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片斷與反思
新課標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比绾污`行這一理念呢?下面結合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P63“解決問題的策略”例1的教學實踐談點粗淺的認識:
教學片斷
師:王大叔想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他會怎么圍呢?
。ǔ鍪纠1)
師:這句話中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生:這個長方形羊圈的周長是18米。
師:猜想一下,他會怎么圍呢?
生1:用6根柵欄做長,3根柵欄作寬。
生2:還可以用8根柵欄做長,1根作寬。
師: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要圍成一個長方形,就要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根據(jù)條件知道長方形的周長是18米,可以知道長與寬的和是9米。
師:有沒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是擺出來的,用8根柵欄做長,1根柵欄作寬。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有道理,但現(xiàn)在王大叔思考的問題卻是怎樣圍面積最大?你們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3:應該選長為8米,寬為1米的長方形。
師:為什么呢?
生:我覺得面積最大,它的長和寬就應該最大。
生4:不對,我覺得應該選長是5米,寬為4米的長方形。5×4=20,8×1=8,20比8大。
……
師:到底怎樣圍面積最大?光靠這樣簡單的猜想和無謂的爭議是不夠的,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
生:我覺得應該把各種情況的長方形都算一算,就知道哪種面積最大了。
師:前面我們學過列表的.方法整理數(shù)據(jù),現(xiàn)在就請大家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情況都整理一下,再算一算。出示下表:
長(米)
寬(米)
面積(平方米)
。▽W生列表整理,計算匯報,教師把相應數(shù)據(jù)填入表中)
生:我們發(fā)現(xiàn)長5米、寬4米的長方形面積最大。
師:剛才大家用列表整理數(shù)據(jù)的辦法驗證了大家的猜想,可能有的同學猜想正確,也可能錯誤了,但都不要緊,關鍵的是我們通過這個問題的探究給我們一些啟發(fā),F(xiàn)在大家再次觀察一下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然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交流。
生:我知道了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同。
生:我覺得長方形的長和寬越接近時面積越大。
生: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長越大,寬越小,面積就越小。
師: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能不能閉上眼睛在頭腦里想一想圍成的長方形分別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感悟?
生:老師,我明白了當長方形的長越大,寬越小,圍成的長方形就越扁,它的面積就越小,如果長為9米,寬為0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為零了。
生:老師,還可以圍成更大的面積,只要把兩根柵欄都平均剪開,這樣就可以圍成一個正方形了,它的邊長都是45分米。
師:這是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這個發(fā)現(xiàn)有沒有道理呢?相信大家能得出正確的回答……
教學反思
“策略”的習得不同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它對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為我們開展新課改實踐的新課題?v觀本課例的教學過程,有下列啟示:
1、凸現(xiàn)問題的探究價值與開放性——形成策略
策略的形成首先源于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而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又影響著什么樣的解決策略。教材上原本的設計是“圍成的羊圈長8米,面積是多大呢?”教者在執(zhí)教時將之巧妙地改為“王大叔會怎么圍呢,怎樣圍面積最大?”比較兩者的提法,顯然后者的提法更富有探究價值,更具有開放性。正是源于問題的挑
戰(zhàn)性,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思路放得開,能積極地嘗試各種不同的策略進行探究,猜想驗證、畫圖、列表等不同的問題解決策略自然而然生成。
2、緊扣“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過程”這個學習活動核心——優(yōu)化策略
標準提出,無論是什么樣的問題解決策略的產(chǎn)生,都必須以“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過程為其載體。本課例中教者緊緊扣住“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過程”這一核心,適時地引領著學生的思維不斷攀爬提升,不斷提升策略選擇的思維品質。如出示問題后,教者提出“猜想一下,他會怎么圍呢?”引導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分析問題、形成策略;當學生對各種圍法進行爭議時,教師提出“光靠這樣猜想、爭議還不夠,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逼著學生另辟蹊徑,進行策略改向;在學生以為順利解決問題后,教師又提出“可能有的同學猜想正確,也可能錯誤了,但都不要緊,關鍵的是我們通過這個問題的探究給我們一些啟發(fā)”,引導學生開展交流與評價,進行策略反思。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發(fā)展思維,優(yōu)化策略。
3、尊重學習個性,彰顯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策略
列表收集整理信息,是本課例要求學生掌握的一個基本策略,也是一本課的重點,但教者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基于此又不局限于此,讓學生在體驗不同的策略過程中個性得到張揚,從而激起創(chuàng)新的火化。比如,教者在學生提出不同的圍法后,讓學生大膽地直覺“猜測一下,哪一種圍法面積最大?”再如,學生通過列表驗證了猜測解決了問題,教者卻未停留在問題解決的結果上,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能不能閉上眼睛在頭腦里想一想圍成的長方形分別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感悟?”這樣數(shù)形結合,進一步挑起究其竟的心理沖突、不滿足的欲望,為形成富有理性的數(shù)學思考積累經(jīng)驗與感悟。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打破常規(guī)教學,在原來教材的基礎上改編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在“玩”中學,增強了數(shù)學的趣味性。
一、情境創(chuàng)設非常有效
通過笑話,讓學生初步感知倒過來的意思。以“生活中的數(shù)學”引入到“教材中的數(shù)學”。老師為學生提供的素材密切聯(lián)系了現(xiàn)實生活,運用學生關注的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知識的背景,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并且能與新授知識銜接得非常緊密。
二、教學重難點把握準確,處理得當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學會用摘錄條件進行整理的方式表示出已知條件,然后學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實際問題。在游戲中,讓學生模仿老師的情況,先扶后放,分散難點,讓學生通過示意圖初步感知“倒過來推想”的思維過程,把抽象的推理過程,外化成具體形象的數(shù)學符號語言,便于學生對新知的接受。
其次是例2的教學,由于例1的'滲透,教學例2時,學生對于條件的摘錄和整理有了大概的認識,顯然,學生的這種認識還是模糊的,不真切的。于是,老師對條件整理進行了指導,指出小明的郵票變化有兩個過程,讓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條件,并適時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進一步加深對“倒過來推想”這種解決問題策略的思考,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建立起“倒推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然后師生共同經(jīng)歷摘錄、整理的過程,將模糊的認識一點點清晰明朗。在主動探索和交流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自身的優(yōu)勢。
第三,對于“練一練”題目的處理,我對教材的把握很到位,對學生學情了解也很深入,題中“小軍拿出畫片的一半還多1張送給小明”學生很難理解,這里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我特別注重加強指導,舉例讓學生理解“一半還多1張”的意思,重視對“倒過來推想”的思維過程的訓練,關注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習的過程,讓學生體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三、適度的拓展延伸,激發(fā)學習熱情
我選擇了一道書中的思考題,以李白喝酒為題材的一道算題,進一步體會這種倒過來推想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優(yōu)勢,豐富了學生對問題解決策略的認識,更讓學生體會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3
成功點滴:
1.直觀演示,激發(fā)尋求策略的內需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合適的數(shù)學現(xiàn)實的基礎之上的,五年級學生在以往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都積累了不少“轉化”的體驗,但這種體驗基本上處于無意識的狀態(tài),只有合理呈現(xiàn)學習素材,才能促使學生對轉化策略形成清晰的認知。為此,在課的一開始,我便呈現(xiàn)了一個直觀性和操作性極強的素材圖“哪個圖形面積大?”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通過平移和旋轉把這兩個圖形轉化為一個長方形。這樣以典型而具有直觀性的圖形轉化為切入口,既使學習內容鮮明生動,很快調動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心向,又能喚醒學生原有認知中的“轉化”體驗,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開始進一步感悟“轉化”策略。
2.回顧整理,在復習舊知中感受轉化策略
對轉化策略的理解不能僅僅依賴直觀的演示與形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策略的形成過程,尤其是思維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因此,教學時,加強了對知識的學習進行系統(tǒng)分類,以逐步建構學生對轉化策略的深層理解,讓學生經(jīng)歷轉化策略的形成過程:(1)圖形面積、體積方面的應用;(2)數(shù)與計算方面的應用。通過喚醒經(jīng)驗——回顧整理——體會應用,分類讓學生經(jīng)歷轉化策略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
3.學以致用,體驗運用策略的價值
在學生經(jīng)歷策略的形成過程后,精心設計一些富有變化的問題是必要的,這對于策略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催化”的作用。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我針對性地設計了一些練習題,這些習題的練習,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分散了教學的難點,增強了教學的有效性。學以致用,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會更加透徹,學生對策略的`價值所在會感受得更加深刻,而且在運用策略的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夠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4.注重反思,把握提升策略的契機
反思問題往往容易為人們所疏忽,但它是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數(shù)學思維過程辯證性的一種體現(xiàn),即一個思維活動的結束包含著另一個思維活動的開始。因此,在解決問題后應該及時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策略,反思策略的運用過程,對具體采用的策略進行分析、加工、整合,從中提煉出應用范圍廣泛的一般方法,使解決問題的策略得到不斷提升,并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偨Y學習的收獲,然后出示數(shù)學家的名言,讓學生從今天學習轉化策略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理解,力圖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文化性、歷史性,讓學生在與數(shù)學家的對話中,充分感受轉化價值的魅力所在。
些許遺憾:
1.時間把握不準。由于學生還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復習,對于知識的掌握不牢,(如:公式的推導、計算能力等),加之教師缺乏及時、有效的引導,導致了部分環(huán)節(jié)浪費了時間。
2.語言尚需錘煉。教師的語言不夠簡練,有時啰嗦。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還原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出發(fā)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體會策略的價值,并主動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郁老師從家到學校很遠,從海門出發(fā)依次經(jīng)過三廠、樹勛、萬年才到海洪,那我從學;丶視r該怎么走呢?(找出地名,倒過來)
2、有a、b、c三個杯子裝有水,從a杯倒一些給b杯后,問原來的a杯和c杯哪個裝有水多?怎么比?(將b杯的水倒回a杯后,a杯再和c杯比)
二、自主探索
1、教學例1
。1)出示“原來的”兩杯果汁,提問:怎樣才能讓兩杯果汁同樣多?
。2)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回答操作,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甲杯減少了,乙杯增加了,而且甲杯和乙杯同樣多。
。3)回顧操作過程,畫出示意圖,提問: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4)分析:把甲杯中的40毫升倒入乙杯,原來兩杯的果汁總量有沒有變化?一共是多少毫升?現(xiàn)在每個杯子里有多少毫升果汁?知道現(xiàn)在兩個杯子里的果汁數(shù)量,怎樣求原來兩個杯子中的果汁數(shù)量?可以用怎樣的方法?
(5)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指導學生畫圖,組織交流展示。小結:“倒回去”是個好辦法,用這個辦法我們可以很容易知道原來兩個杯子了各有多少毫升果汁。你能給這種好辦法起個名字嗎?(倒推法、逆推法、還原法等等)
。6)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按照解題過程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
。7)小結: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用到了以前學的畫圖,列表等策略,還新學到一種策略,就是——還原法。出示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還原。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學生讀題后說說這題數(shù)量的變化過程。
(2)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這個數(shù)量變化過程清楚的表示出來。
。3)學生嘗試整理,全班交流,出示下圖:原有?張——又收集了24張——送給小軍30張——還剩52張。
。4)要求小明原來有多少張,可以把上圖倒推過去想,即用還原的方法,你能仿照上圖表示還原的過程嗎?
。5)學生嘗試,交流,出示下圖:原有?張——去掉收集的24張——跟小軍要回30張——還剩52張。
(6)學生根據(jù)過程獨立列式解答。檢驗答案正確與否,把答案放到題目中順推,看剩下是不是52張。
。7)如果出現(xiàn)例題中的第二種解法,引導學生通過與第一種方法比較來理解:收集24張,送出去30張,相當于比原來少了6張。
。8)引導學生反思:解決例2是怎樣用還原法的?你認為適合用還原法來解決的`問題有怎樣的特點?
三、應用鞏固
1、填一填
練習十六第5題,根據(jù)箭頭圖說說思路與算式。
2、玩一玩
練習十六第10題,用四張撲克牌交換位置,說出交換的步驟與結果,想原來的排列順序。
3、算一算
書89頁的練一練。(25+1)×2=52
改題:若拿出一半少1張,又該怎樣列式?(25-1)×2=48
4、找一找
練習十六第3題。
四、小結
1、總結學習的內容。
2、出示《李白買酒》的數(shù)學詩,
引導學生用還原法來解決問題。
反思:
1、怎樣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fā)進行教學,在教學的伊始,教師是邏輯地顯露與教學有關的舊知,朝著既定的方向牽引?還是充分相信學生,放開空間,讓學生調度各自已有經(jīng)驗走向新知學習?在本案例中,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倒回去”,為后續(xù)的自元學習打開了一道思維的閘門,學生按自己的經(jīng)驗去建構知識,數(shù)學學習活動就變成了“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2、變“學數(shù)學”為“用數(shù)學”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shù)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數(shù)學,學數(shù)學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還用數(shù)學知識,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數(shù)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學數(shù)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學好數(shù)學的強烈欲望子成龍,變“學數(shù)學”為“用數(shù)學”。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一列舉》。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會從條件想起,從問題想起,列表和畫圖來解決問題,對這這幾種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已經(jīng)有了體驗和認識,因此本節(jié)課我開門見山,先是回憶了這幾種策略,讓學生了解學習這些策略的好處,從而引出了課題。
在后續(xù)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我的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
1、課前沒有去開好電腦投影等設備,導致沒能準時上課,還有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使用實物投影呈現(xiàn)學生結果時,投影不會使用,課堂氣氛比較尷尬。只能讓學生口頭表達想法,沒能直觀的有序和無序這兩種列舉方法,結果可想而知,比較空洞。
2、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不夠積極。在語言方面我是比較欠缺的,不懂得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氣比較比較平鋪直敘,沒有激情。導致在讓學生討論交流的`時候,就像一潭死水。幾位老師也給出了意見,在學生討論不熱烈的時候,可以下去加入他們的討論,讓他們知道一個正確的方向。如果有幾個組討論起來了,可能就會帶動一個全班討論的氛圍。
3、上課比較隨意,尤其是站姿,沒有氣勢。在上完課后,幾位老師模仿了我的站姿后,我自己都覺得有點頹廢的感覺,在之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努力改進。
4、在教學設計上,讓學生讀題后就要求找出一種圍法,這里可能放的過早,應該要讓他們正確審題,明確要圍得是長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是22米,長和寬都是整米數(shù)。由于我的急于求成,想讓學生先得到如何判斷所圍長方形是否符合條件即“長+寬=11米”,這對于學生的要求過高。
5、學生的讀題不夠整齊響亮,回答問題不夠完整。以后要在課堂上加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6、講的太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對于一些問題引導的不到位,導致學生回答容易偏離問題。
7、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從回答人數(shù)來看只有接近50%,沒能很好的關注全體學生。還有在學生練習時,我走下去檢查時,通常就是站著看一眼,給學生一種距離感,沒有親近學生。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6
上五年級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例舉法解題,在學習練習十一時,有幾道題通過學生討論、傾聽發(fā)言后我感覺:孩子們和我都有不少收獲。
書本66頁第3題: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小旗各一面,從中選擇1面或2面升上旗桿,分別表示一種信號。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種不同的信號?
這題我是處理的:我讀題后讓學生自己先做,再校對答案。(教師巡視是發(fā)現(xiàn)結果是6面和9面的答案都有,而且結果是6面的占據(jù)大多數(shù))我一貫認為,錯誤也是一種資源,但作為教師最好不要直接指出學生錯誤,教師要善于組織孩子傾聽、分析錯誤,讓其“自糾”或“他糾”。于是,我請兩個代表板書出結果:
生1:紅、黃、藍、紅黃、紅藍、黃藍。六種
生2:紅、黃、藍、紅黃、黃紅、紅藍、藍紅、黃藍、藍黃。九種。
討論的火藥味十足,大致記錄如下。
生3:紅黃和黃紅重復,我同意六種答案。(其他答6種的學生一呼百應:對對對……)
生4:大家不要急,請問:如果先升紅旗,再升黃旗與先升黃旗、再升紅旗,掛在旗桿上會一樣嗎?它們能表示一種信號嗎?上下不同,信號也不同。(其他答6種答案的.同學大部分開始動搖。有道理……)
生5:我反對,題目上講是升上旗桿,如果是兩個旗桿不就沒有上下區(qū)分了嗎?(我認為:這個孩子再為自己開脫而強調理由,但我沒立即反對,把球拋給其他孩子)
生6:如果是兩個旗桿,書上應該說明。即使是兩個旗桿,也會有左右之分。所以我們?yōu)橐粋旗桿。(大多數(shù)學生頻頻點頭。我認為:這孩子的答話太精辟了!竊喜)
大家所有目光都盯著我了,看來我要做裁判了。
師:你們同意生6的觀點嗎?我認為升上旗桿默認為升上一個旗桿。(其實我真佩服生5的狡辯行動,出乎預料但似乎有點道理。我個人建議:修改教材時加上“一個”兩字,變成“升上一個旗桿”。)
反思:教學生成有很多火花,咱們教師要多傾聽,多捕捉,多欣賞,多品嘗。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7
與上節(jié)課相比,本課的例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更加繁雜了,出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果樹,行數(shù)每行的棵數(shù)都不相同,這需要學生根據(jù)所要求的問題,整理解決該問題所需要的不要條件,排除無關條件的干擾。學生在研究的同時更加體會到列表整理的妙用。
在實際的解決問題中,本節(jié)課的問題其實并不十分復雜,只要能夠準確地列出所需的'條件學生自己是能夠解決的,只是在列式之后解答時需要強調運算的順序。比較而言本節(jié)課學生掌握得要比上一節(jié)課好得多。在想想做做的第3題由于出現(xiàn)的步驟相對多一些,學生列綜合算式有些困難。
課前思考:
1、例題是用三步計算解決的簡單實際問題。先讓學生認真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由于題中的條件較多,要引導學生找出這些條件的對應關系,然后根據(jù)題中的問題,找出相關的信息整理成表格。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整理好的表格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從而體會到“列表整理”的策略價值。
2、“試一試”也是用三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不同的是,例題是求兩積之和,這里是求兩積之差。但思考的方法是相同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解答例題的基礎上,獨立列表整理條件,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然后再獨立解答。
3、練習中通過讓學生列表整理,找出相關的信息解決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去解決。教師不必一一解釋了。
授課小結:
由于在第一課時讓學生自己設計表格進行整理,在今天的學習中,學生能根據(jù)問題很快找出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進行整理,效果比較好。在交流中、在學生的討論中都能使學生體會到:提供的信息較多,如適當整理則有利于更清楚地分析數(shù)量關系,列表整理條件有利于發(fā)現(xiàn)數(shù)量關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是在組織學生交流中,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整理好的表格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以突出“列表整理”的策略價值。還是有學生較懶惰表述的太省略,意思表達不清。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8
蘇教版教材中單獨把解決問題的策略作為一個教學單元。在執(zhí)教過程中有許多成功經(jīng)驗,也有許多迷茫,偏頗之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和討論。
一、傳授策略不等于教授具體的解題方法。
案例:蘇教版第十一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一課,課本以和倍問題作為例題,讓學生體會使用替換的策略解決能便于解決有兩個未知量的題目。有部分教師把課堂設計成和差,和倍問題的練習課,把教授如何解決該類問題作為課堂重點,使課堂失去生命力。
其實十一冊第一單元已教授了列方程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如果把該節(jié)課定位在訓練解題技巧上,是對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學生的思維仍停留于如何解題,沒有提升到利用兩個未知量之間的關系統(tǒng)一為一個未知量是一種策略的高度。不能形成更抽象的數(shù)學思維。
解決問題的策略重點應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體會到各種解決方法的共同點,體會方法中滲透的數(shù)學思維。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列表,畫圖,一一列舉,替換等實際上是數(shù)學思想方法而不是解題技巧。因此,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課堂應該把設計的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體會這些策略有什么共同點,感受這些策略為解決問題帶來方便,重在體會。
另一方面,學生的程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學生可能上新課前已經(jīng)掌握了解決該類問題的具體方法。有的學生可能需要幾節(jié)課才能掌握該類問題的解題技巧。因為這些例題本來就是由奧數(shù)題改編而來。把課堂的重點定位在體會策略的優(yōu)勢是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例如本案例,課堂開始我以曹沖稱象的故事為導入,后進生如果感受到替換的策略能把生活中的難題變簡單,他就有收獲。而學習較好的學生能體會數(shù)學策略能應用于生活,他也有所收獲。只有讓學生都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數(shù)學課的生命力才得以延伸。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是連貫的而不是獨立的。
本節(jié)案例其中一個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體驗如何替換。如果每道題都需要通過實際操作體驗不僅費時,而且受課堂條件限制,許多操作將不能進行。
在教授本課時,我采取了結合畫圖,倒推等策略幫助學生體會如何替換。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畫圖等策略,在課堂上只要適當點撥,能把題目的情景以線段圖、實物圖、數(shù)量關系式等方式呈現(xiàn),學生通過多種的呈現(xiàn)方式,能對題目有更全面的理解,對替換的過程的認識就更深入。
例如:1個大杯和6個小杯,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三分之一,學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呈現(xiàn)
學生1: ∵3小杯=1大杯
1大杯+6小杯=3小杯+6小杯=9小杯
學生2 小杯:
大杯:
畫圖的方式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通過觀察其他同學的示意圖更容易理解其思路,促進生生互評,使課堂更具生命力。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應回歸生活
有部分學生認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高深莫測的,是難以理解的,這和教師長期誤解該課的教學重點有很大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常用到這些策略解決問題,如果教師教學時適當從身邊的例子引入,以生動的故事引入,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以本課為例,我以曹沖稱象的例子引入,學生在故事中體會到策略源于生活,而且不難理解和操作。最后我還以老師在麥當勞買套餐的例子讓學生利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例2 李老師和朋友買了一份套餐: 2只雞翅+1杯可樂=16元
已知可樂的價格比雞翅多1元,李老師吃了一只雞翅該付多少錢?
從學生熟悉的麥當勞套餐引發(fā)數(shù)學思考,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對策略的學習更有歸屬感。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蘇教版教材的其中一個亮點,只要教師利用得當,學生思維可以得到更大提高。通過反思教學我們獲得前進的動力,愿我們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愿我們能在反思中攝取營養(yǎng),不斷進步。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9
12月11日教研室成員來我校常規(guī)調研,汪主任聽了我的一節(jié)《解決問題的策略》,課前我是這樣思考的:學生在例題1中初步體驗了替換的策略,教學例題2時要主動應用這些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教材鼓勵學生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要注意把握。如:提出的假設可以是多樣的。教材呈現(xiàn)了兩種比較典型的假設,即假設10只都是大船和假設大船和小船各5只。另外開展替換活動的載體可以是多樣的,圖畫枚舉和列表枚舉等,這些都是已經(jīng)教學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有能力應用這些策略。結合使用畫圖、列表、枚舉,也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是綜合而靈活的。
教學例題2時,一是組織猜想,引發(fā)假設,拓展思路。在創(chuàng)設情境后可以讓學生猜一猜可能是10只怎樣的船。通過猜想啟發(fā)學生思路,引導學生指出自己的假設,激發(fā)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營造解法多樣化的氛圍。二是驗證假設,引導替換,有序思考。每一個學生都要對自己的假設進行驗證,看這些船是否正好能坐42人。如果學生的假設多樣了,那么大多數(shù)假設都不是問題的答案,需要調整,即進行相應的替換。學生的替換活動逐步進行, 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習慣。三是交流解法,尋找共性,體驗策略?梢韵冉涣鞲鞣N假設與替換的方法,以及采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發(fā)展思維的開放性與靈活性,再尋找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例題2是綜合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學生思考的空間大了,難度高了。對于教材上出現(xiàn)的畫圖假設,列表假設,等等,都可以肯定,在教學中不必要求學生掌握每種方法,可選擇自己最合適的方法理解。并且要讓學生體會到,例題2中介紹的畫圖假設、列表假設比較直觀,利于學生的思考,但我們的思維不能一直停留在直觀的畫圖列表等具體方法,要逐步抽象,并用計算的方法體現(xiàn)假設的思維過程。
課后經(jīng)過汪主任的.評點,使我對教材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特別是對假設這個策略,最后提煉出經(jīng)典的4個詞假設比較調整檢驗4個步驟,這是我課上沒有概括出來的。雖然我是按照這幾步來做的。但沒有概括出來,學生僅僅停留在解決問題上。學生還處于模仿狀態(tài)。
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單元是新課程的一個創(chuàng)新,以前所沒有涉及的,我在教學中也是努力在學習。往往是拿到教材,先翻閱教師用書,看看前人是怎樣總結的,他的意圖怎樣,但往往會框住我們的思維,所以汪主任鼓勵我們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創(chuàng)新。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讓我以三個學來勉勵自己:教學也;始于自學學也;終于教人,學也。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0
這一課是新教材中的比較有難度的一節(jié)課,以前策略的叫法是替換,現(xiàn)如今改成了假設,雖然叫法不同,但是課的本質是一樣的,要求學生能夠學會假設這一策略將兩種未知量轉化成一種未知量,使得原本比較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一些。
選擇這一節(jié)課也算是一種挑戰(zhàn),可以說,在課前準備的時候,覺得如果按照教案中的流程來應該來說還是比較清晰和流暢的?墒,預想的.總歸是和實際有一定得差距。接下來,就第一次磨課的感受來談一談。
首先,在新課教授前,有一個預習反饋,這一個反饋最主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初步感受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因為轉化是本節(jié)課中的一個重要思路,假設就是以這一思想為基礎的。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大多碰到的問題是解決一種未知量的題目。可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沒有對其進行一個小結過度,這就使得預習反饋的內容與新課沒有聯(lián)系起來。
其次,新授過程比較凌亂。原因很大程度上我被學生的思維牽著走了,并且回不到我之前預想的方案中。然后感覺是越來越亂,自己也沒有在一些小的問題上處理好,使得有時候自己的思路出現(xiàn)了混亂。課堂中對老師的考驗還是很大的,對學生要會及時引導,對學生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及時利用和處理等等。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1
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用畫圖和列表,以及列舉、到推、替換和假設等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我直接出示例題圖,讓學生感覺到原來的圖形面積難以直接比較,從而想到把圖形分割之后通過平移和旋轉轉化成長方形后再比較,這樣容易比較出大小。這部分內容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嘗試轉化的過程,使學生完整地體驗轉化的應用過程。接著在教學完例1后,通過對過去曾經(jīng)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回顧,讓學生感受轉化策略是一個得到廣泛應用的重要策略。 讓學生在明白轉化的實質是化復雜為簡單、轉未知為已知之后,就是如何具體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在運用轉化策略時,關鍵是針對每一個具體問題如何進行轉化,為了讓學生體驗轉化策略方法的多樣性,設計了一些練習,一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練習,這部分內容在計算圖形的面積與周長時主要采用分割法,通過平移與旋轉實施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這是解決復雜圖形面積或周長問題時經(jīng)常用到的方法。二是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的練習。練習中的題目都是比較特殊的轉化方法,可以在學生將異分母分數(shù)加法轉化為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的`基礎上,介紹借助圖形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知道根據(jù)算式可以轉化為數(shù)形想結合的計算,從而找到另一種解答方法。在練習中讓學生通過這些變化的圖形和變化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選擇最優(yōu)的轉化方法,充分感受轉化策略的價值。
通過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我感覺:
1、例1的教學太過倉促,怎樣用“轉化”這一策略去把不規(guī)則的圖形轉變?yōu)橐?guī)則圖形。學生不是很明白。
2、在回顧學生以曾經(jīng)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例子時,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方法不適合,應該采用講授法將如何轉化說得再明確一些,,然后具體說說是怎樣運用“轉化”這一策略,運用“轉化”后有什么價值。
3、練習題的處理也缺乏指導。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2
本節(jié)課是利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兩個積的和、差問題”,針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我利用上一節(jié)課所打下的基礎,對本課知識點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一是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合作交流的方法掌握知識,另外利用“小主持”的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的積極性最大地調動起來。這節(jié)課的的設計是建立在學生的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在關節(jié)地方進行引導。
從整節(jié)課的效果來看,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的提高,需要學習的知識點也能很好地融入到學習中來。下面就幾個處理的問題進行反思。
一、課堂節(jié)奏
本節(jié)課的節(jié)奏比較平淡,把學生的合作交流與合作匯報作為整節(jié)課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這雖然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但欠缺快、慢的相互調和,讓整節(jié)課的感覺象一條直線,波動很少。故此針對這樣的一節(jié)課,更多地需要課前的設計、安排,讓學生能從更多的.方面去掌握知識,掌握課堂。
二、知識點學習
本節(jié)課是列表方法的第二課時,本著讓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開展讓學生掌握課堂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能掌握到畫表的方法,以及利用畫表來解決問題。對于比較難的題目,也能通過基礎的知識解決問題,但整節(jié)課的練習類型單一,缺乏讓學生拓展的空間,因此需要著重知識的練習。
三、小組反饋、評價
本節(jié)課進行了多次的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里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小組組員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小組里缺乏了評價機制,讓小部分學生沒能主動參與到交流中來,只是聽其他組員的交流,被動地掌握知識,故此,在往后的交流中,需要增加小組的評價機制,讓學生的每個交流活動都有一定的反饋。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3
今天,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對于一一列舉的方法,有許多學生都在無意中用過,但是卻沒有把它系統(tǒng)化,甚至根本就沒有正視它。換句話說,學生基本都認識列舉的方法,這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主要是學生思考方法的整理過程。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中我在以下方面下了工夫。
一、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心理學指出,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是由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五年級學生雖然已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碰到問題的第一反應終究是形象化的。就比如本課例一,學生首先想到的是把圍的樣子擺出來或畫出來,空間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是直接想出來。于是,我組織學生從擺小棒入手,在擺的過程中逐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研究規(guī)律。在小棒已顯得可有可無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屏棄小棒,共同進行方法的優(yōu)化。整個過程充分體現(xiàn)教為學服務,每一步的`推進既是課堂的需要也是學生的需要,學生主宰了課堂,課堂也發(fā)展了學生。
二、 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思維是貫穿數(shù)學學習始末的一項活動,故數(shù)學被喻為思維的體操。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也即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課上我盡量做到讓學生多說,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說說對于問題的看法,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中的反饋信息合理安排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
但是,最后的鞏固環(huán)節(jié)處理得很不到位。首先試一試時三份作業(yè)一起呈現(xiàn),學生比較起來無從下手,未能找到各個的特點。而接下來幾題由于時間關系交流得比較倉促,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4
教學完一一列舉的解題策略以后,感覺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去思考,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一、思考“策略”
曾經(jīng)聽過專家這樣解釋策略:“策略”指計策和謀略,是人們面對具體問題做出的基本判斷。還有一位教材主編這樣解讀策略:“策略”比“方法”更上位,“方法”可以從外部輸入,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傳授給孩子,而“策略”是一種思想意識,無法傳授,需要孩子通過在具體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去體驗,去感悟。
所以,在我心里,對策略的定位為: 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孩子對數(shù)量關系的闡述可以不十分規(guī)范地表述,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和自身經(jīng)驗描述出思考過程就可以,但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經(jīng)過一定的數(shù)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思考“起點”
思考孩子的知識起點很重要!因此在調整教案前,我首先思考了四年級孩子的知識起點,很欣喜地發(fā)現(xiàn)在他們一年級時已經(jīng)學習了分與合,二三年級時能用數(shù)字組數(shù),四年級上學期學會了“搭配的規(guī)律”。
原來,孩子們幾乎每個學期都在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著一些簡單的問題,而且在不斷的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孩子們已經(jīng)體會著一一列舉的基本思考方法,知道列舉要注意有序,要不重復、不遺漏地進行思考,但我想,到現(xiàn)在為止,這只是一種無意識的解題行為。
如何讓這樣的思考更深入、更系統(tǒng),便是我今天課堂上的.任務了。
三、思考“過程”
在導入時,我借助游戲讓孩子們感性認識“一一列舉”策略的特征——有序思考。接著出示例1,孩子們通過擺小棒、列表、畫圖等方法很順利地解決了,而我側重讓孩子們在比較自己的探究成果與同伴探究成果中,加深“有序、不重復、不遺漏”這三個關鍵詞,我有意識板書這三個關鍵詞,強調學生要做好并注意這幾個問題。
還有一點自我感覺有所改進的地方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們用一一列舉的方法解決問題之后,我都會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而且各有側重。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94-95頁例1及隨后的“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運用列舉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策略的價值,并使學生能主動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策略帶來的.好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表格。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2分鐘)
談話:同學們,我們以前學到過解決問題的策略,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策略?(板書:從條件想起,從問題想起,畫圖,列表)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教學例1。(20分鐘)
。ㄒ唬┡孱}意,引發(fā)需求
1、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長的木條圍一個長方形花圃,怎樣圍面積最大?
2、(指名讀題):從題中你能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還能發(fā)現(xiàn)題目當中隱藏的信息嗎(2人答)?(長方形的周長是22米)(掌聲)
師:周長一定是22米,是保持不變的,長和寬也會像周長這樣保持不變嗎?長和寬在變化,那么面積也就有大(頓)有小。
師:長和寬可能會是幾米?指名答 (板書: 長: 9 寬: 2 )
他猜得對嗎?再指名答理由(2人)。(板書:長+寬:22÷2=11(米) )
設疑:還有不同的圍法嗎?(有)大家想一想:在這么多圍法當中(板書:),要想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可以怎么做?(把所有圍法都列舉出來)大家想不想親自動手來圍一圍?
(二)嘗試列舉,感知策略
1、分層提出要求:
?請你用22根小棒擺出不同的長方形,將結果填寫在記錄單中。
?也可以直接填寫記錄單,再通過擺小棒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操作,師注意收集(A:遺漏B:重復C:全但無序D:有序)的表格進行投影展示。
2、比一比:大家更欣賞哪種記錄方法?(D)為什么?(板書:按順序)按順序列舉有什么好處?(板書: 不重復 不遺漏)
師:這位同學真了不起,掌聲送給他。(掌聲)
師:請剛才沒有按順序填寫的同學改成按順序填寫,老師也來改一改。( 補齊板書:長(m):10 9 8 7 6
寬(m): 1 2 3 4 5 )
7、同學們數(shù)數(shù)看,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5種)現(xiàn)在你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嗎?(長6米,寬5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ㄑa齊板書:面積(㎡):101824 2830)看來我們還要對列舉出來的結果進行分析、比較,這樣才能選出我們想要的。
8、小結揭示課題:像剛才這樣把事情發(fā)生的所有結果按照一定的順序一一列舉出來,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們通常就稱它為“一一列舉”的策略。(板書:——一一列舉)齊讀課題。
。ㄈ┓此蓟仡櫍由罾斫
1、提出要求:回顧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列舉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列舉時要有序思考,對列舉的結果要進行比較)
2、進一步要求:其實列舉的策略同學們并不陌生。大家思考一下: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jīng)運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小組交流。(如:一年級:10的分與合)
追問:用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在列舉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過渡:王大叔有個女兒叫小芳,他送給小芳一個禮物,是什么呢?對,小鬧鐘
三、拓展應用,豐富體驗。(16分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突出“有序”)
。1)指名讀題,指名板演。
(2)學生嘗試解答,組織交流反饋:重點讓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列舉的。
過渡:你們喜歡學校的飯菜嗎?小芳也很喜歡,讓我們來看一看小芳所在學校食堂的飯菜情況。
出示練一練第二題。
進行葷菜搭配時,可以按表中的樣子從葷菜想起,也可以從素菜開始一一列舉,一共有12種不同的搭配。
過渡:小芳有一個愛好是上網(wǎng),在課余時間經(jīng)常通過瀏覽一些網(wǎng)站來增長自己的見識。大家是否知道網(wǎng)站為了及時發(fā)布最新的消息,都需要定期更新。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2、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突出“對結果要比較、觀察”)
。1)指名讀題,師引導學生觀察A網(wǎng)站怎樣更新后再提出要求:先在下表里畫一畫,再回答。
(2)組織交流反饋:重點突出對列舉的結果要觀察、比較。
聯(lián)系生活:上網(wǎng)確實很好玩,但同時鄭老師也對大家提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要做到“文明上網(wǎng)、適度上網(wǎng)”,千萬不能沉迷于網(wǎng)絡。
過渡:小芳除了喜歡上網(wǎng)之外還有一個愛好是收集郵票,先課件出示4張郵票(師介紹“郵票”,認識郵票面值),再課件出示問題(師介紹“郵資”:就是指郵票的面值之和。)
3、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引出分類列舉的思想)
提問:你打算怎樣解決這一題?指名回答,生口頭說出按怎樣的思路來列舉即可。
四、總結全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策略?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列舉時需要注意什么)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采用“一一列舉”的策略常?梢允箯碗s的問題變得簡單,使混亂的思維變得清晰,這正是我們學習數(shù)學的魅力之所在。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03-11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的反思通用04-25
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教學反思03-01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教學反思04-06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教學反思04-21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問題想起》教學反思04-06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5篇03-20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