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蜜蜂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蜜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蜜蜂教學反思1
本篇課文與學生喜愛的小動物有關,很多學生都懷著有趣的心情去讀的,而本節(jié)課我的計劃就是學生將本課難寫的生字都認下來,生字學會寫,課文能讀準就行。于是課堂上我用了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直接讓學生讀課文找生字,自已想辦法認。在沒有了有趣的課堂活動下,學生一樣學得津津有味,由此我想我們上課有時并不能只為了花架子,要直奔學生的實際運用上,在檢查學生閱讀情況時,我發(fā)現學生對蜜蜂的故事很感興趣,所以我想課下我得多找些有關的資料,以備下節(jié)課時給孩子們補充。
此篇課文學生較易理解,重點就放在讓學生從事件中感悟出法布爾做事的認真和思考的周密,所以課堂上以一個表格出現讓學生進行討論,但是由于在討論前讓學生思考了自已印象最深的部分,而大部分學生都把理解放在了文上,而學生在匯報時,我忽視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所以在填表的驗證過程時就出現學生只看到粗粗的輪廓,沒有注意到法布爾在驗證過程中每一步的周密,如“先找了試驗對象,又做記號,讓小女兒等……”這些內容都需要我的'提示,學生才發(fā)現。
隨后,我在整體理解時讓學生說說自已印象最深的內容時,問他們?yōu)槭裁从∠笞钌?把學生的思維引得深入一下,接下來學生在讀文匯報驗證過程中就聯(lián)系到了法布爾為什么這么做。由此學生在讀時也就能夠突出重點地讀。并總結了法布爾的試驗中的啟示。
蜜蜂教學反思2
在我講課文之前,我都要求學生自主預習。學生在預習本課時,很多學生提出了疑問:為什么蜜蜂會辨認方向?我一聽,立馬感覺到學生有興趣,并且意識到這是個讓學生自己動手查資料、自主學習的好機會。
因此,我布置學生各自回去收集資料。上課這天,學生準備了很多資料。上課時,我預留了時間給學生上臺展示、講述自己收集的資料。展示了幾個之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換收集的資料,并解答組員提出的問題。
總的來說,這一節(jié)課,我并沒有真正讓學習課文,而是讓學生盡情交流感興趣的內容。在交流過程中,我也適時進行總結,并梳理學生思路或者講解較難理解的字詞、知識。
這一節(jié)課主要的'收獲是將課堂內容向課外拓展,要激發(fā)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我認為,這也是讓學生對語文課保持興趣的方法之一。
蜜蜂教學反思3
《小蜜蜂》是人音版第四冊《飛呀飛》中的一課。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對于本課教學,現進行反思,如下:
1、活躍的課堂氣氛對于一節(jié)音樂課來說是最重要的,能夠始終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更是不容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節(jié)音樂課上,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為關鍵。音樂課的教學,多唱、多聽最重要。學生要能夠帶著問題在每一遍的聽唱中學到知識。例如:老師說:“現在,我們先聽一遍歌曲,聽的時候想一想這首歌曲有幾段歌詞?描述了什么內容?”這樣,學生就不會盲目的聽歌曲,有了設問,便會認真的聆聽,問題自然就能解決了。同時,學生也能集中精神認真聽講,不會思想開小差。對一件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然也就喜歡它了。
2、音樂課,尤其是低年級的音樂課,學生最喜歡的就是表演了。孩子天生就是一名優(yōu)秀的表演者,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模仿能力也很強。例如: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蜜蜂是怎么飛的嗎?”學生立刻飛出各種姿勢,反映出了孩子的天真與可愛。另外,也有許多學生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做出了可愛的“飛”的動作。表演過程中,學生們有的扮演大樹,有的充當小草,有的是美麗的`小花;顫姷男∶鄯湓诨▓@里飛舞著,開始了一天的勞動。因此,本節(jié)音樂課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學習,心情非常高興,也很快樂。
3、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運用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從課件制作上來說,包括找合適的圖片,打譜等等。本節(jié)課學生在感受到小蜜蜂的辛勞之余,有著愉快的心情勞動。老師在這里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滲透,學生也感悟出了要做一個勤勞的人這樣的道理。
蜜蜂教學反思4
反思這節(jié)課,我把握住教學重點:通過學習討論,明確作者從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是怎么得到的。在備課時,我牢牢抓住作者寫的就是一個有關蜜蜂的試驗。作為實驗必須有試驗的原因—試驗的準備過程———試驗的結論。
教學中,我設疑激趣,引導學生發(fā)現試驗的原因,試驗準備,試驗的結果。并且相機進行語文常識的教學。同時以課文為出發(fā)點,鼓勵學生探索課外知識。課前我已經讓學生在家里做泡豆子的`試驗,并且觀察豆子的生長過程。課堂成為學生展示和交流的天地。通過小組交流,優(yōu)秀代表訪談,學生對泡豆子這個試驗順序已經了然于胸。為仿寫第二段試驗的過程打下了基礎。在上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就注重我們三年級“格格作文”里讓學生寫清順序這個要求。引導學生發(fā)現觀察的順序,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先、再、然后、還。
最后引導學生穿句成文。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作文學習要有觀察的順序。當然,每一節(jié)課都會有不足之處,也請同行批評指正。
蜜蜂教學反思5
在教學中,我側重以下兩點:
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三年級的教學重點之一。對于三年級的語文教學首先是從字詞句段開始的,這樣讓學生從易到難,一步一步開始,從字詞句段到整篇課文,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而理解段落文章大意。我先請學生讀第一段,抓住關鍵詞試驗,然后請學生找找為什么要做試驗,由此提煉出“原因”,再請學生讀2 —— 5段,學生很快明白是講試驗的經過,歸納為“過程”,最后一段即為試驗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請學生根據這三個關鍵詞,將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清楚就簡單多了。
2.在學習試驗過程這部分時,教給學生把長文讀短的'方法,也就是歸納試驗的幾個步驟,孩子們躍躍欲試,最后歸納為五個步驟:捉蜜蜂、放紙袋、做記號、兩里外和放蜜蜂。隨后請學生談談你覺得哪個步驟最重要,孩子們各抒己見,引導學生了解每個步驟都很重要,由此看出法布爾是一個細心、嚴謹的人。
不足之處:如果開始就布置學生搜集法布爾和蜜蜂的資料,那么在交流結果的時候學生就會更加印象深刻。
蜜蜂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課文,記敘了列寧透過觀察蜜蜂采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向導,最后自己找到了養(yǎng)蜂人的故事。說明列寧是個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人。
教學時,首先,我請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表示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和養(yǎng)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位置。其次,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重點資料進一步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從詞句中體會列寧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如問學生:列寧在路邊發(fā)現了什么,他是怎樣想的學生閱讀了課文以后說,列寧在路邊發(fā)現了蜜蜂,他是怎樣想的?這些蜜蜂大概是那養(yǎng)蜂人的吧?他也許會這樣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著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必須能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
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第3自然段,探究列寧“找”養(yǎng)蜂人的經過,讓學生認識到蜜蜂不會引路,而是列寧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利用蜜蜂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的。為了幫忙學生探究,我借助簡筆畫,按照“找”的順序標出列寧找養(yǎng)蜂人所走的路線,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找”的經過。最后透過主角朗讀、評價列寧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對列寧的敬佩之情,引導學生向列寧學習。
蜜蜂教學反思7
本課教學運用了音樂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象是二年級學生。八、九歲的孩子開始由幼兒期向兒童期過渡,根據這段時期的心理特征,我總是想一些辦法來抓住他們的心。我始終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貫穿于整堂課。通過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參與等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在創(chuàng)設的各種生動活潑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地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歌曲帶來的樂趣與學習音樂的快樂。
整堂課以小蜜蜂為主線,讓學生多方位地感受歌曲“飛”的音樂形象,體驗不同的音樂要素所表現的`不同的音樂形象。通過模仿練習、簡單律動和情境創(chuàng)設歌表演關注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本堂課的三段歌詞難點是一個勞動的完全過程,為了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讀譜唱譜過程,我采用小蜜蜂采蜜的行動,把三段歌詞分別藏在花里,讓學生來采一采,幫助記憶歌詞。并用飛的動作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解決一些連續(xù)的八分音符,這樣既直觀,學生學的也容易。
角色表演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去熟悉音樂,感知音樂,并通過肢體語言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對音樂的理解。同學們有的當小蜜蜂,還有的當花、樹等角色,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行列扮演小蜜蜂,不管是擔當什么角色,他們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因為動是人的本能,孩子們本身就處于好動的年齡階段,在角色表演過程中,孩子們可隨著音樂舉手投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動中感受體驗、表現美。這次表演之后我簡單的做了評價后開始進行第二次的表演,結果效果也不明顯,反思了一下發(fā)現自己在第二次表演時提的要求應該比較第一次再高一點,律動的有效性、目的性還不夠明確,同時也局限了學生的編創(chuàng),一直都是我在帶領他們怎么去做,忽略了讓學生自己來表演,盡量多讓一些孩子上來表演一下,鼓勵他們來當當小老師,在自己的建議下得到提高,可能效果比老師提出的意見要好。
課后我反思整天堂課存在的問題,有些內容不能及于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去揣摩。要多給他們自由學習和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在音樂的海洋里自由馳騁。
蜜蜂教學反思8
本節(jié)活動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了蜜蜂之家的情境,讓幼兒在欣賞蜜蜂之家的同時找到身邊的圖形。借助幼兒已經的生活經驗分辨六邊形,這樣就拉近了抽象的問題和實際生活的距離,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從新課的引入到比較特征都是從幼兒的生活實際選擇學習材料。這次素材,體現了學習內容的趣味性,調動了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幼兒覺得生活就在自己身邊,培養(yǎng)幼兒的動腦、動口、觀察等能力。
二、設置情景,激發(fā)興趣。
本環(huán)節(jié)我通過介紹介紹造房材料,引導幼兒觀察“磚頭”外形特征。想辦法來幫助小蜜蜂蓋房子來展開這個環(huán)節(jié)很創(chuàng)新但是對中班幼兒來說菱形和梯形最好要課前就滲透這兩個圖形的特征,為本環(huán)節(jié)奠定一定的基礎,在教師操作部分過渡句銜接的不夠自然,在教學中語言應該做到簡潔明了,用最簡單的語句講明操作過程,這是我要不斷學習和改進的。
三幼兒操作環(huán)節(jié)
對于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大綱要求“應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等實際活動,認識常見的簡單的幾何形體的特征!庇變簩W習這部分知識,直觀的認識更為重要。為了這到這一目的,為了讓幼兒動起來,這節(jié)課一方面為學生準備了充足
的活動材料。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活動中思考、活動中體驗、活動中發(fā)展。通過邊拼邊說活動,使幼兒的手、腦、口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正是由于活動材料的充足,才調動了幼兒的全員參與和全身心的投人,使課堂有了生機,充滿了活力。同時又由于各項活動的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激發(fā)了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也使學生在活動的課堂中逐步加深了對圖形的認識。
整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幼兒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實踐活動。幼兒自然的成了學習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幼兒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本節(jié)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說、用耳聽、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有了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
每項活動的過程,我把活動要求交待給學生,然后放手讓幼兒去探索,這樣就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動余地,使幼兒能盡情地展現自己,每一位幼兒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當幼兒思路停滯時,通過問題促使其再前進一步,當幼兒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時,我在及時總結,糾正孩子的錯誤培養(yǎng)幼兒的概括能力。
蜜蜂教學反思9
《蜜蜂》是人教版小學六年制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生動的記述了作者思考和觀察所得,字里行間充滿了對蜜蜂的喜愛之情。前一段時間我教完〈〈蜜蜂〉〉,心中倍感滿意。這堂客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活躍,發(fā)言到位;本人也覺得教的極輕松,沒有原來那種造作呆板的感受。細細想來,原來是做了以下調整。
1. 擺正師生關系,用民主指導取代權威傳授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給自己的角色定位,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備課中我把準這一定位,力求徹底轉換角色,變權威性向平等的.大姐姐轉變,摒棄了“一言堂”和“強行灌輸”的做法,把大多數時間和空間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通過自讀自悟自由討論理解課文。我沒有一個人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介紹,而是指導學生自己通過讀、聽、說、議等各種方法去親身體驗學習。整堂課教師真正成了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2. 注重互動交往,營造良好氛圍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教學,更不能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在這堂課中我有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體參與,交往互動”的寬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第一環(huán)節(jié),我把抽象的蜜蜂用形象的圖片展現出來,而且選擇了蜜蜂采花蜜的圖片,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正如贊可夫指出: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的高效。第二環(huán)節(jié),我充分發(fā)揮每一個生命體的活力,讓學生自由探討完成表格,知識與能力在主體參與、交往互動中不斷建構生成。課堂不再如“一潭死水”,而是充滿活力生機,讓人感受到課堂上揮灑智慧的樂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
蜜蜂教學反思10
《蜜蜂》一課敘述的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為了實驗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的事情,學習課文旨在讓學生了解并學習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認真探索的精神。
教學這一課,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己學。
1.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糾正錯誤。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通過讀文,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出示學習要求:
研讀重點
1.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2.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小組合作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3.全班交流。
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真正動起來了,平時不專心的同學能靜下心來專心讀書了;平時不愛動腦的同學,雖然發(fā)言不一定正確,但也在思考了;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孩子,雖然有些緊張,聲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也能積極發(fā)言了。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課堂嗎?從學生的`角度看,這第一課時達成了目標,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出示句子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說話練習:不是……而是……
學生經過思考舉手很積極,這樣的教學安排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我對學生的學習給予積極地肯定,并做了總結,讓學生明白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沒有盲目輕信,而是親自做了實驗,證實了蜜蜂的確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然后引導學生并出示課后作業(yè)
小練筆:你對聽到的一些信息持有怎樣的態(tài)度?是深信不疑還是堅決不信呢?我們也來寫一寫吧。
這節(jié)課我也有些許的反思,教師該如何指點才能真正體現生成呢?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不斷地努力探索,提高教學水平。
蜜蜂教學反思11
我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的講評,從老師那里學習了很多經驗讓我受益匪淺。我將不斷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對本次音樂活動進行反思。
一、活動設計理念
《機智的小蜜蜂》這一音樂中內容生動形象,音樂的樂曲變化很有意思,因此深受大班孩子們的喜歡,而且整首歌曲由兩部分組成,節(jié)奏清晰,便于幼兒掌握理解音樂曲式,因此創(chuàng)設了以光頭強和小蜜蜂為情景的欣賞活動,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小蜜蜂蟄光頭強”的情景,讓孩子們通過肢體動作感知樂曲的節(jié)奏變化,讓幼兒感受游戲的趣味性,最后通過形象的表演,掌握全曲曲式。
本次活動我將活動的目標確定為:
1、理解音樂內容,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情景,感受樂曲AB段不同風格。
2、能大膽創(chuàng)編動作,體驗音樂中扮演角色的樂趣。
二、活動的成功之處
1、活動目標有效達成。目標分別從知識技能、情感的維度提出,通過層層遞進的活動環(huán)節(jié),最終完成了活動目標。從幼兒的表現來看,他們能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通過身體律動來感受音樂節(jié)奏,并學會表演,能夠用動作表演出全曲的曲式,體驗活動中的快樂。
2、教學具運用恰當。通過圖片和故事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趣的光頭強砍樹的情景,讓幼兒能積極地參與到了音樂游戲中。設計了生動形象的課件,當教師出示光頭強圖片時,孩子們很開心,說出了很多光頭強的事情,并且能根據已有經驗猜想音樂內容。
3、師幼有效積極的互動。教師結合音樂的特點和利用幼兒愛玩游戲的天性引導幼兒用肢體各個部位感知音樂節(jié)奏,在情景游戲中學。教師與幼兒互動貫穿于整個音樂活動中,我注意了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激勵幼兒大膽的表現。
4、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植根于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我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漸漸揭示活動的中心目標;顒娱_始,老師提問:“光頭強在森林里干什么”“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感受音樂的重音,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孩子初步感知音樂元素得到充分的凸現。孩子們用身體各個部位動作來表現心情,“還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現聽到砍樹聲的心情?”的提問,又引發(fā)了幼兒用不同的動作來鞏固練習此節(jié)奏。接下來在第二段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問題“小蜜蜂怎樣保護森林?”是老師對幼兒的已有經驗的.提升和梳理。幼兒能看圖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用動作表示。有效的提問能引發(fā)孩子的認知沖突,老師提出問題“聽一聽那里是光頭強砍樹,哪里是小蜜蜂蜇?”為支架,在老師的幫助下,幼兒發(fā)現游戲規(guī)則。由此可見,這是能引發(fā)幼兒新舊經驗之間的問題,是“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在孩子“最近發(fā)展區(qū)”范圍內的最佳問題情境。
三、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手搖鈴音效聲音不明顯,很難直接感知音樂元素里的特殊音效的節(jié)奏,可以換為鈴鼓。
2、在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太過于復雜,沒有積極主動的調動幼兒積極性。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次感知A段的音樂節(jié)奏,第二次感知B段的節(jié)奏,第三次感知全曲的節(jié)奏。其實孩子們對于這首歌曲的語詞節(jié)奏掌握的很快,教師講解的話語太多導致孩子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
3、教師在游戲的設計上停留于表面,沒有層層遞進,游戲性不強,音樂元素體現不夠。設計“小蜜蜂蟄光頭強”游戲,幼兒坐著表現時間長,兩次游戲沒有任何的難度提升,也缺乏游戲性,因此孩子的參與性不高。
4、教師在游戲規(guī)則講解分析時,幼兒的理解沒有結合音樂元素,導致規(guī)則掌握不好。
四、改進措施
1、在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的通過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自己對活動的掌控力,在教學時每個環(huán)節(jié)要清楚,教學時要多與幼兒交流,掌握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年齡特點,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設計教師的語言,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2、針對不同的音樂活動類型,要認真學習,掌握規(guī)律和重難點。要不斷地通過日常教學活動和反思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并改正。
3、將游戲形式滲透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要利用適合這首歌曲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充分的感知歌曲內容和節(jié)奏,游戲的設計要層層遞進,游戲的規(guī)則講解要明確,對音樂的把控要準確。針對這節(jié)課,在感知節(jié)奏這一環(huán)結就可以利用“拍身體”的游戲,讓幼兒通過不同形式的拍身體,調動各感官感知歌曲節(jié)奏,并能通過角色游戲,情景游戲讓幼兒鞏固,掌握歌曲節(jié)奏。
蜜蜂教學反思12
在《蜜蜂》的教學過程中,在“我”的試驗過程中,一步一步的布置中,從捉自家的蜜蜂——給蜜蜂做上記號——2里外放飛——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放蜜蜂。我問到這些過程是否每個都有它的用處?能否用其他的方法?如果去掉一個過程試驗是否能成功?
在小組的激烈的討論中,我發(fā)現有些學生的思維非常的敏銳,也會大膽的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在他們的意見中,我進行了全班的討論。
比如在“給蜜蜂做上記號”中,一位同學的課外知識比較豐富,可能在電視里看到過類似的試驗,說:“現在有一種科技,在小動物的'身上裝一種儀器,能夠很清楚的知道這只動物在哪,不是更容易做實驗,結果也不是更明確嗎?”我聽到這個結論,我腦海里飛快的想著應付的答案。但一下子,有許多的同學舉起手了,有的說當時可能還沒有這種東西了,有的說裝蜜蜂身上蜜蜂還能飛嗎?還有的說可能裝以來很麻煩……我鼓勵各位同學的想法和意見,可以課外去找一些資料去查一下。
還有在十七只蜜蜂飛回來了,還有3只哪去了呢?同學們的意見也很多。可能下雨了,也可能被蜘蛛抓走了,還有的可能還在采花粉呢————聽了這么多的想法,我確實想到了現在的小學生自己的思考角度各不相同,思維也很發(fā)散,但總的來說還是在積極的動腦筋呀,我希望能夠好好利用他們這種好奇心,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帶著興趣去學習語文。
蜜蜂教學反思13
我在設計整節(jié)課的教學之前,結合學生好奇探索的特性,使整節(jié)課時圍繞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升華問題這一主線充分展開進行。問題探究法是在改革語文教學經過反復實驗,一種較為適應學生教學的模式。它分獨立探究存疑、互動探究釋疑、回顧檢測達標這樣三個基本的環(huán)節(jié)。這一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這一顯著特征。經過實踐,我覺得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在學習的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認知興趣,它直接推動孩子們去探求新知識、發(fā)展新能力,而缺乏這種興趣,就會使學習成為枯燥無味的負擔?梢,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前提,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fā)顯得更為重要。老師應充分運用啟發(fā)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地取材,就文發(fā)揮編個小故事,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于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tài)。
二是要講究評價的技巧。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孩子們體驗勞動的歡樂和為自己的勞動而感到自豪。不管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答問后,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fā)現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從他發(fā)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姿等其他方面去鼓勵,如:你回答的聲音真響亮!你能提問真勇敢!給他們以信心。評價應當有區(qū)別,要因人而異。如基礎差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于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tài),他們能問敢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應重在鼓勵其參與。又如有些學生性子急,愛沖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于滿足狀態(tài),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應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chuàng)新。如一次我讓學生用增添一詞造句,一位學生立刻站起來說:今年我們學校又增添了不少先進的教學設備。我聽后并沒有馬上肯定,而是又追問:有什么用呢?你有什么感想?
蜜蜂教學反思14
在上課前,布置學生廣泛搜集有關蜜蜂和列寧的故事等資料,讓學生從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對列寧有大致了解。搜集有關蜜蜂的知識,在進入文本之前利用故事性,知識性的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本課語言精練,情節(jié)簡單,給人以啟迪。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組織材料,本文中講了列寧把不會講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自己要找的養(yǎng)蜂人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只要善于觀察,善于動腦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
課時和學生交換資料,匯報預習所獲,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提高學習的效率。針對文本的特點本人在教學的思想上,扶著文本,質疑問難。利用課題激趣,對于山村孩子,蜜蜂這種動物也不陌生,很多孩子能講出蜂王的特點。借著這種自然資源與優(yōu)勢,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與課題相關的問題。這也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地讀,結合生活實際所存在的例子,讓學生思維隨之活躍,這樣激趣學習的.高漲情緒。
通過學習本課,引導孩子進一步認識觀察的重要性。怎樣進行觀察?這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同時也是本課應該突破的語言發(fā)展。提高是思維的關鍵,在學習第3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引路的。讓學生大膽猜測列寧當時是怎樣想象的,一邊仔細觀察 ,最后一步一步的找到養(yǎng)蜂人。讓學生的語言與思維能力同時得到訓練與提高。
蜜蜂教學反思15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一篇課文往往可以開發(fā)出許多教學內容,假如教學內容的選擇不當,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則會從文本的核心價值中挖掘語文的核心價值,即李海林先生提出的“教學價值”,這種價值就是重點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睹鄯洹芬徽n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的他所做的一個試驗,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以往,老師們常常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講解試驗的過程及如何證明蜜蜂是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但這樣就缺失了語文的核心價值,難到學習這篇課文僅僅是讓學生明白蜜蜂有這種能力嗎?
我通過研讀教材、研讀學生,很好地把握了這篇課文的核心價值,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語文的知識和技能掌握上去。對于小學三年級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對于本篇課文來說,我把“教學內容”定位為:通過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領會作者描寫試驗時遣詞造句的準確性,感悟作者連句成段的方法,并積累語言,適當地遷移運用語言,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言語能力。
1、感悟作者連句成段的方法。
《蜜蜂》一課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是按試驗的先后順序來寫的.。我在教學時,先請學生劃出法布爾為試驗而做的三個準備工作,再用簡潔的詞語概括。這個環(huán)節(jié)就較好地體現出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到此,我并沒有戛然而止,而是出示了同樣這三句話卻是不同順序的語段請學生讀,讀后發(fā)現,按照這樣寫,試驗過程就會產生矛盾,給人混亂的感覺。通過學生的交流,他們自己得出結論:寫類似試驗的文章時,一定要按試驗順序來寫。
雖然這只是一堂普通的閱讀教學課,但我卻抓住閱讀教學的契機,讓學生明白類似段落的寫作方法,讓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等到一定的提升。
2、品味句子描述的準確。
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不少詞語運用非常準確,看似平淡,但不可或缺。比如“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這句話中“好像、幾乎、大概”的運用,體現了作者表達的嚴謹性。如何讓學生領悟呢?我設計了一份“小馬虎”的作業(yè),漏了這三個關鍵詞,讓學生通過自讀、對比課文、做手勢幫助等方法,引導學生關注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對句子的語言意味、這樣寫的好處和妙處,自然心領神會。
【蜜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蜜蜂》教學反思09-21
蜜蜂教學反思02-21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09-29
蜜蜂教學反思最新08-09
蜜蜂引路的教學反思03-31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03-09
[優(yōu)]《蜜蜂》教學反思07-07
蜜蜂引路的教學反思04-13
《蜜蜂》教學反思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