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典)如何與父母溝通
如何與父母溝通1
現在的家長壓力很大,工作非常忙碌,很多時候,他們不能詳細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在學校里有什么樣的活動,這時,同孩子的交流就非常重要。
但是,相當多的家長抱怨說,他們不能從孩子嘴里問出太多有價值的信息。問孩子,你今天在幼兒園里有什么活動呀?孩子說沒活動。老師今天教什么了?沒教什么。今天同誰玩了?沒玩。但是,別的孩子會興高采烈的向媽媽描述,今天體育課老師帶我們玩游戲了,我今天畫畫了,等等等等。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很多家長,把原因歸咎于孩子的表達能力,認為是孩子不會表達描述,說不出來。表達能力不同的孩子,的確會有溝通的不同,但是,除了表達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有沒有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習慣,家長有沒有鼓勵孩子溝通。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慢慢有了自我的主見,他們不再對爸爸媽媽言聽計從,一般十幾歲的時候,是同父母矛盾最多,沖突最大的時候。全國婦聯曾經做過一項調查,32.35%的母親與孩子存在溝通的障礙,沒找到好的溝通方法;21.47%的媽媽認為孩子不對自己說心里話; 51.24%的媽媽不清楚孩子最大的壓力是什么;58.09%的媽媽無法察覺孩子情緒的變化;為了了解孩子,83.5的媽媽每隔一段時間要去同老師交流。
合格的父母,不僅是孩子的保姆,也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學會與孩子的良好交流可以把父母的愛和期望充分傳遞給孩子,并為孩子提供最適當的成長環(huán)境,最愉悅的生活空間,以及最適宜的學習機會。
我們以前提到過樂樂的問題,對于樂樂來說,他的媽媽用自己的時間表來要求樂樂,她希望樂樂能像個大人一樣,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讓她操心。她對孩子有很多的不理解。如果她能耐心同孩子溝通,她就能更容易走進孩子內心。溝通越通暢,理解越多,教育效果越好。
魯迅先生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fā)達!崩斫馐请p向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孩子也要理解父母,而理解的橋梁就是溝通。
案例1:小葉最近很痛苦,她女兒不愿意上幼兒園已經斷斷續(xù)續(xù)有一個月了,每天早晨起床,孩子就開始哭鬧,說什么也不愿意去幼兒園。小葉的第一個反應是老師對孩子不好了,她從孩子那里問不出什么,就去幼兒園,同老師溝通。老師向她保證,絕對沒有懲罰過孩子,或對孩子有任何不好的態(tài)度。老師說以后會耐心觀察孩子,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原因一直沒找到,但孩子不去幼兒園卻愈演愈烈了。經常看到著急上班的小葉,在幼兒園門口同大哭大鬧的女兒進行拉鋸戰(zhàn)。硬把女兒塞進幼兒園后,女兒會像剛入園的孩子一樣,哭鬧不休。她會一個人在幼兒園哭一上午,不參加任何活動,然后老師給小葉打電話,請她把女兒領回去。小葉想了很多辦法,老師也不停地安撫女兒,但是,孩子就是不配合。
最后,小葉沒辦法,她只好請假在家陪女兒?鄲赖男∪~撥通了心理咨詢的電話。這是她最后一根稻草了。就是這根稻草幫助了她,心理咨詢師說,有時候,孩子面對特別恐懼的事情,他們不愿意說出來,寧愿把它壓在心底。但是這種恐懼還在,還困擾著他們,他們會因此而倍受折磨。心理咨詢師知道小葉的女兒喜歡畫畫,就告訴她,孩子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可以把她最隱蔽的心理畫出來。但是,你一定不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在試探她,毫無戒備的狀態(tài)下才能最好的表達內心,否則,前功盡棄。
晚上,已經焦頭爛額的小葉把女兒抱著懷里,兩個人一起畫畫。畫著畫著,小葉對女兒說,你給我畫一幅幼兒園的畫吧,畫在幼兒園里最高興的事情,和在幼兒園里最害怕的事情。女兒畫了幾道水波紋,在水波紋下面有一個小孩子好像在游泳。小葉看不懂,女兒說,在幼兒園上游泳課的時候,她沉底了,嗆了很多水,游泳老師跳下去把她撈上來,老師說不要告訴媽媽。那天晚上,女兒就像被打開水龍頭一樣,向小葉傾訴了她的害怕和擔憂。女兒在哭,小葉也在哭。除了心疼女兒,更多的,是因為她對自己一直以來,沒能進入女兒的心里,沒能及早幫助女兒而內疚。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如果你想讓別人向你敞開心扉,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先入為主,把你的想法觀點強加給某人或某事;第二,請一定要安靜、用心地傾聽。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來說,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把所有的心里話都說出來。不需要你給出什么主意,只要你能夠認真聽,他自己有時候都可以把困擾他的心結打開。而對于小一點的孩子,找一個他最放松的時間,找一個他最放松的方式,讓他把內心表達出來,這樣你才可以幫助他。所以,你也要了解孩子,知道什么樣的方式孩子最能表達自己。
一般來說,不愿意同父母交流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不擅言辭。但是,根據行為學分析,性格內向的孩子,更喜歡畫畫。所以,心理學中一個很重要的了解對方心理的工具就是圖畫,畫畫可以反映出很多內心中隱蔽的東西。
除了畫畫,做互動的情境游戲,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扮演老師或別的什么角色,而你自己扮演孩子,這時,你可以從孩子怎么對待你,知道他受到過什么樣的待遇,或者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案例2:朵的媽媽最近準備給朵朵換幼兒園了。朵朵現在一個非常有名氣的私立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很年輕,平時媽媽去接朵朵,同老師溝通得也很好,老師笑瞇瞇的,總在夸獎孩子們,朵朵也很喜歡老師。但是,媽媽還是發(fā)現了朵朵新添了很多壞毛病。朵朵和媽媽玩在幼兒園上課的游戲,朵朵做老師,她讓媽媽背著手,認真坐好,自己則拎著根小教鞭,圍著媽媽轉來轉去。她會突然抽一下媽媽的手,說,讓你把手背后面,沒記性呀。上課游戲進行中,媽媽的手機響了,媽媽請假要接電話,朵朵很不屑的對媽媽說:“你以為你是誰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家爸爸有錢,有本事。就你還想跟人家學!”看著目瞪口呆的媽媽,朵朵得意地笑:“看看你那一口大黃牙!倍涠鋴寢寙柖涠,老師這樣對你嗎。朵朵很得意的說:那怎么會呢,我這么乖,老師只對淘氣的小朋友這樣。
最讓朵朵媽媽瞠目結舌的.一次是母女倆彈琴時,朵朵對媽媽的表現表示滿意,她夸獎媽媽:“不錯,今天你不是豬腦子了,你要總這么努力,以后就能變成猴腦子了。”一些不稱職的教師,會有很多不合格的舉動,平時他們在家長面前也會掩飾自己,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在孩子身上有所反映。所以通過互動情景劇來觀察孩子,會發(fā)現很多問題。
其實有很多時候,溝通的障礙,來自父母對孩子的草率。任何孩子的兒童時期,都是喜歡同父母交流的,但是父母對交流溝通的不重視,阻礙了孩子繼續(xù)同父母溝通交流的意愿。因此,相當多的父母會發(fā)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己越來越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溝通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案例3:陽曾經非?鄲,她從小就倍受父母的寵愛,她知道父母愛她,她也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照顧父母,但是,她跟父母的矛盾卻很深。父母對她非常有意見,認為她不替父母考慮,不關心父母,等等。說起來,都是家庭瑣事,但在父母的角度,卻足夠讓他們傷心一萬次的了。兩代人沒辦法交流,站在各自的角度,都覺得對方不可理喻。朝陽萬般無奈,她求助了姐姐,希望姐姐能做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看看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父母說,你不信任我們,我們那么關心你,但你什么事情也不同我們說,關于你的工作,任何情況我們都不知道,還是從別人那里知道一點。朝陽說,工作有什么說的,就那些事情,按部就班。但父母說,即便按部就班,哪怕你有一點點的進步,我們也替你高興,我們也想聽……最后,朝陽明白了,是自己的不善于表達,讓父母非常不滿,造成很多誤會。如果自己能同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很多矛盾就不會存在了。但是,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同父母進行溝通的習慣了,她就是不喜歡把感情通過語言表達,她認為這很肉麻。盡管做了很多的努力,可要把感情說出口,還是感覺不適應。
朝陽開始反省自己,她知道自己是外向活潑的人,同朋友在一起時,可以有很多交流的話題,但是,為什么她不愿意同父母開誠布公的交流思想呢?
朝陽是家里的老二,她同姐姐相差六歲,她出生的時候,父母已經人到中年,開始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的壓力,對孩子不像年輕時那么有精力和耐心了。朝陽小的時候,每天回家后,她也會站在廚房門口,同正在做飯的媽媽晤哩哇啦講她一天在學校的見聞。由于朝陽的生活已經是六年前姐姐生活的翻版,所以她的媽媽并不覺得有什么新奇,她幾乎都是在敷衍朝陽,甚至有很多時候,覺得朝陽很煩,這孩子難道沒看到媽媽正忙著嗎!朝陽青春期的時候,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有很多事情是她無力解決的。于是她開始轉向父母尋求幫助。但是,她每次向父母傾訴的時候,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對朝陽有多么的重要。很多時候,他們扮演道德衛(wèi)道士的角色,簡單的評說這件事情好,那件事情不好,而沒有認真地同朝陽一起探討她心里的波動。朝陽對父母這種高高在上的,道德家的身份非常的反感,漸漸的,她不再向父母傾訴了,她開始封閉自己,不同父母交流。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的誤會和矛盾,并不是來源于利益的紛爭,也不是性格和價值觀的不同,而是來自于溝通的不足。俗話說,知道了一切,也就原諒了一切,家庭問題的很多癥結都來源于溝通的不順暢。溝通能力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生存能力,但是也是很多人都不具備的能力。很多父母不知道應該怎樣同漸漸長大的孩子溝通,他們會感嘆孩子的任性和不聽話,而很少檢查自己,是不是真地認真同孩子溝通了。仔細回想我們自己年輕的時候,如果我們的父母總是用命令的方式來管教我們,我們也會抵制反抗,但是,我們經常會遺忘,等我們自己做了父母的時候,我們已經忘了,當初,我們希望父母怎樣同我們交流。
我們希望父母能用我們聽得懂的話,來同我們交流;我們希望父母能耐心聽我們述說,而不是代替我們思考,粗暴的指點評價;我們希望父母,在我們沮喪或者失意的時候,能安慰我們,而不是嘲笑或責罵……
關于用孩子能聽懂的話來交流,這是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個溝通原則,也是很多父母忽視了的一個原則。由于理解能力的不同,和對語言語境的不熟悉,小的孩子常常不能準確了解別人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女兒小的時候,在規(guī)定時間難以入睡,總是找借口要到客廳去玩,一次又一次的。我很生氣,告訴她:你出去了就別再回臥室了。然后女兒歡天喜地的從床上爬下去,真的不打算再回來睡覺,根本沒理會我話里的威脅和不滿。
對于小的孩子,他的頭腦里還沒有諷刺、挖苦、不滿、威脅、暗示等概念,自然對這些說話的方式也不能理解,所以,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話同他們交流,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明確。明確的告訴孩子你所要表達的觀點和態(tài)度,而不是話中有話的讓他們自己體會。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同孩子的溝通就不僅僅是明確這么簡單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會發(fā)現和認識很多新的東西,同時也會遇到很多問題,而孩子對父母有強烈的依戀和期盼,他們渴望能同父母在一起,渴望能告訴父母他們的發(fā)現。于是,他們開始努力表達自己的思想。但是,父母工作了一天后,不能再有足夠的耐心來平心靜氣地聽孩子說話,他們會敷衍孩子,甚至會打斷孩子的興致。慢慢的孩子就失去了同父母交流的習慣。就像我們剛剛提到的小葉,她就曾經說過,每天回家非常疲憊,她就想安靜地看一會報紙,能不受到女兒的打擾是她最幸福的事情。因此,她給女兒紙和筆,鼓勵女兒自己畫畫,而沒心思聽女兒絮絮叨叨。
要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習慣,首先父母要耐心的傾聽孩子,不管孩子說的話對你來說,是多么的沒有意義。孩子能很敏感的感覺到父母的厭煩或者是怒火,而父母情緒的一點點變化,都可以嚇得孩子噤若寒蟬。他們會認為是自己說得不好,才造成如此。因此,他們會很快閉嘴,以后,他們也會很小心的注意不去觸犯父母的雷區(qū)。對孩子來說,最安全的舉動,就是從此以后,盡量少說話,或者干脆不說。
其實,良好溝通的關鍵就是,讓對方多說話,自己少說話。良好的親子溝通也一樣,如果家長滔滔不絕,孩子很快就會失去同家長交流的興趣。任何一方的一言堂,最終都會發(fā)展成說教,因為你接受不到對方的回饋,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繼續(xù)發(fā)表言論,溝通的效果可想而知。
只有家長的耐心,才能換來親子之間長久的良好溝通。有了耐心,家長才能安靜地聽完孩子所有的話;有了耐心,你就能發(fā)現童真的樂趣;有了耐心,你才能發(fā)現孩子的很多真實的想法,遠遠不是原來你想象的那樣;也只有這樣,才能鼓勵孩子更樂于同你交流。
父母在親子溝通中,還會犯一個錯誤,就是不肯理解孩子,不肯接受父母與孩子之間思想的差異。溝通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調節(jié)人與人之間的想法的差距。但是只有溝通的雙方處于平等的地位,才能讓對方心悅誠服的接受你的觀點,才能互相理解,而一方的高高在上,只能把另一方推得更遠,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對父母來說,要能接受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差異,首先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平等的看待孩子,尊重孩子。這樣父母才能盡可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才能更理解孩子。被理解的孩子更樂于同父母溝通交流,良性循環(huán)由此產生。而父母的一個無意識的輕率評價,可能會阻斷孩子以后同你交流的意愿。
為了避免以后自己也存在同父母一樣的苦惱,朝陽決定現在就同兒子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她在家鼓勵兒子多說話,對兒子的任何言語,朝陽都表示非常感興趣,她學習不輕易評價孩子的話,學習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時候,語言可能難以表達父母的感情,給孩子寫一封信,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王老師的女兒很優(yōu)秀,學習從來不讓王老師操心,但是孩子漸漸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王老師同前夫各自組成了新的家庭,兩個家庭都很關心疼愛女兒,可是女兒說:你們自己過好就行了,不用擔心我,我會照顧好自己的。王老師不知道這代表了女兒的懂事,還是女兒的抗拒。反正,她要同女兒交流,女兒就說她能自己照顧好自己,讓王老師別操心?粗啻浩诘呐畠,王老師不知所措。有一次女兒學校開家長會,老師要求家長給孩子寫一封信,做為孩子的成年禮物。王老師在信里情不自禁,回憶了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表達了對女兒的愛,以及對女兒目前狀態(tài)的擔心和無奈。讓王老師沒想到的是,女兒把信小心的收藏起來,一遍又一遍的看。女兒對她說,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母女的心一下子貼近了。王老師決定以后至少每年在女兒生日時,都要給女兒寫一封信。
良好的溝通習慣是從小養(yǎng)成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希望獨立,與父母之間的過于親密會招來同齡人的嘲笑。此時,他們會向父母封閉自己。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心理和生理的急劇的變化,讓他們無所適從,他們渴望傾訴,渴望幫助,他們互相交流,尋找各種渠道,來解決自己的困惑。如果家庭中能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父母和孩子之間已經養(yǎng)成了溝通的習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就能在遇到困難時,自然、坦然地聽從父母的建議,向父母尋求經驗的幫助。否則,青春期的孩子就會同父母有溝通的困難。
父母如何同孩子溝通,孩子以后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同別人溝通,父母在提高與孩子的溝通效率的時候,孩子也正在學習怎樣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給父母和孩子都帶來很多的好處。
如何與父母溝通2
一、如何與孩子溝通
現在許多家長都感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十分困惑,孩子不聽話,什么方法都用過了,但不管用,實在是束手無策,不知道應該怎么辦?這些問題發(fā)生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卻應在父母身上找,即孩子生病父母要吃藥。我認為問題的關鍵是父母不能與孩子很好地溝通交流。
1、父母與孩子要坦誠交心。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出現了問題然后才能對癥下藥,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2、要達到良好的溝通,父母溫和的態(tài)度很關鍵。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
3、平等相處,把孩子視為自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無年齡、無性別、無職位、無地位之分。與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對他有一種認可的態(tài)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無缺的標準,高出孩子實際年齡的尺度來要求孩子。
4、和孩子交流時要多傾聽、少說話。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總是自己說讓孩子聽,特別是當孩子在某一個問題上申訴時,家長就以翅膀長硬了為理由,堵住了孩子說話的機會,而這樣的交流,實際上是家長給自己設置了與孩子溝通的障礙。
5、避免夸張的認錯。夸張的認錯實際上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威脅行為,因此常常更容易激起子女的憤怒。像“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錯!”“反正你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這種句式顯然是在發(fā)泄自己的憤怒,毫無認錯之誠意。如果你真正想息事寧人,不想激起子女的憤怒,那么,準確的句式應該是:“也許你是對的”,“也許是我錯了”。
6、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7、身體語言的重要。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
當然,也別心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和他“聊”了。
8、別問一些太空洞的問題。譬如“今天如何?”“學校好嗎?”也別常用,“為什么?”因為孩子會不自覺地想保護自己。學著用一些日常生活來勾引出話題。
孩子有興趣的電視節(jié)目或作業(yè)即是一個好開頭。
9、了解孩子的想法。大部分時間,孩子只是想從他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所以,我們可在了解情況后,做個回答或支持。
10、多與孩子相處,每個孩子都需要與你單獨相處的時光。有一個母親,說她很珍惜接送女兒的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沒有其他孩子的介入,也沒有父親的吼叫聲。
11、對孩子表達你無條件的愛。自孩子小時,即讓孩子很清楚地了解到你是關心他的,是愿意接納他的。
12、與孩子處于同一高度講話。如果你筆直地站著,跟孩子講話,對于孩子來說,大人的高度比較高,會造成壓迫感,如果你想更親近孩子,最好是和孩子處于同一高度講話,當你蹲下來,和孩子處于同一高度的時候,你會看到孩子所看到的世界,這同樣有助于你理解孩子的世界。這樣對于孩子來講,也會感覺到更舒服。
13、自我暴露,引導孩子表達。通常孩子如果遇到了什么高興的事情時,會情不自禁地告訴周圍的人,但是,如果遇到一些不高興的事,對于比較安靜的孩子,就不一定會主動說出來。如果你知道孩子是因為什么事情而不高興,或者是因為什么事情正在難過或生氣,但是他卻不敢仔細地表達出來。那么你也可以嘗試講講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歷,同時講講自己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再進一步慢慢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表達感受和情緒。
與孩子溝通是一門學問,需要技巧,做父母的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隨時在意我們的身教與言教,孩子是不會太讓我們失望的。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有耐心,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和孩子站在同一個方向,同一個位置,才能更接近孩子的世界和內心。
如何與父母溝通3
你開始希望可以與父母交流思想這說明你長大了,已經不再像兒童那般無條件地順從父母了,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與父母交流思想重在溝通。首先,你要主動與家長溝通,匯報你在學校的情況,聊聊自己的感受,不要等到他們問時才說。這樣可幫助他們了解你的情況,了解了才不會誤解,也不必費心猜測,這才有可能使他們對你放心。當然也用不著無休止地詢問你了。
如在溝通中發(fā)生了爭執(zhí)的話,要先想想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有沒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或者是不對的'地方,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要自己反省改正錯誤。如果是父母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不要與其爭吵,要坐下來與父母溝通一下,既要明確表明自己的想法和原因,也要聆聽家長講他們的看法和理由。心有意見,閉口不說,賭著氣去按家長說的做,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而因為固有的偏見或反感不肯聽家長的意見,是不禮貌、不明智的行為。誠懇地與父母溝通,加深彼此的理解。人與人之間是"以心換心"的,你與父母也是這樣的。
如何與父母溝通4
我們必須讓父母知道我們已經長大成熟了,有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獨立的人。在每個父母眼中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因為我們是他們最牽掛最擔心的人。所以我們必須讓他們看到我們已經成長了,可以獨自思考和選擇了。
理解父母,看清父母的本意。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你的父母只會為你選擇?只會“逼”你?很多人會回答因為我是他們的子女。對!就是因為你是他們的子女。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子女。所以出發(fā)點就是父母愛你。
與父母做一個友好的、有效的溝通。父母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他們的孩子們幸福。不是要多有錢,多有地位,多有能力,而是讓孩子們幸福。所以我們可以讓父母知道,選擇什么才會讓我們幸福。
多參與家中大小事情的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讓父母發(fā)現你是在慢慢成長的,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獨立的人。
認真與父母為自己的選擇做一個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你需要他們的經驗和意見,但是保留選擇權在你自己手中。
如何與父母溝通5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人們通過溝通的形式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常常需要與領導、或下屬,或跨部門的進行溝通交流,是否能讓對方準確的了解我們想表達的意思,這也直接影響著工作效率。
人類的說話功能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但言語的表達、溝通確是需要技巧的。在工作中我們如果想實現高效的溝通,就需要先了解溝通的目的、明確溝通的對象,面對不同的對象,我們所需要采取的溝通措施當然也是不同的。所謂的溝通的方法,其實就是你知道應該向誰說、說什么,也知道該什么時候說,但你不知道怎么說,仍然難以達到溝通的效果。
溝通是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包括文字、語調及肢體語言,而你要學的.就是透過對這些溝通語言的觀察來有效地使用它們進行溝通。如果是在一個團隊中,需要進行有效溝通,首選必須明確目標。
由于整個團隊都著眼于完成目標,這就使溝通有了一個共同的基礎,彼此能夠更好地了解對方。在團隊溝通中,即便團隊領導不能接受下屬成員的建議,他也能理解其觀點,下屬對上司的要求也會有進一步的了解,溝通的結果自然會得以改善。其實溝通不單單是言語的交流,一個肢體動作,一個眼神,都可以產生某種意思,都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想做到有效的溝通,既要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也有擅于傾聽,去了解對方的意思,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的溝通。
如何與父母溝通6
如何與父母有效溝通?
有著喜歡的對象,有夢想著停留的城市,有渴望得到的工作崗位,想一個人背包旅游,想去迎接挑戰(zhàn)和冒險,等等這些,卻不為父母所支持。
“我是為了你好,你是不是想氣死我們?”“聽爸媽的,我們這一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薄澳阋沁@樣,我就當沒生過你這個孩子!”……
父母樂于參與孩子的人生,但也不時干涉和插手他們的人生選擇。面對生養(yǎng)自己多年的家人,我們不免夾在孝道與自我抉擇中間為難。
固有的觀念和價值觀已經陪伴他們大半輩的人生,我們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卻又愧疚于與其對峙和沖突,溝通多么困難。
得到認可和支持,事情會更加順利。
干涉的范圍
針對父母對 20多歲年輕人生活的參與內容,我曾在某大學以及周邊工作單位,進行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婚姻、工作、生活方式占父母對我們人生選擇干涉的比重較大。
調查結果中,干涉的大致內容
其中,對婚姻的干涉遠遠大于對工作、生活范圍的參與度。
年齡超過 27歲以上,被催婚、被安排相親已經不算罕見的事了;而年齡處于 20~26這段特殊時期,大部分父母的態(tài)度卻有所不同,由于這段時間許多人還在大學里面學習,或者剛畢業(yè)忙于找工作,戀愛或是被默許,或是暫時不被看重。
而工作方面,不受年齡跨度的影響,大多數人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夠進入體制,其次是接受自己的安排、繼承家業(yè),少數人不參與子女的工作選擇。
對于生活方式,包括居住地的選擇、工資收入的管理、節(jié)假日的安排等等,部分長輩亦會參與其中。
對于父母的關心和參與,我們希望孝和意兩全,那么,有效的溝通是唯一的方法。
有效溝通的影響因素
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有效溝通有諸多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有以下兩點:
“中國式父母”的固有價值觀念
他們秉持著自己大半輩人生經歷得來的價值觀和看法,希望能夠實現于子女身上,使下一輩受益。
所謂的:婚姻上,越早成家越好,對方有穩(wěn)穩(wěn)當當的工作最幸福,最合適的莫過于門當戶對,等等。而在工作和生活方式上,也大同小異,無非是堅持“穩(wěn)定、可靠、保守”的原則。
這些價值觀念陪伴他們幾十年的光陰,在溝通中如果觸及觀念的底線,亦很難有效交流;而我們有著自己的人生,的確沒有必要讓自己活成父母希望的樣子。
不恰當的溝通方式——“暴力溝通”
有時影響溝通的,恰恰是溝通本身。
你溝通的語言方式、姿態(tài)對嗎?選擇的時機、場景合適嗎?是否父母一旦嚴厲和斥責起來,你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讓溝通交流走向爭吵、不了了之的結果。
溝通方式不恰當,也是沒有掌控好溝通方向,被情緒牽著走的結果。“暴力溝通”難以避免,如果對方情緒激動,硬碰硬只會讓結果更糟。
另外,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很少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小時候“不聽話”多會給予否定甚至是嚴厲的打罵,這造就了一批人與父母缺乏溝通或是怯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面對以“孝”和“回報”為武器的道德威逼面前,要適時 sayno,畢竟人生是自己的。
設定界限,適當退讓
把溝通看待成一場博弈論。在持有不同觀點時,解決對方的顧慮才是首要的.。
溝通中要給自己設定界限,非常明確自己的立場和底線:哪些計劃是可以更改的,哪些決策是可以退讓的,而哪些決定是不變的。
大學剛畢業(yè)那會兒,小舅想單獨一個人騎摩托車去西藏,舅公只有他一個兒子,由于各種不放心,起初不同意。
小舅看出了老人家的顧慮,于是直接把西藏行的計劃列出來,包括已經預訂好的酒店、安排的路線,路途的具體時間,以及其他游客的攻略等等。
“旅行的安排是可以更改的,也可以考慮尋找旅行的伴侶,這次出行計劃籌備了挺久,我可以照顧好自己!毙【苏f。
舅公并非固執(zhí)的人,他對于小舅的一些計劃安排提出疑問,兩父子商量之后,舅公答應了他的出行,并支持他一個人遠行。
小舅去西藏遠行的決心是不變的,可以商量和退讓的選擇是是否單獨行動,路線可否改動。
對于可以商量的范圍,學會適當地退讓,父母會體會到你的誠懇和決心,在不觸及原則的情況下,他們也會選擇退讓。這樣的溝通才是有效的。
保持獨立,溝通技巧
決策會受到父母的干預,很可能是因為自己還不夠獨立。溝通的不恰當,也要從自身找原因。
中國式的家庭不同于國外。在國外,子女成年之后,父母多會采取“放養(yǎng)”的方式,在學會獨立生活的基礎上,彼此尊重。
一個人只有經濟獨立了,他才完全擁有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獨立,同樣也讓父母看到你的成長,取得他們的信任。
溝通中也需要采取技巧: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場景,在忙碌時、許多無關人在場的情況下等等,都不適合交流。
父母否決了你的想法,不必過快反駁。
。1)先承認對方部分言論的合理性,表明你有認真傾聽和接受他的觀點;
。2)再根據具體情況分析,例如:父母提出的案例并不適用于你當前的情況,因此進行耐心解釋,表明案例對于這件事情無效。
。3)最后,對于“道德拷問”,指出其中的不合理性。例如:“我養(yǎng)你這么大,你不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你對得起我嗎?”
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首先,父母生我養(yǎng)我,但并不意味著要按照他們的安排生活,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
其次,沒有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并非在道德上對不起父母,有自己的人生,照樣可以陪伴和關心他們啊。
這一切,都要在平靜、和諧的氛圍下展開,所有的溝通都應該建立于“講道理”的基礎上,父母會嘗試理解你的想法,道理講通了,溝通就會有效。
尋找第三方
有時溝通會進入僵持的階段,用盡邏輯和分析,仍舊不能打動對方,可以嘗試尋找第三方。例如父母的兄弟姐妹,爺爺奶奶等等,與第三方的觀點達成一致,更容易獲得認可。
例如:在婚姻的問題上,事業(yè)還處于待提升階段,或者不喜歡被相親被逼婚,希望感情水到渠成。而即使是一家人,對待子女婚姻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我們可以選擇和與自己婚姻觀相同的家庭成員達成一致。
而對于婚姻的觀點也區(qū)別于性別,女孩子的婚姻選擇,母親會比父親給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而男孩子的婚姻選擇的影響,多是來源于母親。
在溝通的方式上,尋找意見一致的第三方,對于有效溝通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對方的觀點也會因此產生動搖。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風中愛自由!
學會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無論是婚姻、工作還是生活,得到家人的成全,事情往往會更加順利。
在不得不與父母產生不同觀點時,學會委婉、恰當地交流,遵從自己的內心。畢竟,人是要活一輩子的。
如何與父母溝通7
每個人都要不斷去學習,不管在人生的那個階段,已為人父母的沒有誰天生就可以成為一名好妻子、一位好母親、一名好丈夫,一位好父親;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才能知道如何做好一個好家長。
學習做一位好家長和學習做好一份工作是一樣的。
首先,重要的是父母們要意識到一旦為人父母,那么“父母“這一“職位”就是自己一生的“職業(yè)”了,需要不斷虛心地學習,勇敢的實踐才能勝任。任何學習都離不開書籍,學做父母也應該多看相關的書籍,看看關于孩子這一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的問題;
第二是多與孩子溝通,當有沖突或矛盾時要敢于從自身尋找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孩子不聽話或者不爭氣;
第三是多與別的家長、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自己的父母交流,聽取多方面的意見;
第四是,有機會有條件的話可以請教專業(yè)人事,如從事教育專業(yè)者或者心理工作者,以得到專業(yè)的分析和指導。
為人父母是一項很艱難又很偉大的事業(yè),當孩子處于不同的年齡和發(fā)展階段,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也應該不斷變化,以適應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需要.許多家長總是說這孩子上小學時不是這樣的或者說上初中時還是很乖巧的,怎么突然就這么難管教了?父母總是很容易感覺到孩子變得不好教了,卻沒有發(fā)現自己沒有"與時俱進",希望每位家長在教養(yǎng)孩子成才的同時也得到自身的成長。
剛剛念初中的孩子,顯著的特點是:“變”。生理上在變,孩子開始發(fā)育了;心理上也在變.
家長會發(fā)現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可能與家長“對著干”。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這個時期,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對孩子是一個飛躍。他們認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獨立活動的愿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他們一方面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這個時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經驗,不完全恰當地理解自尊,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是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無微不至的“關懷”,口羅口羅嗦嗦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其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就會萌發(fā)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那么,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難怪此時,許多家長常抱怨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與家長說心里話,交換想法,做事比較任性。而許多孩子卻說,父母一天到晚嘮嘮叨叨,煩死人了!規(guī)定這不許,那不準,真討厭!顯然,家長和子女在“對著干”。
初中的孩子,隨著接觸范圍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內心世界豐富了,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有時與父母的價值觀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對,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齡孩子中尋找共鳴,父母也就變得不那么親近了,此時,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這種心理、生理變化,一味簡單、生硬地管教,就會迫使子女產生反抗情緒和行為。這個時期的孩子,盡管自我意識發(fā)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fā)現見解,但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家長知道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對待他們就更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兩種心理狀態(tài):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財產,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二是父母將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想實現,但沒有實現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母的設想去生活。
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獨立。于是矛盾必然產生,反抗行為在所難免。反抗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不與父母交談,有的與父母陽奉陰違,有的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為此,家長光滿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夠的,家長必須學點心理學知識,尤其是關心少年兒童的心理學。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積極地教育孩子。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應了解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有三種。
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藝作品,越是受批評,人們越是想看,想方設法要弄到手,一睹為快。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緣故。
二是對立情緒,任憑你“苦口婆心”,千言萬語,他卻無動于衷,認為你是虛情假意,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對于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這是人們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較差,這種欲求也更強烈。
應了解“心理斷乳”期的實質。
“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當父母的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正確看待這一時期,采取歡迎的態(tài)度。
為此,對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家長更應看到逆反心理的積極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現的好奇心,是一種渴求認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動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辯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chuàng)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
子女應理解父母
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們大都視子女的幸福為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為子女應經常向父母談談自己的思想和活動內容。當自己的選擇與父母的愿望相違時,要通過商量來解決,要擺出事實,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應善于理解孩子
(1)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系,并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
。2)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
。3)家長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如何與父母溝通8
設計意圖: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是,現今社會雙親與孩子的溝通卻存在著較大的障礙。尤其是進入初中階段,孩子在生理發(fā)生變化的同時,心理變化更為急速,他們急于擺脫來自家長方面的束縛,要求獨立的意識日漸強烈。父母們常常苦惱,孩子基本不和家長說話,回到家里經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家長很不容易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常常痛苦,父母呀,你們?yōu)槭裁床涣私馕夷兀渴鞘裁醋璧K了親子間的溝通?如何利用一次活動幫助親子間搭起溝通的橋梁?基于以上原因,我設計了本次班會。
設計理念:
表演和評議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更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們領悟到“父母的愛使偉大而深沉的愛”,“父母的不理解是雙方缺乏溝通”,“父母之恩重于山”的真正含義。
在活動過程中,“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溝通,溝通無限,快樂無窮”的主旨貫穿活動的始終。學生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討論中獲得感悟和理解,這使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溝通。小組的交流討論使學生會積極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在學習中如何學會傾聽。這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教育目標:
借助主題班會課把初中二年級的部分學生對父母產生的叛逆心理、對抗情況、不理解態(tài)度有所緩解,使雙方因互不理解都處于疲憊狀態(tài)的這一現象加以改變,并通過鼓勵學生學會與家長溝通,善于與家長溝通,理解家長的想法延伸至學會與老師溝通,學會信任老師,學會理解老師。本方案以“溝通是橋 理解是愛”為主題,以學生身邊的事或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為例,用談話、討論、反思等形式,使學生引起共鳴,促使學生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感謝父母。從而,充分感受到父母那偉大而深沉的愛。
前期準備:
1、收集有關溝通題材的詩歌、歌曲、視頻等;
2、組織學生排練小品;
3、布置作業(yè):回憶父母所做的令自己最感動的事情。
活動形式:
講故事、詩歌朗誦、視頻觀看、小品、自由討論、歌曲等。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溝通是橋 理解是愛――談怎樣與父母溝通”為主題的班會活課中,讓學生了解如何與父母溝通,與父母溝通的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
讓學生在參與班會課中,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思考、發(fā)現探究、動手實踐,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等等。
3、情感目標
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加深與父母之間的情感。
重點、難點:
幫助學找出與父母發(fā)生意見的分歧,相互不理解的原因,如何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講故事,感悟親情
聽《一個小男孩和他爸爸的故事》的故事,揭示班會主題(學生講故事,播放背景音樂、幻燈片)。
此故事將爸爸在孩子眼中隨著年齡的成長而發(fā)生的變化,體會出了溝通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
二、看小品,談小品,體會溝通
主持人: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愛是人間最崇高的愛。父母都有一個心愿,那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們對我們的要求特別嚴格,甚至是嚴厲。(考試要我們考90分以上才高興,老是把我和別人家的小孩比,要我們學劍橋英語,上奧數班,上鋼琴課,上書法班,學)這偉大的愛,有時卻逼得大家透不過氣,讓大家感到壓抑,感到不滿,讓我們心中有點煩,F在,我們先來看一個小品,然后也來談談大家心中的煩惱,聽聽大家的真情告白。
小品:主要是由班干部負責策劃,是關于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子女相處的幾個畫面。第一個鏡頭是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里面,母親有時因為心情不好,莫名其妙的發(fā)泄到孩子身上,造成子女非常反感,甚至覺得母親不可理喻,不想跟她講話了。第二個鏡頭是,在一個富裕的家庭里面,父母逼孩子學很多他們不大愿意學習的課程,常常不給他們自由的時間,不準看電視,甚至連喝水休息都很挨罵,逼得孩子很不開心。第三個鏡頭是,子女和父母相處得很好,子女經常把心里話告訴父母,父母也會聆聽,父母也會告訴子女自己的事情跟他們一起商量。
主持人:看完這個小品后,我相信大家多少也有點感觸。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大家心中的煩惱。
。ㄒ魳仿曋,學生講)
學生1:我也有點煩。(內容大意:我要做的事媽媽總不讓我做,我不要做的事她偏偏總要我做。她總叫我做這個,不做那個。讓我看書,不讓我看電視;讓我看書做作業(yè),不讓我上網不準我做游戲,不準我跟同學玩。我明明已經很累啦,可是她還是指揮我做事情,我我越來越討厭的事情。)
學生2:我渴望自由。(內容大意:每個星期天,我剛把頭扎進童話故事里,我媽媽推門進來說幫我買了什么書,要我去學數學競賽書,趁著星期天有空就做做。不要整體顧著玩,要聽她的話。把我的童話書全部沒收,我覺得很委屈。)
學生3:爸爸、媽媽只是讓我學習,不讓我做家務,說讀書最重要,其實我想幫忙做家務,我想給他們煮好吃的,他們不讓我干,我心里一點都不快樂。
學生4:我每天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后,媽媽還讓我拉琴、學畫畫,累死我啦。
主持人:同學們,我能理解你們,你們要知道父母我們已經是不能選擇的,其實你們的父母也好,別人的父母也好,都有優(yōu)缺點,要想擁有最好的父母,擁有理想的父母,需要你的溝通、理解,需要一起努力。我們需要和父母好好溝通,需要心平氣和地把心里的話說給他們聽,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傾聽,傾聽父母的`看法,雙方達成共識。
詩歌配樂朗誦《媽媽,我想對你說……》
三、心聲卡、建議卡,敞開心扉。
主持人:(把心聲卡和建議卡發(fā)給每一個學生)讓我們試著對父母說說心里話和你給父母提一些建議請同學們用1―2句話簡練說出來。例如: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爸爸/媽媽:我希望您能夠?
生1:媽媽,請你對我多些鼓勵,少些要求。
生2:爸爸、媽媽不要老是沖著我發(fā)火,不要老是我一做錯事就怒火沖天,希望能心平氣和地給我講道理。
主持人:讓我們對父母說的話寫在“愛心卡”和“建議卡”上,我們現在給它們貼上郵票,班會結束后把它寄給父母,將我們的心聲告訴各位家長,注意孩子與父母之間好好溝通,多點關心子女的成長。
四、面對面,談優(yōu)點,溝通訪談。
主持人:我們的爸爸、媽媽也有很多優(yōu)點,很多值得你驕傲的地方,F在我們來談談父母的優(yōu)點。
生1:我爸爸愛幫助人,他也很能干。
生2:我媽媽唱歌很好聽,常常在社區(qū)表演。
五、算支出,看負擔,愛心體驗。
1、算算我們的支出
師:我們來算一算,你長這么大花去媽媽多少錢?(你每個學期的學費+生活費+服裝費+零花錢+看病支出+其他)再來算算,你長到二十歲需要多少錢?
2、算算媽媽孝敬老人的支出,看一看爸爸的負擔。(給老人買的滋補品+生活費+醫(yī)療費+其他)
思考:做父母容易嗎?
3、觀看一個簡短的父母愛惜子女的短片。
暢談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體會父母對兒女無私的愛(學生講述)。
六、唱歌曲、抒感情、表達感恩。
全班同學齊唱歌曲《爸爸媽媽》,抒發(fā)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全班齊唱,學生代表領唱)。
七、活動延續(xù):聽建議,看行動,表達感恩
師:前面是你們對父母的要求、建議,現在我也給你一些建議(老師用課件演示出建議)
1、回到家,出門前,與你父母打聲招呼
2、 多與父母聊天,經常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
3、相信父母,贊美父母
4、記住父母的生日,向他們表示祝賀,自己過生日時要向他們表示感謝,感謝養(yǎng)育之恩
5、自己做錯事,主動認錯
八、課堂小結
父母對我們的愛可能是嚴厲的,也可能是慈祥的。但歸根到底,他們是愛我們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源于愛,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因為愛。今天從今天大家的發(fā)言中,我看到大家開始學會理解他人,理解爸爸、理解媽媽。是的,只有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我們才會有一個可愛的家。在班集體中也一樣,我希望多點同學跟我溝通溝通,我希望我能與全班同學做好朋友。
如何與父母溝通9
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感到很難跟十幾歲的孩子溝通。專家們提出了如下建議,可以幫助父母破除與子女之間的隔閡。
(1)密切親子關系。要做到良好的溝通,就必須密切親子關系。陳以誠在1999年9月17日《中國婦女報》上所開的親子關系新處方,值得父母們借鑒。其新處方是:
①多從孩子角度考慮問題,盡可能地讓孩子明白父母始終是關心和接納他們的。
、诔藢W業(yè)成績外,每個孩子還可以在許多方面發(fā)揮潛能和拓寬發(fā)展的領域。
③由于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因此,不要執(zhí)拗于一種答案而與孩子發(fā)生沖突。
、芨改敢粩嗟靥岣咦约旱那樯、智商,自我開發(fā)各種潛能。放下面子,去傾聽各方面的教育經驗。
、荻嗖捎糜螒、音樂、活動的方式培養(yǎng)親子關系。
此外,要密切親子關系,在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相互信任。為此,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要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
(2)營造聆聽氣氛。父母要設法讓孩子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讓家里時時刻刻都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會來找父母商談。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機會,留心聽孩子說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受重視。
(3)學習平行交談。父母用“平行交談”的方式跟青春期的子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回應。美國《用心去教養(yǎng)子女》一書作者羅恩·塔菲爾提出的“平行交談”,其意思是父母與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動,一面交談,重點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對方。這種非面對面的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松自在。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最好是多談一些如何學會求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等。在交談中,還要注意從事情到關系、從事情到感情、從一般到特殊等原則,從而使孩子與父母之間什么話都交談。
(4)只做孩子顧問。由于父母提出的意見,即使是好意見,青少年大都不喜歡聽。因此,父母應做孩子的顧問、盟友,而不要做經理人。顧問只細心聆聽,協助氛擇,而不插手干預,僅建議改弦更張。心理學家伊麗莎白·艾利斯說:“父母應該協助子女仔細檢討整個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到叫人拍案叫絕的解決方法!
(5)有自己的空間!青少年需要感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受父母控制,”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父母尤其不可擅入他們的房間!薄陡⒆诱f話的技巧》一書的作者艾德莉·費巴說;“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盡管孩子想避開父母,卻不希望父母也那樣待他們!
(6)把說的話寫下。有些專家建議,父母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說出或不中聽的話寫下來。家庭關系顧問邁克爾·波普金說:“一般人都認為白紙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薄鞍言挾ㄏ聛恚挼姆至恳矔黾!
(7)不要無所不問。父母提問過多,很難使孩子講心里話。麥可·列拉說:“青少年通常不會把很多有關自己的事告訴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你應該把孩子告訴你的任何事情都視為禮物,加以珍視!
(8)表露矛盾心理。在同一個時候,孩子可能對父母又愛又恨。對父母、老師和所有對孩子有權威的人,孩子的感情往往是雙重的。但父母對孩子的感情的二重性通常是很難接受的。其實,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辯證觀念。哪里有愛就必有恨;哪里有羨慕就有嫉妒;哪里有熱誠也會有敵視;哪里有成功就有擔憂。所有這些感情都是合理的:正面的、反面的、矛盾的。因此,父母應該學會接受孩子身上存在的雙重感情。父母對孩子所表露的雙重感情就用不著擔憂或內疚。人類都有感情,感情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美國心理學家金諾特說:“感情教育能幫助孩子了解他們的感情是什么。對一個孩子來說,了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為什么有這種感情更為重要。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時,他內心就不會再感到一切都混亂了!
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面感情的鏡子,以幫助孩子解他的感情。一個孩子要知道他內在的感情就要聽父母對他感情的反映。通過感情的鏡子,能夠給孩子提供一種自發(fā)的修整和改變的機會。
教養(yǎng)青少年是個不斷要協商的過程,而且不時要重新界定與孩子間的關系,還必須坦率地溝通。父母只有綜合地做好上述各點,才能真正地做到與孩子的坦率地溝通。
如何與父母溝通10
知識目標:
讓學生知道自己對父母了解和關心的程度,了解父母養(yǎng)育兒女的辛苦以及感恩父母的重要意義。
能力目標:
讓學生學會關心父母,學會怎樣與父母溝通,在生活中以恰當的方式孝敬父母,做一個有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感受父母的愛和養(yǎng)育之恩,對父母永存感激之心。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知道關心和感恩父母,學會和父母良好溝通。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和父母溝通,掌握一些關心父母的途徑,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對父母表達感謝的事情。
教學過程:
導入部分(3分鐘)
老師:是誰,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是誰,呵護我們、保護我們、照顧我們?是我們的父母!可是,現在你是否覺得父母和你們的距離已經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經沒有了親密感?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如何走近父母。
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最無私的感情是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們以不同方式和內容詮釋著這種親情。但青春期的學生對這種情感有時是不理解的,有的甚至是充滿敵意的,因為在他們的眼里,父母愛他們的方式是難接受的,因而這個年齡階段常常與家庭對立,與父母對抗,甚至出現過激行為。
現在進行一個小調查:
環(huán)節(jié)一:調查
你是否了解你父母
v1、你父母的生日是_________。
v2、你父母的體重是_________。
v3、你父母的身高是________。
v4、你父母穿_______碼鞋。
v5、你父母喜歡顏色是________。
v6、你父母喜歡水果是________。
v7、你父母喜歡的花是________。
v8、你父母喜歡的日常消遣活動是_________。
自己先寫好,再小組討論。統計了解的情況
環(huán)節(jié)二:一起分析案例
說一說:
你與父母的溝通有沒有出現類似的問題?
談一談:
是什么使我們與父母關系疏遠?
環(huán)節(jié)三:
跪羊圖給的啟示
羊羔跪乳的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討論交流)
環(huán)節(jié)四:試一試跟父母溝通
總結方法:
代溝的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怎樣來跨越代溝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溝通。
如何來進行溝通,我們在溝通的時候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
1、如何搭建與父母溝通的'橋梁?
答:①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要理解他們的嘮叨、希望、煩惱②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見和建議;尊重父母的個性,欣賞他們的優(yōu)點;發(fā)生沖突時要做出必要的讓步和道歉。③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主動交流;分擔責任;認真傾聽等。
2、哪個題目你不知道?
3、那接下來,你怎樣去尋求答案?直接問?還是自己觀察父母?
。▽W生進行交流)
環(huán)節(jié)五:支招
1、多向父母表達你愛他們。
2、主動承擔家務;適時為父母倒杯茶、削個水果。
3、和父母有分歧時學會換位思考。
4、遇上煩惱,告訴父母,尋求父母的幫助。
5、回家和外出主動給父母打招呼。
如何與父母溝通11
教學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父母為自己成長付出的辛勞,主動與父母溝通,能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和長輩。
二、能 力 :學會解決與父母之間的誤會和矛盾,提高與父母平等溝通的能力。
三、知 識 :正確認識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與父母溝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重點: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難點:使學生認識造成與父母溝通障礙的因素。
教具: 多媒體 電子白板
教法學法: 創(chuàng)設情境、多元互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欣賞、感悟、體驗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中考以選擇題為主。
歷次縣級學情調研主要考查點有:影響我們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有哪些?怎樣搭建與父母溝通的橋梁。
教 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會與父母溝通 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有過與王娜這樣的經歷和感受?(指導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討論交流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自我心理因素——逆反心理
(2)子女與父母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方面的差異
教師講述: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教材P9頁正文——4段后,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許多中學生與父母溝通不良呢?
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議一議:影響我們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有哪些?
教師講述:(按教材P9——10頁講述,板書要點。)
子女與父母之間存在這些差異并不可怕,只要我們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多從父母的角度進行思考,就能加深彼此間的理解,就能夠搭建起心靈溝通的橋梁。
2、搭建起心靈溝通的橋梁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11頁材料)
應該怎樣評價這位同學的媽媽的做法呢? 分角色朗讀,
通過典型事例,小組討論分析其原因
各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形成共識,
識記關鍵詞。
三、看典型事例,利用所學,分析原因,小組競賽
。1)學會與父母溝通就要理解自己的父母
。2)學會與父母溝通就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3)學會與父母溝通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的解決辦法中你贊同哪一種?為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正文內容:
想一想:教材給我們介紹了哪些與父母溝通時應遵循的原則?
。▽W生閱讀教材P11——12頁正文內容,思考下面的問題)
議一議:與父母溝通都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呢?
與父母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議一議:我們怎樣才能與父母進行更好的溝通?
分析贊同哪一種方式更好:
找個時間,認真地和媽媽談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自己的的媽媽、就讓她看唄!沒必要小題大做。
和媽媽盡力抗爭,堅決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
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嗎?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讀材料、學方法
四、強化應用,形成能力 鞏固訓練 投放課堂練習,限時規(guī)范訓練
五、鞏固學習成果 規(guī)范答題
六、反饋補償
七、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結構 先由學生談觀點、收獲、體會。
教師總結:讓我們學會與父母溝通,讓父母因為養(yǎng)育了我們感到幸福、滿足、驕傲、自豪! 學生談收獲,談自己的打算
如何與父母溝通12
親愛的你們,大家好。非常感謝你們抽出寶貴的時候來聽我的演講。雪花飄飛,似名伶起舞,我是來自四川師范大學的左雪伶,左右的左,雪花的雪,伶牙俐齒的伶,也許父母希望我做一個像雪一樣純潔并且伶牙俐齒的人吧。其實今天看到大家都這么的關心我們青少年的成長,我感到非常的高興。希望我今天的演講,可以幫助到現場的各位,讓你們能夠更好的與家中的孩子交流,助孩子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明天。其實以前我和父母的關系一點都不好,但是因為有了那一次《坐下來,談一談》,一個多小時的交流,現在我可以說,我和父母關系特別好。我知道,孩子永遠是父母一輩子的牽掛,F在,你的孩子處在哪個成長階段了啦,你的孩子是不是很少和你交流啦;你對孩子說話,他是不是表現得很不賴煩啦;你們是不是經常吵架啦;你們是不是因為意見不合而長期冷戰(zhàn)啦。沒關系,今天我就告訴你們如何與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發(fā)展十分重要,如何培養(yǎng)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孩子暢通無阻地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F在許多家長都感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十分困惑,孩子不聽話,什么方法都用過了,但不管用,實在是束手無策,不知道應該怎么辦?這些問題發(fā)生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卻應在父母身上找,即孩子生病父母要吃藥。我認為問題的關鍵是父母不能與孩子很好地溝通交流。
那么要好好地溝通首先要知道你與孩子溝通出現了哪些障礙啦。
1、家長把學習成績看成孩子的唯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這沒有錯,但是,成績的好壞并不能代表一切。正如一名初中的學生所說:“我第一次考了第一名,父母很高興帶我去吃肯德雞,我發(fā)現成績能給父母最大的滿足。一次我考砸了,拿了一張慘不忍睹的試卷回到家,父母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原來,分數才是父母最疼愛的孩子!笨梢姡⒆觽兪怯卸喾锤懈改赴殉煽兛闯珊⒆拥奈ㄒ。
2、對孩子缺乏正確的評價
孩子為什么不愛學習,為什么不聽父母的話,答案很簡單,是父母拿了溝通的絆腳石當方法,指責、埋怨、負面的評價充斥著孩子的耳朵,如:你學習成績這么差,肯定不是讀書的料”“我肯定你什么是都不能堅持到底,你就從沒有做好過一件事”等。父母在說話時一開口就已經否定了孩子,當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不論父母怎么說,也無論你正確與否,都難以得到孩子的接納與認可。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許可和肯定,孩子也是如此,當他感到從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負面評價時,就會關閉溝通的大門。
3、父母喜歡揭孩子的短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是正常的,并且有時孩子對自己的毛病也有愿意改正的想法,作為家長應當及時的鼓勵,給予誠懇的提醒,給孩子改正缺點的勇氣和力量,這是因為孩子愈是犯了錯誤,心里愈是脆弱,愈是需要父母的諒解與安慰。而有的家長則不是這樣,當孩子在改的過程中出現反復時就把孩子的承諾當話柄,來刺激孩子,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雪上加霜。
孩子對此不僅懶得聽,而且逆反心里加重,反正你們把我看死了我就破罐子破摔。
4、家長與孩子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識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還會阻斷親子間的溝通,也就人為地形成了代溝了。
5、家長過多地嘮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有關教育專家在對親子的研究中發(fā)現有些父母與孩子從早到晚只會說三句話?禳c起來,到點了,快點快點,上課要注意聽講,不要做小動作,放學早點回家考了多少分,被老師批評了沒有。教育專家把父母的這些嘮話當作“正確的廢話”和“無效的命令”,使孩子十分反感。
6、父母不能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
父母自己身上存在許多不良的嗜好,打麻將、賭博、酗酒。工作中不敬業(yè)愛崗等,使一些不良的毛病感染了孩子。
凡此種種不一而舉,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理所當然不僅關上了耳朵,也關上了心門,日子一長,不但懶得聽,而且逆反心理日盛。
那么我們知道了這些問題,我們又應該如何去與孩子溝通啦
1、父母與孩子要坦誠交心
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出現了問題然后才能對癥下藥,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為時,如上網成癮、抽煙等,父母首先要冷靜處理,不要氣昏了頭。要以體貼、諒解的`語氣鼓勵孩子說出原因或心中感覺,巧妙地使用沉默與傾聽,領略孩子談話的要點或弦外之音。由于父母的態(tài)度誠懇及友善,孩子會毫無保留地宣泄內心的情感,通過聆聽、對話的方式,父母逐漸引導孩子重新思考問題的核心,共同摸索一個解決的辦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幫助他,當然孩子也就會聽父母的話,改正不良毛病。
2、要達到良好的溝通,父母溫和的態(tài)度很關鍵
父母只有以溫和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愛和溫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才能達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蠻的方式打孩子,就會造成孩子反感。打孩子是愚蠢的行為,最終只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打出一個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別人。二是打出一個窩囊廢,他見了誰都害怕。這是家長愿意看到的結果嗎?當然不是,所以還是要與孩子講道理,以理服人。
3、平等相處,把孩子視為自己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無年齡、無性別、無職位、無地位之分。父母只有與孩子平等相處,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會把你當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憂愁,成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為孩子心靈的永久歸屬。臺灣有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教育過去只相信一個打字,結果是兒子一打就不回家,家里的錢丟失了,夫妻懷疑是兒子偷了,但沒有抓到證據,不管父親怎么打兒子就是不承認。后來父親認為要改變教育方法做朋友,有一次,父親對兒子說“孩子你當家,孩子很奇怪,父親說我當家你用錢不方便,孩子說別提了,要錢你們都不給,什么要我當家,你們放心嗎?父親說錢放在柜子里,你盡管拿,但有一個要求,用了多少錢告訴我,以后孩子用多少錢都告訴父親,隔了一個月一對賬,分文不少。父親對兒子說“你是天下最誠實的孩子”孩子的壞毛病也改掉了。這就是朋友的效應。
4、和孩子交流時要多傾聽、少說話
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總是自己說讓孩子聽,特別是當孩子在某一個問題上申訴時,家長就以翅膀長硬了為理由,堵住了孩子說話的機會,而這樣的交流,實際上是家長給自己設置了與孩子溝通的障礙。如果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就應當多讓孩子說,既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錯誤,父母也要靜下心來,以同情與認同的態(tài)度,站在孩子的立場讓他傾訴,不要打斷孩子的說話,加插自己的意見與批評,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發(fā)后,煩惱自然就會消失一半。這樣做不但可增進親子溝通的感情,也可以讓孩子明白,當遇到任何煩惱時,回到家里都會得到父母的體諒和支持。這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當然,孩子也更愿意在這種安全感中多與父母交談和溝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傾訴給父母。
5、父母要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
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們的生活,只希望父母充當顧問或支持才的角色,過多的干涉他們會有一種被監(jiān)督的感覺,認為失去了自由,便會產生一種不滿情緒,就會躲避家長,并產生隔閡。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設計去獨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實現自己的愿望
6、父母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看著是自由、獨立、完整、有獨特個性、人格和尊嚴的人。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尊重孩子的報負和志向;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判斷及個人的意愿。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體罰或變相體罰孩子。父母尊重孩子才會激起孩子的自尊。人性最大的悲哀是缺乏自尊。自尊是一個人靈魂中偉大的杠桿,沒有尊嚴的人等于是一具軀殼。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才能獲得外界對他的尊重。我相信所以的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我也知道父母都是為了我們孩子好。在這里,我代表全天下的孩子給所以的父母說聲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我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只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去陳述這些觀點,只希望今天的演講可以給你們帶來一些感觸。
俗話說真誠所至,金石為開,作為父母只要真正地關心愛護孩子,就一定會找到與孩子良好溝通的辦法。祝愿我們所有的父母都能將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化著細雨,化著春風,化解孩子心中的疙瘩,找到一把開啟自己子女心靈的鑰匙,培養(yǎng)出人格健全,全面發(fā)展的孩子。
如何與父母溝通13
世界上有這樣一種愛,它如山,沉重無比,它可以幫你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那便是像“矛”一樣的父愛;也有一種愛,它如水,溫情體貼,卻可以幫你抵擋一切狂風暴雨,這便是像“盾”一樣的母愛。
當似“矛”的父愛與似“盾”的母愛在一起,還有一個在中間的我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
故事1:“美女”與“野獸”
早晨,天蒙蒙亮,太陽才剛剛升起,我還在我的“溫鄉(xiāng)”里做著美夢呢,母親大人可不依了。美女與野獸雖然是兩個差別很大的詞語,但它們卻是形容我母親大人的關鍵詞。因為我的母親長得如花似玉,可算得上是一個美人呢!可性格呢?唉,待會就知道了。
“快起床!一日之計在于晨,你得趕快起床背書了!”母親大人發(fā)出了她的獅吼功,可我卻還是無動于衷,母親大人見我動都不動,便上火了。哼,敬酒不吃吃罰酒。母親大人拿起雞毛撣子就往被子上打了幾下,發(fā)出了“咻咻”的聲音。
“痛死了!痛死了!”我趕快從“溫鄉(xiāng)”里爬了出來。
可就在這時,爸爸站出來反對了:“教育好孩子就要好好給她講道理,你打她干什么!”
“好好說,孩子會聽嗎?”
“但你不能這樣打孩子”
“不打她她肯定聽不下去。《三字經》里都說了‘玉不琢,不成器’!
“好了好了,我以后一定聽話,你們別吵了!”在這個時候,只有我出來才可以解決事情。果然,“矛爸爸”和“盾媽媽”是一對歡喜冤家。我也知道他們都是不論用何種教育方式都是出于對我的愛。
故事2:“灰姑娘”
“我不干了,憑什么家務事都是我做!”。母親看到家里這永遠做不完的家務,終于爆發(fā)了。
“我也不會做!”父親一直以來都認為家務事是女人做的。
父母就這樣僵持著,誰也不理誰。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兩人都沒有妥協的舉動。后來兩人索性眼不見心不煩,都爬到床上去會周公了。
這可急壞了我,怎么辦啊,都不做,該誰做呢?眼看這晚餐時間就到來了,別人家都飄來了飯菜的香味,而我家卻冷冰冰的,一片狼藉?吹竭@樣,我決定緩和緩和家庭矛盾,動手做做家務。
在我把家里的地拖了、碗洗了、家具擦了之后,我便累得走不動了,真是可憐我這苦命的“灰姑娘”!我又拖著疲憊的身子獻上了我的“處女作”——面條。當我把父母叫醒,叫他們共進晚餐時,看到眼前的這一切,他們除了吃驚、高興還有內疚,于是達成共識:
以后共同攻克家務難關,保證家庭和諧。
能把這一對“矛盾”處理好,我這“灰姑娘”當得可真值 !
故事3:“白雪公主”與“小矮人”
天氣陰沉沉的,正如我此刻的心情。我懷揣著不盡人意的分數,拖著象鉛一樣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家。
細膩的母親在我的臉上讀到了傷心、失意、痛苦,她一個勁的'安慰我、鼓勵我,給我準備了我最愛吃的飯菜,放上我最喜歡聽的音樂……母親讓我感受到了愛的溫暖。
父親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卸下工作的疲憊,就把我?guī)У綍,給我談他年輕時的失敗與奮進,對我講名人的挫折與成功……父親讓我體會到了愛的力量。
把我安撫好后,他們的臥室里又傳來了時高時低的聲音,我知道他們又在為怎么教育我開展辯論賽了,我也知道他們的競賽沒有冠亞軍。
雖然他們對我的愛的方式不同,但都能讓我感受到“白雪公主”與“小矮人”在一起的溫馨與和諧。
有時候母愛和父愛難免會有一些沖突,但他們都是為自己的兒女好。我想:這也是全天下父母表達的意思!
大家要記住,我這個溫馨的家庭是由“矛爸爸”“盾媽媽”還有一個站在中間的我組成的。
如何與父母溝通14
細心覺察孩子內心的苦惱
正在上重點高中的鵬鵬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全家都很喜歡這個內向懂事的孩子。姑姑送給鵬鵬一個MP3播放器做為新年禮物。鵬鵬很喜歡這個小禮物,開學后也常常帶在身上,期望在課間和上學放學的路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和歌曲。
一天,數學老師走進教室時,鵬鵬還在專注聽音樂,直到同桌示意他,才趕忙將耳機摘下來。老師盯著他淡淡地說:“我知道你上學期數學考得不錯,但上課前請你不要聽這個,以免上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而且還可能會影響其他同學!冰i鵬臉上頓感火辣辣的。
第二天的數學課上,坐在鵬鵬前面的一名同學因為沒有聽明白老師剛才講的例題,趁老師寫板書時扭頭問鵬鵬。老師轉身看見鵬鵬和同學說話,聯想到昨天發(fā)生的事情,便用黑板擦拍了一下講臺,怒氣沖沖地指著鵬鵬說:“你要是不想上課就出去!”
鵬鵬頓時感到羞憤難當,眼淚在眼睛里直打轉。盡管前面的同學站起來主動道歉、解釋后,老師沒有再說什么,只是分別看了他倆一眼,繼續(xù)上課,可鵬鵬的腦袋卻嗡嗡作響,再也聽不進老師后來講的任何一個字。
那一天對鵬鵬來講過得很慢、很長,好不容易熬到放學,匆忙回到家的鵬鵬無法靜下心來寫作業(yè)。晚飯后,他實在覺得內心很憋悶、很委屈,便向爸爸媽媽訴說了這兩天在數學課上發(fā)生的事情。讓他意外的是,他不但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情和理解,爸爸還沒收了他的MP3播放器,媽媽也責怪他不該在臨上課前還聽音樂、和同學上課講話。
從此,原來嘴角總帶著淡淡微笑的鵬鵬好像變了一個人,變得沉默和消沉了。他不想再見到數學老師,對數學課也漸漸失去了興趣。最初他只是數學考試成績下降,而后其他科目的學習成績也開始下降,并逐步產生了厭學情緒?伤母改覆]有察覺到鵬鵬內心的苦惱和掙扎,反而在親友面前哀嘆、抱怨孩子不爭氣。
用共情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鵬鵬的父母能夠認真傾聽兒子傾訴他在學校受到的委屈、內心的煩惱,用暗示的言詞和語氣鼓勵孩子將心里的話說出來,例如:“原來是這樣啊,還有呢?”孩子的情緒就能慢慢得以釋放。
傾聽不僅是一種能力和技巧,同時也是一種修養(yǎng)和境界。父母用心聽孩子傾訴完他在學校的遭遇后,應當再表示適度的共情,撫摸一下孩子的頭或后背,并充滿誠意地對他說:“我理解你的感受,兒子。要是我處在當時那個情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被老師這樣責怪和誤會,我也會感到很尷尬,我的自尊心也會受到一些傷害。”
當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麻煩、困惑或受到委屈時,內心深處便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孩子帶著情緒表達他的感受時,這種情緒就是一種能量。當家長用心傾聽,用理解、接納、共情等積極的方式回應孩子時,這種能量就可以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慢慢釋放,幫助孩子回歸理性思維。
英文里的Empathy(共情)和Sympathy(同情)雖然只有一個字母之差,但意思卻有很大差別。同情是指對他人的苦難、不幸會產生關懷、理解的情感反應,而共情能力則是換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話將會怎么樣?”共情是盡力深入到對方的思想里,體驗對方的感受,對對方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協助對方處理情緒,幫助對方從情緒中走出來的一種能力。
如果鵬鵬能得到父母的共情和慰藉,內心不僅會很快平靜下來,而且會感到爸爸媽媽是他的知心朋友,能理解他,遇到問題時彼此能碰撞出心靈的火花,在內心產生一定共鳴。這對孩子恢復自信,以積極的方式應對挫折,對孩子后來健康人格的發(fā)展都大有裨益。
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共情之后,父母要將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權利留給孩子,讓孩子自己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除非孩子需要家長提供一定幫助,千萬不要包辦或代勞。
等孩子情緒漸漸平靜了,父母可以試著問鵬鵬:“兒子,那你計劃下一步怎么辦呢?”
鵬鵬可能會說:“我明天和老師談談,告訴他我以后上學不帶MP3播放器了。如果同學在上課時再問我問題,我也會告訴他們下課以后再回答,以免打擾周圍同學正常聽課!
人都有自尊和自愛,當他意識到自己的言行給自己或他人帶來不便、煩惱或損失時,往往有自我修復和盡力彌補的意愿,并努力做出相應的`行動。只是孩子這種自我修復和改進的能力,有的被父母替代了,有的被父母或老師“無意”扼殺而悄悄流失了。
父母應抓住時機幫助孩子諒解老師對他的誤解和不合理的責難:“老師每天要面對幾十個孩子,他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上課注意力集中,高效吸收他所講的內容,只是方式和言語有失妥貼!
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會原諒老師,內心的郁結也就完全散開了。同時,他也會因此吸取經驗,在內心提醒自己,長大后要做一個寬容、待人得體的人,以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
父母還可以趁機告誡孩子:“你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會遇到傷害、誤會你的人,你對此不必在意,只盡力做好自己,不虛度時光,善待自己和他人就可以了。”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父母要用心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言行,及時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tài),根據具體狀況提供適時的引導和恰當的鼓勵。這樣孩子既能釋放心中的壓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抗挫和抗壓能力,使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得以提高和拓展,以全新的熱情投入學習。
經歷了這樣的情緒釋放和梳理,如果孩子再遇到類似事件,就可以泰然處之,并與人從容相處。這個經歷還能幫助孩子提高與人溝通的技巧,有助于孩子學會以包容、大度等積極的方式行事做人。其實,愛學和厭學就在一念之間,關鍵在于父母是否具有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的能力和技巧。溝通能力和技巧就像一只無形而有力的手,可以將孩子從泥濘推向沼澤,也可以引領孩子從泥濘中走出,邁向陽光大道,擁抱美好的未來。
如何與父母溝通15
理解
要一聽到父母的訓導就反感,我們不妨用理解的心態(tài)來聽這些話,因為父母的出發(fā)點永遠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就算真的說錯了那也要心平氣和的去說話,而不是大吵大鬧。
交流
學會與父母聊天把你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說給父母聽讓他們能更了解你,你還可以多向他們聊聊他們過去的事情,這樣無形中關系會更進一步。
請教
學會遇事多向父母請教,因為他們懂得肯定比我們多,請教完了一定要稱贊父母,這樣他們會更高興。
愛他們,并且學會表達你的愛
愛你的父母,也相信,他們愛你勝過你愛他們!是真正打心里去愛,除了他們,再也不會有人對你有毫無保留、不求回報的愛了,真的'沒有了!
不要跟他們爭吵,不要諷刺,不要傷害,更不要打架
不管他們說的對不對,讓他們說吧,他們習慣了說教,也喜歡有人傾聽,你只不過是聽聽而已,又沒什么損失?在大家都心平氣和的時候,你再試著去說:“爸/媽,我仔細聽了你說的,你說的確實沒錯,不過,我也有別的一些想法,我們討論一下看看行不行?”,可以強調一下,我已經是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并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之類的。
心與心,坦誠相見
在父母處于情緒化的情況下,停止話題,不要去激怒他們,等過幾天他們氣消了,買點小禮物,或者回去給他們做頓飯,再坐下來好好聊聊……可以跟他們聊人生,問問他們“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你年輕時候有過什么夢想”,“如果回到20年前,你最想做什么”,“覺得什么時候最幸!,“最遺憾的事是什么”等等,然后,你會發(fā)現,原來,你并不是那么了解你的父母!趁這個時候,你跟他們說,你的夢想是什么,你想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讓自己以后不后悔。
別讓他們太孤獨
多回家看看他們,其實,他們需要的不是多少錢,多么好的生活,而是兒女的陪伴!哪怕不說話,就那么看看孩子們,爸媽也會感到滿足!至少每周打一個電話,隨便講講什么,問問現狀,說說自己的生活,讓他們放心!
認真聆聽
聆聽中獲得教益。說話是學問,聽話也有藝術。與父母交談,要先傾聽,再傾訴。尤其在接受批評時,有錯就承認,有理委婉的說。在傾聽中我們能體會出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
贊賞父母
贊賞中增進親情。父母對我們恩深似海,值得我們贊揚。贊美父母對我們的愛,他們會感到甜;贊美父母當年之勇,他們更開心。要學會真誠,得體的贊美父母,這是增進親情的有效方法。
【如何與父母溝】相關文章:
(經典)如何與父母溝通07-04
如何與父母溝通07-03
父母如何孩子更好的溝通05-20
如何與父母溝通實用[15篇]07-05
成功的父母如何和孩子溝通07-16
父母幫忙帶孩子,如何溝通?05-21
如何與父母溝通15篇【精】07-04
父母如何正確的和孩子溝通的方法01-06
成功的父母如何和孩子溝通【精】07-29
父母該如何與新生寶寶進行溝通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