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用圖表現(xiàn)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
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顯微鏡、水樣、玻片、抹布等、觀察水樣
2、技能準備:課前簡單培訓制作玻片標本的注意點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準備的水樣
(1)學生觀察水樣
。2)學生匯報:觀察燒杯里的水,你觀察到水里有什么?這些結果你是用什么觀察到的?
(3)討論: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這些東西呢?還有沒有可能有其它的東西?
。4)談話:怎么才能知道這杯水里有沒有我們剛才說的細菌等這些東西?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借助工具——顯微鏡)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組領。
(1)談話: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目鏡(對著眼睛) 物鏡(對著標本) 載物臺(放置標本)
反光鏡(反射光線、照亮標本) 調節(jié)螺旋(調節(jié)焦距、看清標本)
鏡臂 通光孔 鏡座
。2)教師講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強調
、俜垂忡R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谑褂脮r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③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④輕拿輕放。
三、組織學生借助顯微鏡觀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導觀察教師準備好的水樣標本
、僬勗挘猴@微鏡下,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畫在活動記錄上。
、趯W生分組觀察。
。ㄔ趯W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視)
、蹍R報交流:你觀察到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匯報時學生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觀察記錄,并用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生活周圍水里的微生物
、傩〗M制作小組采集水樣觀察玻片
②自主觀察
、蹍R報交流:說說自己小組采集的水樣中有什么
(3)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4)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體展示水中各種常見微生物
四、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認識微生物的相關知識
(1)學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僬勗挘耗阒廊绱松衿娴氖澜缡钦l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嗎?
、趯W生閱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厶釂枺和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體展示在各種環(huán)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小學科學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經過蛾眉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變化規(guī)律。
。3)了解月相變化的成因。
2、科學探究
。1)能持續(xù)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月相,找出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2)能依據(jù)模擬實驗的現(xiàn)象推理、分析并得出月相變化的成因。
3、科學態(tài)度
具有長期堅持觀察的學習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堅持持續(xù)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的月相,了解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及成因。
三、教學準備
課件、月相變化動態(tài)gif、乒乓球、手電筒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生活情景:在電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辯解道,“我昨晚借著月光,看見他從牛棚中偷走了!。但警察卻說,“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電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問,“為什么那天沒有月光呢?”
產生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月相是很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學生一般都知道有幾種不同的月相,間接的會認為每天都可以看得見月亮(除了天氣原因外)。而且學生不會每天去觀察月亮,因此極少會有學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了解在新月的時候是沒有月光的。于是就會產生疑惑,“為什么警察這么肯定沒有月光?”
驅動任務:什么時候月亮沒有月光呢?
活動1:月有圓缺變化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都見過月亮哪些樣子?
學生經過交流,他們會發(fā)現(xiàn)月亮有多種形狀,有的時候像圓盤,有的時候像鐮刀……這時,教師提出月相的概念,月相是對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部分的狀態(tài)的稱呼,并通過圖片讓學生認識幾個典型的月相及其名稱:滿月、上弦月、下弦月、蛾眉月。
在認識月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彎彎的蛾眉月怎么就變成了圓月?”引導學生思考月相是如何變化的。
活動2:月相變化有規(guī)律
月相是有變化的,經常在農歷十五的時候能見到滿月,月相的變化有沒有規(guī)律呢?教科書上的表格是妍妍從滿月開始,在一個月內每天觀測月亮,記錄下來的月相,同學們分析妍妍的.月線觀測記錄,你發(fā)現(xiàn)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了嗎?
學生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能發(fā)現(xiàn),月相呈現(xiàn)“滿月——下弦月——蛾眉月——看不見月亮——蛾眉月——上弦月——滿月”的規(guī)律。此時,教師再指出“看不見月亮”的時候的月相稱為新月,然后再回應驅動頁的問題,學生就能明白是真的有看不見月亮的時候。
活動3:月相變化成因
月相有規(guī)律的變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做模擬月相變化成因的實驗來探究吧!
用電筒光模擬太陽光,用涂黑的乒乓球模擬月球,觀測者的眼睛模擬地球上的觀測點。
以觀測者為中心,乒乓球分別放在八個方向,電筒光一直平行一個方向直射乒乓球,觀測者觀察并記錄不同方向的乒乓球亮面的形狀。
結論:綜合模擬實驗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內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導致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射到的亮面形狀也隨之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從而產生月相變化。
五:課堂小結及交流分享
同學們小結出本節(jié)課了解的內容,月亮不同形狀的名稱,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及其成因。并嘗試在生活中堅持長時間地觀察月亮,了解其真正的月相變化。
小學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和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適當?shù)姆绞秸故竞捅憩F(xiàn)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認識本課生字詞。
2、理解王寧為什么要當勞動委員,理解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解題質疑
。薄⒄勗挸鍪菊n題。
。、質疑:
題目中的“我”指的是誰?
。、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思考下面問題:
、 文中的“我”指的是誰?
、 王寧選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⑶ 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在自然段后面標上序號。
⑷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 王寧的話剛說完,為什么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 你應該向王寧學習什么?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清除障礙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本課生字及詞語。
2、同桌小組見交流。
。、讀后檢查:
、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認讀。
⑵ 出示小黑板:
學校 教室 委員 親切 班長 勞動 集體
。ㄗ杂勺x、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 課文分幾個自然段,指名說出序號。
三、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1、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摹办o悄悄”體會到了什么?)
。、突然,王寧站起來對說:“我選我”。
(從“突然”體會到了什么?)
。场⑼鯇庍x自己做什么,為什么要選自己?
4、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
。◤摹耙黄坡暋斌w會到了什么?)
四、再讀課文,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師適當點撥:
、 “靜悄悄地都在想”說明同學們正在認真思考選誰合適。
、 “我選我”:
、 說明王寧勇敢。
、 體現(xiàn)王寧真心實意的為大家服務。
、 同學們都“楞住了”說明王寧與別人不同,不是選別人而是選自己,出乎同學們的意料。
。病⒔淌依镯懫稹耙黄坡暋闭f明同學們有當好勞動委員的決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當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讓學生重點讀王寧說“我選我”理由的那些話,讓學生說出從這些話中體會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想法。
。、指導朗讀。
。ㄗx出課文的思想感情。)
五、 鞏固練習
。薄⒖雌匆糇x詞語:
xué xiào jiào shì qīn qiè xiǎng shēng
學 校 教 室 親 切 響 聲
bān zhǎng wěi yuán jí tí yí yàng
班 長 委 員 集 體 一 樣
。、照課文內容填空:
王寧和李小青是( ),王寧像李小青一樣( ),( ),我要學習王寧熱愛( ),( )集體,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
。、假如你參加班干部競選,你準備怎么做,講些什么?試說一說。
。础⒆杂山M合,分角色讀課文。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寫王寧在班會上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事。贊揚了王寧虛心好學、樂意為大家服務的好品質。希望你們向王寧學習,熱愛勞關心集體、樂意為集體做好事,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我選我》教學設計5,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科學教案4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小謎語,請同學們來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動物植物都需要”
師:你們知道空氣在哪里嗎?(板書課題)
師:今天就讓我們從“空氣在哪里”開始研究吧。學生有興致的猜謎語。
學生猜測交流。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空氣的探究興趣,
二、大膽猜想,實施探究
實驗導入:
活動一:尋找空氣
1、借助各種媒介尋找空氣
師:空氣對于我們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們怎樣找到它?
2.、巡視。幫助學生實驗。
3、.交流反饋,總結尋找空氣的諸多方法,感知空氣的真實存在。
師:請各小組派代表帶著實驗單到前面交流你們的收獲吧。
3.教師針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小結。
4、用多種方法尋找一種物體中的空氣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塑料瓶中空氣的存在。(實驗材料二)
5、對學生尋找空氣的情況進行總結,引導學生思考空氣到底在哪里。
活動二:空氣有重量嗎?
1、師:剛才大家開動腦筋,想了許多辦法,找到了我們的朋友——空氣,那么它有重量嗎?
2、師:怎樣證明我們的猜測呢?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設計一份研究方案吧!
3、師:試著來執(zhí)行你的設計方案,并在書上記錄下你的研究結果。你還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設計也可以寫在這里。
4、師:你愿意與大家交流一下剛才的實驗設計和結論嗎?
學生交流。
5、師:好極了,在自己設計的實驗中,你觀察到了空氣有重量。
活動三:能力拓展,空氣能從一個杯子跑到另一個杯子嗎?
1、教師提問“空氣能從一個杯子跑到另一個杯子嗎?”
2、教師實驗,讓學生觀察,激起學生動手嘗試的強烈欲望。
3、鼓勵學生課后實驗,將實驗興趣的激發(fā)延伸到學生課外之中。
4、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對自己的哪個發(fā)現(xiàn)最滿意?你覺得哪位同學的想法最有創(chuàng)意?。
1、學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組內進行討論、交流。組內制定方案。
2、.實驗驗證,探求尋找空氣的諸多方法。各小組按照討論的`實驗方案,檢查實驗記錄單,打開實驗材料(一),開始有序實驗。
3、.各小組派代表帶著實驗單到前面交流。
4、學生用多種方法證明塑料瓶中空氣的存在。(實驗材料二)
5、思考:空氣到底在哪里?
1、學生根據(jù)經驗猜測。
2、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將這些想法予以整理。
3、小組內實施探究。
4、分小組展示交流。
1、學生猜想。
2、學生觀察。
3、課后動手實踐。
4、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觀點。
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與巧妙設計,從而尋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并動手進行操作,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這一活動按照“提出問題——猜想預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方式進行。啟發(fā)學生小組合作,自行想辦法解決問題,選擇自己需要的實驗材料,設計科學的實驗方案來證明空氣是否有重量;顒又兄笇W生把實驗方案設計周密。并時刻關注學生的活動進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引導學生探究是無止境的,科學實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將科學探究的興趣引導課外。
引領學生在談話中總結本節(jié)課知識與能力方面的進步,評價自己和同伴最得意之處,給學生提供一個回顧、分享、愉悅、鼓勵的交流機
小學科學教案5
《認識角》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67頁——68頁的教學內容。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角,但要把生活中所見到的角抽象成數(shù)學中的角學生往往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材只對角做了一個初步的介紹,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xiàn)象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征。所以在內容設計上,特別注意強化學生的實踐活動,通過折一折、找一找、比一比等實際操作,讓學生對角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根據(jù)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實際,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能力目標:經歷“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基本圖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并能直觀區(qū)分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
二、說教法、學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shù)學學習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的。教師的教需要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xiàn),而學生的學則是需要教師引導的!敖恰睂τ诙昙壭∨笥褋碚f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教學中我將觀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機貫穿于課堂中的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采用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折一折、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并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yōu)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tài)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私鈱W生的學習起點,復習引入。
回想一下,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引導學生回顧復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然后教師引入新知: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朋友,板書課題:認識角。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點出發(fā),既能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新知的熱情與積極性,為繼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ǘ⿵膶ふ疑钪械慕,到實物中抽象角,初步感知角。
本課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shù)學上的角”。因此,我先通過實物演示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角:剪刀張開的兩個刀刃夾成一個角,鐘面上兩根指針夾成一個角,紅領巾的兩邊組成一個角。然后問學生:你還能從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找到角?在此基礎上,通過動態(tài)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幾何圖形,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初步感知數(shù)學上的“角”的形象。
。ㄈ┎僮饔^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形象之后,再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想辦法折一個角呢?把折好的角介紹給同學。這樣在激起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也使他們更充分的感知到角。這時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角有什么特點呢?閉上眼睛摸一摸,看看你有什么感受!背浞终{動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角的完整表象: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然后及時設計“判斷”,在平面圖中“指角、數(shù)角”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ㄋ模┰谧灾魈剿、合作交流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學生建立了角的正確表象基礎上,我設計了操作活動角和大小三角板對應角的比較兩個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先讓學生在小組里充分動手操作,討論討論,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然后在班上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總結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口有關,與角的兩邊長短無關。再巧妙運用多媒體演示驗證,變抽象為直觀,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 拓展應用,提升學生能力。
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一張長方形紙,去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可以畫一畫,也可以折一折,還可以剪一剪,比比看誰想的方法多。在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請學生把幾種不同的剪法和同學交流,教師演示。這一設計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發(fā)展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使教學達到了高潮。
。┗仡櫩偨Y。
讓學生回顧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然后通過出示:籃球場地、籃球板、球門架、樓梯以及樓房建筑物等,將數(shù)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善于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更多生活中的數(shù)學。
小學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受熱以后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過程與方法:
1、從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熱后產生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愿意積極探索。
教學重點
1、關注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
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熱水,冷水;天平,試管;氣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要使一杯冷水變成熱水,有哪些方法?
2、師生交流。
(預設:這個活動讓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給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熱
1、師: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裝滿冷水,然后浸入熱水中,仔細觀察冷水袋的變化。
2、根據(jù)看到的現(xiàn)象嘗試做出解釋。
3、小組討論,誰的解釋更有說服力。
(預設: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觀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解釋或推測。)
4、全班交流。
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關?
6、冷水由沉變浮能不能用物體沉浮的幾個因素來進行解釋?
7、再次對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測。
。▎l(fā)學生從影響物體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體積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問題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的變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1、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fā)生變化。
2、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是否發(fā)生變化。
3、分析整理
水在變熱過程中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有什么疑問?
板書設計
給冷水加熱
水受熱------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小學科學教案7
一、教學內容
本節(jié)內容為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第一課《光和影》。主要通過手影游戲明白影子形成的三個條件,再通過幾個探究實驗,獲得影子的相關特點:影子的長短、方向隨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形狀有關。
二、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光源、遮擋物和屏是影子產生的必要條件。
。2)可以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2.過程與方法:
。1)做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準確地進行記錄。
(2)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之間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
。1)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變化是有聯(lián)系的,也是有規(guī)律的。
。2)在實驗觀察中養(yǎng)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激發(fā)探索光的好奇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光源的意義;探究影子的變化和光源、遮擋物之間的關系。
難點: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三、教學準備:
課件
手電筒、橡皮、實驗記錄單
四、教學過程
。ㄒ唬┦钟氨硌荩とひ
1、手影視頻引入,初步感受影子產生的條件
1)提問引題:今天的教室有沒有什么不同?(比較暗)對了,這是為了學習光和影特別布置的。
2)說到影子,同學們玩過影子的游戲嗎?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非常好看的手影表演,想看嗎?不過大家要在看的過程中思考一個問題:影子是怎么產生的?課件出示視頻。
2、好看嗎?你們能玩的這么好嗎?那降低要求,同學們能制造一個影子嗎?
。ǘ┯白佑螒,探究影子產生條件
1、同學們認為只要有光源和遮光物就會產生影子,真的是這樣嗎?(師拿手電筒照到手上,投影到遠處的墻上,怎么找不到影子呢?)
2、引出另外一個條件:屏(教師適當解釋下屏的定義:接受光的屏幕)
3、課件出示:影子產生需要光源、遮擋物、屏這三個條件。
4、改變屏的位置,請學生指出光源、遮擋物、屏這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
。ㄈ┱J識光源,奠定基礎
1、影子的產生需要光,那么你知道哪些物體能發(fā)光?(學生舉例)
圖片(電燈、月亮、太陽、鏡子、火柴、螢火蟲),它們會發(fā)光嗎?
2、都是自己發(fā)光嗎?為什么?
3、總結梳理,揭示“光源”概念:能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沒有通電的電燈和沒有點燃的火柴,算不算光源呢?也不算,因為它們雖然能自己發(fā)光,但是處在沒有發(fā)光的狀態(tài),所以不能不能算光源。我們在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光源時,首先要在發(fā)光的前提下,正在發(fā)光,而且是自己發(fā)出的光,而不是發(fā)射其他物體的光,這樣的物體才叫光源。
。ㄋ模┬〗M合作,深入探究影子特點
1、玩影子,探索影子變化的特點。
我們已經學會了制造影子,那我們現(xiàn)在就來玩一玩影子。
A、改變光源的位置,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呢?
(1)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根據(jù)記錄單上的提示,用老師提供的手電筒、橡皮和卡紙進行實驗,并將得到的影子及時畫在記錄單上,以備待會兒的交流。(2)學生利用手電筒、木塊、卡紙來玩影子。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活動。(學生說,教師引導)(3)學生到投影儀前匯報得到影子。(4)說一說改變手電筒(光源)的位置,影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影子的長短會發(fā)生變化,手電筒照的時候放的越平,影子就越長,手電筒照的時候放的越陡,影子就越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的方向相反的)(5)教師出示結論: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光源斜射得越厲害,影子就越長。
B、在保持光源與屏的'距離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木塊(遮擋物)離手電筒(光源)的距離,影子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1)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根據(jù)記錄單上的提示,用老師提供的手電筒、橡皮和卡紙進行實驗,并將得到的影子及時畫在記錄單上,以備待會兒的交流。(2)學生利用手電筒、木塊、卡紙來玩影子。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活動。(3)學生到投影儀前匯報得到影子。(4)說一說在保持光源與屏的距離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木塊(遮擋物)離手電筒(光源)的距離,影子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學生說,教師引導)(5)教師出示結論(影子的大小變化與遮擋物和光之間的距離有關:當光源與屏位置不變,手電筒與木塊距離越遠,得到的影子就越。
C、改變遮擋物的對光面,影子會發(fā)生變化嗎?
。1)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根據(jù)記錄單上的提示,用老師提供的手電筒、橡皮和卡紙進行實驗,并將得到的影子及時畫在記錄單上,以備待會兒的交流。(2)學生利用手電筒、木塊、卡紙來玩影子。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活動。(3)學生到投影儀前匯報得到影子。(4)說一說改變遮擋物的對光面,影子會發(fā)生變化嗎?(學生說,教師引導)(5)教師出示結論:影子的形狀與遮擋物的側面形狀有關。光源垂直照到物體的表面上,得到的影子叫做投影。
。ń處熃榻B)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處,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標示牌,洗手間門口的標示牌等很多地方用到了投影畫(課件出示一些投影畫),當讓并不是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光源從正面照到物體上得到的影子才是投影。
(五)實驗小結,運用實踐
1、出示三個實驗的結論
2、學手影(課件出示)。請學生根據(jù)要求(讓影子變大、變。蛔層白幼儞Q形狀)表演手影,應用得到的實驗結論。
五、板書設計
光和影
形成條件:光源、遮光物、屏
影子特點:1.與影子不同側
2.大小與遮光物和光源的距離有關
3.形狀與不同側面有關
小學科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蘑菇是真菌類生物,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另一類生物。
2.認識蘑菇的特點,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細菌和病毒的特點,知道細菌對人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蘑菇的特點,比較蘑菇和動植物的異同。
2.能通過調查活動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能辨證看待身邊的事物。
教學準備:
1.收集關于蘑菇、細菌、病毒的掛圖或視頻資料。
2.供學生觀察用的'構造完整的蘑菇(每組1~2種),放大鏡、小刀、白紙等。
3.生活中常見的真菌類生物:木耳、銀耳、平菇、金針菇、香菇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關于蘑菇的資料。
1.導入。
。1)教師可以采取實物導入的方式:看一看,實驗桌上放著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會生長蘑菇?
。2)利用教材插圖或掛圖等引導學生小結蘑菇的生活環(huán)境。
(3)提問:你還知道關于蘑菇的哪些知識?
2.觀察蘑菇。
。1)觀察一個完整的蘑菇。教師指導學生運用眼看、鼻聞、手摸等方式全面、細致地觀察。
。2)用小刀把蘑菇縱向切開,用放大鏡觀察切開的菌蓋、菌蓋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觀察發(fā)現(xiàn):從整體看,蘑菇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有什么特點,我有什么重大發(fā)現(xiàn)等。
。4)整理觀察到的蘑菇的特點并記錄下來。
4.認識蘑菇屬于真菌。
。1)小組研討:蘑菇與動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導學生從外部形態(tài)特點、獲取營養(yǎng)的方式等方面進行比較。)
。2)交流,整理意見。
。3)講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它屬于真菌。
。4)你還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提供的資料。
5.認識食用菌和毒菌。
。1)提問:吃過蘑菇嗎?我們平時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嗎?
。2)觀察教材插圖(或實物、掛圖),認識常見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學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識。(可以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
6.課外調查:小組或者獨立調查: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學生記錄食用菌的名稱、顏色、形狀,還可以了解它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等。
第二課時
1.了解細菌和病毒。
。1)猜一猜。教師展示一幅細菌或病毒的彩圖,這是什么?說一說:你為什么這么猜?
。2)交流學生了解的細菌和病毒的知識。
。3)觀察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下的細菌和病毒的照片。談一談: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們是細菌和病毒,我們也許會認為它們很美麗,但當我們明白了它們是什么之后,我們可能覺得它們很可怕。)
(4)閱讀教材上的小資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導學生認識到細菌和病毒也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5)小結:細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們因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見,被稱為微生物,F(xiàn)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員?
2.展示食用菌調查成果。
(1)小組交流、展示。
。2)小組選擇代表向全班展示調查成果。
。3)制作食用菌名片。(為一種自己感興趣的食用菌設計一張名片,內容包括:名稱、特點、外形圖、主要食用價值等。)
(4)名片展示與評價。
板書設計:
4 蘑菇
蘑菇是真菌類生物,真菌是既不屬于植物也不屬于動物的另一類生物。
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細菌對人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作業(yè)設計:
填空:
1、蘑菇是( )類生物,真菌是既不屬于( )也不屬于( )的另一類生物。
2、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
3生活中常見的真菌類生物:( )、( )、( )、( )、( )等。
4、細菌對人有( )兩方面的作用。
簡答:
請介紹3-5種你熟悉的食用菌的顏色、形狀等。
小學科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增強對植物和動物特征進行探索的興趣,獲得對有生命的物體多樣性的認識。
2、經歷對一種動物較全面的動態(tài)觀察過程。
教學重、難點
經歷對一種動物較全面的動態(tài)觀察過程。
教學準備
貓、鴿、龜、青蛙、魚、蜻蜓等動物的圖片。學生準備各小組的觀察記錄。
教、學法 觀察、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1、引入
(1) 回顧已往觀察過的動物。
(2) 請學生說說平時見過的動物。
2、分小組對`選定的'一種動物進行班級交流,適時展示收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1) 它的身體分為哪幾部分,各個部分是什么樣的?
(2) 它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
(3) 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4) 這種動物的食物是什么?從哪里獲得食物?怎樣吃事物?它也排泄廢物嗎?
小學科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 能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在交流與動手中探究、解決問題;能搜集、了解各種資料信息;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科學的解釋和比較。
2.知道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敢于挑戰(zhàn),大膽設想,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善于觀察,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自行車的發(fā)展史,知道自行車中用到了簡單機械的.原理。
【教學重點】
通過小組合作發(fā)現(xiàn)自行車的結構及功能。
【教學難點】
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問題進行研究。
【器木才準備】
1、教室外選擇好場地一塊,并為每一小組準備一輛自行車。(必用,可讓騎車的同學準備)
2、螺絲刀、鉗子、錘子、扳手等若干。(供學生選用)
3、自行車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前一周布置觀察自行車,了解自行車上各部件名稱和應用到的機械原理。
一、引入
1 .說說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簡單的機械類型,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歸納總結并板書。
2 .對自行車初步認識。
·閱讀:自行車的發(fā)展史。
·統(tǒng)計:我們班會騎自行車的同學有哪些?
·教師介紹:我國是全球自行車最多的國家。
·出示自行車圖片:
·說一說:自行車各個部分的名稱。
·議一議:騎自行車比起開汽車有哪些好處?
自行車是城鄉(xiāng)使用最廣泛的工具。
自行車不需要能源,沒有污染。
·想一想:自行車上應用了哪些簡單機械?
二、觀察自行車上應用了哪些簡單機械原理。
自行車上面究竟有簡單機械原理的應用呢?今天我們就來對自行車進行觀察研究。
1 .討論:如何觀察研究自行車?觀察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A .小組內要分工
B .觀察要有順序
C .可以動手操作
D .要有觀察記錄
E . 要注意安全
2 .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師下發(fā)記錄表格。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應用的機械起什么作用 我的其他發(fā)現(xiàn)
龍頭(車把) 輪軸 輕松地控制方向
3 .學生到指定場地對自行車進行觀察研究,并把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
教師現(xiàn)場巡回指導。
4 .交流、整理觀察結果。
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投影出示記錄表格。
其他各小組補充記錄別人發(fā)現(xiàn)而本組沒有發(fā)現(xiàn)的內容。
三、小結延伸
1 .談談自己研究的收獲。
2 .教師小結,并引導學生課外繼續(xù)研究自行車上自己感興趣的機械問題,為下節(jié)課做好準備。
小學科學教案11
一、教材解讀:
本節(jié)課是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推測和驗證光的傳播特點——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二、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懂得光是直線傳播的。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有依據(jù)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xiàn)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jù)。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根據(jù)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四、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激光筆。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及夾子,一張黑色卡紙做屏、塑料管。
小孔成像的材料(火柴、蠟燭、黑色光屏、帶洞的卡紙)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小學科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放大鏡是不同于普通鏡片中間厚兩邊薄的鏡子。而且它還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
2、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fā)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了解放大鏡的特點和功能。
教學難點:學生正確、規(guī)范使用放大鏡,體驗到放大鏡不僅能放大物體的圖像,還能看到物體的許多細節(jié)。
教學準備: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三種)、教學課件。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有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小六字號的字條、樹葉、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教學方法:實際操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了特殊的寶貝過來和大家一起來玩,想必這節(jié)課會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鏡子來)你們猜這是什么呀,那有誰可以過來摸一摸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個小鏡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筆。
師:那我們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東西呢。
生:打開看看。
師:對。當你從表面不知道這是什么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打開的方法看一看。(鄭重的把包的放大鏡放在展示臺上慢慢打開上面一點)師:現(xiàn)在猜一下,這里會是什么。
生:鏡子。(再打開下面一部分)
師: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開)
生:是把的圓鏡子。
師: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鏡。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見我爺爺拿過。
生:我家里有。師指著另一個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師:對,它真的就叫放大鏡。(板書課題)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放大鏡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鏡的圖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鏡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動一:認識放大鏡的構成
師:平時玩過放大鏡的舉手。生舉手。你是怎么玩的?
生:老師我拿著放大鏡去照螞蟻來。
生:我去照字來。
生:我沒玩過放大鏡。但是我玩過我奶奶的老花鏡來。
師:每個小組長的桌洞里,我給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放大鏡(3個低倍,1個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玩。
師:想玩可以。但是老師有要求,會玩的才能玩。老師的要求你能做到嗎?
師:小組長輕輕的拿出來。注意要求一放大鏡是玻璃做的,我們要輕拿輕放。要求二不要拿著放大鏡對著太陽,那樣會灼傷眼睛。明白我的要求了嗎?
師:老師就喜歡遵守規(guī)則的小朋友。
師:好。那我們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們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樣生看摸。
師:你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了嗎?
生:中間厚兩邊薄。
師: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生:我一摸就摸出來的。
師:那你給大家摸摸看看吧。
生:我摸中間時兩手有這么大的距離,而摸這里邊上就有這么大的距離。
師:你們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鏡都是這樣的嗎?
生:我發(fā)現(xiàn)放大鏡的外面都是有個塑料框。
師:他說的是真的嗎?趕快舉出你的放大鏡看看是不是這樣的.呢。
師:哦,都有個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個放大鏡都有的共性告訴大家了。你是一個會總結的孩子。(板書名稱)其他小朋友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還有個把。
師:看看是不是都有個把。我們把這個把稱作鏡柄。
三、活動二:學習放大鏡的使用
師:孩子們真聰明我們認識了放大鏡。大家想不想運用上它來觀察新事物。
師:先別著急觀察之前我們仍然有要求。大家來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鏡時,手持放大鏡柄,用放大鏡慢慢的靠近想觀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體為止,觀察你想要觀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鏡不要晃動哦)?
師:現(xiàn)在你明白了嗎?明白了。
師:誰再展示展示應該怎樣來使用放大鏡。生展示。
四、活動三:運用放大鏡去觀察新事物
(設計目的:學會借助工具觀察事物)?
師:真不錯。你是個活學活用的小孩子。好現(xiàn)在我們就去觀察個字條。能玩出新發(fā)現(xiàn)的孩子老師才喜歡。
師:組長拿出1號袋,拿出里面的字條。開始玩吧。師下去觀察孩子的發(fā)現(xiàn)。
生:能把物體放大。
生:我的放大鏡放的大。
師:放大?是嗎?那你上來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孩子來展示臺先把字條放上去。
師:你們記住多大小了嗎?你放大給其他同學看看。生放上放大鏡來看)
師:放大了沒有嗎?真的能放大。
師:有沒有小朋友感覺你放大的比他的還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鏡上來演示。
師:老師這還有個放大鏡,老師也試試。再放上一遍。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放大鏡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還能放大別的嗎?同學們想不想研究一下。
師:你們想放大什么?
生:(發(fā)散思維說)放大指紋。
師:可以放大你身體的任何部位。
生:可以放大字體。
生:可以放大筆,文具盒。
師:你們想用放大鏡觀察這么多的東西啊。你們感興趣的這些東西都可以用放大鏡來觀察。但是很遺憾,今天老師沒有把小朋友們想觀察的東西都帶過來。但是每個小組老師都給大家準備了(課件招打出來)昆蟲的盒子,里面有小螞蟻、瓢蟲、樹葉或標本。同學們用放大鏡來觀察這些事物,來看看它們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樣子好不好?好。觀察。
五、觀察交流。
(設計目的:知道放大鏡能觀察物體的細節(jié))
師:記住觀察的時候要告訴我放大了之后他們是什么樣子。
師:誰有新發(fā)現(xiàn)了。有兩個以上發(fā)現(xiàn)的先上來展示。生把東西放上實物展臺。先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然后用放大鏡在展臺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觀察螞蟻。
生:我看到了螞蟻肚子上有斜紋了。
生:我看到腿上的花紋了。
生:我看到螞蟻的嘴巴了。
師:本身我們不用放大鏡看不大清楚這么多細節(jié),而用了放大鏡我們能看到這么多的細節(jié)。(板書:放大鏡可以幫助我們觀察物體的更多細節(jié))
師:誰還觀察了螞蟻。你還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嗎?那你也上來展示一下吧。我們今天是運用放大鏡觀察了我們想觀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當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鏡觀察什么了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放視頻看放大鏡的應用,望遠鏡是變形的放大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家發(fā)明了各種特殊的放大鏡,他們的作用就更大了。
六、拓展布置作業(yè)(讓學生繼續(xù)保持愛探索的精神)
科學家利用放大鏡制作了這么多的工具。那我們能不能利用身邊的事物來制作一個放大鏡呢?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说喂芎退,你知道嗎,用他們也能做出放大鏡來。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勁一捏,滴管就吸飽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來,它有可能就會變成一個放大鏡,你們信不信、你們試一試,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飽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生開始操作。
師:怎么樣你成功的發(fā)現(xiàn)放大了嗎?生:看到了。
原來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鏡?磥砜茖W無處不在,在我們的身邊就有。
總結:我們這一節(jié)課都在玩什么呀?放大鏡。玩放大鏡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呀?我知道了……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種科學上觀察的工具—放大鏡,以后還會有更多的工具幫助你們進行科學觀察你們愿不愿意繼續(xù)學科學呀?讓我們一起一下口號!蔽覀儛劭茖W”。
小學科學教案13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教科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食物”單元的第二課,是在學生觀察、記錄了一天吃過的食物的基礎上展開探究活動的!拔覀兊纳眢w從食物中獲得什么”這一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對他們來說,吃東西是件感興趣的事,觀察食物也是很樂意做的事情。所以我采用了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搜集有關食物營養(yǎng)成份的資料,通過討論交流以加深對食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份及其作用的理解,再引導學生共同實驗、分析、記錄、描述、交流、各自觀察到的結果,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探究、研討的'氣氛中,學會用探究的方法去進一步認識食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份,知道它們的作用,體驗探究的樂趣。同時意識到人的身體從不同食物中吸收豐富的營養(yǎng),促進我們健康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說出食物里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
(2)說出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作用。
2、探究過程和方法:
(1)小組合作完成檢驗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的實驗。
。2)自行搜集有關食物營養(yǎng)的資料。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研究食物營養(yǎng)成分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食物里含有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及其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準確的表述能力。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豬肉、核桃、饅頭片、馬鈴薯片、碘酒、小瓶子、滴管、培養(yǎng)皿、白紙、記錄表。
2、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資料。
3、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預設
教學環(huán)節(jié)
小學科學教案14
一、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聲音的傳播》是科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的內容,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聲音的大小、高低以及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教材呈現(xiàn)的兩個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聲音的傳播方式。
二、學情
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
我所面對的四年級學生,他們經過一年的學習,對科學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學生考慮問題不深入,邏輯性思維不強,實驗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課當中我將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讓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進一步提升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技能:知道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會描述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中,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為:
重點:理解聲音是需要通過物質進行傳播的。
難點:知道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
五、教學方法
為了體現(xiàn)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講授法,小組合作法,實驗探究法,課堂討論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識。
六、教學用具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課目標,我將在每個小組準備土電話、1米唱的鋁箔條、木質米尺、棉線、尼龍繩以及實驗記錄表進行實驗活動。
七、教學過程
接下來,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展示一張有聲賀卡,悄悄將他打開,并問:同學們,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當位于教室各個位置的學生都說出聽到了美妙的音樂聲時,我將追問:為什么大家都聽到了聲音?賀卡傳出的聲音是怎么傳到我們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課: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習新課《聲音的傳播》,來解決這些問題。
意圖:以有聲賀卡導入能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帶著探索未知的心理進入新的教學。
(二)新課教學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分為如下兩個活動進行。
活動一:振動物體與聲波。
我將結合本單元第二課所接觸過的實驗:用振動的音叉接觸水面引起水面波動,指導學生動手實驗,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描述水面是如何波動的,以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震動的物體會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在這基礎上我會讓學生玩一玩“土電話”小游戲,并通過思考“聲音是怎么從電話的一端到達另一端的?”進一步感知聲音的傳播方式。游戲結束后我將引導學生總結: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意圖:通過動手實驗,小游戲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后面活動探究做好鋪墊。
活動二: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
我將用PPT展示各種不同的實驗材料,并引導學生猜測聲音在這些物體中的傳播效果是否一致以及哪一種材料傳播效果最好,并將想法記錄下來。在此之后,我會讓學生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在實驗前我將組織學生談論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然后我再強調三點:(1)每次敲擊音叉的力度大小要一樣;(2)將物體的一端緊連著音叉,另一名同學在另一端傾聽;(3)時刻保持教室安靜,認真傾聽各種材料物體的聲音傳播并記錄。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將實驗結果填入實驗記錄表。
通過兩個活動,我會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能力不同。最后讓學生結合結論解釋導入中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活動過程中領悟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從以下兩點進行:
1.同學們,通過實驗我們已經知道聲音能在空氣、固體中傳播,誰能說說聲音還能在什么物體中傳播?我將適時出示一個有關釣魚的flash動畫,讓學生通過回憶釣魚要在岸上保持安靜,否則魚兒會嚇跑,啟示學生說出,聲音還能在液體中傳播。
2.出示一張宇航員們在月球上利用無線電設備通話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到空氣是聲音傳播的重要物質。
3.自由發(fā)言階段。讓學生舉例聲音傳播的實例,并用所學知識解釋其中的原理。
意圖:這樣設計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更多與科學有關的知識,體會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四)小結作業(yè)
在小結環(huán)節(jié),我將引導學生結合我的板書以及簡單的問答形式對本課進行回顧。
在作業(yè)布置方面,我會讓學生課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木棒和鐵棒的聲音傳播能力,并記錄下來,下節(jié)課伊始進行分享。
這樣運用開放性且學習小組合作的形式布置作業(yè),可以較好的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知識的學習延伸到第二課堂。
小學科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輪軸構造上的特點;
2、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
3、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輪軸的結構特征及組成;
2、知道輪軸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2、留心觀察和研究身邊的簡單機械。
教學重難點:
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教學準備:
演示器材:汽車資料課件、汽車模型、扳手、螺絲刀、打蛋器、鑰匙、轆轤、游船圖片及簡單運動示意圖。
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彈簧秤、鉤碼、細圓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飲料瓶、螺絲釘、木塊、扳手、實驗記錄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操作競賽:選擇合適的工具,比一比哪個小組可以又輕松又迅速地把螺絲釘擰進木頭里。
2、交流:獲獎小組交流操作方法并試著解釋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樣做的?
、茷槭裁匆@樣做?
二、觀察實物,認識輪軸
1、談話:誰對汽車方向盤比較熟悉,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2、出示汽車方向盤的圖片,觀察分析:汽車方向盤可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是怎么連接的?
3、觀看錄像:駕駛員是如何操縱方向盤改變運動方向的?
4、交流觀察收獲。
5、小結:汽車方向盤分為兩部分,一個大輪子和一根長軸;輪固定在長軸的一端;當我們轉動輪時,長軸也跟著轉動,并將運動傳遞給其他機械。
6、講解:像汽車方向盤這樣,由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
三、制作輪軸,研究作用
1、學習使用簡易材料制作一個輪軸。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輪盤、小滑輪盤組裝而成。
方法2:根據(jù)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組制作的輪軸并設疑:使用輪軸能夠省力嗎?
3、提出假設,設計實驗。
4、分組實驗,研究輪軸的作用。
、艑⑤嗇S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輪和軸;
、朴脧椈沙釉谳嗇S上提起兩個鉤碼,觀察讀數(shù);
⑶換更大的輪盤,重新測量所需要的力;
、葥Q鉤碼數(shù)量,測需要的力。
5、教師巡視指導,督促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6、匯報實驗現(xiàn)象,交流實驗收獲。
7、小結:輪軸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輪與軸的大小比例有關。
8、討論研究:為什么使用輪軸能夠省力?
、湃绻演嗇S比作一個杠桿,它的支點在哪里?動力點在哪里?阻力點在哪里?
、聘鶕(jù)杠桿原理,解釋一下使用輪軸為什么能夠省力。
9、小結:輪軸相當于一個杠桿,輪和軸的中心點是支點,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動力作用的點在輪的邊緣上,叫動力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點在軸的圓盤邊緣上,叫阻力點。因為輪的半徑總是大于軸的半徑,所以作用在輪上的力總是小于軸所負荷的力,所以使用輪軸能夠省力。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釋:為什么再大的汽車,只要駕駛員輕輕地轉動方向盤就能改變它的方向?
四、實踐操作,遷移擴展
。ㄓ^察課P9插圖,小組討論,大組匯報)
、胚@個器械的輪是什么?軸是什么?
⑵這個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書:擰螺絲釘?shù)膶W問
輪軸的作用:
1、省力。
2、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課后小節(jié):
【小學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案11-17
小學科學教案05-26
小學科學教案(實用)05-26
小學科學教案:認識夏天08-25
小學科學教案(15篇)02-24
【通用】小學科學教案15篇05-28
小學科學教案(匯總15篇)05-28
小學五年級科學教案02-28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11-21