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精品宅男,在线激情小视频第一页,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自在自线亚洲а∨天堂在线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12-12 11:05:47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能整理這個階段(三個單元:觀察物體、小數(shù)除法、游戲公平)的學習內容,發(fā)展自我反思、整理知識的能力。

        2.對這三個單元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復習鞏固。

        3.能根據(jù)這三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決,培養(yǎng)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對觀察物體、小數(shù)除法、游戲公平這三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通過整理,發(fā)展學生自我反思、整理知識的能力;在練習的過程中結合所學的內容和練習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們來自本地的農民家庭,雖然現(xiàn)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家長對孩子關心不夠,有些孩子很聰明,喜歡動腦,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對前面三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掌握得比較好,只有個別學生在做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時仍出現(xiàn)錯誤,本節(jié)課要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四、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

        師: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在觀察物體、小數(shù)除法和游戲公平這三個單元里學習了哪些內容?先想一想,然后與同伴交流。

        生1:我們學習了如何辨別從不同位置拍攝到的物體的形狀。生2:我們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形狀。

        生3:我們學習了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和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生4:我們學習的內容還有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循環(huán)小數(shù)。生5:我們還學習了利用小數(shù)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師:請同學們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列舉、表格、網絡圖等)把這些內容進行簡單的整理,并在組內進行交流。最后每小組推薦一位整理的最好的同學介紹自己整理的方法。

        生1:

        小數(shù)除法

        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整數(shù)除整數(shù)商是小數(shù)小數(shù)除小數(shù)

        生2:

        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

        整數(shù)除整數(shù)商是小數(shù)

        小數(shù)除法小數(shù)除小數(shù)

        循環(huán)小數(shù)

        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生3:

        整數(shù)循環(huán)小數(shù)

        數(shù)小數(shù)

        分數(shù)不循環(huán)小數(shù)

       。ǘ┫胍幌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能不能根據(jù)這三個單元學習的有關內容,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進行解決,然后與同伴進行交流,比一比看一看誰做得最好。生1:計算小數(shù)除法應注意哪些問題?

        1.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要變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

        2.商的小數(shù)點要和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生2:什么是循環(huán)小數(shù),像2.161616?、235888?這樣的小數(shù)叫循環(huán)小數(shù)。生3:在什么情況下,商大于被除數(shù)?什么情況下,商小于被除數(shù)?除數(shù)小于1時,商大于被除數(shù),如,2.8÷0.14的商大于被除數(shù);除數(shù)大于1時,商小于被除數(shù)?如,2.8÷1.4的商小于被除數(shù)。生4:一輛汽車1.2小時行使90.6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90.6÷1.2=75.5(千米)。答:平均每小時行75.5千米。

       。ㄈ┚氁痪

        1.估一估,再計算。

        師:下面哪道題的得數(shù)最接近2?先估一估,再計算。

        21.6÷12 46.23÷23 2.88÷1.5 1.4÷0.8

        4.95÷2.5 0.55÷ 0.25 7.56÷1.8 0.303÷0.15

        2.直接寫出得數(shù)。

        師:根據(jù)240÷16=15,直接寫出以下算式的得數(shù),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2.4÷0.16 24÷1.6 2.4÷1.6

        2.4÷16 0.24÷0.16 0.24÷1.6

        3.解決問題。

        課本83頁第5題。(先獨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師:先研究第一個問題。

        生:先求出2盒藥多少元,再加上掛號費,我的列式是19.8×2+5.5師:第二個問題同學們是怎樣想的?

        生:我們組仔細研究了說明書,因為問題是林林一天至少應服用多少克感冒顆粒,因此我要按體重每千克服用0.015克計算,林林的體重是33千克,33×0.015=0.495(克)他一天服用0.495克。

        師:根據(jù)說明書,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生:說明書上說“每包0.25克“我想求林林一天吃幾包?

        師;同學們試一試算一下。

        生:我算出0.495÷0.25=1.98≈2(包),他每次服1包就可以了。

        4.數(shù)學游戲。

        師:一個口袋里裝有2個黃球和2個白球,它們除顏色外完全相同。游戲的規(guī)則是:

       。1)兩人一組,輪流從口袋中摸球,每次摸一球后放回。

       。2)摸出黃球的甲得1分;摸出白球,乙得1分;

        同學們先猜一猜、想一想,你認為這個游戲規(guī)則公平嗎?想好以后學生兩人一組做游戲,驗證自己的猜想結果并做好記錄。

       。ㄋ模┬〗Y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呢?說一下。

        五、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復習課,為了防止練習的單調性,我采用了多種形式,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說一說”同學們暢所欲言,當小老師的同學介紹的非常精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案例點評

        這是一節(jié)復習課,主要是對第四、五、六單元的知識進行了總結歸納。復習課是一種比較難上的課型之一,設計者只是對復習課作了一種大膽的嘗試,課中也有幾個方面需提出來供大家借鑒:一方面為防止練習中的單調、乏味,設計了多樣的練習形式,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對練習題目作了適當調整,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練習,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設計中注意體現(xiàn)這一理念,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和動腦的過程中構建數(shù)學知識,獲取數(shù)學結論。最后還有一點是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認真閱讀說明書,嘗試解決林林一天“至少”服多少藥,選用0 .015~0.03哪個數(shù)據(jù)比較合適的研究,最后學生根據(jù)說明書中的信息,提出每天至少服多少包的問題,在生活實際中是很有價值的,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閃光點。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估算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積的'范圍。

        2、列豎式計算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重難點)

        教學過程:

        1、豎式計算39×12(復習、小結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乘法)

        2、衛(wèi)星運行動畫導入

        3、板書課題

        4、明確教學目標

        5、提問1:東方紅1號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鐘,則衛(wèi)星繞地球運行2圈需

        要多長時間?(復習三位數(shù)與一位數(shù)的乘法)

        提問2:東方紅1號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鐘,則衛(wèi)星繞地球運行21圈需

        要多長時間?(提出三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乘法,設疑、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完成導學案問題1(估算)

        6、學生自學課本第30頁內容,完成導學案的問題2,要求

        (1)時間:5分鐘;

        (2)學生自己自學,獨立完成;

        7、分析、解答問題2,注意小結;重點在問題2.

        提問3:通過豎式計算114×21,歸納一下“三位數(shù)如何乘以兩位數(shù)”(重點與難點)

        8、游戲(把課本第31頁第3題練習以游戲的形式呈現(xiàn))

        9、小結: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10、分層作業(yè)

        [1](必做題)課本第31頁第1、2題;

        [2](選做題)請你利用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知識,向老師提出一個問題。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3

        學習目標:

        1.經歷觀察、探究、發(fā)現(xiàn)、驗證的過程,發(fā)現(xiàn)并掌握3的倍數(shù)的特征,進一步體會歸納思想。

        2.能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3的倍數(shù)。

        3.在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學習重點:

        3的倍數(shù)的特征。

        學習難點:

        能正確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3的倍數(shù)。

        學習準備:

        課件等。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問:誰來說一說什么樣的數(shù)是2的倍數(shù)?什么樣的數(shù)是5的倍數(shù)?

        并出示習題。

        二、新知探究

        1.引導觀察,調整思路。

        (1)下面各數(shù)中,哪些是3的倍數(shù)?

        21 42 63 84 15 36 57 78 99 11 32 53 74 95 26 47 68 89

       。2)你能從個位上找出一個數(shù)是3的倍數(shù)的特征嗎?從十位上呢?

       。3)學生討論發(fā)現(xiàn):這兩組數(shù)個位上分別為1—9,但第一組的數(shù)均是3的`倍數(shù),第二組的數(shù)都不是3的倍數(shù),因此,無法從個位或十位找出是3的倍數(shù)的特征。

        (4)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是不是3的倍數(shù),已不再取決于個位或十位上的數(shù)字了,必須探索新的解決辦法。

        2.組織活動,探索規(guī)律。

        (1)請你從1、2、3、4、5、6六張數(shù)字卡片中挑出其中三張,排成是3的倍數(shù)的三位數(shù),你能排出多少個?

       。2)討論:從上面這些三位數(shù)中,你能發(fā)現(xiàn)3的倍數(shù)的特征嗎?

       。3)一個數(shù)是否是3的倍數(shù),只同所選的數(shù)字有關,而與數(shù)字的排列位置無關。選三張卡片組成是3的倍數(shù)的三位數(shù),除選(1,2,3)外,還可選(1,3,5),(2,3,4),(2,4,6),(3,4,5),(4,5,6)。

       。4)小結。

        一個數(shù)各位上的數(shù)的和是3的倍數(shù),這個數(shù)就是3的倍數(shù)。

        3.揭示特征,加深理解。

       。1)利用這一題還可進一步讓學生思考:如果用這六張卡片組成一個六位數(shù),這個六位數(shù)一定是3的倍數(shù)嗎?

        (2)誰能想出更簡便的方法來判斷?(把每一個數(shù)位上是3的倍數(shù)的數(shù)劃去,全部劃完,說明這個數(shù)是3的倍數(shù))

        三、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后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fā)展優(yōu)化思想。

        2。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策略。

        教學重點:

        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jié)約包裝紙。

        教學難點:

        引導觀察、比較、交流、反思,得出節(jié)約包裝紙的策略。

        教學用具:

        課件、盒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收過禮物嗎?能說說你都收到了什么禮物?

        生:玩具車,變形金剛……

        師:你們的禮物包裝過嗎?老師也收過一些禮物,而且是包裝過的禮物,想看看嗎?(課件演示,欣賞包裝好的各種禮物)

        師:剛剛大家欣賞的禮物怎么樣?

        師:生活中我們如果要送某種禮物給別人,通常會用漂亮的包裝紙包起來更漂亮,要包裝一個禮品,要考慮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生1:如何進行包裝(師:問的真好,等我們動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樣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裝紙(師:你一定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裝最省紙呢?(師:聰明的你上課認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師:哦,包裝禮物中有這多的我們還不知道的學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包裝的學問(板書:包裝的學問)

        二、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師:老師收了這么多的禮物,老師懷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給我的親人送上一些黃金搭檔,(課件出示圖片)首先我要送給我的第一個親人。猜猜他是誰呢?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小孩,個子長高不感冒,你說他是誰?

        師:老師準備送一盒黃金搭擋送給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長。我也想用包裝紙包裝成精美的禮物。

        師: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裝紙呢?你能幫幫老師嗎?

        生:求出表面積,量出長,寬,高(課件出示有關數(shù)據(jù))

        生:求出的表面積就是包裝紙的大小。(師用驚奇的表情注視)

        師:這個同學真厲害,知道包裝紙的大小就是表面積的大小,你們和他一樣聰明嗎?試試看,怎么樣來計算包裝紙的大小了嗎?動手算一算。

        (生獨立完成,投影出學生答案,并對其進行講解)

        師:來,你來給大家展示一個你的結果,你是怎么來算的?并說說你的想法)

        師:你們都是這樣算的嗎?同學們真不錯,來,掌聲歡送她。

        2。師:剛才老師在同學的幫助下,知道包裝一個黃金搭擋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裝紙,我想我弟弟收到這么漂亮的'禮物,一定會很高興,在這里老師替弟弟謝謝大家了,F(xiàn)在我想送給第二個親人,我要送給誰呢?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女士,細膩紅嫩有光澤

        師:對,同學們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師想送給我尊敬的媽媽。我要送給她兩盒黃金搭擋。(手勢)師:你覺得可以怎么來包裝呢?有幾種包裝方式呢?你建議老師選擇了哪種方式包裝?為什么?(手勢配合指向屏幕)

        師:想想看(凝視5—6鈔鐘)來,同桌之間借助手中的模型擺擺看。

        小組反饋,小組登講臺進行解說。

        師:同學們不僅是個愛動手,也是一個愛動腦的好學生。掌聲贈送給他們精彩的解說。

        師:有3種包裝的方法,那你想建議老師選擇哪種包裝的方法。(第C種)

        生1:第C種,因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紙。

        師:你這個想法真好,很有節(jié)約意識,你真是個懂節(jié)約的好孩子。(板書:節(jié)約用紙)

        師:但這種包裝方式真的是最省紙嗎?(表情懷疑狀)有什么方法證明是最節(jié)約的呢?

        生2:計算出包裝后的表面積。再進行比較。

        師:真不錯,我們試試看。(學生反饋,展示學生計算結果)

        找兩位學生上臺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這兩位同學,要求學生聽聽這兩位學生的想法,(掌聲歡迎我們小老師為我們說說他的想法)

        師:通過剛剛的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果然是第C種最省包裝紙,那現(xiàn)在你能發(fā)現(xiàn)包裝的秘密嗎?

        生反饋。

        師板書L節(jié)約用紙:重疊的面越大,表面積越小,就越節(jié)省包裝紙

        三、再次嘗試,總結規(guī)律: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發(fā)現(xiàn)了包裝中最省包裝紙的學問。現(xiàn)在老師要送出最后一個禮物,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長輩,腰好腿好精神好)

        師:我想祝我的爺爺,奶奶身體更加的棒,(動作配合)我要送3盒黃金搭擋。

        師:看大屏幕,你能回答這的問題嗎?(課件呈現(xiàn))

        師:用你們探索出的包裝的學問,想一想?(如果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模型擺一擺)

        3。小結。師:非常感謝同學們幫我包裝出了這么漂亮而精美的禮物,你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嗎?

        四、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母親節(jié))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

        母親節(jié)快到了,小明和爸爸為媽媽挑選了一套分為上、中、下集的書,每本書長、寬、高分別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親手將這套書用彩紙裝飾起來,請你為他設計一個裝飾方案

        五、板書設計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小數(shù)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2、會運用小數(shù)的性質進行小數(shù)的化簡。

        過程與方法:

        通過直觀的分數(shù)模型和數(shù)射線來探究小數(shù)的性質。

        情感與態(tài)度:

        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shù)性質。

        教學難點:

        運用小數(shù)性質進行化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口答:小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

        0.7 = 0.73 = 0.731=

        口述小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的'方法。

        2。哪個分數(shù)與哪個小數(shù)相等,并說出各個小數(shù)表示多少個這樣的計數(shù)單位。

        7/ 10 21/1 00 307/1000 0.7 0.21 0.307

        二、中心階段:

        1、出示例1:比較0.3,0.30,這兩個小數(shù)的大?

        2、學生討論后看書進一步交流:

       。1)可把這兩個小數(shù)分別改寫成分數(shù),結合直觀圖比較。

        把正方體看作整體“1”,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一條是十分之一,涂色部分是3條,表示十分之三,因此0.3 =3/10

        把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平均分成100份,每一塊是百分之一,涂色部分是30塊,表示百分之三十,因此0.30 =30/100。

        從圖中可以看出,涂色部分大小相等,用分數(shù)表示3/10=30/100,用小數(shù)表示0.3=0.30

       。2)借助數(shù)射線找位置理解:從數(shù)射線上看,每一大格表示0.1,0.3表示3個0.1,3格表示0.3,每一小格表示0.01,0.30表示30個0.01,30格表示0.30,兩個數(shù)在同一點上,所以0.3=0.30。

        3.師:是不是所有的這種形式的小數(shù)都相等呢?

        比較0.7與0.70,0.10與0.100,0。 5與0.500,這些分數(shù)的大小?(說說么想的)

        0.7= 0.70,0.10= 0.100,0.5= 0.500

        觀察與思考:“從左往右”看或“從右往左”看每組小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小數(shù)部分的位數(shù)起了變化。

       。2)小數(shù)部分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4.總結:小數(shù)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我們把這個變化規(guī)律稱為“小數(shù)的性質”。

        理解幾個重點詞語:小數(shù)部分的末尾,添上,去掉。

        5.練習:

        下列這組數(shù)中,哪些數(shù)的0可以去掉,在原題中劃掉:

        0.08 8.08 8.00 0.808 0.80

        小結:只有小數(shù)部分末尾的“0”才可以去掉。

        書P27下面小數(shù)中,哪些“0”可以去掉:

        6、師:運用小數(shù)性質,可以進行小數(shù)的化簡。

        P27 3/①

        練習:利用小數(shù)的性質化簡下面各小數(shù):

        對于題目要求有何疑問?

        化簡:不改變小數(shù)的大小,去掉小數(shù)部分末尾的“0”。

        6.0=6 6.060= 6.06 6.0060= 6.006 6.600= 6.6 6.000=6

        三、練習階段:

        判斷:

       。1)在小數(shù)點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2)8.8080中的0都不能夠去掉。(╳)

       。3)0.9=0.900(√)(4)3.030=3.3(╳)

       。5)7.050=7.05(√)(6)6=6.000(√)

        四、總結:

        今天的收獲和大家交流一下。

        五、拓展:

        一個小數(shù),它的整數(shù)部分有兩位,最高位是2,小數(shù)部分有三位,最高位是5;其余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都是0,寫出這個小數(shù),同時說明它的組成,并化簡它。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qū)別它們。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

        4.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征、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ǘ┙滩恼f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1.本單元的內容及作用。

        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內容的設計是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行的,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

        本單元主要內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及圖形的拼組。內容結構及具體例題安排如下表:

        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個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把握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lián)系生活應用數(shù)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以后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2.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強調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這些知識與經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為使兒童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認識新問題,建構他們自己新的知識與經驗,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概念,構建數(shù)學知識。例如:對“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容,教材根據(jù)學生已懂得了角的分類,能區(qū)分銳角、鈍角、直角、平角與周角這一基礎,設計了“給三角形分類”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了解和把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又如,對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的設計,教材提供了較豐富的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思考:“哪兒有三角形?它們有什么作用?”然后讓學生親自做一個實驗感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這不僅是認識幾何形體特征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學生切實感受到數(shù)學對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價值。

       。2)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

        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的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shù)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基于這樣的考慮,教材在提供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加強了數(shù)學問題情景、操作探索活動的設計。例如“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部分內容,創(chuàng)設了“我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么原因呢?”這種學生熟悉而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探索、去實驗、去發(fā)現(xiàn)。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不但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給學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圖形的性質打下了基礎。為方便教師領會教材編寫的理念與意圖,開展有效的教學,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教材在呈現(xiàn)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xiàn)知識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地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這主要體現(xiàn)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fā)現(xiàn)、討論、交流獲得。例如,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lián)系等,均是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發(fā)現(xiàn),形成結論。

       。4)加強對圖形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本單元增加了“圖形的拼組”,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了解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教學建議

        1.準確把握本冊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目標。

        這一學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間感。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圖形及其關系的愿望不斷提高,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在比較抽象的水平上認識圖形,進行探索。因此,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如落實“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

        “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學習理解抽象的幾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fā),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xiàn)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的、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3.促進教學中的數(shù)學交流。

        數(shù)學在信息社會應用廣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數(shù)學能夠用非常簡明的方式、經濟有效地、精確地表達和交流思想。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他們的直覺的觀念與抽象的數(shù)學語言、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不盡相同。教師要重視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流的情境,提供“數(shù)學對話”的機會,鼓勵學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這樣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釋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4.注重教具、學具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幾何圖形的直觀性為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xiàn)代教學技術,可以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也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時,要注意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一些農村學校由于條件所限,不能配備豐富多彩的教學具,教師必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shù)刭Y源,積極發(fā)動學生制作。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

        5.本單元可安排6課時進行教學。

        (三)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三角形的特性

       。ǖ80~82頁)

        本節(jié)包括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等內容。

        1.情境圖。

        編寫意圖

        這是一幅建筑工地場景圖,圖上樓房建筑框架上、腳手架上包含有大量的三角形。教材提供了這樣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目的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并說一說“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激發(fā)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興趣,而且引起學生對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教學建議

        教學時,可以先出示情境圖,也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三角形,再看情境圖,教師可根據(jù)個人的需要靈活處理。為讓學生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準備。

        2.例1。

        編寫意圖

       。1)例1是有關三角形定義的教學。教材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這樣有利于學生借助直接經驗,把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圖形聯(lián)系起來。

       。2)出示三角形的定義后,教材在已學的垂直概念的基礎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實際上是一組互相垂直的線段,這兩個概念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要用到。

       。3)最后,為了便于表述,教材說明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教學建議

       。1)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恰當把握教學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在第一學段學生已初步認識過。這里重點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

       。2)教學三角形的定義時,可讓學生在紙卡上畫出三角形,思考所畫的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和幾個頂點?并嘗試標出三角形的邊、角、頂點。然后在小組內展示,觀察并找出這些三角形的共同點,使學生明確三角形的特征。接著讓學生嘗試概括三角形的含義,再與課本上的定義比較,著重理解“圍成”。之后可出示一組含正、反例的圖形讓學生辨析,建立正確的三角形概念。

       。3)教學三角形的底和高時,可讓學生在例1的基礎上,選擇畫好的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然后指出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再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自己所畫的底和高。最后請學生思考、操作“你還能在三角形內畫出其他的底和高嗎?”但要注意的是在鈍角三角形兩條短邊上做的高在三角形外,學生比較難理解,在小學階段不作要求。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也可以由實例入手,讓學生量出三角形房頂或斜拉索橋的高度,引出底和高的概念進行教學。

       。4)最后說明為了表達方便,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三角形,并說明如何表示。

        3.例2。

        編寫意圖

        穩(wěn)定性是三角形的重要特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它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對三角形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對這一內容的設計思路是“情境、問題—實驗、解釋—特性應用”。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可先出示教材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圖上哪兒有三角形?它們有什么作用?然后組織學生用課前制作的三角形進行實驗,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最后請學生列舉三角形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2)穩(wěn)定性的實驗也可以這樣設計:先出示一個長方形畫框,拉動使其變形,請學生思考“為什么會這樣?”“怎樣才能把畫框固定?”然后請學生用課前制作的三角形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特性。最后列舉生活實例,并進行應用——把畫框固定。

        4.例3。

        編寫意圖

        (1)教學三角形邊的關系——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教材首先呈現(xiàn)了情境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系的思考。然后讓學生動手實驗,探究規(guī)律。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可先出示情境圖,提出問題“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哪條路最近呢?”“這是什么原因?”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由于學生還未正式學習三角形邊的關系,因此在交流原因時,要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看法,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教師不要作過多的評論,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接著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探究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討論“第(2)、(3)組紙條為什么擺不成三角形?”然后請學生交流自己在探究中的發(fā)現(xiàn),形成結論。最后用自己的發(fā)現(xiàn)解釋引入中的問題“為什么小明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

       。3)引入時,也可以用學生熟悉的人和街道創(chuàng)設類似教材中的情境,如選擇班上某個同學或老師上學(上班)的路線圖,或同學們到電影院看電影的路線圖等,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是在研究自己周圍的人和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角形的分類

       。ǖ83~84頁)

        1.例4。

        編寫意圖

       。1)三角形的分類,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按角分,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第二層次,按邊分,認識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2)一般來說,進行分類的基本原則是不重復、不遺漏。對三角形按角進行分類即符合上述原則。教材中用集合圖直觀地表示出,三角形整個集合與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之間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三角形按邊分類,可以分為不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又包含等邊三角形。但按邊分類難一些,為避免增加學生的負擔,教材不強調分成了幾類,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征。

        教材在學生按邊分類的活動中,引出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分別給出兩種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并通過讓學生量一量它們的各個角,來認識它們的角的特征。最后讓學生找一找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把課前剪好的三角形分類。教師不要給出分類的標準,要讓小組商量按什么分,然后進行操作。

        (2)小組匯報時,抓住其中按角分的情況要求其他小組也試一試。交流、匯報時,首先讓各小組談談把哪些三角形分為一類,為什么。再請學生給三類三角形命名。然后引導學生比較這三類三角形的三個角,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再指出什么叫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使學生明確: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另外一個角是銳角、直角、鈍角中的一個。最后用集合圖表示出三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3)按邊分類,在學生分出不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兩類后,再引導學生對等腰三角形進一步分類,就此引出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并告訴學生這兩種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在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后,可讓學生觀察猜測這兩種三角形角的特征,然后測量驗證,再列舉這兩種特殊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4)“做一做”在點子圖上畫三角形,可以根據(jù)班級情況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一種是讓學生任意畫,然后說說是什么三角形;另一種是讓學生畫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這需要學生考慮所圍圖形的特性,是一個探究與構思的過程,難度要大些。

        三角形的內角和

       。ǖ85~89頁)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它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間的關系,也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1.例5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1)教材先通過讓學生度量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度數(shù),并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和,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它們的內角和是180°。在此基礎上,教材再提出用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

       。2)實驗的方法是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引導學生拼成一個平角來加以驗證,并概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做一做”應用這一結論解決問題,使學生知道,在一個三角形中,已知兩個角的度數(shù),可以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求第三個角的度數(shù)。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可先安排猜角游戲,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索的愿望。如,可以先讓學生猜一猜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大概是多少度。然后小組合作畫出幾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每個三角形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度。也可以讓學生先量出三角形每個內角的度數(shù),報出其中兩個內角的度數(shù),請教師猜第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結果老師總是能猜出來。以此激起學生的疑問,然后請學生算一算每個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shù)。使學生初步感知它們的和大約是180°,是不是準確呢?再引導學生用實驗來驗證,進而概括出結論。

       。2)最后讓引導學生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完成“做一做”。

       。3)教學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應使學生先理解“內角”“內角和”的含義;二是為了使所得的結論具有普遍性,要分別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進行操作實驗。

        2.關于練習十四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5題,有的螞蟻可以從兩個洞口進入。如,等腰直角三角形既可以進直角三角形的洞,又可以進等腰三角形的洞,這一點要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第7題,猜一猜的游戲可在小組內進行,猜的內容不應局限于教材上的一種,可先準備好多個三角形,由1人報出1個三角形的某個特征,其他同學猜測。

        第13題,這類操作有利于培養(yǎng)空間觀念,剪的方法或步驟也不一定相同,可由學生自行探索,再組織交流,只要學生的方法可行,就應給予肯定。

        第12、16*題,都是通過把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根據(j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求出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時應指導學生進行分割(轉化),其中長方形、正方形還可以通過90°×4=360°的方法來驗證。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擴展:五邊形、八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引導學生探究規(guī)律。

        第17*題,學生一般會通過有順序地數(shù)的辦法得出結果。有的也可能將數(shù)出的每個圖的三角形個數(shù)的規(guī)律轉化為數(shù)列的規(guī)律。

        三角形的個數(shù)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增加一條線就增加2,3,4…個三角形(見上圖第二行數(shù)列)。還可以指導學生在有規(guī)律地數(shù)三角形個數(shù)時發(fā)現(xiàn)(見上圖第三行數(shù)列):

        三角形個數(shù)=單個三角形個數(shù)+兩個單個三角形組成的三角形個數(shù)+三個單個三角形組成的三角形個數(shù)+…

        如,第四個圖形,單個三角形的個數(shù)是4,其三角形的總個數(shù)為4+3+2+1=10(個)。

        圖形的拼組

        (第90~94頁)

        本小節(jié)安排了兩個例題,例6讓學生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邊形,例7讓學生用三角形拼組圖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的特征,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學習用聯(lián)系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并為圖形面積的學習打基礎。

        1.例6。

        編寫意圖

       。1)安排了一個用同樣大小的三角形拼四邊形的活動,讓學生從中體會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關系。

       。2)在此基礎上,教材提出想一想:任何兩個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四邊形嗎?使學生通過動手拼擺,了解到可以拼成,并且拼成的四邊形可以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由此為后面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打基礎。

        教學建議

       。1)具體活動時,不一定按教材提供的思路拼,可以讓學生自主拼,看用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邊形,并說一說是怎么拼擺的。

        (2)自主拼擺后,可提出:是不是任何兩個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四邊形?讓學生通過動手拼擺回答這一問題。在匯報結果時,讓學生說一說用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四邊形,使學生明確拼成的四邊形可能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等。還可以讓學生看一看它們都是由什么樣的三角形拼成的,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

        2.例7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1)安排了用三角形拼出美麗圖案的活動,進一步感受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關系,同時享受創(chuàng)作的快樂,感受數(shù)學美。

       。2)作為范例,教材呈現(xiàn)了幾種用三角形拼出的實物圖:美麗的孔雀、健壯的馬、卡通式的船、可愛的房子。

       。3)“做一做”要求用七巧板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

        教學建議

        (1)本例所用的三角形,可以鼓勵學生課前用色紙剪出。各種三角形多準備一些。

       。2)本例可以設計成“我是圖案設計大師”等活動?梢宰寣W生共同設計,設計后展示交流,互相欣賞。展示作品時,可先讓大家猜一猜拼出的是什么,看像不像,并說一說作品中包含哪些圖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和其他圖形之間的關系。書上的圖案可讓學生欣賞一下,如學生有興趣也可以照著拼一拼,并說一說每個圖案中包含哪些圖形。

       。3)“做一做”中要用到七巧板,如果學生沒有可以讓他們用三角形拼制,從中進一步體會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關系,同時初步感知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圖形。

        3.關于練習十五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3題,在點子圖上畫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每種都要求畫出兩個不同的。如果學生畫出的兩個三角形共用一條邊(如下)也是可以的。

        第4題,可以讓學生利用“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直接判斷哪三根小棒可以擺出一個三角形。能擺出的三角形一共有四種:2 ,5,6;2,6,6;5,6,6;6,6,6。學生能擺幾種就擺幾種,不必舉全。但要指導學生有序思考。

        第7題,問用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拼指定的圖形,至少需要幾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拼一拼。如果有學生直接在所要拼成的圖形中畫線,看其中含有幾個規(guī)定的三角形,對于這種逆思考教師要給予表揚。

        教科書第93頁思考題,指導用正方形紙剪等邊三角形。其過程見下圖:

        折到第③步時,要注意提醒學生將AB邊向上折起,B點要與折痕相交(交點C),這樣沿BC、CA剪就能得到一個等邊三角形,為什么呢?原因是AC是由AB翻折過去得到的,所以AC=AB。而AC與BC,又可通過將剪好的三角形沿折痕對折完全重合,說明AC=BC。這一原因可以讓學生通過測量討論探究。

        4.生活中的數(shù)學。

        編寫意圖

       。1)本單元之后,教材安排了“生活中的數(shù)學”介紹平面圖形密鋪的知識。

       。2)密鋪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家庭、商場、街道用地磚鋪的地板、走廊,廁所里鋪的墻壁等,密鋪成的圖案絢麗、美觀,裝扮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以美的享受。教材因版面所限僅提供了一些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鋪起來的圖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密鋪并感受密鋪創(chuàng)造的美。并在最后展現(xiàn)了自然界中的密鋪現(xiàn)象,即小蜜蜂用六邊形密鋪成的蜂窩,讓學生在感受自然界奧秘的同時驚嘆于小蜜蜂的獨運匠心。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在學生知道密鋪的概念后,教師還可以展示更多的密鋪圖案,讓學生欣賞,談談感受并說說每種圖案是由哪些平面圖形拼成的,使學生初步感知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六邊形可以用來密鋪。同時也可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一些密鋪圖案,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要注意這里介紹密鋪,主要是使學生感受平面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對于密鋪的概念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不要拔高要求,如對于什么樣的平面圖形可以用來密鋪不要讓學生研究。

        (四)參考教案

        課題一: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0、81頁,練習十四第1、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師生分別準備木條(或硬紙條)釘成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情境導入

        1.展示課本第80頁情境圖:我們的城市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的變化。

        瞧,這是正在建設中的會展中心,不久的將來就會落成,成為我們城市新的標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車上發(fā)現(xiàn)三角形了嗎?請你描出幾個三角形。

        2.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上的三角形:電視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鐵橋上的三角形、交通標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4.導入課題:三角形在生活中有這么廣泛的運用,究竟它有什么特點?這節(jié)課我們將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板書課題)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特征。

        請你畫出一個三角形。邊畫邊想: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展示學生畫的三角形,組織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嘗試標出邊、角、頂點。

        反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引導:大家對三角形的特征達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

       。1)有三條邊的圖形叫三角形或有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2)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3)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的圖形叫三角形;

       。4)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5)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請學生對照上面的說法,議一議:下面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討論:哪種說法更準確?

        閱讀課本:課本是怎樣概括三角形的定義的?你認為三角形的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圍成”。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練習紙:三角形屋頂?shù)姆孔雍托崩瓨颉?/p>

        你能測量出三角形房頂和斜拉橋的高度嗎?

        學生在練習紙上操作。反饋:你是怎么測量的?

        指出: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81頁上的三角形。提問:這是三角形的一組底和高嗎?在這個三角形中,你還能畫出其他的底和高嗎?

        學生操作,然后評議交流。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問題。

        出示教材第81頁插圖:圖中哪兒有三角形?生產、生活中為什么要把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實驗解疑。

        下面,請大家都來做一個實驗。

        學生拿出預先做好的三角形、四邊形學具,分小組實驗:拉一拉學具,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實驗結果: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請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例子。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四1、2、3題。

        五、總結評價,質疑問難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對三角形有了哪些進一步的認識?還有什么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課題二: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2頁。

        教學目標:

        1.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知道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根據(jù)三角形三邊的關系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提高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學習的興趣。

        學具:不同長度的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課本82頁例3情境圖。

        (1)這是小明同學上學的路線。請大家仔細觀察,他可以怎樣走?

        (2)在這幾條路線中哪條最近?為什么?

        2.大家都認為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么原因呢?

        請大家看,連接小明家、商店、學校三地,近似一個什么圖形?連接小明家、郵局、學校三地,同樣也近似一個什么圖形?那么走中間這條路,走過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條邊,走旁邊的路走過的路程實質上是三角形的另兩條邊的和,根據(jù)剛才大家的判斷,走三角形的兩條邊的和要比第三邊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條邊都有這樣的關系呢?

        我們來做個實驗。

        二、實驗探究

        1.實驗1:用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

        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請大家隨意拿三根來擺三角形,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隨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擺成三角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擺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尋找原因,深入思考。

        2.實驗2:進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況下擺不成三角形。

       。1)每個小組用以下四組小棒來擺三角形,并作好記錄。

       。2)觀察上表結果,說一說不能擺成三角形的情況有幾種?為什么?

       。3)能擺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規(guī)律?

       。4)師生歸納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三、應用深化

        1.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三角形三條邊的一個規(guī)律,你能用它來解釋小明家到學校哪條路最近的原因嗎?

        2. 請學生獨立完成86頁練習十四的第4題: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單位:厘米)

        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關系來檢驗。)

        你能用下圖中的三條線段組成三角形嗎?有什么辦法?

        3.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 cm和5 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 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2)用長度為1 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3)要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范圍是。

        四、反思回顧

        在這節(jié)課里,你有什么收獲?學會了什么知識?是怎樣學習的?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7

        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復習課

        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是在教學完五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后,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教學設計是以數(shù)學思想方法為主線來安排教學內容的。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改革要以反映未來社會公民所必須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為主線,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因為數(shù)學的思想與方法是數(shù)學的靈魂,學生一旦擁有它,將終身受益。為此,我在這節(jié)課上,首先以學過的五個多邊形的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為載體,讓學生回憶整理其中所應用的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然后,我設計了四道實際應用的題目:(1)實際操作題;(2)觀察發(fā)現(xiàn)題;(3)先估后驗題;(4)解決“買地”題。我不以得出答案為滿足,而以學生能否應用各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目標,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評價等過程,提高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情感性目標: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的廣泛性。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shù)學學習的熱愛。

        2、探索性目標:通過操作、討論、合作等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活動,探索靈活應用各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3、知識性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已學圖形各面積公式,能靈活地應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第一階段:回憶整理所用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導入新課: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個單元,你們說說學了這個單元

        有什么用呢?(可以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并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jié)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實踐活動課?(電腦了出示課題。)

        1、逐個出示各種圖形學生用字母公式回答。(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電腦出示圖形和面積公式。)

        2、逐個梳理推導過程。

        (1)小組活動:他們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每一組選一種圖形,利用桌面上的

        學具說一說它們的面積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2)匯報:在師生共同口述推導時電腦出示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從三個方面來回答:①推導什么圖形,②用什么方法③它的面積公式是。例:我推導的是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推導出來的,它的面積公式是s=ab。)

        3、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1) 你們推導這些面積公式最初是從哪一個圖形開始的(長方形)它可以推出哪些圖

        形的面積公式,接著又從哪個圖形繼續(xù)推導。(電腦出示網絡圖如下:)

        (2)引導觀察,體會:現(xiàn)在老師把這幅圖轉過來看就象一棵大樹,而長方形就是這棵大樹的 “根”(電腦出示網絡圖)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這些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我們都運用了哪些數(shù)學方法?{(割補法、平移法)比如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拼合法、旋轉法)比如三角形到平行四邊形。}(遷移法:如: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與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轉化思想:如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課件出示以上所歸納的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學生齊讀思想與方法。運用剛才所學的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二階段: 應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結合情景,現(xiàn)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請大家觀察一下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上

        有我們學過的圖形?(黑板、書畫等。)以小組為單位,請你們在教室里找到一種物體它的面上有我們學過的圖形,測量出它的必備條件,求出它的面積。(注意測量時只要取整數(shù))

        匯報:①測量什么圖形?②測量什么條件?③面積多少(讀算式)(學具:卷尺、計算器)

        2、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知道了:長、寬、底和高,以及它們的面積。發(fā)現(xiàn)了:①相同點:②不同點)

        小結:剛才這些同學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是因為同學們運用了觀察對比的方法找這些圖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先估后算:

        (1)、在圖中大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48平方厘米。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小平

        行四邊形的底是大平行四邊形的一半,高相等。你怎么知道它是等底等高的呢?)

        中點

        (2)(如圖1)梯形的面積是72平方厘米。涂色部分面積是多少?(匯報: 怎樣求的?

        其實這道題我們用觀察法也可以算出來的。電腦演示:)

        三、發(fā)散思維:(開放性作業(yè)設計)

        某村有一塊荒地,(如上圖2)準備以每平方米200元的價格出售,如果買方有1.2萬元你認為夠不夠買?

        問:(1)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求什么?

        (2) 你能想出多少種求這個圖形面積的解決方法?(注意只要求計算其中最簡單的一

        種圖形的面積,其它方法只要畫出來。)(所用的方法附后)

        讓學生根據(jù)分割的塊數(shù)進行匯報。

       、傧葏R報分割中分割成兩塊的有哪幾種?

       、谟袥]有分成三塊的?分成兩塊就能解決問題,你分成三塊必須有特殊的作用。老師出示分割成三塊的圖形,你們觀察一下有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呢?(兩個半的長方形,這樣就能使計算簡便,這就叫找等量的方法,)想想看,這題除了按長方形去找等量外,你們不可以按什么圖形去找等量?

       、塾袥]有用補足法的?補成什么圖形?

        ④剛才你們所用的方法至少都出現(xiàn)了兩塊,能不能運用你們所學的辦法把它轉化成一種圖形,如果能的話不是更簡便了嗎?想想看,有沒有辦法。

        小結:你們做的方法肯定不止這些,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分割法、找等量的方法、補足法、移位法。)

        你們剛才已經選出最簡便的一種,算出它的面積了嗎?假如用這種方法算(找等量的方法)怎么算呢?如果用(移位法)怎么算?(滲透優(yōu)化思想)

        2、現(xiàn)在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嗎?如果買方有1.2萬元夠不夠呢?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有意義嗎?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主要圍繞以下三方面回答)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探究數(shù)射線上0.1、0.01、0.001三者之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2.借助計算器進一步學習、探究并歸納、總結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過程、能力與方法】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總結小數(shù)點移動的規(guī)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小數(shù)點移動規(guī)律”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思維的規(guī)律性。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并有條理地歸納小數(shù)點移動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小胖到玩具店買玩具,他把一個358.6元的玩具飛機看成35.86元,當他去付錢時,營業(yè)員阿姨會對他怎么說?

        2.比較358.6和35.86的區(qū)別,大小比較。

       。〝(shù)字相同且排列順序一樣;小數(shù)點位置不同;小數(shù)大小不同)

        3.引入:可見小數(shù)點移動會使小數(shù)的大小發(fā)生變化,那這種變化到底有什么規(guī)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板書課題)

        【策略說明:鼓勵學生大敢猜想,使學生對探究規(guī)律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學習的心理高潮】

        二、感知規(guī)律--利用數(shù)射線探究

        1.初步感知

       。1)嘗試證明小數(shù)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shù)什么變化。

        師:你怎么證明358.6的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一位原數(shù)就縮小了10倍的?

       。2)小組討論?煽磿詫Wp30在數(shù)射線上找關系。

        在數(shù)射線上找出0.001、0.01、0.1,找出三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并根據(jù)三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列出以下兩組算式。

        0.001×10=0.01

        0.01×10=0.1

        0.1×10=1

        1÷10=0.1

        0.1÷10=0.01

        0.01÷10=0.001

        觀察以上兩組算式中小數(shù)點的位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合作討論)

        【策略說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2.歸納規(guī)律

        生: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shù)擴大10倍;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shù)縮小10倍。

        三、驗證規(guī)律--利用計算器探究

        1.同桌合作,用數(shù)字卡片擺出小數(shù)1.41,將1.41分別乘以10、100、1000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驗證。

        2.同桌合作,用數(shù)字卡片擺出小數(shù)1.41,將1.41分別除以10、100、100 0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驗證。

        3.學生小結:移動小數(shù)點時,如果位數(shù)不夠,要用“0”來補足,缺幾個位就補幾個0。

        【策略說明:移動時小數(shù)位數(shù)不夠用0補足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通過學生用卡片移動時發(fā)現(xiàn)位數(shù)不夠,引發(fā)大家的.思考:該怎么辦?通過引導學生實際操作,化抽象為具體,深刻體會位數(shù)不夠時要用0補足。通過結合學生典型錯誤,讓學生自己評價,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四、鞏固規(guī)律

        1.基本練習。

       。1)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兩位,原來的數(shù)就(),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三位,原來的數(shù)就()。

       。2)下面的數(shù),同50.6比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5.06 0.506 506 0.0506 5060

       。3)1.0 5乘1000得(),就是把1.05的小數(shù)點向()邊移動了()位。

        2.變式練習。

        同桌合作,一人移動小數(shù)的小數(shù)點,另一人說出發(fā)生的變化。

        3.拓展練習。

        如果一個小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一位,再向右移動兩位,又向右移動三位,則原數(shù)大小有什么變化?

        4.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學生: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這規(guī)律在學習和生活有什么應用?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9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共有“五個板塊”的內容:小數(shù)的意義和讀寫法、小數(shù)的性質和大小比較、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和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其中小數(shù)的意義的理解是本單元的關鍵。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而且知識點比較散,所以這一單元的復習有一定的難度。

        學情分析:

        根據(jù)學生平時的作業(yè)情況,筆者出了相應的前測卷,了解了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前測分析,發(fā)現(xiàn):本單元知識學生的錯誤主要集中在小數(shù)的意義、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和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這三塊內容,其中學生對小數(shù)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很不樂觀,情況如下:

        圖1第一幅圖的錯誤率居然達到了25、53%,第二幅圖的錯誤率是36、17%,圖2的錯誤率也是25、53%。圖1第一幅圖和圖2的錯誤率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測試前我以為這樣的基本的題、常見的題,學生的掌握情況會比較好,但是前測的結果讓我吃了一驚。圖1第一幅圖錯誤的學生大部分填了1、4,第二幅圖大部分填了0、3。細細分析圖1這么高的錯誤率,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只是關注到了涂色部分的份數(shù)而沒有關注到分成的總份數(shù),實質上學生對小數(shù)的意義沒有真正地理解。至于圖2,我發(fā)現(xiàn)學生說不出1到2這一大段表示多少,也就是說學生對這樣的題學生沒有真正地理解后去做,有些無從下手。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系統(tǒng)地整理和復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知識,溝通小數(shù)和分數(shù)、小數(shù)和整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2、通過介紹0.3、分析錯例、猜數(shù)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復習與整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在學習中,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到表達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產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通過整理和練習,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整理和練習,對知識的進一步領悟。

        教學預設:

        一、梳理知識

        1、回顧知識。

       。1)揭題: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對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進行整理和復習。(出示課題: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

       。2)引導回顧:回憶一下,這一單元我們學了哪些知識?

        根據(jù)生說師相機板貼知識點。

        2、整理知識。

       。1)提出問題:那現(xiàn)在我寫一個小數(shù)(板書:0.3),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介紹它嗎?

       。2)明確要求:在你的介紹中不出現(xiàn)這個數(shù),但讓別人一聽就明白你在介紹它。(出示課件)

       。3)回答一生,理解要求

        評價:這樣的介紹符合要求嗎?

       。4)知識歸類:他用到了這兒的什么知識?

        3、獨立思考

       。5)思考:他是從意義的角度來介紹的,那還有不一樣的介紹嗎?

       。6)記錄:看來已經有很多同學想到了,別急,把你想到的記錄在學習單第1題的框里。

        學生記錄。

        師巡視并引導:想到一種的`再想想還有沒有不同的介紹方法,比一比誰想到的方法最多。

        (7)匯報,根據(jù)生說師相機板書內容。

        預設:

       、僖饬x:3個0.1;畫圖;十分位上是3,個位是0等。

       、诖笮”容^:比0.2大比0.4小的一位小數(shù)。

       、坌(shù)點的移動規(guī)律:如3的小數(shù)點左移一位是幾。

       、芙茢(shù):如0.29保留一位小數(shù)。

        ⑤單位換算:如300千克等于幾噸。

       。8)總結:一個0.3大家居然想到了這么多,這是我們全班同學的智慧,把掌聲送給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0.3”,讓學生自主地對本單元知識進行梳理。這樣的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說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樣的學習任務,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在“思考介紹方法”和“匯報介紹方法”的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表達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

        二、查漏補缺

        1、過渡:剛才我們用一個0、3對這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梳理,這節(jié)課除了梳理,我們還需要查漏補缺,我對你們的作業(yè)和練習情況進行了整理。猜一猜,我們班哪塊知識錯誤最多?(出示課件)

        2、根據(jù)生說,課件相機出示相應內容并分析。

        預設:

       。1)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

       、俪鍪惧e例。

       、谡f妙招:的確,這塊內容錯誤比較多。那做這類題目誰有妙招?

        學生總結方法,師板書。

        ③做一做:那讓我們用這個妙招一起來做一做這幾題。在學習單第2題的框里寫一寫過程。

        ④匯報,師相機書寫過程。

       。2)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

       、俪鍪惧e例。

       、诜治鲥e誤:這題錯誤稍微有點多,主要有兩種錯誤,(出示錯例)你能幫忙分析一下錯誤原因嗎?

        生分析原因。

       、垡龑Э偨Y:對于做這樣的題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小數(shù)的性質與大小比較。

       、僬n件:恭喜你們,你們做得很棒!

       、跍贤(lián)系:同學們做得這么棒,這個問題肯定難不倒大家,那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跟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弁澜涣鳎合牒玫母勒f一說。

       、軈R報。

       。4)小數(shù)點的移動規(guī)律。

       、僬n件:恭喜你們,你們做得很棒!

       、跍贤(lián)系:小數(shù)點的移動規(guī)律其實我們早就用到過了,一起來看。

        出示題,做題,問: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小數(shù)的意義和讀寫法。

       、僬n件出示:找0、4題

        ②學生判斷:圖2、

       、奂ひ桑簣D1為什么不可以?(0.04)圖3呢?(0.8)

        ④總結:都涂了4格,為什么表示的小數(shù)卻不一樣?

        圖1得出4/100,圖2得出4/10,圖3:通過再分得到了8/10,所以這個4格其實表示的是0.8。所以我們不僅要看涂的份數(shù),還要看分的總份數(shù)。

        ⑤溝通聯(lián)系:那問題又來了,出示問題:小數(shù)和分數(shù)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拮鲥e題:相信現(xiàn)在大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吧!這題應該是(1.04)這題呢?總份數(shù)不是10份的要先平均分成10份,是0.6。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錯誤情況,讓學生對本單元易混淆和出錯的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查漏補缺。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說出自己解題的思考過程,總結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思維能力;讓學生溝通小數(shù)與整數(shù)、小數(shù)與分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優(yōu)化。而且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選擇研究內容,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鞏固提升

        1、猜數(shù)。

       。1)大家學得這么棒,獎勵大家玩一個猜數(shù)的游戲,(出示課件:猜猜我心中想著幾)它就裝在這個信封里。

       。2)第一猜:給大家第一條信息:它在1與2之間(課件出示直線),會是幾呢?

        生猜。

        師:有多少種可能?(無數(shù)種)

        (3)第二猜:那再給你第二條信息:它保留一位小數(shù)約是1、7,可能是幾?

        生猜,師相機板書。

        師:那這個數(shù)最小是幾?

        最大是幾?(1、74,1、749……)(師板書)

        師:這些數(shù)都有可能嗎?為什么?(只要看百分位,跟后面的數(shù)沒關系。)

        師:那找得到這個最大的數(shù)嗎?(找不到)

        師:那有多少種可能?(無數(shù)種)

        (4)第三猜:那再給你一個信息:它是一個兩位小數(shù)。

        生猜,師判斷:大了,小了。

        (5)揭曉答案:1.66

        2、找位置。

        (1)那你能在這條線上找到1、66的位置嗎?

       。2)那要準確地找到它,誰有好方法?

        3、說關系。

       。1)出示1、0、1、0、01。

       。2)問:1、0、1、0、01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猜數(shù)”和“找位置”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對本單元知識進行綜合練習,加深學生對小數(shù)的意義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對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等的認識,直觀地理解1、0、1、0、01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猜數(shù)”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近似數(shù)的取值范圍;在“找位置”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感知“找小數(shù)位置”的步驟:先確定這個小數(shù)在哪兩個相鄰的整數(shù)之間,再確定它在哪兩個相鄰的一位小數(shù)之間……感知“找小數(shù)位置”的方法:可以從左往右,也可以從右往左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是怎么復習的?對你以后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讓學生回顧這節(jié)課復習與整理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74650285750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

        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整理和復習

        742950228600意義和讀寫

        意義和讀寫

        板書(部分):

        63500057150

        742950114300性質和大小比較

        性質和大小比較

        74295025400小數(shù)點的移動規(guī)律

        小數(shù)點的移動規(guī)律

        768350273050單位換算

        單位換算

        768350203200近似數(shù)

        近似數(shù)

        教學反思:

        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且知識點比較散,對于這一單元的復習,怎樣對知識進行梳理?怎樣可以做到高效?怎樣能讓學生形成新的認知?通過對這一節(jié)課的研究,感悟到上好復習課,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去展開。

        1、制定任務,高效梳理。

        學習任務好比承載教學內容的“舟”,復習課學習任務的選擇要符合知識內在的邏輯,又要構建整體的學習框架。“介紹0.3”這一任務無疑是一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學生需喚醒所有有用的知識,這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0.3”,承載了本單元涉及的五塊內容,學生通過“介紹0.3”,一個單元的知識點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出來,高效地完成了本單元的知識梳理。

        2、基于學情,有效復習。

        復習的功能之一是查漏補缺,也就是說,要針對學生學習困難和錯誤進行復習。這一單元知識多又散,一節(jié)課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通過前測,了解了學生的學情。

        小數(shù)的讀寫、性質與大小比較、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這些內容學生基本上沒有問題,所以這節(jié)課中對這些內容的處理相對比較簡單,如大小比較知識只是讓學生溝通了小數(shù)大小比較與整數(shù)大小比較的聯(lián)系;小數(shù)點的移動規(guī)律也只是讓學生溝通了跟以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本節(jié)課的重點放在小數(shù)的意義、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等內容上。如“找0.4”題,通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涂了4格,表示的小數(shù)卻不一樣”,通過比較、分析、總結,讓學生感悟到“不僅要看涂的份數(shù),還要看平均分成的總份數(shù),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的才能直接寫成小數(shù)”,從而進一步理解了小數(shù)的意義以及小數(shù)與分數(shù)的聯(lián)系。又如“單位換算”這塊內容錯誤比較多,所以讓學生經歷了“說妙招——用妙招——說思路”這樣一個過程,幫助學生掌握這塊內容。

        這樣針對學生錯誤的復習過程,極大地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并有效地對本單元內容進行了復習。

        3、精選練習,合理拓展。

        復習課除了查漏補缺,還要使學生進一步地熟練技能、拓展思維,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關注恰當?shù)耐卣剐浴H纾河嘘P“小數(shù)與近似數(shù)”的題學生常碰到如“一個兩位小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約是3.5,這個小數(shù)最大是(),最小是()”這樣的題,所以學生以為“近似數(shù)是3.5的數(shù)只有兩位小數(shù)這幾個數(shù)”。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猜“近似數(shù)是1.7的數(shù)”,通過找符合要求的最小數(shù)和最大數(shù),讓學生從這種固定思維中走了出來,感悟到“近似數(shù)是1.7”的數(shù)有無數(shù)個,并初步感知近似數(shù)的取值范圍。又如:找1.66的位置,學生經歷了“說大概的位置——找確切位置”的過程,并在找確切位置的過程中,讓學生用“順著”和“倒著”等不同的方法來找,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0

        一、單元教學內容

        平均數(shù)與條形統(tǒng)計圖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認識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fā)現(xiàn)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3、在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信息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并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5、體會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

        6、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認識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并解答,能發(fā)現(xiàn)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四、單元教學安排

        3課時

        第1課時

        平均數(shù)

        一、教學內容:

        平均數(shù)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均數(shù)的過程,學會尋找平均數(shù)的方法移多補少、先總后分,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

        2、在運用平均數(shù)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難點: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課件出示:班級圖書角的書架上層有8本書,下層有4本書。

        提出問題:同學們能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層書架上的書一樣多嗎?

        2、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師生交流后,教師用課件操作并提問:現(xiàn)在每層都有6本書了,這個6是它們的什么數(shù)?(平均數(shù))我們是如何求出平均數(shù)6的呢?

        師生交流后明確是通過把上層書本移2本至下層得到的相同數(shù)。今天,我們就來深度認識一下“平均數(shù)”這個朋友。板書課題:平均數(shù)。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統(tǒng)計圖:環(huán)保小分隊的四名同學收集的礦泉水瓶如下(課件出示統(tǒng)計圖)。

        師:從統(tǒng)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交流后反饋:從統(tǒng)計圖中,可以知道:小紅收集了14個,小蘭收集了12個,小亮收集了11個,小明收集了15個。

        師: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求平均數(shù)的問題。

        (2)解決問題: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師:你是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的?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如何解決?小組交流探討。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展示。

        匯報預測:方法一:移多補少,學生匯報,多媒體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師:像這樣,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shù)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shù)叫做這幾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13是14、12、11,15的`平均數(shù)。

        方法二:根據(jù)總數(shù)量÷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得。(14+12+11+15)÷4=52÷4=13(個)。

        (4)小結: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shù)。也可以用數(shù)據(jù)的總和除以數(shù)據(jù)的個數(shù)求出平均數(shù)。數(shù)據(jù)較少時,我們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數(shù)據(jù)較多時,用先求總數(shù)再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

        (5)教師追問:平均每人收集13個,是不是每個人真的都收集了13個?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句話的?

        師生交流后明確:“平均每人收集13個”表示每個人收集的數(shù)量可以比13個多,也可以比13個少,也可以剛好是13個。

        (6)區(qū)分“平均分”和“平均數(shù)”。

        ①把52個礦泉水瓶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幾個?

        ②每人分到13個和平均每人收集13個,這兩個“13”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師生交流后小結:平均分是實實在在的量,平均數(shù)是虛擬的量。2、教學例2。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四(1)班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進行踢毽比賽,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課件出示教材第91頁的情境圖和兩張統(tǒng)計表。

        師:這兩張統(tǒng)計表給出了他們踢毽的成績。觀察兩張表,你能從中知道些什么?(參加人數(shù)、每人的踢鍵個數(shù)等)

        (2)探索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你認為是男生隊的成績好一些還是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呢?說說你的理由。讓學生充分從多個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隊的踢毽情況。在嘗試中體會到用平均數(shù)能較好地說明問題。

        學生動手列式計算:

        男生隊:(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隊:(18+20+19+19)÷4 =76÷4 =19

        (3)全班匯報交流。

        師:為什么男生隊除以5而女生隊是除以4呢?你認為是男生隊還是女生隊成績好?師生交流后明確:因為男生隊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隊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隊平均每人踢17個,女生隊平均每人踢19個,女生隊的成績好一些。

        師:問題解決了嗎?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交流后明確:用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來分析得到的數(shù)據(jù),常常能反映一般情況,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三)鞏固發(fā)散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2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數(shù)的。

        2、四(1)班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第一組種了180棵,第二組種了166棵,第三組種了149棵,平均每組種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求平均數(shù)可以采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幾個數(shù)據(jù)的總和再除以這幾個數(shù)的個數(shù),所得的結果即為平均數(shù)。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后記

        略

        平均數(shù)

        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數(shù)據(jù)較少:移多補少法常用方法:總數(shù)÷份數(shù)=平均數(shù)

        第2課時

        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一、教學內容

        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二、教學目標

        1、在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認識兩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提出并回答問題,能發(fā)現(xiàn)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3、通過對生活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以及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畫出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難點:根據(jù)統(tǒng)計圖發(fā)現(xiàn)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直尺、三角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你們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qū)有多少人嗎?(學生回答)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學縱向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1)課件出示教材第95頁例3某地區(qū)城鄉(xiāng)人口統(tǒng)計表。

        提出問題:怎樣才能清楚地表示這個地區(qū)這幾年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的人數(shù)變化呢?學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統(tǒng)計圖來表示。讓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統(tǒng)計表,分別完成某地區(qū)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人口的縱向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2)展示學生繪制的統(tǒng)計圖。

        提出問題:從這兩個統(tǒng)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師: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xx年與xx年中城鎮(zhèn)人口與鄉(xiāng)村人口的變化情況?那該怎么辦?學生討論,匯報。引導學生把兩個統(tǒng)計圖并列排放來比較,并思考怎樣把它們合并起來。

        2、教學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1)提出問題:如何才能把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合并成一個統(tǒng)計圖呢?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探討,試著繪制統(tǒng)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內其他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復式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使學生認識到為了區(qū)分兩個內容,采用不同顏色的長方形來表示。

        (4)分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從這個統(tǒng)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小結時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統(tǒng)計圖發(fā)現(xiàn):該地區(qū)近年來城鎮(zhèn)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總數(shù)逐年上升,同時對學生進行人口教育。

        3、教學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1)出示教材第96頁不完整的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獨立把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2)展示作品。

        請你說一說,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應該怎樣繪制?

        師生交流后明確:這個統(tǒng)計圖中橫軸表示人數(shù),縱軸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畫出的條形是橫向的。

        (3)分析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從這個統(tǒng)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4)比較縱向與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兩種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即: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和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請同學們對比這兩種統(tǒng)計圖,思考:丙種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師生交流后小結:這兩種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當數(shù)據(jù)種類不多,但是每類數(shù)據(jù)又比較大時,用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更方便。

        4、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7頁“做一做”。

        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完成統(tǒng)計圖。并回答統(tǒng)計圖后的問題。

        (三)鞏固發(fā)散

        市場甲、乙兩種品牌的果汁飲料一、二、三月銷售情況如下表。請你動手繪制統(tǒng)計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2、如果你是超市的經理,下個月應該怎么進貨?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并掌握了兩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方法。

        (五)板書設計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六、教學后記

        略

        第3課時

        營養(yǎng)午餐

        一、教學內容

        營養(yǎng)午餐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營養(yǎng)與健康的常識,培養(yǎng)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jù)營養(yǎng)專家的建議運用正確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分析調配科學、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確科學、合理的飲食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運用數(shù)據(jù)解決問題的能力。難點:科學分析結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你們平時喜歡吃哪些菜?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營養(yǎng)午餐。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自主配餐。

        (1)出示教材第101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jù)要求自主選擇一份菜譜。

        (2)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的搭配方案。

        2、科學評判。

        (1)介紹科學的配餐要求:我們點的菜是否符合營養(yǎng)學標準呢?“不應低于”、“不超過”是什么意思?用數(shù)學符號應該怎樣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熱量、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情況。出示每份菜的熱量、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表。

        3、小結。

        我們在進行午餐營養(yǎng)判斷時既要看熱量又要看脂肪,只有兩種指標都不超量時才能算是營養(yǎng)的午餐。

        (三)鞏固發(fā)散

        1、學習合理搭配。

        如果讓你動手搭配菜譜,你會了嗎?每人只搭配一組就行。要求:在這十種菜中任選三種搭配一起,營養(yǎng)一定要合理。分組討論,集體匯報。各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的搭配方案。

        2、小結。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營養(yǎng)搭配的要求: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

        3、統(tǒng)計全班同學喜歡的菜譜。

        (1)男女生各選一個代表收集數(shù)據(jù),教師記錄。

        (2)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完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板書設計營養(yǎng)午餐

        熱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過50g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

        六、教學后記

        略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月 日 第 課時

        教學內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褡寣W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袷箤W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jù)條件提出問題。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qū)?每個區(qū)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jù)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xù)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后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xiàn)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shù),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shù)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shù)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jù)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理解線段圖所表示的意思,能根據(jù)線段圖分析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明確解題思路,體會運用畫圖法解決問題的價值。

        2.學生能夠用“把得數(shù)代入原題”的方法來檢驗題目中的所有條件,體會檢驗的價值,培養(yǎng)檢驗的習慣。

        3.學生在經歷借助線段圖描述問題和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過程中,體會到畫線段圖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能主動運用這樣的策略分析、思考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用線段圖描述、分析問題。

        2.教學難點:能根據(jù)線段圖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正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直接導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什么內容?

        師:老師這兒有道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教學新知

       、謇斫忸}意

        1.(出示例1)師: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1生)

        2.師:要求兩人各有郵票多少枚,該怎樣解決?

        3.生口答,師板書算式(可能出現(xiàn)兩種方法)。師問沒有舉手的人:他們的方法你能聽懂嗎?

        4.師對口答生:有同學聽不懂你們的方法,該怎樣辦?(畫線段圖)

       。ㄈ粲袀別生懂,還有人不懂。怎樣讓大家都都聽得明明白白?)

       、孀灾鲊L試畫線段圖,進而自主建構正確規(guī)范的畫法

        師:好巧,老師和你們想到一塊了,我根據(jù)題意也畫了一幅線段圖,能看懂嗎?(停頓)先填一填,然后和同桌說一說。

        師:誰來指一指說一說你看懂了什么?(上面的線段表示小寧的郵票,下面的線段表示小春的郵票,小春的郵票比小寧多12枚,小寧和小春一共有72枚。)

        師:這兒為什么填12,而這兒為什么是72?

       、缋斫饩段圖的意思

        1.師:我把文字去掉了,還能看懂嗎,誰來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1生說)

        看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明確思路

        1.看圖理解生所說的思路

        (1)師:我們來看圖想一想,××是用怎樣的思路來解答的?

       。2)師:想明白了嗎?來!在圖中指一指、說一說。(生具體解釋每一步的思路)

        (3)師:這里的72-12表示什么意思?得到的60能在圖中指出來嗎?這個60可以看作什么?(2個小寧的郵票數(shù)量)

        2.看圖想不同的思路

        (1)師:還有不同的'思路嗎?看圖想一想。(停頓)看圖能想明白××的思路嗎?

       。2)師:有想法的和同桌說一說。 想明白的和同桌說一說。

       。3)師:誰來說說(師板書)

       、轶w會畫線段圖的價值

        師: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大家現(xiàn)在不僅能看懂他們的解題方法,還能說清楚解題思路?

       。ó嬃司段圖,小寧和小春之間的郵票關系就更清楚了,也明白了解決的思路。)

        2.師:看來當我們無法說清楚聽明白時,借線段圖就能理解清楚了。

       、陮Ρ葍煞N解決思路

        1.師:我們來比一比這兩種解決思路,有什么相同之處?

       。ǘ际窍劝研幒托〈旱泥]票變得同樣多。)

       、雽W會檢驗的方法,培養(yǎng)自主檢驗的習慣

        1.師:要想知道算出的結果對不對該怎么辦?

        2.告知:我們可以用“把得數(shù)代入原題”的方法來檢驗,試著寫一寫。

        3.展示學生的檢驗方法。(檢驗一個條件夠不夠?)

        4.師:看來需要檢驗題目中的每一個條件,這樣檢驗有什么好處?

       、旎仡欉^程,說體會

        師:回顧剛剛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想說的?

       。▽W生匯報)

        回顧在解決哪些問題時用過畫圖的策略

        1.師:其實畫線段圖也是我們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叵胍幌,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用畫圖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

       。▽W生匯報,教師適時課件出示)

        三、變式練習

        1.(出示線段圖)師:如果把小春比小寧多12枚變成小春比小寧少12枚,你還能看懂嗎?(停頓)

        2.師:從圖中你了解到了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

        3.師:我們來比一比這兩幅線段圖,多12枚和少12枚在畫的時候有什么不同?

        4.師:看來多出的數(shù)量一般畫成實線,少的數(shù)量一般畫成虛線。

        5.(出示:小寧和小春各有郵票多少枚?)師:要求現(xiàn)在小寧和小春各有多少枚,你想用怎樣的思路來解決?

        6.學生獨立完成。寫好后把你的思路說給同桌聽一聽。

        7.(選擇兩種思路)學生展示并說具體的思路。

        8.師:結果對不對該怎樣辦?會檢驗嗎?

        9.師:誰來說一說。(學生口述檢驗方法。)

        四、比對例題與變式練習

        1.師:比一比剛剛所解決的兩個實際問題,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2.明確:都知道兩個數(shù)量的和與差,都是求這兩個數(shù)量分別是多少。

        3.師:它們的分析思考過程有什么相同之處?

        4.明確:都是花線段圖來分析思考,都想辦法把兩個不相等的數(shù)量轉化成相等的數(shù)量。

        五、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完成練習八的第2題

       。1)師:剛剛我們研究的是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和與差的問題,如果數(shù)量變多了,你還敢嘗試嗎?

       。2)(出示練習八的第2題)師:靜靜地看一看,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指名兩生說)

        (3)師:你想用怎樣的思路來解決,試著寫一寫。

        (4)學生展示匯報,并說出思路。

       。5)師:誰來口述檢驗過程?

       。6)(如果出現(xiàn)加法)師:這里為什么加30?比一比這兩種計算方法,哪種更簡便?

        六、全課小結

        1.師:現(xiàn)在再來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有什么更深的體會嗎?

        2.師:畫圖解決問題的策略好嗎?好在哪里?是不是所有的實際問題都能用畫圖的策略來解決?看來畫圖只能解決一類問題,今后我們還會學習更多的策略。

        七、板書設計:

        畫線段圖解決實際問題

        72-12=60(枚) 72+12=84(枚)

        60÷2=30(枚) …小寧 84÷2=42(枚) …小春

        30+12=42(枚)…小春 42-12=30(枚)…小寧

        檢驗:30+42=72(枚)

        42-30=12(枚)

        答:小寧有郵票30枚,小春有郵票42枚。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shù)和近似數(shù)的含義。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后面的尾數(shù),求出它的近似數(shù)。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shù)和精確數(shù),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shù)字中,你認為哪個數(shù)字描述得更精確?為什么?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shù)。

        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shù)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ㄒ唬┱J識近似數(shù)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lián)系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shù)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shù)是近似數(shù)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shù);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shù)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shù)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shù)來表示,這樣的數(shù)是近似數(shù)。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shù)。

       。ǘ┣笠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xx年某市人口情況統(tǒng)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并讀出這幾個數(shù)。

        2.借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 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shù)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shù)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么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shù)。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 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shù)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shù),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要把這個數(shù)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數(shù)省略。尾數(shù)的最高位上的數(shù)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shù)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shù)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shù)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shù)的近似數(shù)。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shù)的。

        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匯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shù)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shù)?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qū)分精確數(shù)和近似數(shù)。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shù),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shù)。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匯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并進行軸對稱圖形的判斷。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動手操作、閱讀等能力。

        3、領略自然世界的美妙與對稱世界的神奇,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對稱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喚起回憶

        師:鱷魚——小西,今天帶來了一個游戲,需要我們認真閱讀文字,根據(jù)文字準確做出動作。準備好了嗎?誰愿意上來做一做?和你想象中的動作一樣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文字,學生領會文字的意思,并準確地用富有同去的動作表達出來。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左手的動作和右手的動作是一樣,但方向相反。課前游戲,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也喚起左右相對的知識回憶。

        師:同學們喜歡讀繪本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數(shù)學繪本《什么是對稱》?粗饷嬲f說你的發(fā)現(xiàn)。

        預設生:圖案、作者、書名……

        師:封面上的元素很多,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從封面就可以了解到這么多信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走進繪本,初步感悟

       。ㄒ唬┯^察發(fā)現(xiàn)對稱

        師:小鱷魚——小西愛好做手工和攝影,瞧!這兩只蝴蝶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師:你是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的對吧?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一下呢?教師示范對折,對折后發(fā)現(xiàn)蝴蝶的左右兩邊翅膀完全重合。

        板書:對折完全重合

        閱讀繪本:請伸出你的左手、右手體驗一下完全重合。教師示范,學生跟著做。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感性材料中提供出數(shù)學本質的東西,了解什么是軸對稱圖形。

       。2)折一折

        四人或六人一小組,折一折組內的圖形小組長先展示完整的圖,再向全班判斷,最后驗證給全班同學看。

        【設計意圖】在操作實踐中讓每位學生親歷感受到有些圖形的兩邊對折之后完全重合,這一類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滲透猜想驗證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體驗通過對折來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三、再次走進繪本,反饋提煉

       。ㄒ唬┲敢恢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蝴蝶的對稱軸在哪里。用手比劃一下對稱軸。動態(tài)演示蝴蝶翅膀對折的過程,蝴蝶翅膀對折過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文字“山”、“巨”的對稱軸,先比劃,再折一折,最后在的實物中畫出來。

        師:你們現(xiàn)在能找準對稱軸嗎?請同學上來指一指。

        【設計意圖】從繪本中提煉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動態(tài)演示蝴蝶舞動翅膀的過程,讓學生將“舞動翅膀”與“對折”對應理解,“對折”與“大小形狀相同”對應理解,進而理解“對稱”,把圖形分成兩部分的那條線叫“對稱軸”。

       。ǘ﹥然R師:在蝴蝶、樹葉、漢字上都發(fā)現(xiàn)了對稱的現(xiàn)象,我們一起來小鱷魚的.房間,你發(fā)現(xiàn)對稱了嗎?同桌相互說一說。師: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對稱,我們一邊欣賞圖片(課件出示),一邊比劃一下對稱軸。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生活中的大量具有對稱現(xiàn)象的圖片,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讓學生感受對稱美。

        (三)應用知識

        1、沿著一張紙的中線對折,然后剪出你想要的圖形,任何形狀都可以。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再次感悟對稱

        2、剛才,小鱷魚給我們介紹了檢驗是否對稱的實驗——對折實驗,它還有一個實驗,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動手試一試。用鉛筆在第二次折痕處戳一個洞,想象一下,有幾個洞?它們的位置是怎樣的?用筆畫出來。教師操作,驗證是否畫對。再次戳洞,位置在紙的另一邊。

        【設計意圖】兩次戳洞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讓學生先想象在操作驗證,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拓展數(shù)學繪本閱讀師:小鱷魚帶給你的知識,你學會了嗎?關于“對稱”的知識,我們還沒學完呢!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跟你的家長一起繼續(xù)進行閱讀。

        五、板書設計

        什么是對稱

        軸對稱圖形

        對折、完全重合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平均數(shù)和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體會平均數(shù)和條形統(tǒng)計圖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能根據(jù)已知條件求平均數(shù),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繪制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繪圖能力。

        3、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tǒng)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想像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應用。

        2、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3、根據(jù)統(tǒng)計圖進行分析。

        教學指導:

        1、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平均數(shù)、復式統(tǒng)計表、橫向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縱向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等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基礎。教師要很好地在復習已有知識,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把握好教學的起點。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理解平均數(shù)和認識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利用平均數(shù)知識和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這樣就把數(shù)據(jù)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tǒng)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tǒng)計觀念。

        同時,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自主繪制統(tǒng)計圖,與同伴交流發(fā)現(xiàn)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還可以根據(jù)本地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認識平均數(shù)和統(tǒng)計圖,認識統(tǒng)計的作用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會利用統(tǒng)計結果進行合理的判斷、預測和決策,能初步理解統(tǒng)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實際情境,使學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為什么要運用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的意義。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08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2-04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09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30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15

      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16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02-23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4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