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鶴樓》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黃鶴樓》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黃鶴樓》說課稿1
教材簡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0課《古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這首詩講的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好朋友孟浩然去揚州的事,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純真友情。本單元以“人間真情”為專題組材,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要相互關愛。這首詩的作者是有著“詩仙”美稱的唐代大詩人李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借景抒情。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之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中,情景交融,含吐不露,余味無窮。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詩中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古詩。
2、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及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語言表達、自主學習及創(chuàng)新想象等各方面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境,感悟詩情。
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打算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在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在讀中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在讀中體會詩人的心情、在讀中升華學生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詩情。
讓學生背一背自己平時積累的古詩,讓他們比賽背,看誰背得多背得好;然后加大難度,讓他們聽《送別》的音樂,背抒發(fā)離別之情的古詩,學生應該能聯(lián)想到學過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詩句;接著,就導入新課。
二、品詞析句,感悟詩情。
1、從題入手,初讀古詩。
首先,我讓學生讀詩題,在理解“之”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從這個題目當中能讀懂什么。我想學生應該能讀懂“在黃鶴樓送朋友”,“朋友是孟浩然”,“孟浩然要去廣陵”等這些內(nèi)容。并相機和學生一起交流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幫助學生理解下文的“西辭”。然后我問學生:除此之外,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學生可能會說:“他們是什么時候分別的、送別時的情景如何、他們之間的友情怎樣?”等等。并讓他們帶著這些問題初讀古詩,要求把古詩讀正確,讀通順。
2、學法引路,再讀古詩。
自讀之前,我讓學生回憶以前學習古詩有哪些理解詞句的好方法,教師相機小結,并通過投影為他們提供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抓字眼、明詩意、多誦讀、悟詩情)讓學生用這樣方法試著學習這首詩。
3、交流匯報,精讀古詩。
在學生自主學習古詩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和對古詩所表達情感的整體把握。理解詩句意思對學生并不困難,因此,沒有必要在這花太多的時間,而是把體會詩中包含的濃濃情誼作為教學的重難點。
想象畫面,觸景悟情
對“煙花三月”的理解是難點,需要借助想象。我先讓學生閉眼想象,并用自己的話描述“煙花三月”的景象,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看一組揚州春天的美景圖,最后讓學生借助課前搜集的資料,體會作者在與孟浩然分別時,內(nèi)心除了惜別之情,還有對魅力揚州對漫游天下的向往之情。
故事鋪墊,入事悟情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我給學生講他們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正因為他們之間感情深厚,所以在這么美的“煙花三月”,詩人的眼中沒有美景,只有“孤帆、”“遠影”,這時,相機和學生交流:為什么此時李白的眼中只有這些景物?他是怎樣的心情?讓學生體會到: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詩人在江邊送別好友,他心里裝只有好朋友,眼里只有好友乘坐的船只。望著好友的船只漸漸消失了,“盡”了,不盡的是詩人對孟浩然的情誼,想象詩人在江邊站的時間之長,詩人眼中見到的只有滾滾東流的長江之水,而這滾滾東流的長江之水不正象征著李白對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嗎?最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品讀古詩。
現(xiàn)場采訪,誦讀抒情
我扮演記者,隨機采訪詩人即學生,問他們“分別在即,你們倆都說了些什么?”“你站在江邊,望著好友的船只由近而遠,你心里在想些什么?”等等。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在學生更深一層理解他們深厚的感情之后,我出示課文插圖,播放委婉悠揚的音樂,用不同的提示語讓學生誦讀古詩。這樣做體現(xiàn)了一個讀的過程,從前面的讀正確、讀流利、讀明白到現(xiàn)在的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一步步感受詩情。
三、設計作業(yè),拓展延伸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根據(jù)他們的學習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作業(yè)。讓學生從中任選一項,也可以圍繞這首詩自己給自己設計作業(yè)。
《黃鶴樓》說課稿2
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xiàn),的確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會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4、學習本文文包詩的寫作方法,改寫古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xiàn)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xiàn)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學習用文包詩的方法改寫古詩。
三、教學準備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圖片、部分送別的詩句
說教法與學法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為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采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fā)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以朗讀為主線,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對于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采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fā)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引言揭題,導入新課。
1、讓學生背誦李白和孟浩然寫的古詩,采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并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為一體。
2、讓我們一起來見證他們動人的.友誼。齊讀課題。采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培養(yǎng)。
3、點出送別的時間:暮春三月。聽到“春”字,請學生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我們把暮春三月,又可以成為“煙花三月”。注重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自主感悟,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述: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兩個好朋友要分別了,心情有點
。堪鍟▊校├斫狻梆T行”(設酒送別,借酒作詩,符合詩人的身份)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讓學生讀課文思考,李白、孟浩然在干什么?(仰望……、遠眺……)活動的主題是送別,為什么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請學生用“因為……所以……”連貫說一說當時的情景。相機板書:依依惜別。他們無心欣賞景物,此時此刻,心里可能想些什么?(該走的還是要走,該說的還是要說。)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學生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在話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孟夫子的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感受到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體會到他們情深似海。板書“敬仰”
幫助學生理解“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相機板書:永世不絕。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并分角色表演。通過學生的感情朗讀,體會依依惜別之情。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師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學生讀)
討論“凝視”的意思,能不能換成看?凝視的背后還包涵著什么?(凝視遠方,目送友人,感情的見證。)討論還有什么流向天?(李白的心、思念、一片深情……)此時此景,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古詩。
指名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注重理解“廣陵”、“故人”、“煙花”、“西辭”等詞。簡要介紹黃鶴樓。到文中有關詩句意思。了解“文包詩”的特點。讓學生體會李白當時的惆悵心情。
三、內(nèi)化積累、拓展延伸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nèi)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并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學生交流其它的送別詩,旨在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
3、作業(yè)中讓學生仿照本課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改寫一首古詩(以敘事為主)。
《黃鶴樓》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這是一首送別詩。孟浩然從湖北到廣陵去,李白在黃鶴樓給他送行,作了這首詩時間應當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之間,雖然也到處漫游,但卻比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外,這時,他認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歲,本是襄陽(今屬湖北省)人,隱居鹿山門,常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這時他正想出游吳、越一帶,兩位大詩人在黃鶴樓分別,留下著名詩篇。
二、說教育對象:
四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有所提高,活潑天真,純潔可愛,興趣濃厚,喜愛運動,想象力豐富。而且隨著大腦發(fā)育的成熟,思維發(fā)展水平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邏輯思維逐漸成為一種重要思維形式。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3、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五、教法和學法:
1、問題導入法:
、 想想看,如果你們最好的朋友要遠行的話,你們是怎樣為他送別的?
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難再見面。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
、 回憶一下以前是不是也學習了一首送別詩?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與教材內(nèi)容相適應的情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和聯(lián)想,想象送別的情景。
3、對照課本,通過朗讀、跟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李白與孟浩然的真摯友情。
六、課時安排:擬用兩課時完成此課。
七、教學過程:
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步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啟發(fā)談話,激趣導入。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利用談話,引導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自己對友情的理解,并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對照注釋,理解詩意。
(1)學習第一、二行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①找出不理解的字、詞;
②用自己的話概括的講出大意。
(2)學習三、四行詩“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留。”
、僬页霾焕斫獾淖、詞;
、谟米约旱脑捀爬ǖ闹v出大意。
(三)細讀課文,回答問題。
(1)、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問題一: “盡”的是什么?不“盡”的又是什么?
答:李白目送著孟浩然走到江邊,登上小船;目送著帆船緩緩離岸,漸漸遠去,看不見朋友的身影;目送著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見一片兒白帆;最后連那點兒白色的帆影也不見了。此時,李白離去了嗎?(生:沒有。)他在干什么?(生:他久久地不愿離去,仍注視著帆影消失的地方。)師:李白看見了什么?(生:滾滾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問題二:這滾滾流去的僅僅是長江水嗎?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2)總結:
李白獨立江邊,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緊緊與朋友相隨。他們真是“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他們的友誼真是“情深意長”。
(四) 朗讀并背誦古詩:
我們已體會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假如我們現(xiàn)在就站在江邊,看著好朋友乘著帆船漸漸遠去,心中感慨萬千,吟出這首送別詩吧!
2、女生齊背,柔情地相送。
3、男生齊背,是豪壯地送別。
4、一起來!(能背就背,不能背就讀。)
(五) 拓展,延伸:
1、“說說友情”的說話訓練。
2、課堂上,引導學生交流,學習傾聽他人的友情觀,并能簡要介紹自己的好友。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讓友情觀更加長久?。
3、你喜歡這首詩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4、你喜歡學習古詩嗎?平時你是怎么學習古詩的?
《黃鶴樓》說課稿4
一、說教學內(nèi)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選自人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是一篇精讀課文,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jié):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學習這篇課文旨在使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繼續(xù)積累詩句、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二.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送別古詩,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將情與景交融在一起。四年級的學生大多是10歲左右的孩子,他們對古詩的理解有一定困難,不必讓學生必須把古詩意思說出來,只要理解就可以。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小學生背誦、學習古詩,可以豐富語言積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yǎng),使孩子終生受益,好處數(shù)不勝數(shù)。學習古詩不能專搞語法知識,本身枯燥無味不說,還使得學生忽略了重要的古詩文內(nèi)涵,又占用大部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閱讀積累。既消滅了學習的興趣,又消滅了學到知識的可能性。古詩學習應該做到 “三要”:詩句要反復誦讀,詩意要大致了解,詩篇須熟讀背誦。
三.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1.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及古詩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 知識與能力:了解詩人情況,在理解詩句以及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能夠背誦、默寫古詩,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手邊的工具書以及課前查找的資料了解詩人,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展開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使學生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jù)本課情真意切且詩文優(yōu)美,富于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有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據(jù)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理解詩句作為教學難點,課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自主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內(nèi)涵。
四.說教材處理:
本堂課的教學在教材處理上,我重點進行了三方面的處理,一是課前安排學生收集資料,養(yǎng)成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二是以這首古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三是引導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進行大膽改革,即對古詩進行改寫,把古詩改寫成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評價方式及教學手段: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文本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2、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3、以朗讀為主線,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方法來學習課文。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xiàn)以下三個理念: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并積累語言。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記憶,有效地促進語言的形成。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自主學習,繼續(xù)小組合作,主動探究。讓學生互相評價,自我評價,老師給予適當?shù)墓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學過程
。ㄒ)、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離不開什么嗎?就一個字。(引導生答是愛。)是啊,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生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愛是理解,是寬容,還是力量。今天,我們就走進“人間真情”這一單元的學習。第二十課中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就充分體現(xiàn)了朋友之間的愛。(板書:)
2.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出來。(提示:是誰送誰,從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3.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4.師生互動,了解黃鶴樓:課件展現(xiàn)黃鶴樓雄姿;板畫長江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資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大量的前期工作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首古詩。)
。ǘ┏踔娨猓|(zhì)疑梳疑
1、學法“引路”,自學古詩。
A、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我們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B、歸納學習方法:知詩人、解詩題、理詩句、入詩境、悟詩情
復習鞏固合理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力一詞有待商確)
2、“知詩人、解詩題”
A、指名介紹李白
B、說說詩題給了我們哪些信息
C、指名學生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介紹,并進行資料地展示,教師做適當?shù)难a充,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且表現(xiàn)了新課標所指:強調(diào)語文課程的現(xiàn)代意識,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的需要這一特點
3、理詩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古詩多讀幾遍,自學生字詞,借助手中的工具書以及書上的注釋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把不懂惑有疑惑的地方劃下來,比如:(略)
此時老師要做的是恰當?shù)囊龑,幫助學生分析.古人嘗云,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個性化的問題,對詩文的反應也是多元化的.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
應鼓勵學生多發(fā)問,培養(yǎng)質(zhì)疑精神,讓學生樂問,促進自主學習,讓學生善問.
(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入詩境、悟詩情
A、自讀品味詩境
詩文語言傳神盡意,學生理解了詩句的表意,但對于那優(yōu)美的語言,還沒有注意,更沒有對文章動情.怎樣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呢?這時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去讀.在這里注重體會這樣幾處: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景象。重點體會:煙花三月為后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
B、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以一個問題為發(fā)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jù)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C、圍繞“學法”,自主合作學習
指導各組采用不同的匯報形式,如:介紹李孟;說詩句意思,逐句朗讀、逐句解釋;抓住“煙花”“盡”“唯見”等重點詞語,解釋、朗讀、品味;抓課文插圖,結合自己的理解闡述畫面,小組合作將李白與孟浩然在黃鶴樓邊依依惜別的情形表演出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孩子們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不僅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牢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學思想。
D、小組匯報交流
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抓。骸盁熁ㄈ隆钡膫魃瘢プ”M字和唯字的傳情,來引發(fā)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lián)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先讓學生感受、理解,再通過讀表達美的感受,融理解運用為一體。相機引導孩子想象詩人送別老朋友時的心情怎樣?當孩子找到孤帆一句時:師: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為什么只見“孤帆”?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這樣用三個帶有梯步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
最后詢問: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嗎?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這樣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A、自由組合讀練習
B、配樂指名讀
C、想象畫面讀
D、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配樂讀旨在渲染離別氣氛,是對學生整體感知詩文基礎上的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想象畫面的讀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展開想象的翅膀,乘著思維的東風,融入了詩文所表達的美的意境之中.(什么樣的意境有待商確).且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四次朗讀層層深入,每次朗讀的安排目的明確,注重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牢牢把握“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思想。
(五)、拓展延伸、歸納升華
A、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讀、背各自了解的其他表現(xiàn)人間真情的古詩
B、孩子們請你觀察書中插圖,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你手中的話筆描繪一下在李白和好友離別之時是什么樣的情景呢?(可以圖文并茂)
(以上AB兩塊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順序是否合理有待商確)
《語文課程標準》還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lián)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鼓勵想象和幻想,鼓勵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鑒于此我設計了以上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是把整堂課推進了高潮,讓孩子們在委婉悠揚的樂曲中描繪心中的畫面,孩子的情感也得以釋放,讓孩子快快樂樂地、實實在在地上了一節(jié)語文課。
七、說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把這首詩背下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古詩的熱情,使學生養(yǎng)成收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的情操在愛中得到升華。
《黃鶴樓》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選自人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是一篇精讀課文,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jié):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學習這篇課文旨在使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繼續(xù)積累詩句、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2.說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及古詩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
知識與能力:了解詩人情況,在理解詩句以及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能夠背誦、默寫古詩,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手邊的工具書以及課前查找的資料了解詩人,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展開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使學生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jù)本課情真意切且詩文優(yōu)美,富于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有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據(jù)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理解詩句作為教學難點,課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自主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內(nèi)涵。
二、說教法、說學法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文本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1、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2、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3、以朗讀為主線,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三、說教學理念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xiàn)以下三個理念: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并積累語言。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記憶,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例:《贈汪倫》
2.請同學來幫個忙,請你把詩題寫在黑板上。
3.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出來。(提示:是誰送誰,從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板書:送)
4.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5.師生互動,了解黃鶴樓:課件展現(xiàn)黃鶴樓雄姿;板畫長江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資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二、初知詩意,質(zhì)疑梳疑。(小組)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注釋了解詩的大意。質(zhì)疑問難;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唯(wèi)。
4.匯報交流自學成果,師:學好拉,自信些學好拉?好,交流交流,把你學到的、理解的告訴大家。不能保守阿。教師相機引導、點撥。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
、俟嗜宋鬓o黃鶴樓
西辭,如圖,由圖可見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1、故人----開口就說故人,友情的非同一般,已在這親切的稱呼中顯示出來;2、西辭(明白孟浩然是東下?lián)P州)3、擴展:拱手言別----老朋友辭別,會怎么說?
第一句點明送別地點。
②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煙花三月,三月,過去人們稱之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節(jié),在草長花開的季節(jié),空氣濕度增大,遠望去好像有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著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第二句點明送別的時間。
在黃鶴樓這樣的千年勝地,又正值繁花似錦的春天,朋友們正應愉快地聚會,可故人卻要辭別遠去了。這兩句在敘事之中流露出惜別之情。
詩人是如何將他復雜的心情表達出來的呢?我們來體會一下后兩句詩。
、酃路h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在碧波蕩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漸向前移動,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見了,老朋友不見了,只有江水層層涌向天邊,李白仍呆立江邊。
、苓@首詩前兩句敘事,后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5.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nèi)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chǎn)生的感受。(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2)想象盡了的是什么,無盡的是什么。
。3)討論: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6.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看去,白蒙蒙的,如煙霧。因而古代有一句話柳絮如煙。(點明了送別的時間。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桑葉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風送紅雨,碧波揚白帆。這是古代詩人結伴同游的季節(jié)。)2、這樣的描寫,能說明詩人是怎樣的心情?(在這白花競秀、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里,好朋友就要離別遠行,自己無法聯(lián)袂同游,這其間含有無限的感慨。為什么呢?因為詩友孟浩然所去的揚州,正是唐代的繁華地區(qū),那是珠連繡戶,弦管聲歌,多么令人神往。)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蘊,肯定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
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孤帆:孤單單的一葉帆。這里用借代的修辭手法,用帆來代替船。帆形聲字,巾表意,凡表聲兼表意(凡是船帆的象形)2、遠影:遠遠的帆影,指帆影遠去。3、碧空:湛藍的天空。4、盡:沒有了,消失了。5、唯:只。有的詩書用惟,可以通用。6、天際:天邊。7、說說兩句詩詩意。8、這兩句詩,緊扣詩題中的送字,寫得充分飽滿。詩人用了十分經(jīng)濟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最動人的江上送行畫面。詩人眼看著孟浩然登上了孤獨的小舟,風鼓白帆,船身由近而遠,漸漸消失在蔚藍的天際。但詩人并沒有立即離去,他久久佇立江岸,深情地凝視著水天一色的遠方,詩人李白此時會默念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在課文插圖空白處寫上一兩句話。(拓展)9、想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誦讀這兩句詩句呢?
7.品析碧空盡唯的含義。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
。2)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3)從最后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于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4)指導朗讀后兩句。學生自讀,自評,評后再讀。師引讀,板書:情深意長。
(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三、回歸整體
1、誰能說說整首詩的意思?2、從詩句中,你能體會到怎樣的感情?從那些詩句可以體會到?
1)自由組合練習讀。2)展示個性指名讀。3)師生互動背誦讀。4)回顧全詩,歸納升華。a.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b.略讀第二首詩。c.激發(fā)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四、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我們學習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之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下面老師出示的四首古詩,連同課文中的兩首詩,都是唐盛時期唐人送別詩的代表作。請大家選擇朗讀背誦,看誰積累的多。
別董大(高適)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五、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2.師生配樂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根據(jù)學生發(fā)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5.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
6.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7.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8.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9.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六、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fā)生的時間、環(huán)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jù)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理解詩句的意境。
4.總結:不論是以酒相送的酣暢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無語、說到底都是因為朋友之間有一份(1)他們都是在(以情相送)。那今天我們共度了四十分鐘,董老師馬上就要離開你們,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樣送呢?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雙方的神情會是怎樣?(2)他們會說些什么?心里會怎樣想?又會做些什么?(3)當時周圍的環(huán)境如何?(4)當小船愈行愈遠的時候,李白這是會怎樣?(5)孟浩然對于這次出行,他會對李白有何交代?為什么此時的詩人久久的佇立不愿離去呢?
五、說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書:
送
情深意長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節(jié)課的板書簡化了課文的內(nèi)容,,突出教學重點,理清作者思路,突出作者的思想,最終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做到了板書的目的性、條理性、概括性,既緊扣課文內(nèi)容,挑選關鍵詞語提綱挈領,又給學生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間。
《黃鶴樓》說課稿6
一、說教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選自人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是一片精讀課文,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jié):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學習這篇課文旨在使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繼續(xù)積累詩句、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及古詩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詩人情況,在理解詩句以及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能夠背誦、默寫古詩,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手邊的工具書以及課前查找的資料了解詩人,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展開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使學生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jù)本課情真意切且詩文優(yōu)美,富于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有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據(jù)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理解詩句作為教學難點,課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自主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內(nèi)涵.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引入.
同學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與小朋友分別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從生活出發(fā),以情動人,在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到與詩文相吻合的意境,為學生理解詩文內(nèi)涵,埋下伏筆.(這個導入是否合適,有待商確)
。ǘ┏踔娨,質(zhì)疑梳疑
1、學法“引路”,自學古詩。
A、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我們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B、歸納學習方法:知詩人、解詩題、理詩句、入詩境、悟詩情
復習鞏固合理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力一詞有待商確)
2、“知詩人、解詩題”
A、指名介紹李白
B、說說詩題給了我們哪些信息
C、指名學生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介紹,并進行資料地展示,教師做適當?shù)难a充,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且表現(xiàn)了新課標所指:強調(diào)語文課程的現(xiàn)代意識,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這一特點
3、理詩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古詩多讀幾遍,自學生字詞,借助手中的工具書以及書上的注釋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把不懂惑有疑惑的地方劃下來,比如:(略)
此時老師要做的是恰當?shù)囊龑В瑤椭鷮W生分析.古人嘗云,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個性化的問題,對詩文的反應也是多元化的.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
應鼓勵學生多發(fā)問,培養(yǎng)質(zhì)疑精神,讓學生樂問,促進自主學習,讓學生善問.
。ǘ①p析佳句,入境悟情
1、入詩境、悟詩情
A、自讀品味詩境
詩文語言傳神盡意,學生理解了詩句的表意,但對于那優(yōu)美的語言,還沒有注意,更沒有對文章動情.怎樣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呢?這時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去讀.在這里注重體會這樣幾處: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景象。重點體會:煙花三月為后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
B、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以一個問題為發(fā)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jù)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C、圍繞“學法”,自主合作學習
指導各組采用不同的匯報形式,如:介紹李孟;說詩句意思,逐句朗讀、逐句解釋;抓住“煙花”“盡”“唯見”等重點詞語,解釋、朗讀、品味;抓課文插圖,結合自己的理解闡述畫面,小組合作將李白與孟浩然在黃鶴樓邊依依惜別的情形表演出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孩子們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不僅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牢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學思想。
D、小組匯報交流
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三月”的傳神,抓住盡字和唯字的傳情,來引發(fā)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lián)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先讓學生感受、理解,再通過讀表達美的感受,融理解運用為一體。相機引導孩子想象詩人送別老朋友時的心情怎樣?當孩子找到孤帆一句時:師: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為什么只見“孤帆”? 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這樣用三個帶有梯步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
最后詢問: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嗎?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這樣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三)、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A、自由組合讀練習
B、配樂指名讀
C、想象畫面讀
D、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配樂讀旨在渲染離別氣氛,是對學生整體感知詩文基礎上的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想象畫面的讀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展開想象的翅膀,乘著思維的東風,融入了詩文所表達的美的意境之中.(什么樣的意境有待商確).且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四次朗讀層層深入,每次朗讀的安排目的明確,注重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牢牢把握“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思想。
。ㄋ模、拓展延伸、歸納升華
A、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讀、背各自了解的其他表現(xiàn)人間真情的古詩
B、孩子們請你觀察書中插圖,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你手中的話筆描繪一下在李白和好友離別之時是什么樣的情景呢?(可以圖文并茂)
(以上AB兩塊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順序是否合理有待商確)
《語文課程標準》還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lián)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鼓勵想象和幻想,鼓勵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鑒于此我設計了以上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是把整堂課推進了高潮,讓孩子們在委婉悠揚的樂曲中描繪心中的畫面,孩子的情感也得以釋放,讓孩子快快樂樂地、實實在在地上了一節(jié)語文課。
《黃鶴樓》說課稿7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
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xiàn),的確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
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
詩抒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xiàn)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xiàn)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
四、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jù)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學習、前后聯(lián)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
章的基本學法。
五、教學思路:
在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運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由于本課憑借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加之,本課件制作采用網(wǎng)頁形式,激發(fā)學
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網(wǎng)頁式多媒體課件支持下,本課可采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復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這里,我著重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ㄒ唬┲苯咏翌},自主定位
課始,說說你對李白和孟浩然的了解,背一背他們的詩。
。ǘ┰娢膶,初步感知
1、快讀詩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書(依依惜別)
2、課件出示詩句,配樂范讀,并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句子,課件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和語句。
第三步:說: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課件根據(jù)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著把全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課文一、二兩句。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jīng)知道這里體現(xiàn)‘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并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
“依依惜別”。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友誼永不絕,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并分角色表演,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品讀
談體會。
3、感悟三、四兩句,請同學們繼續(xù)找出文中體現(xiàn)“依依惜別”的詩句,并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jīng)驗嗎?”并配樂朗讀。
四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撥學生品讀。
4、師生共同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升華理解,嘗試背誦。
這一部分教學先以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引導學生相互挑戰(zhàn)朗讀,并根據(jù)自愿配上音樂激勵,在稍作準備后讓學生嘗試背誦,在
此基礎上總結出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ㄎ澹┳晕铱偨Y,拓展延伸。
1.搜集送別的詩。
2.搜集和朋友有關的名言。
《黃鶴樓》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本單元介紹了古今中外聞名于世的建筑,有巍峨、雄偉、莊嚴地人民英雄紀念碑;有鐘山南麓巍巍的中山陵;還有氣勢宏偉、金碧輝煌的法國凡爾賽宮,和體現(xiàn)古代建筑藝術特色的黃鶴樓和于園。從這些建筑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印記和社會發(fā)展的足跡,可以領略到人類的勤勞、智慧和對美的追求!饵S鶴樓》一文介紹了黃鶴樓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筑結構的特點,描述了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突現(xiàn)了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達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跡的感情。本文篇幅短小,內(nèi)涵豐富。是本單元中第一篇說明古代建筑的文章,是了解古代建筑的代表文章,又對后文《于園》的教學起著示范引領的作用。由此可見,本文的教學尤為重要。
如今的語文教學中,文體已被淡忘,本文雖是說明建筑的文章,但我們大可不必從說明方法、說明對象、說明順序方面做大量繁瑣的分析。而是要傾向它是文言文的一面。結合課標中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感受古代建筑的藝術特色和人類的勤勞與智慧。難點是:如何把遙不可及的黃鶴樓映入學生的腦畔,形成直觀的感受。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疏通文言文的能力。
學生們雖已進入初一下學期,但他們接觸的文言文并不多,他們學習這類文體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加之本單元的結構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目標確定為:
1、正確朗讀課文并疏通文意。
2、掌握本文結構嚴謹,語言優(yōu)美的特點。
3、領略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魅力,體會作者熱愛山川勝跡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結合新課標中“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彼,本節(jié)課我采用體現(xiàn)芹池中學特色的“導引—合作—展示—提升”的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導引”是通過“學案導學”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做到初步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昂献鳌笔钦页鰧W生在自學中的不足,小組合作探究,通過集體的力量解決疑難。而“提升”則是通過“鞏固提升”的方式,是對本節(jié)所學加以鞏固和提升,必要時可以鏈接中考。
在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法的基礎上,輔以多媒體教學。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對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這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最根本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并能在課后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為此本節(jié)所教授的學法有:
1.誦讀法。即通過朗讀,讀出“情味”,揣摩文意。
2.質(zhì)疑法。這是打破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和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向同學質(zhì)疑。大體分三步:課前預習,圈畫字詞障礙;小組合作,解決疑難;課上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決。
3.分析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進行探究,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4.練習法。通過完成精當?shù)木毩曨},不但能鞏固當堂所學,也培養(yǎng)學生的做題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設計了六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就通過多媒體圖片讓學生領略“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滕王閣;根據(j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岳陽樓,進而引出三大名樓中另一座樓——黃鶴樓,從而引出課題,進入新課教學。
這樣通過觀看圖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放松自己,以愉悅的狀態(tài)進入新課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
環(huán)節(jié)二,激情朗讀,揣摩文意
通過一句“閻伯理在文中是如何描寫黃鶴樓的呢?請看大屏幕”過渡到對課文的學習。然后教師示范朗誦,盡我所能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藝術的享受。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感悟文意,讀出意蘊。這也正是課標中所要求的,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
環(huán)節(jié)三,把握字詞,疏通文意
結束了課文的朗讀,我會說:“文言文的翻譯是我們同學感到很棘手的,不過今天,你們不用擔心了,因為我給大家?guī)砹恕▽毜洹边@樣用幽默的語言打消學生的畏難情緒。之后教師講授文言文的翻譯方法,并且舉一例加以說明,之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通過合作、探究、質(zhì)疑、解疑,達到對文章的準確把握。
這樣注重方法的指導,由扶到放,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獨立疏通文言文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探究、質(zhì)疑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四,分析課文,感受風格
該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三個問題:1.文章寫了黃鶴樓哪些特征?2.從原文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3.哪一句話寫出了黃鶴樓的價值?三個問題具有概括性,又淺顯易答,學生回答后如有其它問題可以質(zhì)疑,通過師生互動解決疑問。在這里我安排了一項活動:讓學生看畫面,并且在文中找出與畫面相吻合的句子。這樣加深了學生對黃鶴樓風格的感知,增強了學生對建筑藝術的贊美。突出了課標中“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提高文化品位。”這一目標。
環(huán)節(jié)五,當堂訓練,拓展延伸
我設計了兩類練習題,一是基礎訓練,二是能力提升。通過設計典型的,有梯度的練習題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這樣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還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
五、說教學反思
在講授本文時,注重了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留給學生質(zhì)疑的空間,教會了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積極踴躍,達到了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的目的。但由于古文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有些字詞很少見,更不用說明白文意了,比如“高標巃嵸”、“死闥霞敞”等。我雖然有讓學生預習,但由于缺少指導,尤其缺少對虛詞的指導,這樣給學習造成了障礙,所以要在下一節(jié)《于園》的教學中加強預習的指導。
《黃鶴樓》說課稿9
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地位: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
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xiàn),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和故事情境發(fā)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3、學習本文文包詩的寫作方法,改寫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2、學習用文包詩的方法改寫古詩。
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為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采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 品此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fā)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
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以朗讀為主線,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對于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采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fā)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
一、 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
1、讓學生背誦已學的李白的古詩,采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并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為一體。
2、教師引出今天將學習一篇與李白有關的文章,齊讀課題。采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培養(yǎng)。
二、精講古詩,理解課文
1、教師范讀古詩,學生自讀,指名讀,在讀中適當指導生字的讀音。
2、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3、請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詞或句,劃一劃。
4、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通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重在引導學生自己在讀中悟,悟后能讀好。
5、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后,此時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的認識。
三、 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光了解了詩意還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一讀古詩,看看詩中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通過讀詩,體會到“依依不舍”之情。自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xiàn)詩人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以及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通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小組讀、齊讀、悟讀等形式充分體會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四、 內(nèi)化積累、鞏固深化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nèi)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并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學生交流其它的送別詩,旨在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
3、作業(yè)中讓學生仿照本課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改寫一首古詩(以敘事為主)。
《黃鶴樓》說課稿10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黃鶴樓》。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nèi)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黃鶴樓》選自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單從詩作本身來說,這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的佳作。詩人在仕途失意之時,登臨古跡黃鶴樓,看到眼前之景,不由得詩興大作,于虛實交錯間寫就了一首自然曠達、音韻和諧的詩。此外,還因“詩仙”李白對這首詩的推崇和欽佩,更為此詩增添了一抹值得品味的亮色。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八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學過很多首古詩,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鑒賞能力,能夠通過自己的閱讀體悟感知詩歌的大意和情感。但是,對于詩歌中包含的較為細膩的意蘊美和不同情感,則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加以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出發(f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作,掌握重點字詞,理解古詩大意,體會古詩情感。
2.通過教師范讀、學生小組討論、品詞析句等方式,理解詩歌大意,體會作者情感。
3.感受崔顥對歲月蒼茫、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大意,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感受崔顥對歲月蒼茫、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nèi)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示范朗讀古詩,進而談話導入本課!拔羧艘殉它S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朗讀之后,對話同學:同學們,從老師的朗讀聲中,你能想象到一幅怎樣的畫面?此時,學生可以自由回答。然后,我進行總結,并順勢引出本課:的確,在詩人充滿意趣的遐想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草木繁茂的美景盛況。能夠想到這樣的美景,詩人的心情應該是愜意的?墒聦崊s并非如此。那么詩人究竟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呢?今天就讓我們學習崔顥的《黃鶴樓》,去一探究竟。導入之后,板書本課標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nèi)容,了解詩歌大意及情感意圖,使學生對古詩內(nèi)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jù)課前預習,解決重點生字詞。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情況不一樣,所以此處我重點強調(diào)“歷歷”是清楚可數(shù)的意思,“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意思。
其次,在解決生字詞的基礎上,我會讓學生在同桌之間交流本首詩的大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會對本首詩的大意做出如下總結:早先的仙人乘著黃鶴遠去,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飛走了,就不再回來了,只有天邊的白云千百年來依舊如此。天氣好的時候,放眼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江對岸繁茂的樹木,以及鸚鵡洲上茂盛的草木?墒窃谙﹃栠t暮之時,卻看到江上泛起的無盡煙波,何處才是我的家鄉(xiāng)呢?真是令人發(fā)愁啊!
以上兩個問題較好地完成了對這首詩的整體感知,也為下面的深入研讀環(huán)節(jié)作了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品析詩歌的細節(jié)來理解整首詩歌,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詩作的主旨內(nèi)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大致內(nèi)容之后,我會引導學生先看詩歌的前三句,并設置問題:詩人在這首詩中的前三句中一連用了三次“黃鶴”,請同學們思考每次出現(xiàn)的用意是什么?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回答。從內(nèi)容上來說,第一次出現(xiàn):作者借助“黃鶴”這一令人喜愛的意象開啟此篇,引出想象中的仙人駕鶴遠去的宏大場面,給讀者營造了無限遐想的空間。第二次出現(xiàn):直接點題,且與第一句相互承接,共同借助“黃鶴樓”名字的由來,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本詩描寫的古跡對象——黃鶴樓。
第三次出現(xiàn):虛實結合,“黃鶴”是動態(tài)虛幻的意象,無拘無束地來往于時空之中,并且能夠與眼前實實在在存在的白云相映成趣,構成一幅令人產(chǎn)生無限聯(lián)想的畫面。從結構上來說,詩的前三句重復出現(xiàn)三次“黃鶴”,使得整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美和節(jié)奏感。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小組討論:找出你喜歡的字句,并說出其中包含了怎樣的美?此時,學生會再次朗讀詩歌,并在自己的小組內(nèi)展開積極的討論。討論結束后,我會找小組代表發(fā)言,并對他們的答案進行分析和總結:“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一句,是說仙人乘著黃鶴飛去,仿佛已有千百年之久。這種說法本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情境,可是詩人在詩中卻把它當作實際存在的樣子來寫,還說仙人駕著黃鶴“一去不復返”,不僅為全詩增添了物是人非、往昔不可追的慨嘆,而且借眼前漂浮的白云營造了虛實結合的意境美?偨Y之后板書意境美。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以及“日暮鄉(xiāng)關”“煙波江上”體現(xiàn)了場面曠達、色彩斑斕的繪畫美。詩人登上黃鶴樓,極目遠眺,首先在天氣晴朗時,看到離黃鶴樓不遠的江外長著蔥蘢的草木,接著又含蓄地描繪了夜幕降臨時江上朦朧的景色。一棵棵清晰可見的樹木,再加上在落日中泛著霧氣的江面,明暗交錯,像一幅色彩繽紛的圖畫?偨Y之后板書繪畫美。
此外,全詩以“ou”為韻,詩中還用到了“悠悠”“歷歷”“萋萋”等疊音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富于輕快和諧的音樂美。總結之后板書音樂美。
3、接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再次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思考詩人的情感。有了前面字、詞、句的分析,學生在體會情感時就不那么難了。經(jīng)過思考,他們會給出答案:這首詩一方面表達了詩人吊古傷今的無限慨嘆,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詩人在仕途失意途中衍生出的無限思鄉(xiāng)之愁。此時,我會板書吊古傷今和思鄉(xiāng)之愁。
通過以上問題,我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并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所以我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設置的活動為:配上一段貼合本詩意境的輕音樂,讓學生集體朗誦,再次感受詩歌的停頓、氣勢、意蘊,以及情感。
(五)小結作業(yè)
閱讀教學應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所以小結至關重要。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帶領學生回顧并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知識。
課后作業(yè)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延伸,因此,我的作業(yè)設計為:背誦本詩;繼續(xù)搜集崔顥的其他詩作,品味其詩作風格。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nèi)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xiàn)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耐心聆聽!(結束語)
《黃鶴樓》說課稿11
一、說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于“文包詩”的情勢,即以一個活潑的故事再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xiàn),的確是培育學生接洽語言環(huán)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緒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說學習目標:
根據(jù)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色,以及學生的認知程度,我擬訂如下學習目標: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我能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說學習重難點:
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四、說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jù)本課教材特色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色,遵守“積極領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自動學習、發(fā)明學習、前后接洽、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學習此類文章的根本學法。
五、說教學思路:
預習反饋:
1、小組內(nèi)交流課外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的資料。
2、小組討論思考題,感受李白對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
3、指名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試著討論詩句的'意思。合作探究:
1、了解古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地點等時代背景。
。1)“煙花三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你從哪里知道的?
【學習建議:抓住“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等詞想象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美麗春景!
(2)你能把這種美的感覺讀出來嗎?
。3)在美麗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離了,也許以后再也見不著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如何?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李白心想:
孟浩然心想:
【學習建議:通過“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等詞感受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4)指導朗讀(可以結合人物的動作)。
。5)理解幾個關于“看”的詞語的意思的差別:仰望遠眺凝視我還能再說幾個含有“看”的意思的詞語:
2、理解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意思。
。1)練習朗讀。
。2)圖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習建議: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先在文中畫出詩歌中寫到的情景,用“文”、“詩“對照來理解詩意!
(3)通過學習,我理解了下列詞語及句子的意思:
故人:
西辭:
碧空盡:
唯見: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4)比較句子,體會李白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A、李白站立在長江邊,眺望著遠方。
B、李白依然佇立在長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你喜歡哪一句話?為什么?
【學習建議:“佇立”是長時間地站立,“凝視”是專注地看,體現(xiàn)出李白對朋友的萬般深情。省略號則表現(xiàn)出李白的惆悵和不盡的思念。】
。5)練習朗讀,讀出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當堂檢測:
1、默寫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2、這是一篇“文包詩”,前三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的情景,后兩個自然段寫李白在江邊(),觸景生情,吟詩抒情,抒發(fā)了朋友們()之情。知識積累:
關于送別的古詩句: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勸君更進一懷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黃鶴樓》說課稿12
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xiàn),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和故事情境發(fā)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說教法和學法: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為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采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 品此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fā)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以朗讀為主線,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對于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采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fā)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
一、 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
利用課前有限的時間,讓學生背誦已學的古詩,采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并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為一體。接著,教師背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看看與老師比誰能讀的更有味。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針對古詩提問,教師簡要進行歸納,明確學習目標。
二、 初讀課文,了解梗概
1、學生初次接觸課文,興趣濃厚。在此基礎上,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做到把課文中的字詞的音讀準,讀通讀順課文。在檢查自讀情況時,采用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學生評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2、在初讀的基礎上,指名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采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培養(yǎng)。
三、 精講古詩,理解課文
1、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后,指導學生觀察課文與以往課文的不同點。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請學生再讀課文,并動手找一找,劃一劃。
2、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通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重在引導學生自己在讀中悟,悟后能讀好。
3、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后,此時我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的認識。
四、 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光了解了詩意還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一讀2~4小節(jié),看看課文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通過課文,找出“依依不舍”這個詞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xiàn)詩人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以及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通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小組讀、齊讀、悟讀等形式充分體會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4、學生對詩人的情感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后,我安排了一個“原幕重現(xiàn)”的過程,讓學生分別扮演李白與孟浩然。通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五、 內(nèi)化積累、鞏固深化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nèi)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并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受學生情感的影響,我設計了一個古詩今唱的環(huán)節(jié),旨在讓課堂更輕松,更愉悅,讓學生跟隨教師一起清唱,以達情感的共鳴,使語文課堂更具藝術性。
《黃鶴樓》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說對教材的解讀
本課的文體是一篇“文包詩”,描繪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真情,展現(xiàn)了李白創(chuàng)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情境和過程。根據(jù)送別的過程和內(nèi)在的情感變化,可把文章理解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寫兩人借賞景藏別情,這里流淌的是纏綿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舉杯話別,這里勃發(fā)的是奔放的熾熱之美;第三部分是寫李白觸景吟詩,這里展現(xiàn)的是不盡的思念之美。
2、說教學目標的設定
(1)首先說“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技能目標: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古詩。
情感目標:品讀文、詩,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2)其次說教學重、難點:
鑒于本課文包詩的特殊文體,教學重、難點主要確定為兩個:
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在品讀中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3)最后說教學準備:
準備簡單課件,主要用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
二、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別”
1、繼續(xù)學習第25課《黃鶴樓送別》,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通過上節(jié)課反復讀課文,你讀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什么情感?能用一個詞語來說說嗎?
3、課文是怎么通過描寫兩個好朋友的送別經(jīng)過來表現(xiàn)兩人之間依依惜別之情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隨著課文來細細體味。
設計意圖:教學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抓住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xiàn)了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的理念。
(二)學習1、2小節(jié),品味“賞景藏情”
1、“依依惜別”這幾個字我們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對于即將分別的好朋友來說卻是那么沉重,打開書,自由讀1、2小節(jié),邊讀邊注意體會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
2、哪個句子寫出了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讀,這個句子中有個字耐人尋味,是“藏”字。
。1)兩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們是怎么藏的呢?(借觀賞景色藏惜別之情)
。3)他們賞的是怎樣的景呢?1、2小節(jié)中有一個描繪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來。
*我們要善于一邊讀書一邊想象,通過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你能想象出怎樣的畫面?
*說得真美,誰來讀讀看?
*李白把這“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景象合起來稱為“煙花”,這是長江邊三月間特有的景象。[副板書:煙花三月]
(4)可惜呀,“煙花三月”的景象雖美,兩位好朋友卻無心欣賞。我們再回到“藏”字上面來。現(xiàn)在思考:兩位好朋友為什么先要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藏起來呢?
3、齊讀這句話,感受一下兩人別樣的深情。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藏”,引導學生先讀到文字的里面,再讀到文字的背后,同時還輻射出對“煙花三月”的理解,為后面理解古詩埋下了伏筆。
(三)學習第3小節(jié),品讀“對話敘情”
1、不忍別,終須別呀!引讀。
2、如果說兩人剛才還在“賞景藏情”的話,他們現(xiàn)在是在“對話敘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對話里蘊含著深深的依依別情。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用心品味,然后說說你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了依依別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還沒分別就想見面,可見難舍難分。指導讀。
(2)引用王勃詩句說明人雖分但心相連,說明珍惜友誼,同時含有寬慰之意。
。3)把友誼比作長江的波特,說明友誼深厚,彼此珍惜。指導讀。
(4)引讀李白開頭的話,你從這些語句中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什么?為什么“敬仰”呢?
*人品:補充李白另一首寫孟浩然的詩《贈孟浩然》,讀,說大意。
*詩篇:“譽滿天下”。什么叫“譽滿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詩,讓我們感受一下他的“譽滿天下”嗎?
*怎樣敬仰:稱呼“孟夫子”、“您”,當作兄長和老師。
*指導朗讀:李白前面這兩句話充分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誰來讀?為什么李白開始要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別”的原因)
4、讀了兩個人臨別前的這番對話,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人物對話對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正是對話描寫的魅力所在!
5、讓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段對話,體會一下兩人是如何通過語言來表達內(nèi)心情意的。男女分讀。
設計意圖:人物對話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李白與孟浩然話中的情和意,都是通過學生抓住“依依惜別”的中心情感自讀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時,還滲透了對話描寫的表達方法指導。
(四)學習4、5小節(jié),體味“吟詩抒情”
1、兩位好朋友說不完的離別情,道不完的朋友誼?墒牵自捳f得好,“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遠行了,李白是怎樣做的呢?自由讀第4小節(jié)。
2、讀了這一小節(jié),你又一次感受到兩人之間的依依別情了嗎?特別通過哪些詞語能夠感受到?相機結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佇立”、“凝視”等詞語的內(nèi)涵。
3、你能通過朗讀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表現(xiàn)出來嗎?(配樂)
4、此情此景,不僅我們被打動了,就連江邊的景物也被打動了。同學們請看——[媒體5:播放動畫]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緒萬千!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下面這段話說完整嗎?先自己試試看。
[媒體6:想象說話]岸邊楊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鷗點點,好像 。雖然白帆已經(jīng)消失在藍天盡頭,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邊,但是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好像在想。
(第2、第3位同學配樂)
5、同學們,作者本來是寫李白與孟浩然兩個人物之間的惜別之情,為什么要寫到楊柳、沙鷗、藍天、春水這樣一段景物呢?
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寫作方法。
6、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第4小節(jié),再來感受一下這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運用配樂朗讀渲染情感;運用電腦動畫再現(xiàn)情境;運用想象說話體味深情。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層次清晰,目的鮮明。同時又滲透了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指導。
7、引讀第5小節(jié):此時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吟詩抒情]
8、你能吟一吟這首詩嗎?(出示古詩)[媒體7] 指名讀,齊讀。
9、文中說,這首送別詩是一首名詩,而且是一首怎樣的名詩?什么叫“膾炙人口”呢?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它應該也像一位兄長和老師,飽含深情地為你描繪一幅幅動人的美麗畫面,使你感受一段段誠摯的人間真情。你能聯(lián)系前面的所學所悟,說說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嗎?先說給你的同桌聽聽,再指名說。
(1)“煙花三月”寫出了春天的'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詩人佇立江邊,凝視遠方,看著白帆漸漸遠去,一江春水流向天邊的畫面;
。3)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4)文中第4小節(jié)說隨著江風漸漸遠去的是“白帆”,詩里卻說是“孤帆”,這是為什么呢?當時的長江是一條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為什么說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我”的眼里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別好,表面寫“船孤”,實質(zhì)寫“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詩的眼睛,使我們看到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這種孤獨并不是狹隘消沉的,君不見“滾滾長江天際流”,這是何等的奔放大氣啊。
10、品出了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再來讀它,肯定會更有味道。配樂,指名讀,齊讀。
11、讓我們把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背下來記住吧!自己背,齊背。
設計意圖:借助“膾炙人口”一詞,引導學生回味鑒賞,從而使詩、文不再割裂,達到了“詩文交融”的境界。并抓住“孤”字這個詩眼,把整首詩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內(nèi)涵,品出了檔次!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1、(指板書)今天,我們通過對《黃鶴樓送別》一課的學習,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從開始的“賞景藏情—對話敘情—吟詩抒情”這樣一個“送別”的過程,從中層層深入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非同尋常的感情,這就是“依依惜別”之情。不僅如此,我們還從中了解了李白創(chuàng)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由來。
2、布置作業(yè):古往今來,很多大詩人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送別詩。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收集幾首,然后挑選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由來,下節(jié)習作課,我們嘗試把它改寫成像《黃鶴樓送別》這樣的文包詩,特別注意學習文中用人物對話表達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寫作方法,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達到融會貫通的整體把握;課后作業(yè)既引導學生指向課后的閱讀積累,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充分利用了本課的教學資源,巧妙地做到了“以讀促寫、讀寫遷移”。
[板書]
賞景藏情
25、黃鶴樓送別 對話敘情 依依惜別 煙花三月
吟詩抒情 孤帆
三、說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xiàn)以下三個理念:
1、試圖對“文包詩”這一特殊文體的教法作出大膽嘗試。
“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特有的文體,對于這一文體的教材該怎么教,曾經(jīng)引起過爭議:有人認為“詩重于文”,有人認為“文重于詩”,也
有人認為“詩文并重”。本課教學避開如天平秤一般精確稱量詩文孰重孰輕的問題,而是力求做到“詩文交融”,即通過對文的感悟,達到對
詩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試圖體現(xiàn)“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簡約語文”教學理念。
主要追求3點:目標簡明,過程簡潔,方法簡便。
。1)目標簡明
本課教學抓住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展開教學過程,目標簡明,體現(xiàn)了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2)過程簡潔
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文中有很多詞、句可以細細欣賞、品味,假如樣樣都抓,容易犯語文教學的“浮腫病”。本課教學力爭內(nèi)容集中、精要,依據(jù)教學目標作大膽取舍,做到“過程簡潔”。
。3)方法簡便
本課教學使用的大多是家常傳統(tǒng)手段,一些媒體的使用主要用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方法簡單,但追求高效。
3、試圖體現(xiàn)“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這一理念。
。1)首先,注重關鍵詞語的解讀
如巧妙引導學生咀嚼、玩味“藏、煙花三月、佇立、凝視、膾炙人口、孤帆”等詞語,賦予這些詞語以具體、豐富的內(nèi)涵,使這些詞語不再靜止地“躺”在書上,而是“立”了起來;甚至,立起來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有鮮活的人物和真摯的情感,正所謂“字立而情立”。
。2)其次,滲透表達方法的指導
本課教學不僅引導學生探究寫了什么,還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是怎么寫的,即進行了對話描寫和借景抒情寫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學寫文包詩,進行讀寫遷移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的習得,是真正促進語文能力成長的根系,也是把語文的工具性落實到位的紐帶與橋梁,
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
綜觀整堂課的教學,做到了教學設計的“簡約而不簡單”;教學過程的“字立而情立”;教學方法的靈活而細膩。
《黃鶴樓》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選自人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是一片精讀課文,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jié):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學這篇課文旨在使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繼續(xù)積累詩句、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及古詩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詩人情況,在理解詩句以及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能夠背誦、默寫古詩,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手邊的工具書以及課前查找的資料了解詩人,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展開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使學生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jù)本課情真意切且詩文優(yōu)美。富于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有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據(jù)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理解詩句作為教學難點,課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學方式,以讀為本,自主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內(nèi)涵。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引入、
同學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與小朋友分別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從生活出發(fā),以情動人,在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到與詩文相吻合的意境,為學生理解詩文內(nèi)涵,埋下伏筆、(這個導入是否合適,有待商確)
。ǘ┏踔娨,質(zhì)疑梳疑
1、學法“引路”,自學古詩。
A、根據(jù)以往的學經(jīng)驗,我們怎樣來學古詩的?
B、歸納學方法:知詩人、解詩題、理詩句、入詩境、悟詩情
復鞏固合理的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的能力……(能力一詞有待商確)
2、“知詩人、解詩題”
A、指名介紹李白
B、說說詩題給了我們哪些信息
C、指名學生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介紹,并進行資料地展示,教師做適當?shù)难a充,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提高學興趣,且表現(xiàn)了新課標所指:強調(diào)語文課程的現(xiàn)代意識,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這一特點
3、理詩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古詩多讀幾遍,自學生字詞,借助手中的工具書以及書上的'注釋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把不懂惑有疑惑的地方劃下來,比如:(略)
此時老師要做的是恰當?shù)囊龑,幫助學生分析.古人嘗云,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個性化的問題,對詩文的反應也是多元化的.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
應鼓勵學生多發(fā)問,培養(yǎng)質(zhì)疑精神,讓學生樂問,促進自主學,讓學生善問.
(二)、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入詩境、悟詩情
A、自讀品味詩境
詩文語言傳神盡意,學生理解了詩句的表意,但對于那優(yōu)美的語言,還沒有注意,更沒有對文章動情.怎樣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呢?這時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去讀.在這里注重體會這樣幾處: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景象。重點體會:煙花三月為后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
B、通過學這首詩,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以一個問題為發(fā)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jù)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C、圍繞“學法”,自主合作學
指導各組采用不同的匯報形式,如:介紹李孟;說詩句意思,逐句朗讀、逐句解釋;抓住“煙花”“盡”“唯見”等重點詞語,解釋、朗讀、品味;抓課文插圖,結合自己的理解闡述畫面,小組合作將李白與孟浩然在黃鶴樓邊依依惜別的情形表演出來。
學生是學的主人,讓孩子們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不僅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牢固了“學生是學的主人”的教學思想。
D、小組匯報交流
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抓。骸盁熁ㄈ隆钡膫魃,抓住盡字和唯字的傳情,來引發(fā)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lián)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先讓學生感受、理解,再通過讀表達美的感受,融理解運用為一體。相機引導孩子想象詩人送別老朋友時的心情怎樣?當孩子找到孤帆一句時:師: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為什么只見“孤帆”?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這樣用三個帶有梯步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
最后詢問: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嗎?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這樣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了在語文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ㄈ、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A、自由組合讀練
B、配樂指名讀
C、想象畫面讀
D、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配樂讀旨在渲染離別氣氛,是對學生整體感知詩文基礎上的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想象畫面的讀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展開想象的翅膀,乘著思維的東風,融入了詩文所表達的美的意境之中.(什么樣的意境有待商確).且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需求.四次朗讀層層深入,每次朗讀的安排目的明確,注重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牢牢把握“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思想。
。ㄋ模⑼卣寡由、歸納升華
A、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讀、背各自了解的其他表現(xiàn)人間真情的古詩
B、孩子們請你觀察書中插圖,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你手中的話筆描繪一下在李白和好友離別之時是什么樣的情景呢?(可以圖文并茂)
(以上AB兩塊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順序是否合理有待商確)
《語文課程標準》還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lián)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鼓勵想象和幻想,鼓勵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鑒于此我設計了以上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是把整堂課推進了高潮,讓孩子們在委婉悠揚的樂曲中描繪心中的畫面,孩子的情感也得以釋放,讓孩子快快樂樂地、實實在在地上了一節(jié)語文課。
《黃鶴樓》說課稿15
【教材分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xiàn),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和故事情境發(fā)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力求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
2、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力求讓學生在民主與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自讀自悟,主動探究,讀懂故事,感悟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
3、在品讀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古詩及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學情分析】
《黃鶴樓送別》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這是只有五年級的孩子很難體會到的?墒钦n文中有幾個空白點:終于、一飲而盡、凝視、佇立,雖然只有這樣短短幾個字,能夠很好的表現(xiàn)人物離別時的濃濃情深深意,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誦讀之后學生終可知其滋味。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里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暫時"、"凝視"造句。
3、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形象再現(xiàn)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教學設計思路】: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為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采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品此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fā)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以朗讀為主線,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對于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采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fā)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
一、復習導入,初步設疑。
1.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讓他們回憶上節(jié)課課文的中心內(nèi)容,從而導入本文的中心。
2.直接出示本課的重點,即《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指名讀,學生自讀,,在讀中質(zhì)疑,并提示學生仔細讀課文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二、朗讀話別,感悟深情。
1.光了解了詩意還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一讀古詩,看看詩中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通過讀詩,體會到“依依不舍”之情。再自讀課文,把最能體現(xiàn)他們之間依依惜別的句子劃出來,并且可以在旁別可以寫上批注。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以及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通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小組讀、齊讀、悟讀等形式充分體會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在課文中劃出相對應的句子,結合課文說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意思,旨在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文包詩”這種體裁的特點。
四、積累拓展,情感遷移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nèi)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并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學生交流其它的送別詩,旨在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
3、作業(yè)中讓學生制作書簽并贈送朋友,旨在內(nèi)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對友情的理解。
20xx年《清平樂 村居》說課稿(觀摩)
《清平樂·村居》是長春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nóng)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一、本課的學習目標是:
1、學會本課5個生字。會寫3個字,掌握一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文中詞的意思,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感受農(nóng)家生活的閑適和勞動的快樂。
二、教法學法
1.教法: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2.學法: 首先,“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其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實現(xiàn)堂教學生成性資源的構建。
三、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一)情景導入 理解課題
1、出示課文的插圖,伴著悠揚的古箏曲,讓學生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起這個名字?
教學以畫導入,伴以琴聲,創(chuàng)設了恬靜的田園氛圍,形成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diào)。這樣的預社設為課堂的生成奠基良好的基礎。
。ǘ├首x課文,讀出韻味
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以及吟詠的指導,使學生能讀出詞的韻味。通過學生之間的評價引導,促進學生對古詩詞認知深刻化。
。ㄈ┖献魈骄,質(zhì)疑探索。
學生交流,分組進行合作探究。
著重理解:“醉”字的似醉未醉,“吳音”的細軟,想象“翁媼”會談些什么?“無賴”一詞的意思,通過與教師和同伴的共同活動,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教師不多作講解,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教師只要抓住學生課堂生成的每一個亮點,讓生著力感受吳音的特點,白發(fā)翁媼的親密、浪漫,小兒的調(diào)皮、可愛。教學節(jié)奏張弛結合,從而實現(xiàn)了能力和情感目標。
。ㄋ模└形蛟~境,熟讀成誦。
教師范讀,配樂,學生想象畫面,最后配樂背誦。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因此,教師結合課文插圖再現(xiàn)詩境,讓學生在積累體驗中,進一步體會到田園的恬靜、和諧,激發(fā)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五)目標檢測,總結全文 課外延伸
交流辛棄疾其人其作,推薦學生課外閱讀。
教師結束語: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一定對宋詞有了新的感受,希望你們以后在宋詞中盡情遨游,進一步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以一課引一串,以本課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打開學生的詩詞的認識之門,樹立大語文觀。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黃鶴樓》說課稿】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別說課稿08-23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說課稿02-16
古詩黃鶴樓教案04-04
《黃鶴樓送別》教案02-23
黃鶴樓導游詞08-28
黃鶴樓導游詞09-15
黃鶴樓的導游詞07-22
黃鶴樓送別教案02-25
黃鶴樓送別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