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1
“想要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你必須有深沉的情感、博大的胸懷和純樸的思想,因為中國人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征就是:深沉、博大和純樸。〞這是辜鴻銘在1915年寫的《中國人的精神》里的一句話,此書寫于上個世紀初的“一戰(zhàn)〞期間,當時歐洲文明陷于危機,清政府倒臺,中國社會外憂內患。此時辜鴻銘用全英文寫了這本書,他嘗試著向西方人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他用自己的筆維護了中國文化的尊嚴,為當時的歐洲甚至整個世界文明指出一條自己認為的出路。
這本書的作者辜鴻銘,號稱“清末怪杰〞,他學貫中西,游學歐洲14年,精通九種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位,與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與泰戈爾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受蔡元培邀請執(zhí)教北京大學,與張之洞創(chuàng)辦武漢大學,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梢娝敃r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到底中國人的精神是什么?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難以精準和完整答復的問題,辜鴻銘在書中通過“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女人〞,“中國語言〞,“約翰在中國〞,“一個大漢學家〞,“中國學〞幾個方面逐步展開了論述,闡述了他心中所認為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他說,或許真正的中國人是粗俗的,但粗俗中絕沒有卑劣;或許是鄙陋的,但鄙陋中絕沒有狂妄;或許是圓滑的,但圓滑中絕沒有狠毒,給人的總體感覺是溫文爾雅,其原因是中國人所受到的良民宗教的影響,會在每個孩子剛認識字時就教導他們“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認為人應該有某種宗教信仰但中國人沒有,這是人活著的精神根底,不過辜鴻銘說,這些教派更多的是要求人具有想象力,而不是心靈和靈魂。與其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倒不如說中國人不需要信仰——沒有感覺到宗教存在必要,原因在于中國人生活在儒教這樣一個哲學與道德標準體系,一個能夠替代宗教信仰的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綜合體系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說明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深刻影響。他說,其核心就是普通中國人的特質,愛父母愛國家的家國情懷,支撐著中國人的世世代代。
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蘊含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特質。辜鴻銘說漢語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化的語言,他用中國的古典文學舉例學習漢語必須擁有的天資——心靈與大腦、靈魂與智慧的同步開展。漢語可以做到用極其簡練的文字表達深邃和深厚的情感,這是西方人難以懂得和理解的。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續(xù)五千年,漢語一直沒有被泯滅而是不斷演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談到中國女性,他認為具有三大特征,恬靜的愛、羞澀及靦腆、無以言表的優(yōu)雅與魅力,他強調了女性對丈夫對家庭的無私奉獻,同時男人們對君主對國家的忠誠和犧牲,他還通過介紹中國男女傳統(tǒng)婚禮儀式說明在中國的男女平等其實是比西方做的好得多。當然,限于時代背景,作者談到的“三從四德〞、“納妾〞等封建思想和行為今天早已被廢棄,這也不是書中的主旨精髓。
全書通過對中國人的精神深層次的`分析,東西方文化的比照和舉例,說明了真正的中國人是指帶著孩童般的心靈,過著成年理性生活的人。112年前,一個清末學者用英文告訴世界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國人精神,并以此驕傲自豪。100多年后的今天,舉國上下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重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學習辜先生的經典也有特別的時代意義,讓我加深了對民族精神內涵的進一步了解,增強了對祖國文化的自豪和自信,那就是他在書中所寫的,“中國人的精神是靈魂和思維的完美組合,寧靜祥和的心態(tài)使中國人看透事物本質的東西,那是富有想象的理智,中國人的精神是一種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一種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諧和。〞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2
在黨校學習推薦的閱讀書目中,《中國人的精神》一書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不為別的,就因為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華民族的精神,歷史偉人對我們民族精神的評價與分析極其重要,通過對其學習和認識,我們不僅能對作者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有所了解,還能深入的思考精神對一個民族發(fā)展的影響。
自從看了辜鴻銘老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這本享譽度很高的著作,書里他提及到的幾個地方讓我印象很深刻,感觸很深刻。對于里面的一些觀點,有些是表示贊同的,但有些是覺得值得推敲的。
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一章節(jié)里,辜先生寫到的“在中國,一個人不覺得需要用自然力量來保護自己,因為他確信每個人都認識到公正和正義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因此每個人都認為道德義務是必須得到服從的東西!
這句話高度的褒揚了中國人民由古至今所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美德,與此同時,他也把中國人的精神與西方的傳統(tǒng)文化做了對比,寫出了自己對此的看法,我很是贊同。
他認為,西方人相信傳統(tǒng)“性惡”的理論,進而懼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強制力去進行約束,耗費了大量的'財物去供養(yǎng)牧師,軍隊等,更是對人本身造成了強大的約束,這種約束進而促使人走向極端,延伸到國家機器上就形成軍國主義。我想,這也是對20世紀初的列強覬覦中國的一大主因,也是帝國主義歷史上發(fā)動那么多災難性戰(zhàn)爭的一大原因。
但是中國則不一樣,中國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約束,進而延伸到其最高的義務,即忠誠的義務。中國的好公民宗教不需要通過牧師或警察就可以很好的維持國家秩序。
而好公民宗教的第一條法則就是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愛的法則是愛父母,正義的法則是忠誠,忠君。于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既具有博學的智慧,又有最原始的善良,所以中華精神是源遠流長,不可磨滅的。
作者另一個關于儒學的觀點也十分鮮明。他認為,儒學不是宗教,但能代替宗教,使人們不再需要宗教。對此,作者將儒學中的“仁”“孝”“禮”“愛”分別與西方宗教中的思想進行對比,并引用了《論語》《中庸》中的大量觀點和西方宗教和哲學家的言論進行比較,得出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可以代替西方的宗教和軍隊來維護國家秩序的結論。
需要提出的是,這或許是針對作者當代的社會環(huán)境和實際情況作出的對比與結論,但到現(xiàn)代,我個人不很是贊同這一觀點,因為我們也有軍隊的存在,也有法律的約束。西方的宗教對于一些國民來說,起碼是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來說可能只是作為一種信仰,他們信仰了宗教會使他們心理感受好一點,或者這僅僅只是一種傳統(tǒng),而并不因為他們的道德過不去才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相反,有中國著名作家指出,中國之所以出現(xiàn)那么多的食品安全,生產安全,,恰恰因為中國人缺少了信仰。
誠然,我們需要堅持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來思考問題;蛘哒f,在辜老先生的那個年代,社會情況確切如老先生所說那樣,但我們不能排除辜老先生心里上有偏心于自己祖國的愛國情愫,甚至有對西方某些地方不滿而將其夸大甚至將其描述成西方普遍出現(xiàn)的問題的情況。
總而言之,從《中國人的精神》一書里面,我得到的東西還是不少的,從中我可以了解那個時代的人們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以及對待西方的態(tài)度。
但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需要辯證的分析與思考,中華民族要更好的發(fā)展,就需要兼容并包,需要客觀的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這才能讓我們的民族精神永葆活力的傳承下去。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3
《中國人的精神》是《The Spirit of the People》譯本,是辜鴻銘留下的不多的作品中最為重要的作品。寫這篇文章的讀后感我認為最好是用英文來寫,但是我的英文水平實在太差,無法寫出對這本書的感受,所以只能用中文了。
說實在話,能夠用英文寫文章到如此流暢,并且旁征博引中外經典的人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者,估計后人要超越他也是很難的。
在這里我想先介紹一下作者辜鴻銘的生平。辜鴻銘少年出洋,游學歐洲十余載,通曉英、德、法、拉丁和希臘等近十門語言,曾獲得愛丁堡大學文學碩士和柏林大學土木工程學文憑;貒螅仁窃趶堉茨礁髁17年的洋文案,后有督辦過黃埔浚治局,清末曾當過外務部的左丞。民國初年,他任北京大學教授,1928年4月病逝于北京,享年72歲。
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寫于上個世紀初的一戰(zhàn)期間,正當歐洲文明陷于危機,辜鴻銘的目的很明顯,為陷于危機的歐洲,甚至整個世界文明指出一條出路。目的,是去嘗試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
前三章的標題:真正的中國人,中國婦女,中國語言————————以此來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
真正的中國人:他過著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卻具有孩童的心靈這樣一種生活。即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人的頭腦和孩子的心靈。因此中國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麼?難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的結合產物。什麼是正義的法則?正義的法則就是真實、守信、忠誠。如今在中國,不需要自然力量來保護自己,公正和爭議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義務是必須得到服從的東西。
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你必須具備的三個特征:博大、精深、淳樸。如果學習中國文明,美國人將變得精深;英國人將變得博大;德國人將變得淳樸;法國人將得到所有,以及比現(xiàn)在更精致的優(yōu)雅。學習中國的著作的文學,對歐洲和所有的美國人都有益。
真正或真實的中國女人是輕松快活而迷人、是羞澀靦腆而又廉恥的,殷勤有力而優(yōu)雅的,只有具備了這三個特征的女人,才是中國女性的觀念。孔子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寧靜祥和的心態(tài)讓我們看清了萬物的生命,這就是充滿想象力的理性,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最后是一篇關于時政的文章?梢宰C明中國文明的價值,學習中國文明有助于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
自私和懦弱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敵人:()我們的自私和懦弱結合在一起,就是重商主義。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即有所圖。只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我們每一個人首先都不要考慮利益、私利,而是考慮正義。
在這本書里辜鴻銘詳細的闡述了他對中國人的看法,對中國文化的看法,對西方文化的`揭露。
在這本書里面,他形象的描繪中國人是活在心靈生活里面的:我認為一位最下層的中國人與一個同階層的歐洲人相比,他身上的動物性〔即德國人說的野蠻〕也要少的多。事實上在我看來,用一個詞可以典型的中國人所給你留下來的印象歸納出來,這就是“溫良〞〔gentle〕。我所謂的溫良,并不意味著懦弱或是軟弱的服從!谡嬲闹袊降娜酥校隳馨l(fā)現(xiàn)一種溫和平靜、莊重老誠的神態(tài),正如你在一塊冶煉適度的金屬制品中所能夠看到的那樣!嬲闹袊嘶虿幻獯拄敚恢劣诖炙紫铝;或不免于難看,但不至于丑陋駭人;或不免于粗率鄙陋,但不至于放肆狂妄;或不免于遲鈍,但不至于愚蠢可笑;或不免于圓滑乖巧,但不至于邪惡害人!
在這本書里面他還談到了民主、中國語言、戰(zhàn)爭等等,雖然我們現(xiàn)在看來不免有局限性,但是他那犀利的筆鋒和獨到的見解依然讓你感到佩服無比。當然,辜鴻銘對于中國婦女的闡述是我非常不贊同的,可是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有他那樣的想法的大有人在,這是不能脫離當時時代的。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4
第一次聽說辜鴻銘是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在那個傾向于崇拜的歲月里,這個學貫中西,精通多國語言,卻又極端保守的鴻儒自然是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然而真正捧讀他的著作確是多年后的今天,退去了初中時的那份天真與幼稚,對辜鴻銘的認識從平面地仰視到立體地正視,關于對他的一些評價也學會了更客觀、辯證地去對待。
在黨課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中,《中國人的精神》一書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不為別的,就因為它的作者是辜鴻銘。認真拜讀完該書,心中泛起點點漣漪,現(xiàn)整理如下:
首先還是簡單介紹一下該書,《中國人的精神》共有四十節(jié),在辜氏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響、較能反映他思想風貌的作品。本書主旨在于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從對中西方的宗教、哲學、語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許多方面進行對比中肯定了中國文化的價值所在,極力鼓吹儒家文明較之西方文明的優(yōu)越性。
從文化角度來看這本書,《中國人的精神》一書放映出的作者的思想風貌,總體上來說,它是偉大的。從現(xiàn)在的視角來看,它又是不夠客觀全面的,有許多地方是存在不足與缺漏,甚至是錯誤的。比如說在維護君主制與納妾制等這些腐朽的東西方面。辜氏總是極力地為自圓其說,但其說法是有許多牽強之嫌的,對于西方文明也存在著先入為主的偏見。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本書對于傳播中國的思想文化,推動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它為西方了解中國的東方文化打開了一扇窗。
“我們不能苛求古人!”這是我們對待歷史的應有的態(tài)度。聯(lián)系當時的外部大環(huán)境,我們會發(fā)現(xiàn)辜氏那顆火熱的中國心以及那份自尊自重的中國人情感。在中西方文明發(fā)生沖突,幾乎所有的中國先進分子都主張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毫無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之時,辜鴻銘卻勇敢地站出來捍衛(wèi)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許該書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只能留下一個形象的記憶,如同辜氏那條傳奇般的小辮子一樣,不過成為他頑固守舊的生動象征罷了,可是我卻從中看出了他那顆火熱的中國心,正如他在北京大學講課時對學生們公開說過的“我們?yōu)槭裁匆獙W英文詩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后,把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四夷之邦”那樣。盡管他的觀點中有許多是從頑固保守的立場出發(fā),向西方不適當?shù)匦麚P和維護了本國文明中的一些糟粕,可在那個背景下,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讀《中國人的精神》一書,我看到了一些不客觀,這讓我想起了最近暢銷一時的《中國不高興》中的許多關于民族狂熱主義的不當觀點。雖然兩者都是對中國不能很客觀地去正視,然而我認為這兩者還是不能等同起來看待的,因為他們的出版背景與意圖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更多的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推銷,盡管其中包含不少的'腐朽思想,可是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而后者則更多的是無視中國的實際,盲目地自大,毫不負責地嘩眾取寵,這種狂熱缺乏冷靜、科學地思考如果被社會接受,那么其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因此,讀完本書與聯(lián)系當下,掩卷沉思,我認為“正視中國”在新形勢下顯得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個春秋,我們的成就固然是舉世矚目的,但是我們卻無法因此而忽視了我們的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只有正視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過更加深入地改革與開放,在發(fā)展中去解決發(fā)展所帶來的問題才是我們的出路所在,而不是盲目地為今天的成就歌功頌德,甚至以此為資本,鼓吹諸如《中國不高興》等狂妄之說。
正視中國,就是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去科學地剖析當今天下的形勢,沉著地應對每一個挑戰(zhàn),抓住每一次機遇。一步一步地去實現(xiàn)我們的大國夢想、建立起我們的大同世界。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人的精神》讀后感精品(2篇)09-23
中國人讀后感04-18
我是中國人教案08-26
《我是中國人》教案11-04
丑陋的中國人讀后感04-16
《我是中國人》讀后感04-22
《丑陋的中國人》讀后感08-17
《華爾街的中國人》讀后感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