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今天聽了劉老師的一節(jié)生本課《乘法豎式》,雖然只是劉老師上課,但我們生本課的老師分明就是一個互通互融的團隊,通過這節(jié)課,讓我們這個團隊反思的問題很多。
首先,課前小研究的設計要充分揣摩。
這節(jié)課在小研究的設計上,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正如宋主任所說,只是一種程式化的出題做題,而對于孩子的思維、想象沒有空間,在小研究的設計上,分明是一節(jié)乘法豎式的研究課,而我卻把豎式的樣子,預先畫在了小研究上,這樣的設計,無疑提前就把孩子們的思維固定在了框架里面,對于孩子來說,完全沒有思考與發(fā)揮的空間,沒有了思考的必要,所以,學生們也不必進行思考與探究,這樣的小研究就是一種無效的課前研究,只不過可以作為一種練習題使用罷了,正是由于教師的無端框架式的思維模式,才讓孩子們沒有了探究的意識,也正是由于老師的多此一舉,讓孩子們沒有了思考的余地,更是由于老師的不放心,讓我們的孩子們離探索的腳步反而越來越遠,課前小研究的簡單、根本、開放成了一紙空文。
在課前小研究的'設計上,我們更應該一起充分揣摩研究,讓我們的小研究發(fā)揮出真正地實效。
原本我們在課前已經感受到了小研究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卻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正,這分明是對學生的一種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教學的一種不負責。
其次,公開課必須進行事先的試講磨課。
無論是做什么都要進行深入地研究,進行充分的提前準備,我們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有別人聽課,不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我們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率,讓我們的課堂更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孩子們真正能在我們的課堂上激揚起生命的樂章,每一次聽課,每一次檢查,每一次公開課,分明都是一次寶貴的錘煉機會,無論是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分明就是一次讓更多地人來給我們評課論課的最佳時機,每一次機會都是很難得的,每一個人要發(fā)展,需要團隊的力量,而每一個團隊的發(fā)展更離不開更多的人和團隊的影響和浸染,開放的心態(tài)開放的作風才會讓我們的發(fā)展越來越適應學生,越來越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要想發(fā)展只有走出去,要想發(fā)展也只有不斷地學習,然而,每一次的進步都離不開自身的充分準備,只有自己充分的醞釀,自我的努力拔節(jié)才能得到更多雨露的支持,如果缺少了自我的成長,其它一切都是空話,而我們這次上課,正是由于缺少了必要的試講磨課,才讓我們自身的優(yōu)勢沒有真正地發(fā)揮出來,才讓我們的課堂缺少了我們應有的本色,本色沒有了,何談發(fā)展。
最后,必須充分發(fā)揮團隊的協(xié)同作用,互相學習,共同發(fā)展。
世界因包容而精彩,更因為開放而充滿了活力,我們團隊中的每一位老師都是在一線執(zhí)著踐行生本教育的智者,換一句話來說,每一位生本老師都可以稱得上生本課堂的專家里手,雖然我們欠缺的還很多很多,但分明我們已經初嘗到了生本帶給我們和學生的改變,對于每一位老師和學生來說,生本思想已經生根發(fā)芽,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分享交流、思考探討、用團隊的力量擦亮更閃耀的光芒,互相學習、共同發(fā)展,而如何發(fā)展分明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條最重要的路,前面的路也許荊棘密布,但因為有了伙伴我們將無畏無懼。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教師復習舊知,為新知識做鋪墊,然后設計了認識除法的教學活動,組織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的學習活動,以及讓學生反復動手操作,多次經歷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從而領悟除法的.意義,大部份學生已經能很好的掌握本章的內容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1)感受“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一開始的時候我的設想在給出一些連加算式后問學生:“你能把這些連加算式分成兩類嗎?”學生的答案也許會千奇百怪,比如得數是單數或者是雙數進行分類等,我覺得這樣雖然能給學生發(fā)現的時間,但是我覺得還是要為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服務,所以在這里我選擇了兩個連加算式,分別問學生這些加數相同嗎?請小朋友們根據加數的特點把其分成兩類,分好之后再追問:“你發(fā)現加數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感受“加數相同”,這為感知“幾個幾”相加以及乘法的含義作了很好了鋪墊。
。2)感受“幾個幾相加”。通過創(chuàng)設動物學校的活動情境,小朋友的興趣被激起了。幾個幾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所以在這里我愿意多用點時間,把“想想做做”第3題用○擺一擺的`操作過程移到了這里,這兩小題的比較,能讓學生更明確了解幾個幾是如何看的,“幾個幾”中前后兩個“幾”分別表示什么意思,這樣加強了理解,這為乘法做了鋪墊。
。3)認識乘法。比較黑板上的連加算式,學生發(fā)現這些連加算式的加數相同,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我們可以用幾個幾來描述,幾個幾我們可以用乘法算式來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于乘法的含義能夠理解得深刻些。在乘法算式的讀法上有部分小朋友大概受家長的影響,把“×”讀作了乘以。
。4)鞏固練習。時間上比較緊,這些練習匆忙而過。一來這些內容在時間上本身比較緊;二來有個班級多媒體設備出現了問題;三來自己的廢話還是較多。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在晉江市“教科培一體化”的現場研討活動中,我提供了《淘氣的作息時間》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根據鐘面或借助直觀圖示得出簡單的經過時間。
經過時間的獲得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從開始時間數到結束時間,可以用畫各種示意圖的方法得出經過時間,也可以用結束時間減去開始時間。而我在教學中重點關注學生得出“經過時間”的探索過程,通過多樣化的畫圖策略得出經過的時間,初步體會到畫圖的作用及優(yōu)越性。同時也初步滲透“化曲為直”和“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找準認知起點,提供探索空間
課伊始,就大膽放手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一數、畫一畫或算一算等方法來自主探索經過的時間,而后再來反饋交流,分享各自的.方法。因為二年級的孩子對于“經過時間”已有了一定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一部分孩子已具備了探索“經過時間”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把課堂還給孩子,為孩子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自主進行探索。
2。利用形的直觀,建立豐富表象
在探索6:30——6:55分及6:55——7:15分別經過多長時間中,能讓學生充分展示畫圖的方法及思考過程,孩子的畫圖方法多樣化,且隨著語言表達及思考的不斷深入,對于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在頭腦中逐漸建立起了豐富的表象。一旦要計算經過的時間能借助頭腦中的表象實現思維過程的具體再現。
3。借助對比抽象,促進知識內化
計算經過時間,孩子們的畫圖方法多樣,能與孩子們一起溝通不同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孩子們在對比中,不斷明晰方法。又如:當孩子通過借助鐘面或數線來數一數、畫一畫等一系列操作,建立豐富的圖形表征模型之后,抽象概括出計算經過的時間可以用結束時間減開始時間,且還懂得為什么要用結束時間減開始時間的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本課教學雖有可取之處,但也還存在著不足。如當學生畫圖得出結果后可直接追問是怎么算出25分鐘的,5×5=25或55-30=25等,而不是把畫一畫與算一算割裂開來,這樣就能更好地做到數形結合。再如在圖示表征模型中還要更注意方向性,注意標注所起的作用。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體會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方法,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jié)課,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
1、選取學生熟悉的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jié)課,我在不改變例題呈現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題中的種樹問題換成校門口的.植樹,他們感到十分親切,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漲。
2、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作用,培養(yǎng)學生交流、糾錯的能力。
教學時,我設計先讓學生自己獨立畫線段圖,然后在組內進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沖突,在經過交流思考后,學生不僅找出了問題,并改正了錯誤。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發(fā)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還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表達和自我糾錯的能力。
3、重視發(fā)展學生思維。
數學課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重視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是本節(jié)課最成功之處。在最后的課堂練習中,除了完成教材設計的兩題,還增設了兩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拓展題,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第八單元、探索樂園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發(fā)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guī)律,并運用自己的發(fā)現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生活中許多有規(guī)律的排列現象,經歷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身邊的事物發(fā)現和欣賞生活中“數、形”的美。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研討、動手操作
教學準備:掛圖、教學圖片、積星卡、磁力板、磁力卡片。
板書設計:找規(guī)律 教學反思:動的整個過程,我認為是比較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于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激發(fā)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
(一)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設計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在上課的開始,設計游戲,有意識地按規(guī)律呈現,讓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guī)律。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生憑直覺做出判斷,人人能夠參與,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guī)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二、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 重要方式。找規(guī)律內容具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zhàn)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規(guī)律”的內容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的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
“找的規(guī)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
。ǖ诙n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發(fā)現給定事物中的隱含規(guī)律,能自己確定簡單的排列規(guī)律。 過程方法:
通過觀察推理等活動經歷發(fā)現事物中有規(guī)律的現象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研討。 教具準備:課件或掛圖,學具卡片。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是“綜合與實踐”的主題活動課。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能運用所學過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并創(chuàng)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本節(jié)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給定圖案中選取和確定基本圖形的能力。
從復雜的圖案中確定基本圖形是本節(jié)課深入學習的基礎,在復習環(huán)節(jié)除了復習三種圖形的運動外還通過追問“可以看作由哪個圖形經過平移形成了這個圖案呢?”初步感知圖案中的基本圖形。在此基礎上,在欣賞、分析老師出示的四個圖案的過程中,認識基本圖形并通過在學具中找出基本圖形和在圖形運動前先讓基本圖形重合等活動進一步強化基本圖形的概念。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從運動的角度觀察圖形,不但加深了對圖形特征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三個層次,第一,通過觀察圖案尋找基本圖形后想象這個圖案是由基本圖形經過哪種圖形的運動形成的;第二,在學生利用基本圖形經過圖形運動形成四個圖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造相同的圖案,在學生熟悉了這四個圖案的形成過程后,通過創(chuàng)設“利用基本圖形和圖形的運動自己設計圖案”這一活動,既可以進一步使得學生熟悉圖形的特征和運動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相同的基本圖形經過不同的運動可以形成豐富多彩的圖案;第三,創(chuàng)設利用組成的圖案作基本圖形,并用這些基本圖形經過圖形的運動組成更大的圖案等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注重學科內不同知識的綜合
“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課可以既可以聯(lián)系不同學科知識也可以聯(lián)系本學科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圖形的運動與有余數除法的知識綜合起來,體現了綜合實踐課的`綜合性,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覺聯(lián)系不同章節(jié)知識的學習習慣。
4、注重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
能否領悟和欣賞數學美是一個人數學素養(yǎng)的基本成分,能夠領悟和欣賞數學美也是進行數學研究和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和方法。通過欣賞和動手創(chuàng)作圖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并不難,教學中通過教師追問“以前我們只知道它們很漂亮,現在你能用數學的眼睛去分析分析他們?yōu)槭裁催@么美麗嗎?”讓學生不僅感受到數學的美而且用理性的思維分析數學美的內涵,使學生養(yǎng)成用數學的眼光發(fā)現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
雖然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下次執(zhí)教過程中需要調整。
學生的知識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備課時我認為學生在利用“旋轉”這一圖形的運動時會遇到困難,但課上學生明顯在運用“軸對稱”這一知識上出現了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認為引導學生經歷翻轉的活動或者通過課件直觀演示都會降低認知難度,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應用“軸對稱”這一圖形的運動。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通過教學“認識平均分”這一課,我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還有很大的不足,如自己沒有認真去鉆研教材,導致課堂上沒有很好地去把握學生,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從表面上看,雖然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師生互動情況都較活躍,但是有很多問題在本節(jié)課都沒有落到實處。下面我就本節(jié)課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作認真反思。
首先,我給同學們創(chuàng)設“猴子分桃子”的問題情境時,大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都表現得很不錯。先是讓學生說圖意,然后讓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每個學生都動手操作,解決問題,最后交流分的結果,感受答案的多樣性。但是我在想,是不是缺乏了要求每人分到一樣多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其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懂得對隨意分和平均分的區(qū)別。
接下來讓學生給小貓分魚時,雖然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地在進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但是缺乏了讓學生們交流分魚的過程,所以從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就沒有讓學生的思維從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發(fā)展的過程。
在練習題上,特別是“分筷子、分鉛筆”,我總是規(guī)定學生用統(tǒng)一的方法(畫圈)去完成,沒有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可以放手讓學生借助學具擺一擺,還可以通過連線的方式去完成,只要是他們喜歡的方法都可以。
通過分氣球的活動,學生體會在每個人分到氣球一樣多的情況下,會有一個氣球是剩余的。但是在最后做完了這道題時,我都沒有問學生剩下的1個氣球還能不能再分,很顯然沒有讓學生感受到平均分時還有剩余的現象。
第33頁最后一個題目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雖然大多數學生都知道飛走了一半后,還剩8只。但是學生對“一半”的意識弄懂了嗎?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應該讓學生將16只蜜蜂用16根小棒代替,平均分成2份,知道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飛走了一半,還剩另外一半,這不就讓學生一目了然了嗎?
雖然這一節(jié)課有很大不足的地方,但是通過我課前認真的準備,課上認真引導學生參與到多種形式的“分一分”活動當中,循循善誘,從一個總數分成2份到多份,從認識“分”到“分到同樣多”,使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平均分”的意義,為后面學習除法知識夯實基礎。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學,多鉆研教材,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學習一些與教學有關的理論知識來充實自己的教學課堂,做一名勤勤懇懇、教學工作扎實的好教師。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將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都涵蓋進去了,而且本課內容是重點,更是難點。我想在今后的練習中,一些孩子會找規(guī)律似的,找著數字就乘、找著數字就除也能做對,可是對于題目真正的理解卻是相當困難的。沒有開課,我就開始擔心,教學效果會如何。
借助一個簡單的自制課件,把學生帶入商場,身臨其境,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開始上課了。為將課通過一個主題連接起來,我改變了例題,第一環(huán)節(jié):先讓孩子們認識單價,我起先沒有寫出小汽車的價錢,從而引出第一步:12元錢可以買3輛小汽車。那么一輛小汽車的價錢是多少?根據這些條件,不是吹的,孩子們都回答得很好,進而我再問:買5輛車多少錢?大部分孩子想到的,都是先求出一輛車多少錢,再求出5輛車多少錢。第二步,讓他們列式解答。第三步,讓看書上的主題圖和解法。這似乎沒有給孩子表現觀察和想法的機會。但是我為了避免不讓孩子看書上的答案,就自己畫了主題圖讓解決問題。然后讓練習例題下面的做一做總反饋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將問題解決。這一目的是把探索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匯報的形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引發(fā)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接著讓做練習七的1題,由于第一次出現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解決的題,所以這題我還是半扶半放式進行教學的,在做之前請孩子們一起分析了這個圖意:每箱有8瓶水,有2箱,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幾瓶?讓孩子們自己讀題思考解答。 原本以為,課堂效果不賴,孩子們做練習也應該沒有什么問題的,可是反饋的結果并不如意,平常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今天還是有很多的攔路虎擋住了他們。話有說回來,這樣的習題對于一般的孩子而言,真的是太困難了。希望孩子們能在練習中逐漸積累。
從練習中看出,對于本知識點,孩子們還是有很多的困難的。不過,這本是一個教學難點。就像一個同事說的:如果孩子們一教就會,那還要我們老師干什么?每個班級中總是存在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的,擺平心中這架天平,腳踏實地教學,這是最佳策略。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一、小學數學《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大家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的數學課堂也逐漸變得真實而生動,教學的設計樸實而又創(chuàng)新,學生學得扎實而又愉快。
本節(jié)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垂直與平行》。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叉的,哪些線是不交叉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叉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叉里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針對本節(jié)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1、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復習有關“直線”知識入手,喚起學生的回憶,為新知的探究學習做了較好的街接準備。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研究的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2、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樸實無華。
回顧在《垂直與平行》的課堂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為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fā)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能力,發(fā)現垂直與平行現象。
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畫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助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系 “必須在同一平面內”,直觀到位。
3、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當然,樸實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實不是為了展示平淡無奇,扎實不是簡單重復的機械操作和訓練。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要充分應用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實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讓我們的學生動起來,讓課堂融入我們的智慧和思考,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后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后進生。2、有一名學生的發(fā)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3、時間把握不夠好,后面還有一個小環(huán)節(jié)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chuàng)新。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角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實踐、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的貫穿于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再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的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xié)調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力求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
縱觀這節(jié)課,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1.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本節(jié)課我注意了讓學生
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全班匯報交流,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認識角;在小組討論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學會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出適當的評價和補充。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啟發(fā),在不同觀點、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中,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2.盡量做到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苯處煵辉偈侵R的權威和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當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時候,教師就要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恰當的點撥、引導,使學生對自己發(fā)現的結論進一步反思、澄清認識,找到正確的方法和答案。
3、給每個學生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發(fā)展
在這節(jié)課上我盡量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于難度較小的問題,我先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回答,給多數學生以發(fā)言的機會。所以,這節(jié)課上平時不舉手的孩子也能積極地表現自己。
雖然,這節(jié)課有以上成功之處,但也有很多不足,現就自己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如下:
1、在教學設計上還存在問題,這一節(jié)課雖在我預設的過程中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由于學生在找角、摸角、折角、做角和畫角這一動手操作過程中用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在驗評教學效果時,時間倉促,還拖堂了。今后,我必須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好好下功夫,深鉆課本,認真學習,整理重難點,再根據主次備課,安排好時間。
2、在教學時,教師講解稍多,學生的主體作用未得到充分發(fā)揮。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能做到完全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學任務,害怕學生弄不懂,理解不了,導致我在課堂上學生
在動手操作,而我在旁邊不停地講。今后,我盡量做到放手去鍛煉學生,相信學生,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評價語言相對單調、機械。對于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或操作練習,我的評價相對而言比較單調,缺乏教學藝術,有些評價語言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學習。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夠理想!敖虒W是遺憾的藝術”,我想因為有遺憾,才會不斷反思,才會有所發(fā)現,才會逐漸進步,所以,我會一直努力。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教學《混合運算》信息窗1,我通過生活化情境“休閑假日”進行導入,當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時,我引導學生同桌合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出現了三種答案:第一種9+9+9+9+5=41(人);第二種9×4=36(人)36+5=41(人);第三種5+4×9=41(人)。當我以第三種為例,問學生為什么不先算5+4,學生馬上就能進行反駁:5+4沒有道理,要先算4×9求出已經分組的同學有36人,再加上沒有分組的5人,就知道旅游團的一總有多少人了。在這里,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混合運算的一條規(guī)則: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減)。
以上事例,不僅反映出我自己的一些教學思想,更能折射出學生那賦予個性化的思維方式。之所以出現這些不同的算法,展現了他們不同的認知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了他們的不同發(fā)展。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模式去培養(yǎng)所有的人。我們應尊重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鼓勵算法的多樣化,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同時,不同算法的展示,也為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提供了材料,為學生進行比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通過這樣的學習與反思,我覺得,我和學生得到了共同的進步。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針對第一次的有序和有效問題,在這節(jié)課都很好地解決了,學生交流能按一定的順序,在交換位置時也不爭搶,同時因為每個活動之前都有明確的示范,因此小組活動也是有樣可依,能順利進行,特別是活動結束后在小組長的組織下能耐心地等待其他小組完成任務。其次,在練習時也暴露出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因此練習題的`錯誤較高,因此鞏固練習時添加了課本中原有的“例1”,并且用這樣三個問題(你認為最容易找到誰拍的照片?你有什么困難嗎?怎么來區(qū)分“左右”呢?)幫助學生理清解題的思路,這樣在觀察熊貓時解決了 “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不同的物體”,在例1解決“根據不同物體的面判斷觀察者的位置”,這樣的學習活動非常有效。
不足之處:
1、在處理熊貓的左右照片時還是簡單了些,當時是這樣的處理:學生指出熊貓左邊的照片時,我提問:是誰拍的?也是誰拍得?處理右邊照片也是這樣。再問:怎樣來區(qū)分左右兩張照片呢?周焱:可以把身體轉一轉。我就草草了事了,如果我讓周焱站在屏幕前,讓那些拍到左邊和右邊的學生也跟著周焱轉一轉,指出相當于自己的哪一邊,我相信全班小朋友的印象會更深刻些,以后在沒有實物而想象力也缺乏的情況下,學生可以這樣來試一試,相信效果會不錯的。
2、在那首詩的處理上,如果這樣處理:蘇軾看到的廬山是“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二(3)班的小朋友看到的熊貓是什么各不同呢?(前后左右各不同),這樣的效果肯定比較震驚!睹と嗣蟆房梢赃@樣處理:你想對那些盲人說些什么?(小結成:大象前后左右各不同,不識大象真面目,只緣摸到一個面,觀察物體要全面。)這樣應該不錯,不過已經沒有機會試試了,可惜了!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會用2—6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一課時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經歷從“任意分”到“平均分”的.過程,了解平均分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把一些具體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通過本課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1.在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
二年級的小學生,喜歡動手是他們的天性,具體形象思維是他們認知的特點。數學活動中的操作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體驗、理解數學的知識。比如通過學生分小棒來理解“平均分”,這樣做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在操作中探索規(guī)律,建立概念,這樣將興趣激發(fā),思維訓練,能力培養(yǎng)融為一體,使知識充滿內在活力,充分為學生提供體驗經歷探索的過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現給大家。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展示給大家10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問有幾種分法,然后又提出:要使兩個小朋友分得同樣多,應怎樣分?用小棒來代替蘋果分一分吧!學生們很愿意動手來分,這樣做,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問題的能力,從學數學的角度,注意了數學知識的特點。
總之,這節(jié)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們在操作的基礎上,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但整節(jié)課顯得過于平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的這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多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很簡單,所以我就嘗試著讓學生自己學。
這節(jié)課我利用課件,按著導學案的步驟一步步來的。首先,讓學生用兩分鐘時間完成鞏固數數,前置研究第一部分很簡單,我就讓小組匯報;第二部分,學生先自學在小組討論交流,接著匯報,補充。然后教師結合課件進行總結。緊接著利用課件鞏固。我發(fā)現就說算理,學生不知道如何說。課前,我設想著這節(jié)課很簡單,算理學生也應該能說出來,但是,設想是理想的,做時才發(fā)現學生不會,雖然算的結果都非常正確,但是,讓他說出算理、原因,就吞吞吐吐,不夠流暢,可能還是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跟不上吧。于是,我利用開火車的形式,學生遇到困難,需要一個“領路人”,那些班里聰明的孩子就是他們的“領路人”,也不需要老師出手,老師只要相信學生,敢于放手,效果會很不錯的。
知識點講完了,但是數學重在練習,不練不行。二年級學生還小,對于游戲什么的會很感興趣。因此,在鞏固練習部分,我設計了一個“比賽”,三人小組比賽,然后小老師講解。學生絕對有能力承擔起老師的角色。
談談我講完課后的幾點收獲:
1、不能小看學生,只要你敢放手,學生絕對可以。學生講的`1遍比老師講10遍都管用,以后要多讓學生講。
2、數學來源于生活,要多從生活中找課例,這樣才會調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這點做的不好,以后要注意改進。
3、駕馭課堂的能力還很不好,就像比賽時,秩序有點亂,但是我收不回來;課堂上學生提的有些問題不知如何應對等等;以后要多像其他老師學習,多看書,爭取在這方面有所進步。
4、要想學生對這節(jié)課有興趣,導入和練習是很重要的,要注意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多從生活中找課例,設計比賽,游戲等活動。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4-01
《數學廣角》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5-25
數學教學的教學反思03-18
數學教學反思12-12
數學的教學反思02-26
數學教學反思12-16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7-07
二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02-25
二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03-15
數學二年級的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