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繁星》是巴金先生寫的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引發(fā)起我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教學效果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我感覺這是本節(jié)課最成功的的地方。
課前我只是跟學生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作者巴金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然后以“美”作為線索讓學生自由地品讀文本,在朗讀中找出文中覺得最美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學生對哪兒感興趣就讀哪兒品味哪兒,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他們被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時,我進行了及時的拓展,引導學生去欣賞文本之外的詩歌,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星空的美妙。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生所學最終都將應用于自身學習和生活。學習完課文,讓他們用文字描繪出自已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進行課堂小練筆。當孩子們朗讀自已所寫的小練筆時,我很為那些生動、有趣、唯美的語言感到贊嘆,當教師把時間和自由還給學生時,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心中擁有著最美的世界。
本節(jié)課也有明顯不足:由于課堂時間預設不足,導致小練筆時間不夠,有部分學生沒有完成,留下一定遺憾。另外,課文品讀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學收獲
。1)多媒體的恰當運用,讓教學效果更好。上課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借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簡介及作品等,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2)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重視朗讀。本文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所以,找到“美”、讀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課朗讀的主線:讓學生找出文中覺得優(yōu)美的句子,試著讀出感情。同時揣摩語言并說一說:你找到的這句話美在何處?又是通過什么來表達美的? 這樣進行比較閱讀,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認識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體會到這些修辭手法很好地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以讀代講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學會積累,學會運用。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課文句式寫一段面對夜空產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當堂達到學以致用。
3.不足之處
《繁星》這篇課文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多角度的寫景,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但是遺憾的是:我個人感覺沒有“用”好:
。1)這樣的課文應該讓學生充分地去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讓學生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才有感染力?上У氖牵以谡n堂處理上有點過于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感染力不夠強,沒有更快更深入地帶領孩子走進文本。
4.改進措施
最應該改進的還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應該留足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比如,提問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不要急于給學生“要答案”,關注學生能力的鍛煉、等待學生的成長。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會認“兵、恨”等8個生字,會認讀“釘、旋”這2個多音字,會寫“否、旋、況”等14個生字。
2、默讀課文,在體會較深的地方作批注。
3、通過重點語句,體會“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4、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點
1、會認“兵、恨”等8個生字,會認讀“釘、旋”這2個多音字,會寫“否、旋、況”等14個生字。
2、默讀課文,在體會較深的地方作批注。
教學難點
1、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的含義。
2、通過重點語句,體會“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策略:
1、玩具導入,激發(fā)興趣
玩具一直是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離學生生活較近。教學時,從玩具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2、字詞教學,自主+引導
關于識字、寫字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借助拼音識字。寫字時,注意字的結構,結合形近字,引導學生交流識字、寫字的方法,促進自主識字。
3、閱讀理解,層層遞進
課文的學習重點是品味文中的語句,體會其中“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一是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我”的心情變化;
二是體會“我”有陀螺之前與有陀螺之后的心理變化,抓住人物的心理、動作等描寫,感受其中的變化。
結尾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俗語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在教學中,可以回顧整篇課文,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說,抓住陀螺的樣子和“我”取得勝利時的表現(xiàn)來理解。
課前準備:
1、預習提綱
。1)小調查:以小組為單位,調查組里哪些同學玩過陀螺,陀螺有哪些種類。
(2)閱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心情的變化。
(3)原始陀螺圖片、現(xiàn)在陀螺圖片。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兵、恨”等8個生字,會認讀“釘、旋”這2個多音字,會寫“否、旋、況”等14個生字。
2、默讀課文,在體會較深的地方作批注。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說到童年,大家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游戲,如跳繩、踢毽子、抽陀螺等。(多媒體依次顯示相應的游戲)課前,老師曾讓大家調查統(tǒng)計過班里有多少同學玩過陀螺,陀螺又有哪些種類。大家現(xiàn)在來說一說。
。▽W生以小組匯報,教師適時點撥把話說清楚。)
2、玩過陀螺的人著實不少,那誰可以說說玩陀螺的技巧呢?
(找學生回答。)
學生們說的可能是現(xiàn)代的陀螺,不是文中高洪波先生所玩的陀螺,教師可以適時夸贊。
3、現(xiàn)在的陀螺是在以前陀螺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同學們知道陀螺的歷史嗎?
多媒體出示相應圖片及以下文本內容:
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形狀上半部分為圓形,下方尖銳。以前的陀螺多用木頭制成,玩時可用繩子纏繞,用力抽繩,使之直立旋轉,F(xiàn)代的陀螺經改造多為塑料或鐵制,利用發(fā)條的彈力旋轉。
4、這么說來陀螺的歷史還是十分悠久的,我們知道現(xiàn)代陀螺是怎么玩的,那么以前的陀螺又是怎樣玩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高洪波先生的《陀螺》,看看以前的陀螺。
。ò鍟n題:陀螺)
設計意圖:
現(xiàn)在學生們玩的陀螺與以前的陀螺大不相同,只有了解以前的陀螺樣式,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贏得陀螺比賽的欣喜。課前的調查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更好地融入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默讀課文。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1、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2、通讀課文,遇到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3、在有疑問或有體會的地方作上批注,可以是一個詞語或者一段話。
2、多種形式認讀要求認讀的生字。
。1)多媒體出示課文要求的會認字。 兵 恨 帥 徹 潰 譽 丑 豪
。2)小組之間互讀生字,注意字的正確讀音。
。3)找學生讀,教師正音,注意翹舌音“帥、徹、丑”。
3、講解多音字。
釘(dīnɡ)組詞:釘子 旋(xuán)組詞:旋轉 (dìnɡ)組詞:釘扣子 (xuàn)組詞:旋風
4、書法課堂,教學生字。課件出示會寫字:
。1)重點指導:“旋”左窄右寬,“況”左邊是兩點水,“仍”最后一筆是撇不是捺,“預”的左邊是“予”而不是“矛”。
。2)學生書寫、仿寫,每個漢字認真書寫兩遍。
(3)多媒體展示學生寫的生字,其他學生評價。
設計意圖:
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增強,但字體字形需要教師一再強調,教師要細心耐心地指導,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中掌握清楚字音、字義。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次默讀課文,思考:本文的線索是什么?試著用一句話概括事件。
預設:本文的線索是陀螺。主要講了“我”用一只其貌不揚的小陀螺打敗了小伙伴的大陀螺,為“我”帶來了勝利的喜悅。
2、瀏覽課文,梳理文章思路。
課件出示填空練習,學生讀課文,在括號里填上恰當?shù)淖。(先出示填空,再根?jù)講解出示答案)
。ㄕf)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
在課文的開始,作者介紹了一下陀螺是什么。那么接下來作者做什么了?(自己削不出好陀螺,叔叔答應送一只陀螺)陀螺做好之后呢?(作者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陀螺)作者最初做陀螺的目的是什么?(和別人比賽,也就是斗陀螺)最后作者贏了還是輸了?(贏了)作者從中有了一定的感悟。
設計意圖:
本文內容較長,而默讀是較快閱讀的一種方法。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默讀基礎,給出問題,再默讀有助于學生快速找準文中的脈絡,便于初步掌握文章內容。
四、作業(yè)設計
書寫本課生字詞,小組間相互報聽寫。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重點語句,體會“我”心情變化的過程。 2、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
2、相機糾錯,指導書寫。
3、上節(jié)課我們大體了解了《陀螺》的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
二、讀中品味,深入探究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做上標記,并在空白處簡單寫出你喜歡的理由。
2、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3、預設一:第4自然段。
。1)從這段話中我們讀出了作者對陀螺的________。(渴望、盼望……)
。2)這時候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作者得不到陀螺的懊惱、郁悶心情,從這一段中的最后一句話可以看出。
課件出示:
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云,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3)這句話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還可以看出什么?
生: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還可以看出作者對陀螺的酷愛。
。ń處熖崾緦W生把懊惱、郁悶和酷愛寫在這句話的旁邊。)
預設二:第5自然段。(課件出示這一自然段)
這種懊惱終于引起了長輩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輕民警,答應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處于恍惚的狀態(tài),老想象著那只陀螺英武的風姿。
。1)俗話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作者的.期盼終于得到了回應。在這段時間“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我”的精神是恍惚的,說明“我”非常期盼陀螺的出現(xiàn)。從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看出來的。(多媒體同時出現(xiàn)標紅的最后一句話。)
。2)有同學已經把“恍惚”“期盼”作為批注寫在這句話的旁邊了,非常棒!
預設三:第7自然段。
。1)你喜歡這段話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為這段話寫出了“我”得到新陀螺的興奮,把“我”的狀態(tài)描述得很具體、形象。
。2)從哪句話可以看出“我”很興奮?
生:從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可以看出。
課件出示這句話: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
(3)這句話里面哪個詞語可以看出“我”非常興奮?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
生:從“手舞足蹈、馬上、一顯身手”可以看出“我”非常興奮。因為這個陀螺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而第2自然段有這么一段話:好的冰尜兒尖部嵌一顆滾珠,轉起來能增加許多嫵媚!拔摇焙軡M意這樣的設計,所以很興奮。
。▽W生回答時,教師可適時夸獎,在分析文本時,不要孤立某個片段來看,而要聯(lián)系前后文。)
預設四:第8自然段。(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
我的陀螺剛一露面,就招來了一頓嘲笑。
(1)想象是美好的,但現(xiàn)實是多么的殘酷,“我”的陀螺并沒有贏得別人的夸贊,這時“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可以用我們上一組學過的詞語。
生:這時候“我”的心情是沮喪的。
(教師提示“沮喪”要作為批注寫到這句話旁邊的空白處。)
。2)那么“我”的陀螺遭到同伴們嘲笑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為“它長得不倫不類,該平的地方不平,該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絲一毫與同伴相斗的能力”。
預設五:第11自然段。(課件出示第11自然段)
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
。1)這個時候“我”的心情如何?
生:興奮、自豪……
。2)雖然陀螺的樣子遭到同伴們的嘲笑,但是這個“丑陀螺”的戰(zhàn)斗力驚人,誰可以把描寫這個陀螺的戰(zhàn)斗的句子讀一下?看看是不是很激烈。
。3)找同學讀第10自然段。
(4)是的,這個其貌不揚的小陀螺打敗了大陀螺,這是一件多么令人驚奇的事。∷宰髡咴谖恼碌淖詈笠粋自然段說道:(課件出示,學生齊讀)
這真應了一句古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說一下?
生:這句話是說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去度量一樣。不能只根據(jù)外貌來評估一個人的才能、品質和行為,對待別人,僅憑外貌是看不出他真實的實力的。
4、小結: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評價一個人時,不可以只憑外貌來評價。這也是作者從玩“陀螺”中領悟到的。
設計意圖:
借助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段落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既有利于檢查學生的讀文情況,又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能力。在交流中,教師應認真傾聽,對學生的表述給予及時評價,以起到規(guī)范語言的作用。同時,這篇課文的重難點也得到了解決,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拓展延伸
推薦閱讀高洪波的兒童詩集《我喜歡你,狐貍》。
四、作業(yè)設計
玩一次陀螺,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悟記錄下來。
教學反思:
一、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有獨特個性和生活體驗的個體。所以在一開始的課堂設計中,我增加了匯報調查班級玩陀螺的項目,有利于找到文本與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會快速豐富起來。教師應善于聯(lián)系實際,利用有利資源,對課本知識進行適當?shù)耐卣,構建起學生與知識間的橋梁。
二、關注學生,注意思考。
本堂課過多地關注學生所回答的答案,忽略了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對學生不同回答的反饋缺乏合理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加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從而給學生閱讀思考指明方向。
三、引導默讀,提高效率。
本課篇幅較長,閱讀所費時間較多,可以借助這篇文章對學生進行默讀速度的訓練,不僅要快,而且要準。快可以用時間來衡量,準要通過思考問題來實現(xiàn)。這便需要教師多加引導,才能實現(xiàn)。這也符合大閱讀時代的要求。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1、把學習的主動權始終還給學生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以親切談話、課題探究的形式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檢查讀課文的情況時,我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在體會課文內容時,給他們充分讀、思考的時間,都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2、還語文課堂以朗朗的讀書聲
閱讀教學要以讀文本,要讓書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課始,學生初讀,掃除生字障礙,理清了課文脈絡。接著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去讀去思考和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了語感,在讀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滲透爬山虎腳的攀登精神后,讓學生再讀,學生就會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氣息,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3、讓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
本教學比較好地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和理解內容的結合。如果課件出示過早,那些直觀形象的畫面容易代替學生的思維,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學適宜時機運用多媒體,提高了教學效率。
。1)呈現(xiàn)美景,激發(fā)情感。在課始,為了激發(fā)學生情感,我請學生欣賞了爬山虎爬滿山坡、墻頭、巖石的情景,使形象與情感融合,獲得美的熏陶。
(2)再現(xiàn)過程,突破難點。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在學生自己讀、畫、議的基礎上,再適時機地出示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樣子和它向上爬的過程,這些形象直觀的畫面,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難點,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走月亮》這篇文章用優(yōu)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
1、文章描寫的意境美。因此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哪兒美,怎么美”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抓詞抓句去重點體會。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我們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
這些句子勾畫出了一幅如詩、如夢、如畫的畫卷,那么學生如何對文本的感受逐步由粗糙到細膩,由表層到深入“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把對外在語言文字的感知,轉為內心的感情波瀾的呢?
運用多種手法,這需要:
①老師具有極高的語感素養(yǎng),善于把自己的.語感發(fā)現(xiàn),把文章的韻律和節(jié)奏用獨特的手勢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
、谟萌崦赖恼Z調動情地朗讀課文。用聲音把情、景、物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靜謐、清涼的月夜美景圖,營造寧靜的氛圍。盡管四年級的學生對排比句修飾手法運用之精妙,對月光如水的靜夜意境之深邃有些似懂非懂,但由教師傳遞給他們的情感及通過文字和聲音描繪的畫面,讓學生深受感染,如臨其境。不待教師講解,學生對文本已經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領悟,語感也隨之得到培養(yǎng);
、矍Х桨儆嫷貏(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感覺、知覺、認識、情感觸摸語言,使學生“入乎其中”,與文本發(fā)生共振共鳴。在教師雪落無聲般的浸潤下,在學生充滿詩意和想象的感悟中,平面的文字一下子就立體了起來,豐滿了起來。用好多媒體課件,動聽的音樂,優(yōu)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欣賞了月夜的美麗,而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興趣。
2、文章不僅描寫的意境美,情感也真。我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學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媽媽一起散步是那樣的溫暖、幸福、安全、快樂……學生仿佛回到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媽媽濃濃的愛,學生此時是激動的,情感是高漲的,學生讀得是那樣動情,那樣幸福。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著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孫孫數(shù)天上的星星……在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學生已經將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覺的潛入到作品所描繪的情景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真情實感讀書。
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鞓返臅r光!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蝙蝠和雷達》是部編版四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講述科學知識的老課文,本人想通過抓住蝙蝠探路和飛機夜航的秘密及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同時,結合本人的研究課題,我認為如下幾方面體會深刻。
一、激發(fā)認識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的老師”。它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執(zhí)著地去探索。
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認識興趣,培養(yǎng)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我注意把學生當作認識的主人,充分發(fā)揮他們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例如:學習科學家的三次試驗,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然后創(chuàng)設情景介紹概括。在了解了蝙蝠飛行的秘密后,學習雷達的工作原理時,也注意讓學生同桌自學。并時時處處請學生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感悟。
二、開拓知識領域。
興趣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入門不等于有了興趣,就有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以豐富的知識為基礎的,往往靠有關事物的啟示,觸發(fā)聯(lián)想,從而實現(xiàn)認識上的飛躍。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課前找資料了解蝙蝠,課后多看有關仿生學的知識,想象蝙蝠和雷達之間會有什么對話等練習形式,來開拓學生的知識面,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我以為)
三、鼓勵學生求異思維。
廣博的知識是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但知識不等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知識轉化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多種思維形式的綜合,而求異思維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思維形式。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運用這種思維方式來訓練學生。例:學習段落第3、6節(jié)時,我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詞語在理解蝙蝠的飛行特點和秘密這一中心。其次,在學習中,我還引導學生質疑、發(fā)問,從而擺脫習慣性認識程序的束縛,開拓思路,靈活地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當然,教學中也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但我相信,只有更好,沒有。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探索,一定能找到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更好的途徑。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暮江吟》這首詩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chuàng)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詩句的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熱愛大好秋色的喜悅之情。
《題西林壁》是北宋詩人蘇軾在1084年游覽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詩人緊扣游覽廬山的獨特感受,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讀來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雪梅》運用對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長處和不足,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2、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中國古詩語言精練,意蘊含蓄。僅僅抓幾個比較生疏的字詞,如這兩首古詩中的“澗、瑟”的字形和字義的理解;僅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詞“可憐”一詞的理解;僅僅抓住那些富于傳神的關鍵性詞語,如:“夜靜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巧妙之處,從而保留了古詩的整體美,放手給學生自讀感悟的個性空間。
2、課前,我布置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有關于題壁詩的,有關于蘇軾生平的,還有蘇軾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課前預習的資料查閱,讓他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詩歌的背景、相關的內容,更有助于詩歌學習。在學習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回想我們學古詩的方法:(1)解詩題,知作者。(2)初讀詩,正字音。(3)再讀詩,清節(jié)奏。(4)抓字眼,明詩意。(5)多誦讀,悟詩情。然后安排學生先自主學習,借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注釋,自己去讀,去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接著在全班交流,走進廬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在指導學生朗讀古詩時,可以是自讀、齊誦、輪誦、唱誦或表演讀,形式多樣,重在讀出理解,讀出感受。有了這些作鋪墊后,我們就要直奔本課的重難點,即引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在含義。經師生討論,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痹诶斫夂x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會看見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學生談及如人的立場不一樣,所以評定一個人是好是壞的結果也不一樣;犯錯誤時,自己往往不能發(fā)現(xiàn),總是當別人指出后方才醒悟等等。
3、在反復吟誦中,體會詩情。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了讀的功能,剛開始就讓學生多讀,反復地讀詩,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讓學生在與文本、老師、學生的對話中讀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為零距離走進詩境打下基礎。課堂上自主讀和互動聽讀相結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課文,使學生逐步達到讀得準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在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這首古詩的教學中,借助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想象是人的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想象”的作用,還原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解決因古詩時空跨越度大而給小學生帶來的學習困難。
三、不足之處
由于學生感悟很多,所以預設的拓展的內容沒有出示;雖然力求關注每位學生,設計了多樣化評價、解說式評價、引導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但真正到了課堂上,還是覺得不盡完美。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讓學生懷著濃濃的興趣投人到學習中去。在學習古詩時,把三首詩詞放在起,進行比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學,感受詩句所描述的意境。然后采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應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和機械的朗讀腔調的模仿。結合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最后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本次“習作”要求我們寫一篇觀察日記,也可以進行連續(xù)觀察,用觀察日記記錄自己的收獲。
一、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習作”教學時,我積極地指導學生進行說的練習,從而為寫好日記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掌握了讀寫音節(jié)后,我便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由說到寫。通過學生現(xiàn)身說法的一讀一講,無形中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同學之間互評作文的能力。
二、成功之處
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引導學生積極討論交流自己觀察過的`某個對象,通過足夠的交流,使學生對自己要寫的習作胸有成竹。
三、不足之處
在教學習作時,習作內容中語言不夠豐富。雖然學生觀察的對象很真實,但總有敘述平平的感覺。四年級學生表達能力有限,積累不多,多數(shù)只能寫出直觀所能及的東西,這還需要在日常的口語訓練中多下功夫,不斷積累,不斷創(chuàng)新。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我先是和平常一樣對寫作的一般技巧做一些要求。如:按順序寫、抓特點寫、運用修辭手法等?菰锏睦碚摽偸橇钊朔ξ兜模源撕,我也準備了許多的圖片,讓同學們能產生更多的研究興趣,果然一些有趣的圖片一出,他們瞬間精神抖擻了。有螞蟻搬家的圖片、有豆芽生長圖、還有烏龜爬行圖等等。寫完后,同桌互評互改,修稿后全班交流。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交流平臺”安排的是根據(jù)本單元的課文,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的習慣。
“詞句段運用”安排的是:1.為動物找到家。2.讀兩組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日積月累”安排的內容是積累氣象諺語,進一步豐富語言積累。
一、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交流平臺”教學時,學生通過交流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詞句段運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讀兩組出示的句子,比較第二句與第一句的不同之處,說一說加點詞在句子中的作用。
“日積月累”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反復讀一讀這些諺語,把字音讀準,想一想每個諺語的意思,不懂的成語借助詞典加以理解。讓學生想辦法快速記住這些諺語,并積累其他氣象諺語。
二、成功之處
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教學“詞句段運用”欄目時,把動物的家用圖片展示的方法呈現(xiàn),學生很快就能根據(jù)圖片找到對應的動物。
三、不足之處
教學“日積月累”時,需要結合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生因為年齡尚小,不能對諺語有深刻的了解。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多角度讓學生去學習。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教學反思
1.教學思路清晰。教師以課文題目做文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讀文興趣,進而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作者為什么將蟋蟀的洞穴說成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樣兒的?它是怎樣建造住宅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都是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的,重點突出,教學思路清晰、明了,摒棄了“分析式”的閱讀教學模式,突出了閱讀策略教學。
2.注重培養(yǎng)能力。本課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題目質疑,小組合作學習,結合重點語句概括蟋蟀住宅的特點,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基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而設計的。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蝴蝶的家》是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是燕志俊。這篇課文是一篇言辭優(yōu)美的散文,以問題與思索為線,以雨天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著急的情感貫穿,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幼小生靈的關愛之情。從上課的情況看,我的教學有以下亮點:
一、設置情境,激發(fā)情感。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開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蝴蝶的美麗圖片,有靜態(tài)的,也有蝴蝶在胡從中翩翩起舞的動態(tài)的',欣賞著著熟悉的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小生靈們都會向我們一樣有著各自的家,蜜蜂的家是蜂箱,小鳥的家是鳥窩,那么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走進課文去找一找蝴蝶的家到底在哪吧。這不僅觸發(fā)了學生心底深處的感情,讓學生興趣盎然得走進文本,也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問題引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課文始終圍繞著“我”的心情來寫。在文中“著急”這個詞連續(xù)出現(xiàn)多次,都是表達作者為蝴蝶著急的心情的。那么我就圍繞著這個詞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尋找答案。
三、抓住關鍵詞句、小組合作進行探究
在同學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之后,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因為小組合作學習,他們都非常投入,交流時也妙語如珠。這樣做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們自學的能力。
四、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例如: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為蝴蝶擔心的急切心情呢?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會怎樣做?請同學們聯(lián)系課文內容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我們看哪一位同學說的最好。如果你遇到此類問題,你在語言表達的時候會是什么樣的語氣?什么樣的神態(tài)?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立足文本,在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合理拓展。
本課是對學生進行關愛弱小生命的教育,所以我在學完課文之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在生活中,當你看到一位小朋友跌倒的時候,你會怎樣做?當你在雨天看到沒有雨傘的小朋友被大雨淋成落湯雞的時候,你又會怎樣想?怎樣做呢?當你在放學的路上看到一位孱弱的老奶奶摔倒的時候,你會怎樣做?通過這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場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課后反思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朗讀指導還是有點兒少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可以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才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去,用語言把文本中蘊含的情感或道理讀出來。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本文主要講的是王戎年僅七歲,就能夠根據(jù)環(huán)境來分析,可見王戎是一個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孩子。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培養(yǎng)文言語感,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學習古人仔細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使學生了解《世說新語》“志人”的特點,激發(fā)學生閱讀《世說新語》的興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加強了誦讀,誦讀的多樣化(錄音范讀,自讀,齊讀,表演讀)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逐步積累、感悟,體會文章的內容及蘊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抓住教學預設之外的突發(fā)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課堂動態(tài)生成,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例如:按照教學預設,出示問題:“怎樣評價元方這個孩子?”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聰敏機智、懂禮識義”,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學生提出:友人已經感到慚愧,并下車牽元方,元方仍然“入門不顧”,也是不懂禮貌。我馬上組織討論,學生發(fā)表了很多見解:(1)只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確實不懂禮貌。(2)因為友人無信無禮在先,元方這么做并不為過。(3)元方只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入門不顧”這只是一個小孩對別人罵自己父親后的一種很自然的反應,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標準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導學生要學會客觀、公正、全面地去評價一個人。
3.注重了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
在教學設計中有意加重了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從中領悟到如何做人。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本節(jié)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讓學生參與到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從中對“王戎識李”這個故事表明自己的見解。
三、不足之處
環(huán)節(jié)設計過于全面,顯得臃腫繁瑣。 過于看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環(huán)節(jié)時間根本無法全部保證。一堂好課不必“滴水不漏”,應留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也就少有個性與創(chuàng)新。有時留下空間,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韻,留下創(chuàng)造!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崩蠋熢诮虒W設計中應該注重方法與知識,能力并重。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譯讀課文,把握內容。接著譯讀課文,把握內容。教師提示,課件展示自譯方法。然后自讀自譯:學生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教師在巡視中引導學生讀課文,讀注釋,嘗試翻譯文章,并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最后悟讀主旨,質疑探究:試對人物進行評價,并思考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么《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在文章中,王戎僅僅是七歲,就能夠根據(jù)環(huán)境來進行分析,可見王戎是一個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從王戎的善于分析,我們也可以知道,一個小孩都可以善于分析環(huán)境,可見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也可以進行分析。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巧妙導入,激發(fā)習作欲望。
導入這一階段教學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提到與本次習作有關的詞語或事物時,我引導他們把想象說具體,為學生下一步的習作作好鋪墊。
2、 放飛想象,拓展想象空間。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讓學生想象會發(fā)生什么故事。伴隨著舒緩的輕音樂,學生完全沉浸在想象的世界當中。每個學生均有了一次口述想象的機會,為下一步習作又搭了一個臺階。
3、張揚個性,自悟習作要求。同桌互說后,學生迫切地想要與老師分享自己的想象。當學生和我分享他們的想象時,我讓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充分肯定他們個性化的語言或表達形式,充分尊重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并引導他們盡可能說得具體些;隨后請學生評價,說出最欣賞的地方,讓生自悟習作要求。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多元參與,評價促進發(fā)展。葉圣陶先生多次強調過:“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焙梦恼率恰案摹背鰜淼,四年級學生的作文亦是如此。在習作講評時,我改變了“老師批,學生看;老師講評,學生聽”的傳統(tǒng)形式,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和熱情。我讓學生先自評自賞習作,重新感受了一次寫作的過程。學生不但在自我欣賞好詞好句中提升了寫作的信心,同時,在查缺補漏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作文。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互評互改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年齡相仿,相互之間有很多的相通之處,同伴之間的賞識讓學生增強了習作的信心,同時,同伴的建議可能會更中肯,更利于彼此接受。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教師挑選結合學生自薦、小組推薦,選出了3篇有代表性的.、不同層次的作文由師生共同討論評改,讓學生談優(yōu)點、找缺點、出主意、提建議,我適時地給予學生真誠的鼓勵——“你真會欣賞!”“你給他的建議實在太有價值了!”幫助學生樹立了信心的支撐點,從而激發(fā)了學生評價習作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三、不足之處
由于小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較差,雖然有時他們經過持續(xù)觀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豐富,且富有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但是在他們的頭腦里,這些材料是零亂的、分散的,沒有大小輕重之分,尤其處于作文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他們不會根據(jù)中心思想選取相關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寫起來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這就難免出現(xiàn)詞不達意、詳略不當?shù)拿 ?/p>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運用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使學生對經典的神話、通話里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據(jù)自己對形象的了解去展開想象。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繁星》是巴金先生寫的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引發(fā)起我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教學效果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我在教這門課的時候完全把課還給了學生。我覺得這是這門課最成功的地方。
課前,我只是簡要介紹了作者巴金的生活和寫作背景,然后以美為線索,讓學生自由閱讀文本,找到文章中最美麗的句子,并說出他們自己的理由。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他們被文章中美麗的風景深深陶醉時,我及時,引導學生欣賞文本以外的詩歌,拓寬視野,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體驗星空的美。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生所學最終將應用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學完課文,讓他們用文字描繪自己眼中或心中的星空,在課堂上練筆。當孩子們讀他們寫的小練習時,我贊美那些生動、有趣、美麗的語言。當老師把時間和自由還給學生時,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心中有最美麗的世界。
這門課也有明顯的不足:由于課堂時間預設不足,小練筆時間不足,有的學生沒有完成,留下了一些遺憾。此外,文本閱讀不到位。
2、教學收獲
。1)多媒體的恰當運用,讓教學效果更好。上課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借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簡介及作品等,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2)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重視朗讀。本文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所以,找到“美”、讀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課朗讀的主線:讓學生找出文中覺得優(yōu)美的句子,試著讀出感情。同時揣摩語言并說一說:你找到的這句話美在何處?又是通過什么來表達美的?這樣進行比較閱讀,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認識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體會到這些修辭手法很好地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以讀代講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學會積累,學會運用。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課文句式寫一段面對夜空產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當堂達到學以致用。
3、不足之處
《繁星》這篇課文的`語言非常優(yōu)美,多角度的寫景,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但是遺憾的是:我個人感覺沒有“用”好:
。1)這樣的課文應該讓學生充分地去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讓學生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才有感染力?上У氖,我在課堂處理上有點過于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感染力不夠強,沒有更快更深入地帶領孩子走進文本。
4、改進措施
最應該改進的還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應該留足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比如,提問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不要急于給學生“要答案”,關注學生能力的鍛煉、等待學生的成長。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時時刻刻給學生以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嘗試自己學、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體驗。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激發(fā)興趣。
針對中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呈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營造和諧、富有童趣的學習氣氛,如以圖激趣,以看動畫片引入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本篇課文的學習。這樣一改學古文枯燥無味的狀況,調動起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積極性,讓學生能自覺地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二、注重閱讀。
學生認讀古典神話文本的難度較大,我結合學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古文。先掃清字詞障礙,讓學生讀順句子、讀通文章,再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古文的學習化難為易。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深入感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詳解重難點語句,引導學生準確把握精衛(wèi)的形象,深刻理解精衛(wèi)填海的精神,并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暢談啟發(fā)和感悟。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一、教學效果
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生第一次接觸難度比較大,依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特點,設計的教學流程取得的效果還算滿意,現(xiàn)總結如下:
1、“讀”占鰲頭。
四年級的小學生對文言文還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想理解文本內容必須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因此,首先板書課題:王戎不取道旁李先指生試著讀一讀,發(fā)現(xiàn)學生認識字但是不會停頓,所以教讀題目學會停頓。接著播放音頻資料,讓學生邊聽邊學習文言文的讀法。聽完之后自由練習朗讀,同桌互讀,發(fā)現(xiàn)問題在班內及時指導,爭取每個學生會讀本文,也能以此為根基學會去讀其他的文言文。最后,指學生在班內展示朗讀,讀得好的當小老師教讀,去體會當小老師的喜悅感。
2、“學”字當頭。
在讀熟讀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借助手頭資料和課文中的批注試著去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創(chuàng)設自讀自悟的氛圍,讓學生去自學。此環(huán)節(jié)要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學著寫批注。接著,開展講故事比賽。試著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小故事。先在小組內評選出最佳講故事的人選,在班內再展示。要求:自然得體、大方,語句通暢。通過學生上臺展示,用投票的方式選出最佳講故事的人選,發(fā)獎狀以資鼓勵。在講故事中能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的`程度,及時予以引導,以便正確理解文本的內容。最后創(chuàng)設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出示課件:說說為什么“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導學生學會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在觀察所得中去分析解決問題。
課文注解:王戎七歲的一天,曾經和許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耍。他們看見路邊的李子樹上結了很多李子,許多小孩就爭先恐后地爬上樹去摘李子。但是王戎沒有爬上去。有人就問他,為什么他不上去摘果。王戎回答說,李子樹在路邊竟然也有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的李子。那人摘來放在口里面嘗,發(fā)現(xiàn)情況果然如此。
3、潛移默化
首先引導學生交流:說說從王戎身上學到了什么?學生暢所欲言,能談得比較準確,感受非常到位。設想:你還讀過哪些名人軼事呢?引導學生談出司馬光砸缸等,在熟悉的歷史人物身上再次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成功之處
學生能很好地朗讀文言文,理解非常到位。整堂課氣氛活躍。
三、不足之處
課堂容量略嫌不足,有部分學生積極性不高,理解還有難度。
四、教改措施
如果再上這篇課文,我會設計更優(yōu)的方案,激發(fā)所有學生的興趣。增加背誦默寫的環(huán)節(jié),夯實基礎。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2-18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2-17
部編版教學反思04-18
部編版《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04-04
部編版雷雨的教學反思02-19
部編版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4-21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5-27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03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3-18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牛和鵝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