數是表示統(tǒng)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tǒng)計量,它不僅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以看出組與組之間的差別,所以平均數是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本節(jié)課教學平均數,包括平均數的意義和算法,它是在學生認識了可能性的大小、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之后進行教學的。從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來看,平均數是一個持續(xù)的學習內容,到五年級,學生還要學習稍復雜的平均數、六年級還要學習眾數、中位數并進行比較。因此,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求簡單的平均數,更要引導學生從數據處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平均數的含義和意義,用平均數進行比較,描述、分析一組數據的狀況和特征,感受平均數的應用價值。
為此,擬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分析
。ㄒ唬┙虒W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感受平均數在反映一組數據整體狀況中的作用,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這三條目標中,第1條是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第二條是數學能力與數學思考方面的目標,第3條是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的目標。
。ǘ┙虒W重點、難點:
認識和計算平均數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主要內容,而平均數的教學是立足于統(tǒng)計,從統(tǒng)計的角度思考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的數據的平均數;教學難點是在統(tǒng)計意義上理解和認識平均數。
三、教法分析
《國家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基于此,在教學中,我以啟發(fā)式教學為指導思想,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運用談話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運用談話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開展有效地思考、探索、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積極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適當地提供幫助和指導,及時發(fā)現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和意見,開展討論,真正做到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在認知與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學得積極主動,形成一個真實有效的課堂。
四、學法分析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在學法指導上,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差異性原則,組織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在自主探索與合作研究相結合的學習活動中發(fā)現新知,在討論交流中加深理解知識,進一步掌握知識。
五、教學設計分析
本節(jié)課按以下五大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ㄈ┱勗捊
流,深化理解。
(四)聯系生活,拓展運用。
(五)全課總結,課后延伸。
具體教學過程略。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學習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6頁至第27頁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與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jié)課把學習計算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進一步擴大運算范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從這學期開始,學生開始練習較大數值的計算,小學階段,計算能力的形成與否,這一單元起著承上啟下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時要有意識的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內容,掌握一些簡單的自學方法,形成初步的自學能力也很必要。
三、學情分析
通過對24字教學法的嘗試,多數學生已經具有了淺顯的自學基礎,再則,在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時,學生對用拆分法學習計算比較熟悉,所以對學習本節(jié)新課的內容完全可以轉化為以前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
四、設計思想
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思考,著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應用轉化的.數學思想進行自學;培養(yǎng)他們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學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學習目標:
1、理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2、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估算并簡單解釋估算的過程。
學習重點:
學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學習難點:
探索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特別是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
學習準備:
課件,學案一份,生課前預習第26頁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討
五、說學習過程
。ㄒ唬┣榫硨,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板書課題:住新房
2、提出問題: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能列式解答嗎?
3、誰來估算一下這一棟樓大約住多少戶人?(確定乘積的取值范圍)
設計意圖:新農村形勢教育,讓孩子動情;這棟樓可以住幾人,讓孩子產生問題。簡單的談話,讓學生動“情”入“境”
。ǘ┳詫W例題,探究算法
1、自學設問導讀,摘錄自己喜歡的算法。
2、獨立思考:自己摘錄的方法是如何計算的?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還有什么疑問?
3、小組合作,相互介紹自己喜歡的方法。
4、個別板演,全班交流算法,提問:你認為哪種算法最簡便?
5、比較異同,歸納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設計意圖:自學與合作,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密不可分。自學是基礎,合作是互補。自學是目的,合作也彰顯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互相補充,共同進步,讓學生和諧發(fā)展。
。ㄈ┳詫W檢測:(見學案1—2題)
設計意圖:現場演練,發(fā)現問題,及時補救。讓孩子作業(yè)堂堂清,節(jié)節(jié)清,減輕課業(yè)負擔
。ㄋ模╈柟叹毩暎海ㄒ妼W案第1題和第4題)
(五)拓展練習
。┤n總結
⑴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⑵你對自己這節(jié)課表現滿意嗎?相互評價自己。
設計意圖:課末總結,讓學生學會反思,知其不足而后進,知其榮而堅持。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的第53頁—54頁的內容是本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學好這一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等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作用。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jié)課不僅與實際相結合,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ㄒ唬┬睦硖卣鳎喝昙壍膶W生好學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聯系和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成功的快樂。
。ǘ┱J知狀況: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加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鑒于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確定了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法、設疑誘導法、類比法。
。ㄒ唬┙M織小組合作探究:本課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fā)現,而且便于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實驗——猜想——驗證——概括” 的過程來學習。
。ǘ┰O疑誘導法: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時,需要老師給予設疑誘導,深入淺出的幫助學生理解。
(三)類比法: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是由一個長方形漸變成正方形,求面積的過程中得來的。
教具:多媒體。學具: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
四、說學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觀察發(fā)現法 動手操作法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曥柟,情境導入
1.首先復習兩個概念,一是面積,二是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區(qū)分1分米和1平方分米。設計意圖:讓同學們通過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
。ǘ┳灾魈剿,領悟方法
2.有四個步驟:做一做、猜一猜、驗一驗、說一說。
首先做一做,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例題1,在預習紙上寫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 1:一個長方形長5厘米、寬3厘米。想辦法測量出它的面積。小組成員可能三種方法:(1)畫一畫(畫方格)(2)擺一擺(兩種擺法:一是全擺上,二是只擺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學們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識:用乘法計算最簡便。接著猜一猜,我將提問學生有什么樣的猜想?有人可能會說出:這個長方形面積 = 長×寬。我會肯定這一猜想是對的,然后提問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然后驗一驗,學生自己根據預習紙上的3個圖形(圖1:3行2列,圖2:2行5列,圖3:4行3列),擺一擺填一填,之后再匯報結果。通過剛才的過程驗證了這個猜想是對的,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最后說一說,我以例題1為例設疑誘導,找同學說出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斷的提問:長方形長5厘米,沿著長邊一行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寬3厘米,沿著寬邊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說可以擺幾行?(同時配合課件的演示)繼續(xù)提問:這個長方形每行擺5個正方形,擺了3行,一共擺了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樣列式計算?算式中5、3、15是長方形的什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最后得出結論:每行擺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擺的行數是寬,小正方形的個數(即長方形面積單位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也就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ㄈ├眠w移,探究知識
首先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把一個長7米、寬6米的長方形花壇,漸變成邊長6米的正方形花壇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fā)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接著讓學生交流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最后讓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系。
。ㄋ模⿷弥R,解決問題
1.競賽能手
2.足球場的長是80米,寬是8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學巧用
籃球場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六、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把收獲講給大家聽。
七、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了,基本概況的本節(jié)課的內容。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0
各位評委、各位領導:你們辛苦了!我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樹有多少棵》,它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簡要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教學內容:
《小樹有多少棵》這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第2、3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上學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口訣基礎上,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教材利用三捆小樹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探索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也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基礎,為第四單元、第六單元學習筆算乘除法打基礎?谒阍谌粘I钪杏兄鴱V泛的應用。通過口算訓練,既能培養(yǎng)學生迅速的口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注意、記憶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學習筆算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已經能熟練掌握一位數乘一位數的表內乘法,能運用已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對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盘剿鞑⒄莆照、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平Y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
發(fā)現規(guī)律,將乘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遷移到乘數是整百、整千數的口算乘法中。
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發(fā)現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個“發(fā)現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發(fā)現方法,發(fā)現規(guī)律,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2.練習法,練習在數學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本節(jié)課在新課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通過一系列靈活多樣,一定量化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遷移法,由于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運用遷移規(guī)律,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以舊引新。乘數是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就可以從乘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中進行遷移,這樣的知識遷移,最后轉化為技能技巧,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我用激勵的語言祝賀孩子們成為三年級的小學生,歡迎他們重新回到學校。
以美化身邊的環(huán)境為契機引出情境圖。
1.探索新知
。1)仔細觀察并說出數學信息。(2)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3)試著解決問題:3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
(板書課題:小樹有多少棵)引出:20×3=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是教學的必要手段,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并鞏固復習乘法的意義,為新課的教學奠定基礎。
2.討論算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個“0”,所以就等于60.
3.優(yōu)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認為哪種更簡單?
由于學習過乘法的意義,所以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經驗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選擇第三種方法。而第三種方法是本節(jié)課希望學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師抓住機會及時總結、強化。
4.小結:在乘的時候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積的末尾添上同樣多的“0”。
5.師生共同將題目補充完整,教師板書為學生做好示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6.追加問題:4捆小樹有多少棵?5捆呢?(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進一步強化口算的`方法。)
二、 遷移應用,探索規(guī)律。
1.出示練習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學生通過獨立計算,得出算式的結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幾組題目,找一找豎列算式的規(guī)律,用自己的話說說發(fā)現了什么?學生能夠發(fā)現,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的末尾依次多一個“0”,積的末尾也多一個“0”。學生已經把整十數乘一位數的方法遷移到整百數乘一位數,此時進行方法的強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計算的方法,既訓練學生的思維,又發(fā)展學生的語言。
2.拓展訓練
1、3000×2 5000×4 6×7000
在學生總結出整百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隨即出示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學生能夠類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樣多的“0”的含義,并且把這種口算的方法熟記于心,達到內化的目的。
2.數學游戲
教師事先準備好卡片,以同桌為單位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規(guī)則:一位學生取一位數,另一位學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然后兩個學生都計算這兩個數相乘的結果,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
。ㄔO計意圖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節(jié),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獨立性和靈活性。)
三、 變式練習,積累內化。
1.口算練習:(學生獨立計算,指名說說算理。)
2頁3題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3頁2題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2.歸納鞏固
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2、布置作業(yè)。
解決問題:3頁3題(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復習乘法的意義)
四、說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20×3=
、 20+20+20=60
、 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
、 2×3=6,20×3=60
【設計理念:簡潔明了,能讓學生一目了然,黑板的右邊空出來,方便學生自由練習。】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1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jié)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直接關系到小數的性質、單名數和復名數相互改寫等相關知識。學生對小數意義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實現認識的提升。當然,這一過程離不開教師及時而必要的指導。
教學重點和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于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教學目標:
從生活中了解小數,明確要用小數表示的必要性,經歷觀察、測量、猜想等學習活動,感受、體驗小數產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說出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并正確能讀寫小數;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理解、抽象小數的意義。通過觀察、測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小數產生于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廣泛運用,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情景,請學生說一說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
、僖粡堊雷拥母叨仁0.7米;
②教室窗戶的寬是0.85米;
、垡环菽暇┏繄髢r格是0.50元
④每度電的價格是0.52元。
、菀豢冒说闹亓渴0.625千克。
、迠W運冠軍劉翔的身高是1.89米,體重是74.11千克。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在這些地方需要用小數來表示?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用小數來表示的必要性。
讓學生在讀一讀這些小數,在讀的過程之中,如果有錯誤,教師當即指導。
3、問:這些都是小數,你知道關于小數的哪些知識呢?
關于小數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們就進一步研究小數的意義。(揭示課題)
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引發(fā)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新授部分
1、0.7米表示什么意義?誰來說說(借助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師帶領學生完整說:剛才我們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長1分米,就是1/10米,還可以寫成0.1米。誰也來就像這樣完整說一說。
師:這就是0.7米的意義。
師:對照板書中的分數和小數,你能發(fā)現什么?
學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反之,一位小數也可以用十分之幾表示。
問:十分之五等于多少?0.8等于多少?
2、像我們過去三年級所認識的0.1米、0.2米以及0.7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數,那么1米還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
每份長1厘米,就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問:誰愿意再來說說0.01米的意義。學生完整地說出: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長1厘米,就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想一想0.85米表示什么?
重點讓學生自己來說一說。
3、觀察:對照板書,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得到:百分之幾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師:能舉些例子嗎?
師:現在我們如果將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多長?用分數、小數如何表示?
你又能發(fā)現什么呢?(得到:千分之幾可以寫成三位小數)請再舉例。
師:如果將1米平均分成10000份呢?能再舉例嗎?
接著學習下面的幾個小數:0.50元、0.52元、0.625千克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歸納抽象:剛才我們分的是1米、1元、1千克、一個圖形等,都可以用整數“1”來表示,我們把整數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還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在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讓學生課前收集身邊的小數,課的開始即讓學生展示匯報生活中常見的小數,一方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在收集小數的過程中,會自然地思考這些小數的意義,激活了已有的初步認識小數的'經驗。之后,教師再展示生活中的一組關于小數的材料,用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題材,明確地提出了本節(jié)課的研究內容——探究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小數的意義。并讓學生試著說明這些小數的意義,有助于教師探明教學的起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直觀認識小數意義的基礎上,認識抽象的小數意義。學生對小數意義的認識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可以進行適度的重組和補充。
原教材只是借助于1米、1元這兩個計量單位,講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這種認知表象感覺單一,不利于學生對“整體1”的完整認識,在設計時,增加了通過分“1千克、一個圖形”得到小數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分1元時,讓學生理解0.5元、0.52元所表示的意義;在分1千克時,讓學生理解0.625千克所表示的意義;在分1個圖形時,分別理解0.7、0.23、0.009所表示的意義,從而使得內容更加的飽滿,也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開放。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旅游中的數學》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36至38頁的內容。
2、說教學內容的作用、地位及意義
本課之前,教材已有類似內容分別編排在其他各冊中,學生已有初步的活動經歷、體驗,因此這節(jié)課我就把出發(fā)時租車、吃飯等都設計到旅游計劃中,進行了有序的安排,把數與計算、統(tǒng)計與概率等知識也融合在解決旅游問題的過程中,這樣既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又讓學生在活動中,真切地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到優(yōu)化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助于生成數學內部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計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化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教法與學法
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上力求做到: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呈現豐富多彩的精美圖片,讓學生欣賞美麗動人的自然風光,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2、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模擬旅游活動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以學生為本,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到優(yōu)化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根據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三、教具準備
本課程主要是以PPT形式教學,所以PPT要做的精致。
四、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分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第一環(huán)節(jié):活用資源、激發(fā)興趣、提出問題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睆膶W生的實際出發(fā),上課開始,我就利用春季這一旅游的季節(jié)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主動和學生交流溝通,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模擬旅游的活動中,積極為旅游前的準備工作出謀獻策,并引導學生發(fā)現與本次旅游相關的問題,如:參加這樣的集體旅游應考慮好哪些方面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很自然地提出應考慮安全、租車、吃飯、買門票等問題。課程結束時,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呈現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為本課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本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边@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以學生為本,模擬生活實際,逐一創(chuàng)設租車、吃飯兩個活動情境,如:學生認為旅游首先要搭車去才行,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開始,我首先創(chuàng)設的是租車情境,于是就運用多媒體出示租車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根據信息,先分小組討論、設計各種租車方案,再選出最合算的方案進行匯報,最后是小結優(yōu)化解決租車的方法。
其次是創(chuàng)設吃飯情境,在解決吃飯問題時,要求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口味,自由選擇,但要注意不得浪費,還要搭配營養(yǎng),口算自己一餐飯得花多少錢?(估計一下)旨在對小數的加、減法進行復習,同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到優(yōu)化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這樣的教學設計,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反思交流、形成技能、感受快樂
全課總結時問學生:“在這次的模擬旅游的活動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學生在反思交流中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懂得數學的真價值,從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形成技能,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第四環(huán)節(jié):活用數學、課外延伸、提高能力
新課標倡導教學活動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所以讓學生設計一個旅游計劃。旨在靈活利用身邊資源,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為學生提供課外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提高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使課內的學習與課外的實踐做到有機相結合,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第五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練習冊40頁第4題。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3
本課是對于分數的進一步認識。由于學生易受整數大小比較方法的負遷移影響,對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學習肯定要遇到一定困擾。因此,我對教材進行了加工與改造,讓學生直接面對可能出現的錯誤,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然后在現實背景中幫助學生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使學生不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化思考問題的方法。
設計本課時,我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恰當的參與,實踐探究必備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效思考,撐握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活動重在讓學生經歷探索與發(fā)現的過程,使其在課堂中既有獲取知識,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本科課堂教學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和故事兩方面入手:游戲對于孩子一直是感興趣的話題,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在了解分數的意義之后,對于學生學習這一部分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脫離書本這一載體設計了莫分數比大小這一游戲,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地參與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你想摸到幾顆棋子?為什么?、動口說:比這個分數大的分數還有?比這個分數小的分數還有?,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問題分母相同的分數如何比較大?尋求規(guī)律分母相同的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學生在毫無壓力的游戲中學會了方法,學生樂學,愛學掌握知識扎實有效。在學習分子是一的分數比較大小時我是以故事引入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激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想學、樂學。具體地說就是先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從情境中發(fā)現、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讓學生分析、探討,逐步讓學生建立解決這一問題的數學模型,最后用這一模型去解釋、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問題。采用學生喜歡《西游記》為背景,創(chuàng)設分西瓜的情景,這天唐僧師徒4人走到一座山腳下,由于正是午時,天氣悶熱,八戒只化緣來一個西瓜,4個人,只有一個西瓜,怎么辦好呢?唐僧建議平均分,每個人分到西瓜的`1/4,八戒一聽急了,自己辛苦找來的西瓜只得到1/4,說什么也不同意,吵著要1/8,可切開后,見到師父和師兄的1/4就大呼上當了,說師父、師兄欺負他?為什么八戒自己吵著要1/8,可見到切開的西瓜后,就后悔了呢?直嚷嚷師兄欺負他呢?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學生探知的欲望被激起,自然過渡操作體驗,探索規(guī)律
探究分子是1分數大小的比較。
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學具紙,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和同桌完成1/4和1/8的比較。練習1/2和1/4,1/8和1/6,你發(fā)現這些分數有什么相同之處?在比較這樣的分數時有什么規(guī)律?引導學生總結分子是1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鞏固練習我還是以游戲為主!伴_火車”,由某一列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分子是1的分數,后面的同學說一個分子也是1,但要比它大(或比它。
同樣開動第二列火車,由第一個同學說一個分數,后面的同學按這個同學的要求說一個比它大(或比它。┑,分母相同的分數。
“分蘋果”紙卡出示一個分數,讓學生說一個比這個分數大的分數,一個比它小的分數。
讓學生嘗試比較3/5和3/4的大小,學生經歷了發(fā)現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規(guī)律,主要是為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但要靈活應用這一規(guī)律還不能做普遍的要求,這一練習的設計是為了滿足部分學生學習的需要,也了解一下,在本次課堂教學活動中有多少學生可以超越教材。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4
一、說課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P42-----P43《平均數》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平均數》這個內容被安排在《統(tǒng)計》這個單元之內,教材強調的是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而在本冊教材中,并非編者任意而為,它是在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之后進行教學的。在統(tǒng)計中,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tǒng)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tǒng)計量,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數據的比較,以看出整體之間的差別,可見平均數是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讓學生學習數的知識,并不僅僅是為了達成求平均數的技能,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及對生活的作用更顯重要。
三、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能結合實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根據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策略意識、觀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驗運用已學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通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品質,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
四、教學的重、難點:
與老教材只強調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數產生的意義,它的功能與生活的聯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簡單的平均數。難點是平均數在統(tǒng)計意義上的理解和認識。
五、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為學生的探究發(fā)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我力求體現以內容定教法,教法為內容與學生服務的宗旨,力求體現師生平等、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師生互動式的討論,使學生充滿求知的欲望。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易于操作的學具,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使他們在合作中,討論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能運用新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chuàng)設一個吸引學生的活動情境,以學生喜歡的問題引發(fā)新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對平均數的需求。營造學習新知識的氛圍,引入平均數。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進行投籃比賽,每人投中的個數表示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上,要比較男生投得準一些還是女生投得準一些。由于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總個數顯然不合理。又由于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績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難對應著進行比較。在學生處于認知沖突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自己提出應該求出男生與女生每人平均套中的個數才能比較。
第二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新課程提倡學生的主導地位,老師的引導地位,使學生主動得探究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新知會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機械的。在學生產生了對平均數的需求之后,就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該如何求兩個隊的平均得分,可以在紙上寫一寫、算一算,也可以用學具移一移。這里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指出了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層次低的學生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可以移動方片的學具,層次高的學生可以用列算式的辦法,從得出兩個班的平均得分。在反饋移動方片方法時,老師適時引出把多的分給少的,這樣的方法叫移多補少。在反饋列算式的方法時,讓學生明確先算出投中的總個數,再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介紹這種方法稱為“先合后分” 。
以上過程我覺得應該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相結合,清晰地過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以及平均數的比較功能。在求平均數的活動中,探索算法,了解平均數的意義。在這里有兩種方法,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數。讓學生體會求平均數一般用先求和在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5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它位于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第一節(jié)。我先進行簡單的單元分析,再就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第一課時進行說課。
學情分析:
在這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賹W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
、谡當导右晃粩导跋鄳臏p法;
、圻B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順序的掌握。
這也正是本單元教材編排的學生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
說教材分析: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里以十為計數單位。
教學內容的編排,分三個層次:
一、以實際情景提供計算題。比如花卉展、小貓釣魚等,并呈現算法的多樣化;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擺小棒、撥計數器等)、理解、掌握算法;
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通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多種不同的算法,進一步培養(yǎng)計算能力。
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傊滩牡木幣攀怯芍庇^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yǎng)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我認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教學目標:
1.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2.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教學難點: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
說教材和學法: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學習。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想算法)、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說教學程序: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采用的教學策略有二:①打破傳統(tǒng)教學計算時的“枯燥”、“機械重復”的缺陷,創(chuàng)設情景,把計算置入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給枯燥的計算教學注入生命與活力;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jié)貫穿練習中,培養(yǎng)計算能力。
教學流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引趣:多媒體課件出示“公園花卉展”的主題圖,問: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種花,說出每種花的盆數,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公園花卉展”的真實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又對學生滲透愛護他人勞動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擬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第一環(huán)節(jié):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全班學生交流后教師板書出問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先解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計算時是怎樣想的?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第三環(huán)節(jié):小組匯報討論的計算方法:一個一個地數、按數的組成計算、想減算加、用十做單位計算、擺小棒看出來的……小組互評。多媒體直觀演示,驗證計算結果,并且讓學生比較出那種方法最簡便。體現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學生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其余的問題。
第四環(huán)節(jié):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還剩多少盆紫花”,整十數減整十數計算的問題,學生思考計算并且說明理由。學生進行自評。
[設計意圖:學生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通過觀察,發(fā)現并提出了多種數學問題,然后組織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再相互交流,這種安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留給學生探索、思考、動口、動手的時間和空間,開闊學生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3、解釋應用,鞏固練習。
。ㄕn件演示課本上的練習題)
1、擺一擺,算一算。出示第57頁的“做一做”
304070—30
2、看58頁第一題圖,計算。
402060—20
3、對比練習。
32456—4
3020405060—40
師:同學們,發(fā)現這兩組數有什么不同嗎?
。òl(fā)現第一行是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或相減,第二行是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或相減。)
4、玩摘蘋果的游戲
。ㄔO計意圖:將“枯燥”的計算練習用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出現,淡化了“練”的痕跡,容易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同時給多些學生參與的機會,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樂在活動”中。)
四、評價體驗
你們學到了什么?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說課稿03-16
三年級數學《集合》說課稿02-23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05-26
《數學是我們朋友》說課稿01-11
《旅游中數學》說課稿02-23
初中數學說課稿03-13
初中數學說課稿01-15
人教版數學說課稿02-11
初中數學《數軸》說課稿03-05
數學說課稿小學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